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6890发布日期:2020-10-28 12:1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



背景技术:

配电器是卫星供配电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卫星火工品的起爆控制、热控加热器驱动控制、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星上平台与载荷单机配电控制等一系列功能。其具体工作流程为:卫星发射前及发射过程中为星上平台单机配电,卫星初始入轨后接收程控指令解锁帆板等火工品桥丝,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一方面为星上平台及载荷单机配电,一方面控制星上热控加热器的开关,同时根据卫星姿轨控需求控制推进电磁阀自锁阀开关。

目前,星上一般根据需要设置数台配电器,各台配电器负责所在舱室或分系统的相关配电功能,导致卫星体积重量加大,不便于卫星电缆布线;单台配电器一般采用继电器或mosfet线路实现,且供配电路数越多,配电器线路就越复杂,继电器等大体积器件布局呈现单一水平层面,导致结构空间利用率不高;配电器内部各模块之间信号互联采用电缆形式,占据一定的空间,结构不够优越,生产工艺有待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包括:

箱体,用于安装各控制模块;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功率汇流条和对外连接端口;

火工品起爆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卫星的火工品起爆;所述火工品起爆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连接;

加热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卫星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连接;

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卫星推进系统的电磁阀自锁阀的阀门管路通断;所述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连接;

平台配电模块,用于控制卫星平台单机供配电;所述平台配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连接;

载荷配电模块,用于控制卫星载荷单机供配电;所述载荷配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火工品起爆控制模块包括火工品起爆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火工品起爆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组、电源正线控制端、电源负线控制端、限流电阻、火工品桥丝、静电泄放电阻和起爆控制开关,其中,所述蓄电池组正端与所述电源正线控制端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正线控制端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起爆控制开关第一端,所述起爆控制开关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火工品桥丝和所述静电泄放电阻第一端,所述静电泄放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火工品桥丝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负线控制端第一端,所述电源负线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组负极。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控制模块包括加热器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包括加热器熔断器、加热器第一电阻、加热器第二电阻、加热器第三电阻、加热器第四电阻、加热器第五电阻、加热器第六电阻、加热器第七电阻、加热器第八电阻、加热器第一三极管和加热器第二三极管,其中,所述加热器熔断器第一端连接第一正电位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第一电阻第一端、所述加热器第二电阻第一端和加热器正端,所述加热器第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星载计算机、所述加热器第三电阻第一端和所述加热器第四电阻第一端,所述加热器第三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加热器第四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第五电阻第一端和所述加热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加热器第五电阻第二端和所述加热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加热器第二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加热器第六电阻、所述加热器第七电阻和所述加热器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加热器第六电阻和所述加热器第七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加热器第八电阻与所述加热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加热器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而集电极连接所述加热器负端。

优选地,所述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模块包括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电路,所述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电路包括电磁阀控制电路和自锁阀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电磁阀熔断器、电磁阀第一电阻、电磁阀第二电阻、电磁阀第三电阻、电磁阀第四电阻、电磁阀第五电阻、电磁阀第六电阻、电磁阀第七电阻、电磁阀第八电阻、电磁阀第九电阻、电磁阀第十电阻、电磁阀第十一电阻、电磁阀第十二电阻、电磁阀第十三电阻、电磁阀第十四电阻、电磁阀第十五电阻、电磁阀第十六电阻、电磁阀第十七电阻、电磁阀第十八电阻、电磁阀第一二极管、电磁阀第二二极管、电磁阀第一三极管、电磁阀第二三极管、电磁阀第三三极管、电磁阀第四三极管、电磁阀第五三极管和电磁阀第六三极管,其中,所述电磁阀熔断器第一端连接第一正电位而第二端分别连接电磁阀线包正端、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第一端和所述电磁阀第一二极管阴极,所述电磁阀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二二极管阴极,所述电磁阀第二二极管阳极连接电磁阀线包负端,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第二端连接星载计算机,所述电磁阀第二电阻与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并联,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三电阻和所述电磁阀第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五电阻和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第六端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三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七电阻第一端和所述电磁阀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五电阻第二端和所述电磁阀第八电阻第一端而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七电阻第二端和所述电磁阀第八电阻第二端,所述电磁阀第四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电磁阀第九电阻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六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电磁阀第十电阻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电磁阀第九电阻和所述电磁阀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磁阀线包负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三三极管的和所述电磁阀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十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十二电阻、所述电磁阀第十三电阻和所述电磁阀第十四电阻、所述电磁阀第十五电阻、所述电磁阀第十六电阻、所述电磁阀第十七电阻和所述电磁阀第十八电阻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十二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磁阀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十三电阻第二端而集电极与所述电磁阀第十四电阻第二端共同接地,所述电磁阀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十四电阻第二端而集电极与所述电磁阀第十五电阻第二端共同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十七电阻第二端而发射极与所述电磁阀第十八电阻第二端共同接地;

