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7046发布日期:2020-07-04 04: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属于光伏电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能源紧张、环境压力日增的背景下,光伏发电以其自身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在十三五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速发展,截止目前,中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规模已突破190gw。目前已建光伏电站大部分采用晶硅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大约在16.5%~20%,大部分能量转化为了热能,光伏组件工作温度每升高1℃,转换效率将平均下降0.4%。大大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但是目前已建光伏电站的组件基本上都没有降温装置,拆除改装费用巨大,因此发明一种适用于已建光伏电站的降温装置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市场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该装置在无需对已建光伏电站进行拆除的情况下进行现场降温改造,既节省了成本,又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它包括架设在光伏电站背面并与光伏电站尺寸相适应的吸热面板,所述吸热面板的左右两侧与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固连,所述吸热面板中与光伏电站相对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根介质管,所述吸热面板的前端固连有介质终端主管,所述吸热面板的后端左半部固连有出液管、右半部固连有进液管,位于所述吸热面板左半部的介质管的前端与介质终端主管连通、后端与出液管连通,位于所述吸热面板右半部的介质管的前端与介质终端主管连通、后端与进液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热面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介质管形状相适应的容置槽。

优选的,所述吸热面板的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接线盒开口。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位于接线盒开口的左侧,所述进液管位于接线盒开口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吸热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光伏电站折弯的面板固定翻边,所述面板固定翻边与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通过螺栓组件固连。

优选的,所述面板固定翻边上设置有与螺栓组件相适应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吸热面板的外侧面涂覆有耐候涂层。

优选的,所述介质管的进出口端均固连有标准接口。

优选的,所述面板固定翻边为l形翻边。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为长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在不拆除已建光伏电站的基础上,根据已建光伏电站所用组件的规格和尺寸,进行降温装置的定制加工后,在不影响光伏电站正常发电的情况下,对已建光伏电站进行现场改造,通过介质管内的流动介质对光伏电站进行降温,既节省了成本,又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点的放大图。

图中,1-安装孔,2-面板固定翻边,3-标准接口,4-进液管,5-吸热面板,6-接线盒开口,7-介质管,8-出液管,9-介质终端主管,10-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一种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如图所示,它包括架设在光伏电站背面并与光伏电站尺寸相适应的吸热面板5,吸热面板5的尺寸根据已建光伏电站所用光伏组件的尺寸和所有介质管7的直径之和确定,所述吸热面板5的左右两侧与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固连,具体来说,所述吸热面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光伏电站折弯的面板固定翻边2,优选所述面板固定翻边2为l形翻边,面板固定翻边2的宽度与光伏电站背面的组件边框宽度相适应,面板固定翻边2的高度根据已建光伏电站的组件高度相应适,所述面板固定翻边2与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通过螺栓组件固连,所述面板固定翻边2上设置有与螺栓组件相适应的安装孔1,优选所述安装孔1为长圆孔,安装过程中可通过长圆孔对吸热面板的位置进行微调,通过安装在安装孔1内的螺栓组件将面板固定翻边2与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固连,从而实现整个降温装置在光伏电站上的固定。

所述吸热面板5中与光伏电站相对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根介质管7,根据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的降温要求确定介质管7的规格和数量,所述介质管7的进出口端均固连有标准接口3,介质管7通过标准接口3与外接管道直接连接,无需焊接,安装简单快捷。所述吸热面板5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介质管7形状相适应的容置槽10,通过容置槽10包覆介质管7,可以增加介质的吸热面积,所述吸热面板5的外侧面涂覆有耐候涂层,所述耐候涂层为黑铬镀层,耐候涂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增强吸热面板5的耐侯性,延长整个降温装置的寿命,增加降温装置的美观性。

所述吸热面板5的前端固连有介质终端主管9,所述吸热面板5的后端左半部固连有出液管8、右半部固连有进液管4,位于所述吸热面板5左半部的介质管7的前端与介质终端主管9连通、后端与出液管8连通,位于所述吸热面板5右半部的介质管7的前端与介质终端主管9连通、后端与进液管4连通,降温介质(如水、低温防冻液等)在进液管4、位于吸热面板5右半部的介质管7、介质终端主管9、位于吸热面板5左半部的介质管7和出液管8之间流动,对光伏电站进行降温。所述吸热面板5的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接线盒开口6,接线盒开口6的尺寸根据已建光伏电站组件接线盒的大小定制,接线盒开口6主要用于布置光伏组件的接线盒,所述出液管8位于接线盒开口6的左侧,所述进液管4位于接线盒开口6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架设在光伏电站背面并与光伏电站尺寸相适应的吸热面板,所述吸热面板的左右两侧与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固连,所述吸热面板中与光伏电站相对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根介质管,所述吸热面板的前端固连有介质终端主管,所述吸热面板的后端左半部固连有出液管、右半部固连有进液管,位于所述吸热面板左半部的介质管的前端与介质终端主管连通、后端与出液管连通,位于所述吸热面板右半部的介质管的前端与介质终端主管连通、后端与进液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热面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介质管形状相适应的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热面板的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接线盒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液管位于接线盒开口的左侧,所述进液管位于接线盒开口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热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光伏电站折弯的面板固定翻边,所述面板固定翻边与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通过螺栓组件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面板固定翻边上设置有与螺栓组件相适应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热面板的外侧面涂覆有耐候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介质管的进出口端均固连有标准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面板固定翻边为l形翻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孔为长圆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已建光伏电站用降温装置,它包括架设在光伏电站背面并与光伏电站尺寸相适应的吸热面板,所述吸热面板的左右两侧与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固连,所述吸热面板中与光伏电站相对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根介质管,所述吸热面板的前端固连有介质终端主管,所述吸热面板的后端左半部固连有出液管、右半部固连有进液管,位于所述吸热面板左半部的介质管的前端与介质终端主管连通、后端与出液管连通,位于所述吸热面板右半部的介质管的前端与介质终端主管连通、后端与进液管连通。该装置在无需对已建光伏电站进行拆除的情况下进行现场降温改造,既节省了成本,又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敏;沈永春;张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力诺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4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