超高转速风类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8934发布日期:2020-06-26 22:1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超高转速风类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超高转速风类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吹风、无叶电风扇、负压吸尘器、干手器、卫浴干燥等所使用的电机,一般采用单悬臂结构,采用单悬臂结构容易造成偏心,在高速电机启动的时候,单悬梁臂的转子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受到很多的径向力,此外,单悬臂梁结构,即使增加了固定定子措施,仍然不能完全保证电机转子启动时摇摆,由此造成电机启动时产生很大的声音;为了减少单悬臂梁结构摇晃,固定电机转子两个轴承距离比较大,加上转子的长度,电机总体高度比较高,造成安装不方便。为了减少电机的轴向长度,通常采用胶水固定,通过胶水固定时,因为胶水不能反拆,一旦出现问题,则造成报废材料,如果由于员工操作不当,则容易造成胶水不牢靠,轻者造成变音,噪音加大,严重者造成电机失效。另外,目前的电机中间一般安装有轴承挡板,增加了轴向长度,导致安装空间受限。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高转速风类电机,旨在降低电机启动时产生的声音,并使得安装更加稳定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转速风类电机,包括风道机壳、风叶、电机定子、电机转轴、后端盖、pcb板,所述风叶和电机定子安装于所述风道机壳内,所述风叶、电机定子、电机转轴、后端盖、pcb板同轴设置,所述电机转轴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风道机壳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机定子的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包围于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所述后端盖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定子和/或风道机壳轴向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与所述后端盖围绕构建成用于安装所述电机定子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后端盖为塑料或者金属材料。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风道机壳的内壁连接有若干定子固定件,所述电机定子通过螺丝与所述若干定子固定件轴向连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若干定子固定件、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与所述风道机壳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机转轴上的第一轴承、第一轴套、第二轴承、第二轴套,所述轴承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风叶之间安装有第一波浪垫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后端盖之间安装有第二波浪垫片。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风道机壳内均匀设置有若干导风板。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风板为7个或9个。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风叶的形状为阿基迷德螺旋曲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机定子采用铁芯模内注塑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机的转速为5万转/分钟-15万转/分钟。本实用新型超高转速风类电机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括风道机壳、风叶、电机定子、电机转轴、后端盖、pcb板,所述风叶和电机定子安装于所述风道机壳内,所述风叶、电机定子、电机转轴、后端盖、pcb板同轴设置,所述电机转轴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风道机壳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机定子的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包围于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所述后端盖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定子和/或风道机壳轴向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与所述后端盖围绕构建成用于安装所述电机定子的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降低了电机启动时产生的声音,并使得安装更加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高转速风类电机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高转速风类电机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风道机壳80螺丝20风叶90第一轴承30电机定子100第一轴套40电子转子110第二轴承50电机转轴120第二轴套60后端盖130第一波浪垫片70pcb板140第二波浪垫片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高转速风类电机,该超高转速风类电机较佳实施例包括风道机壳10、风叶20、电机定子30、电机转子40、电机转轴50、后端盖60、pcb板70,所述风叶20和电机定子30安装于所述风道机壳10内,所述风叶20、电机定子30、电机转子40、电机转轴50、后端盖60、pcb板70同轴设置。其中,所述电机定子30可以采用铁芯模内注塑一体成型。所述风叶20、电机定子30、电机转子40、电机转轴50、后端盖60、pcb板70同轴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电机启动时所产生的抖动,并降低启动噪音。所述电机转轴50与所述风叶20连接,所述风道机壳10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机定子30的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包围于所述电机定子30的外周,所述后端盖6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定子30和/或风道机壳10轴向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cb板70连接,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与所述后端盖60围绕构建成用于安装所述电机定子30的安装结构。值得提出的是,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与所述后端盖60围绕构建成的安装结构接近于全包围结构,将电机定子30安装于该接近于全包围的安装结构内,相对于现有技术,能使得电机定子30的径向定位更加准确,防止电机受力抖动。此外,在安装所述后端盖60时,可以先将所述后端盖60通过螺丝80安装在所述电机定子30上后,再将所述后端盖60安装在所述风道机壳10上,或者将所述后端盖60和电机定子30组成的整体安装于所述风道机壳10内,或者仅仅将所述后端盖60安装于所述风道机壳10上,而将所述电机定子30安装于所述风道机壳10内,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这几种安装方式,可以保证电机机械轴向固定,比现有技术中紧配或胶水固定的方式更加稳定可靠,同时操作也更加方便,省时省力。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超高转速风类电机应用于电吹风、无叶风扇、负压吸尘器、干手器、卫浴干燥等领域,其中,该超高转速风类电机的转速例如可以为5万转/分钟-15万转/分钟。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端盖60为塑料或者金属材料。所述后端盖60的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彻底改善了转子长悬臂结构,彻底解决了高速电机启动时候的异音。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机壳10的内壁连接有若干定子固定件,所述电机定子30通过螺丝80与所述若干定子固定件轴向连接。所述若干定子固定件、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与所述风道机壳10一体成型。由此,可以保证所述电机定子30在所述风道机壳10内安装的更加稳定可靠。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该高转速风类电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机转轴50上的第一轴承90、第一轴套100、第二轴承110、第二轴套120,所述轴承穿过所述第一轴承90、第二轴承110与所述风叶20连接,所述第一轴承90与所述风叶20之间安装有第一波浪垫片130,所述第二轴承110与所述后端盖60之间安装有第二波浪垫片140。其中,所述第一波浪垫片130和第二波浪垫片140用于给所述轴承做预压力,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预压力的大小,选择是否采用所述第一波浪垫片130和第二波浪垫片140。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机壳10内均匀设置有若干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以优选为7个或9个。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叶20的形状为阿基迷德螺旋曲面。本实用新型超高转速风类电机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括风道机壳、风叶、电机定子、电机转轴、后端盖、pcb板,所述风叶和电机定子安装于所述风道机壳内,所述风叶、电机定子、电机转轴、后端盖、pcb板同轴设置,所述电机转轴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风道机壳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机定子的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包围于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所述后端盖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定子和/或风道机壳轴向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若干圆弧形径向定位板与所述后端盖围绕构建成用于安装所述电机定子的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降低了电机启动时产生的声音,并使得安装更加稳定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