所述自锁阀控制电路包括自锁第一熔断器、自锁第二熔断器、自锁第一开关、自锁第二开关、自锁第一电感、自锁第二电感、自锁第一二极管、自锁第二二极管、自锁第三二极管、自锁第四二极管、自锁第五二极管、自锁第六二极管、自锁第七二极管、自锁第八二极管、自锁第一电阻、自锁第二电阻、自锁第三电阻和自锁第四电阻,其中,所述自锁第一熔断器和所述自锁第二熔断器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正电位,所述自锁第一熔断器第二端连接所述自锁第一开关第一端,所述自锁第一开关第二端分别连接自锁阀开线包第一端和所述自锁第一二极管阴极,所述自锁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自锁第二二极管阴极,所述自锁第二二极管阳极与所述自锁阀开线包第二端共同接地,所述自锁第二熔断器第二端连接所述自锁第二开关第一端,所述自锁第二开关第二端分别连接自锁阀关线包第一端和所述自锁第三二极管阴极,所述自锁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自锁第四二极管阴极,所述自锁第四二极管阳极与所述自锁阀关线包第二端共同接地,所述自锁第一电感第一端和所述自锁第五二极管阳极连接星载计算机控制端,所述自锁第一电感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自锁第六二极管阴极、所述自锁第一电阻和所述自锁第二电阻第一端,所述自锁第五二极管阴极连接所述自锁第六二极管阳极,所述自锁第一电阻和所述自锁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正电位,所述自锁第二电感第一端和所述自锁第七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星载计算机控制端,所述自锁第二电感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自锁第八二极管阴极、所述自锁第三电阻和所述自锁第四电阻第一端,所述自锁第七二极管阴极连接所述自锁第八二极管阳极,所述自锁第三电阻和所述自锁第四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正电位。

优选地,所述平台配电模块包括平台配电电路,所述平台配电电路包括平台第一电阻、平台第二电阻、平台第三电阻、平台第四电阻、平台第五电阻、平台第六电阻、平台第七电阻、平台第一三极管、平台第二三极管、平台第三三极管、平台开关、平台第一电感和平台第二电感,其中,母线正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第一电阻第一端和所述平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平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单机电源正线而基极连接所述平台第二电阻第一端,所述平台第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第二电阻第二端和所述平台第三电阻第一端,所述平台第三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平台开关第一端,所述平台开关第二端接地,所述平台第一电感和所述平台第二电感第一端连接第三正电位,所述平台第一电感第二端连接所述平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平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平台第四电阻和所述平台第五电阻第一端,所述平台第四电阻第二端连接开指令信号,所述平台第五电阻第二端与所述平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接地,所述平台第二电感第二端连接所述平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平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平台第六电阻和所述平台第七电阻第一端,所述平台第六电阻第二端连接开指令信号,所述平台第七电阻第二端与所述平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接地。

优选地,所述载荷配电模块包括载荷配电电路,所述载荷配电电路包括载荷第一电阻、载荷第二电阻、载荷第三电阻、载荷第四电阻、载荷第五电阻、载荷第六电阻、载荷三极管和载荷比较器,其中,5v电压分别连接所述载荷第一电阻、所述载荷第二电阻、所述载荷第三电阻和所述载荷第四电阻第一端,所述载荷第一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载荷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所述载荷第二电阻第二端和所述载荷第三电阻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载荷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所述载荷第三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载荷第四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载荷第五电阻和所述载荷第六电阻第一端,所述载荷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载荷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载荷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载荷第六电阻第二端而集电极连接5v用电单机配电正线,所述载荷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还连接载荷开关指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配电功能划分清晰,不同配电功能电路、器件、相关连接线路分开放置,互不干涉;仅用1个机械结构模块集成了火工品起爆控制功能、推进阀门(包括电磁阀和自锁阀)驱动功能、一次母线单机配电功能、二次母线单机配电功能,配电功能种类多,实现了配电装置的小型化设计;配电控制器件采用了印制板表贴封装形式的p沟道mosfet,相比传统的继电器来说节省了体积重量,提高了功率密度,实现配电装置的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火工品起爆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加热器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电磁阀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自锁阀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平台配电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的载荷配电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包括:箱体10、火工品起爆控制模块30、加热器控制模块40、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模块50、平台配电模块60和载荷配电模块70,下面对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包括:

