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5547发布日期:2020-08-05 01:3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接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接箱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接箱。



背景技术:

现有大量接管小区配电房的开关柜设备及10kv电缆分接箱,运行年限长远、施工及产品质量不佳、型号老旧,当柜体设备或是电缆分接箱设备在出现本体故障或是因水珠/凝露等不明原因导致设备无法修复或无法在短时内修复的情况时,容易拖慢抢修进度导致客户停电时间长,引发客户投诉风险。

因此,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分接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接箱,用于解决现有的10kv电缆分接箱一旦出现故障时,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修复,导致用户停电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接箱,包括箱体、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箱体的底面为开口结构;

所述第一侧面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横向安装板,所述第二侧面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横向安装板;

所述第一横向安装板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撑绝缘子、第二支撑绝缘子、第三支撑绝缘子;所述第二横向安装板上依次安装有第四支撑绝缘子、第五支撑绝缘子、第六支撑绝缘子;

所述第一支撑绝缘子与所述第四支撑绝缘子之间连接有第一铜排;所述第二支撑绝缘子与所述第五支撑绝缘子之间连接有第二铜排;所述第三支撑绝缘子与所述第六支撑绝缘子之间连接有第三铜排;

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所述第三铜排上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接入孔;

所述第一横向安装板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内侧壁,所述第二横向安装板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一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二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一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

可选地,所述第一铜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铜排的第一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七支撑绝缘子,所述第二铜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铜排的第一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八支撑绝缘子;

所述第一铜排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铜排的第二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九支撑绝缘子,所述第二铜排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铜排的第二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十支撑绝缘子。

可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所述第三侧面上连接有接地软铜线。

可选地,所述接地软铜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为35平方毫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所述第三铜排上的接入孔均为8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所述第三铜排上均每相隔10cm开设一个接入孔。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接箱,包括箱体、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箱体的底面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一侧面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横向安装板,所述第二侧面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横向安装板;所述第一横向安装板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撑绝缘子、第二支撑绝缘子、第三支撑绝缘子;所述第二横向安装板上依次安装有第四支撑绝缘子、第五支撑绝缘子、第六支撑绝缘子;所述第一支撑绝缘子与所述第四支撑绝缘子之间连接有第一铜排;所述第二支撑绝缘子与所述第五支撑绝缘子之间连接有第二铜排;所述第三支撑绝缘子与所述第六支撑绝缘子之间连接有第三铜排;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所述第三铜排上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接入孔;所述第一横向安装板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内侧壁,所述第二横向安装板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一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二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一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本实施例中,当现有10kv分接箱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从箱体的底面的开口结构将电缆拉入到箱体内,然后将电缆接入到接入孔内,快速有效地对用户恢复供电,并且该分接箱具有结构紧凑,接线简单、方便,组合灵活、满足多种接线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分接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箱体1;第一侧面2;第二侧面3;第一横向安装板4;第二横向安装板5;第一支撑绝缘子6;第四支撑绝缘子7;第五支撑绝缘子8;第六支撑绝缘子9;第一铜排10;第二铜排11;第三铜排12;接入孔13;第七支撑绝缘子14;第八支撑绝缘子15;第九支撑绝缘子16;第十支撑绝缘子17;第一导轨18;第二导轨19;第一挡板20;第二挡板21;接地软铜线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接箱,用于解决现有的10kv电缆分接箱一旦出现故障时,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修复,导致用户停电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分接箱包括:

箱体1、第一挡板20、第二挡板21;所述箱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和第二侧面3;所述箱体1的底面为开口结构;

所述第一侧面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横向安装板4,所述第二侧面3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横向安装板5;

所述第一横向安装板4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撑绝缘子6、第二支撑绝缘子、第三支撑绝缘子;所述第二横向安装板5上依次安装有第四支撑绝缘子7、第五支撑绝缘子8、第六支撑绝缘子9;

所述第一支撑绝缘子6与所述第四支撑绝缘子7之间连接有第一铜排10;所述第二支撑绝缘子与所述第五支撑绝缘子8之间连接有第二铜排11;所述第三支撑绝缘子与所述第六支撑绝缘子9之间连接有第三铜排12;

所述第一铜排10、所述第二铜排11、所述第三铜排12上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接入孔1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铜排10、第二铜排11、第三铜排12分别以a、b、c三个不同的字母标记进行区分三相。

所述第一横向安装板4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导轨18,所述第一导轨18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2的内侧壁,所述第二横向安装板5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导轨19,所述第二导轨19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3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轨18与所述第二导轨19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挡板20的第一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18,所述第一挡板20的第二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19,所述第二挡板21的第一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18,所述第二挡板21的第二侧边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19。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一挡板20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第二挡板2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安装时第一挡板20和第二挡板21分别远离到最远距离,预留足够空间方便电缆接入到接入孔13中,当电缆接入后,再将第一挡板20和第二挡板21相互拉近将电缆进行夹紧,再加入防火泥进行封堵,完成电缆接入施工工程。

本实施例中,当现有10kv分接箱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从箱体1的底面的开口结构将电缆拉入到箱体1内,然后将电缆接入到接入孔13内,快速有效地对用户恢复供电,并且该分接箱具有结构紧凑,接线简单、方便,组合灵活、满足多种接线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排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铜排11的第一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七支撑绝缘子14,所述第二铜排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铜排12的第一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八支撑绝缘子15;

所述第一铜排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铜排11的第二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九支撑绝缘子16,所述第二铜排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铜排12的第二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十支撑绝缘子17。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设计,可达到加强绝缘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所述第三侧面上连接有接地软铜线22。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软铜线22的横截面的面积为35平方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因该分接箱所接入电缆回数较多,接地体采用横截面积为35平方毫米的接地软铜线22,较横截面积为25平放毫米的接地软铜线有更强接地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排10、所述第二铜排11、所述第三铜排12上的接入孔13均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排10、所述第二铜排11、所述第三铜排12上均每相隔10cm开设一个接入孔13。

本实施例中的分接箱的优点在于:

该分接箱可将快速、高效地把原有电缆设备接入箱体,恢复供电。安装具有结构紧凑,接线简单、方便,组合灵活、满足多种接线要求,且设备造价低,适合推广应用为应急抢修临时接线方案,实现快速复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分接箱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