箱体10,用于安装各控制模块;所述箱体10内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箱体10上设置有功率汇流条和对外连接端口20;

火工品起爆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卫星的火工品起爆;所述火工品起爆控制模块30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20连接;

加热器控制模块40,用于控制卫星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控制模块40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20连接;

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模块50,用于控制卫星推进系统的电磁阀自锁阀的阀门管路通断;所述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模块50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20连接;

平台配电模块60,用于控制卫星平台单机供配电;所述平台配电模块60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20连接;

载荷配电模块70,用于控制卫星载荷单机供配电;所述载荷配电模块70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功率汇流条和所述对外连接端口20连接。

如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火工品起爆控制模块30包括火工品起爆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火工品起爆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组、电源正线控制端、电源负线控制端、限流电阻、火工品桥丝、静电泄放电阻和起爆控制开关,其中,所述蓄电池组正端与所述电源正线控制端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正线控制端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起爆控制开关第一端,所述起爆控制开关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火工品桥丝和所述静电泄放电阻第一端,所述静电泄放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火工品桥丝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负线控制端第一端,所述电源负线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组负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火工品起爆控制模块30主要完成卫星帆板及其他需要解锁的星上装置的火工品起爆。起爆功率回路采用卫星上蓄电池供电,在供电的输入端设置有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在每一路火工品桥丝起爆回路上设置限流电阻,以限制起爆电流,通过电磁继电器可以同时起爆多路火工品桥丝,在火工品桥丝的两端设置静电泄放电阻。

如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控制模块40包括加热器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器控制电路包括加热器熔断器fj、加热器第一电阻rj1、加热器第二电阻rj2、加热器第三电阻rj3、加热器第四电阻rj4、加热器第五电阻rj5、加热器第六电阻rj6、加热器第七电阻rj7、加热器第八电阻rj8、加热器第一三极管qj1和加热器第二三极管qj2,其中,所述加热器熔断器fj第一端连接第一正电位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第一电阻rj1第一端、所述加热器第二电阻rj2第一端和加热器正端,所述加热器第一电阻rj1第二端分别连接星载计算机、所述加热器第三电阻rj3第一端和所述加热器第四电阻rj4第一端,所述加热器第三电阻rj3第二端接地,所述加热器第四电阻rj4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第五电阻rj5第一端和所述加热器第一三极管qj1的基极,所述加热器第五电阻rj5第二端和所述加热器第一三极管qj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加热器第二电阻rj2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第一三极管qj1的集电极、所述加热器第六电阻rj6、所述加热器第七电阻rj7和所述加热器第八电阻rj8的第一端,所述加热器第六电阻rj6和所述加热器第七电阻rj7第二端接地,所述加热器第八电阻rj8与所述加热器第二三极管qj2的基极连接,所述加热器第二三极管qj2的发射极接地而集电极连接所述加热器负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器控制模块40主要完成卫星上所有热控加热器的集中控制功能。控制功率回路采用一次母线,采用n沟道mosfet实现每一路加热器的通断控制,在功率电路的输入端设置熔断器以防止加热器短路造成一次母线短路。

如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模块50包括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电路,所述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电路包括电磁阀控制电路和自锁阀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电磁阀熔断器fd、电磁阀第一电阻rd1、电磁阀第二电阻rd2、电磁阀第三电阻rd3、电磁阀第四电阻rd4、电磁阀第五电阻rd5、电磁阀第六电阻rd6、电磁阀第七电阻rd7、电磁阀第八电阻rd8、电磁阀第九电阻rd9、电磁阀第十电阻rd10、电磁阀第十电阻rd11、电磁阀第十二电阻rd12、电磁阀第十三电阻rd13、电磁阀第十四电阻rd14、电磁阀第十五电阻rd15、电磁阀第十六电阻rd16、电磁阀第十七电阻rd17、电磁阀第十八电阻rd18、电磁阀第一二极管dd1、电磁阀第二二极管dd2、电磁阀第一三极管qd1、电磁阀第二三极管qd2、电磁阀第三三极管qd3、电磁阀第四三极管qd4、电磁阀第五三极管qd5和电磁阀第六三极管qd6,其中,所述电磁阀熔断器fd第一端连接第一正电位而第二端分别连接电磁阀线包正端、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rd1第一端和所述电磁阀第一二极管dd1阴极,所述电磁阀第一二极管dd1阳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二二极管dd2阴极,所述电磁阀第二二极管dd2阳极连接电磁阀线包负端,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rd1第二端连接星载计算机,所述电磁阀第二电阻rd2与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rd1并联,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rd1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三电阻rd3和所述电磁阀第四电阻rd4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rd1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五电阻rd5和所述电磁阀第一电阻rd1第六端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三电阻rd3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七电阻rd7第一端和所述电磁阀第一三极管qd1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一三极管qd1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五电阻rd5第二端和所述电磁阀第八电阻rd8第一端而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七电阻rd7第二端和所述电磁阀第八电阻rd8第二端,所述电磁阀第四电阻rd4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二三极管qd2的集电极和所述电磁阀第九电阻rd9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六电阻rd6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二三极管qd2的基极和所述电磁阀第十电阻rd10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二三极管qd2的发射极、所述电磁阀第九电阻rd9和所述电磁阀第十电阻rd10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磁阀线包负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三三极管qd3的和所述电磁阀第四三极管qd4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三三极管qd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十电阻rd11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十电阻rd11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十二电阻rd12、所述电磁阀第十三电阻rd13和所述电磁阀第十四电阻rd14、所述电磁阀第十五电阻rd15、所述电磁阀第十六电阻rd16、所述电磁阀第十七电阻rd17和所述电磁阀第十八电阻rd18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第十二电阻rd12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第三三极管qd3的发射极和所述电磁阀第五三极管qd5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五三极管qd5的基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十三电阻rd13第二端而集电极与所述电磁阀第十四电阻rd14第二端共同接地,所述电磁阀第四三极管qd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十四电阻rd14第二端而集电极与所述电磁阀第十五电阻rd15第二端共同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六三极管qd6的集电极,所述电磁阀第六三极管qd6的基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第十七电阻rd17第二端而发射极与所述电磁阀第十八电阻rd18第二端共同接地。

如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自锁阀控制电路包括自锁第一熔断器fz1、自锁第二熔断器fz2、自锁第一开关kz1、自锁第二开关kz2、自锁第一电感lz1、自锁第二电感lz2、自锁第一二极管dz1、自锁第二二极管dz2、自锁第三二极管dz3、自锁第四二极管dz4、自锁第五二极管dz5、自锁第六二极管dz6、自锁第七二极管dz7、自锁第八二极管dz8、自锁第一电阻rz1、自锁第二电阻rz2、自锁第三电阻rz3和自锁第四电阻rz4,其中,所述自锁第一熔断器fz1和所述自锁第二熔断器fz2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正电位,所述自锁第一熔断器fz1第二端连接所述自锁第一开关kz1第一端,所述自锁第一开关kz1第二端分别连接自锁阀开线包第一端和所述自锁第一二极管dz1阴极,所述自锁第一二极管dz1阳极连接所述自锁第二二极管dz2阴极,所述自锁第二二极管dz2阳极与所述自锁阀开线包第二端共同接地,所述自锁第二熔断器fz2第二端连接所述自锁第二开关kz2第一端,所述自锁第二开关kz2第二端分别连接自锁阀关线包第一端和所述自锁第三二极管dz3阴极,所述自锁第三二极管dz3阳极连接所述自锁第四二极管dz4阴极,所述自锁第四二极管dz4阳极与所述自锁阀关线包第二端共同接地,所述自锁第一电感lz1第一端和所述自锁第五二极管dz5阳极连接星载计算机控制端,所述自锁第一电感lz1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自锁第六二极管dz6阴极、所述自锁第一电阻rz1和所述自锁第二电阻rz2第一端,所述自锁第五二极管dz5阴极连接所述自锁第六二极管dz6阳极,所述自锁第一电阻rz1和所述自锁第二电阻rz2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正电位,所述自锁第二电感lz2第一端和所述自锁第七二极管dz7阳极连接所述星载计算机控制端,所述自锁第二电感lz2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自锁第八二极管dz8阴极、所述自锁第三电阻rz3和所述自锁第四电阻rz4第一端,所述自锁第七二极管dz7阴极连接所述自锁第八二极管dz8阳极,所述自锁第三电阻rz3和所述自锁第四电阻rz4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正电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推进电磁阀自锁阀控制模块50主要完成卫星推进系统的电磁阀自锁阀等阀门管路通断控制功能,控制功率回路采用一次母线。其中电磁阀采用n沟道mosfet串并联实现每一路电磁阀的通断控制,在功率电路的输入端设置熔断器以防止电磁阀短路造成一次母线短路,如附图4所示。自锁阀采用电磁继电器并联实现每一路自锁阀的通断控制,如附图5所示。在电磁阀或自锁阀线包的两端并联二极管以抑制线圈反向电动势的冲击。

如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平台配电模块60包括平台配电电路,所述平台配电电路包括平台第一电阻rp1、平台第二电阻rp2、平台第三电阻rp3、平台第四电阻rp4、平台第五电阻rp5、平台第六电阻rp6、平台第七电阻rp7、平台第一三极管qp1、平台第二三极管qp2、平台第三三极管qp3、平台开关kp、平台第一电感lp1和平台第二电感lp2,其中,母线正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第一电阻rp1第一端和所述平台第一三极管qp1的发射极,所述平台第一三极管qp1的集电极连接单机电源正线而基极连接所述平台第二电阻rp2第一端,所述平台第一电阻rp1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第二电阻rp2第二端和所述平台第三电阻rp3第一端,所述平台第三电阻rp3第二端连接所述平台开关kp第一端,所述平台开关kp第二端接地,所述平台第一电感lp1和所述平台第二电感lp2第一端连接第三正电位,所述平台第一电感lp1第二端连接所述平台第二三极管qp2的集电极,所述平台第二三极管qp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平台第四电阻rp4和所述平台第五电阻rp5第一端,所述平台第四电阻rp4第二端连接开指令信号,所述平台第五电阻rp5第二端与所述平台第二三极管qp2的发射极共同接地,所述平台第二电感lp2第二端连接所述平台第三三极管qp3的集电极,所述平台第三三极管qp3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平台第六电阻rp6和所述平台第七电阻rp7第一端,所述平台第六电阻rp6第二端连接开指令信号,所述平台第七电阻rp7第二端与所述平台第三三极管qp3的发射极共同接地。

如图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载荷配电模块70包括载荷配电电路,所述载荷配电电路包括载荷第一电阻rh1、载荷第二电阻rh2、载荷第三电阻rh3、载荷第四电阻rh4、载荷第五电阻rh5、载荷第六电阻rh6、载荷三极管qh和载荷比较器ch,其中,5v电压分别连接所述载荷第一电阻rh1、所述载荷第二电阻rh2、所述载荷第三电阻rh3和所述载荷第四电阻rh4第一端,所述载荷第一电阻rh1第二端连接所述载荷比较器ch的正输入端,所述载荷第二电阻rh2第二端和所述载荷第三电阻rh3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载荷比较器ch的负输入端,所述载荷第三电阻rh3第二端接地,所述载荷第四电阻rh4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载荷第五电阻rh5和所述载荷第六电阻rh6第一端,所述载荷第五电阻rh5第二端连接所述载荷比较器ch的输出端,所述载荷三极管qh的基极连接所述载荷第六电阻rh6第二端而集电极连接5v用电单机配电正线,所述载荷比较器ch的正输入端还连接载荷开关指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集成配电器,配电功能划分清晰,不同配电功能电路、器件、相关连接线路分开放置,互不干涉;仅用1个机械结构模块集成了火工品起爆控制功能、推进阀门(包括电磁阀和自锁阀)驱动功能、一次母线单机配电功能、二次母线单机配电功能,配电功能种类多,实现了配电装置的小型化设计;配电控制器件采用了印制板表贴封装形式的p沟道mosfet,相比传统的继电器来说节省了体积重量,提高了功率密度,实现配电装置的轻量化设计。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