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7255发布日期:2020-07-04 01:20阅读:1778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移动电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人们日常走出办公室时,移动电源电量低或缺电时,太阳能充电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移动电源大都采用市电充电,外出时电池电量耗尽时,该移动电源无法继续使用,因此,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移动电源的存储功率有限,不能长时间支持人们的手机充电需求。因此太阳能移动电源应运而生,但是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基于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不稳定性,难以完成对锂电池的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或小于预设值,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对锂电池的充电,电路结构简单。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包括电感、第六开关三极管、第七开关三极管、第八开关三极管、第九开关三极管与整流管;光伏电池板的正极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六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端;所述第八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降压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七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整流管的正极连接,整流管的负极与锂电池连接,所述第七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九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九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九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二降压控制信号端;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于第六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电感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七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九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电感的作用是储能升压,即通过控制第八开关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将光伏的直流变成交流通过电感储能升压;通过对第六开关三极管、第七开关三极管、第八开关三极管、第九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输入控制信号控制第六开关三极管、第七开关三极管、第八开关三极管、第九开关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从而完成对所述锂电池的充电,其中控制第八开关三极管、第九开关三极管导通,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降压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控制第六开关三极管、第七开关三极管导通,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升压后,通过整流管整流成直流为所述锂电池充电。

所述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还包括光伏电池板的电压检测单元电路,所述光伏电池板的电压检测单元电路包括第一一五电阻以及第一一三电阻;所述第一一五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光伏电池板以及所述第六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一三电阻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一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一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用于连接控制芯片的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一一五电阻与第一一三电阻串联,将光伏板的电压分压连接到控制芯片的电压检测端进行取样检测;当检测到的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发送降压信号进而控制第八开关三极管、第九开关三极管导通,从而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降压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当检测到的电压小于预设值时,发送升压信号,进而控制第六开关三极管、第七开关三极管导通,从而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升压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

所述锂电池的数量为2个,其提供的电压范围在3.0-4.2v。

所述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设计成电路板,直接形成独立的升降压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是连接在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端与锂电池之间,当检测到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发送降压信号进而控制第八开关三极管、第九开关三极管导通,从而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降压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当检测电压小于预设值时,发送升压信号,进而控制第六开关三极管、第七开关三极管导通,从而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升压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可见,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或小于预设值,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对锂电池的充电,而且电路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包括电感l2、第六开关三极管q6、第七开关三极管q7、第八开关三极管q8、第九开关三极管q9与整流管d13,整流管d13即为整流管二极管;光伏电池板的正极与二极管m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m7的负极与第六开关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六开关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第六开关三极管q6的基极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端;第八开关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开关三极管q8的基极为第一降压控制信号端;第七开关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整流管d13的正极连接,整流管d13的负极与锂电池连接,所述第七开关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第九开关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三极管q7的基极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端;第九开关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九开关三极管q9的基极为第二降压控制信号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于第六开关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三极管q8的集电极之间,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七开关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第九开关三极管q9的集电极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第六开关三极管q6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2的13脚连接,第七开关三极管q7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2的11脚连接,第八开关三极管q8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2的12脚连接,第九开关三极管q9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2的9脚连接。电感l2的作用是升压作用,具体来说,驱动芯片u2的12脚输出300khz的信号,控制第八开关三极管q8的导通和截止,将光伏的直流变成脉冲交流通过电感l2储能升压。通过对第六开关三极管q6、第七开关三极管q7、第八开关三极管q8、第九开关三极管q9的基极输入控制信号控制第六开关三极管q6、第七开关三极管q7、第八开关三极管q8、第九开关三极管q9的工作状态,从而完成对所述锂电池的充电,其中控制第八开关三极管q8、第九开关三极管q9导通,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降压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控制第六开关三极管q6、第七开关三极管q7导通,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升压后,通过整流管d13整流成直流为所述锂电池充电。前述升压降压是改变占空比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还包括光伏电池板的电压检测单元电路,所述光伏电池板的电压检测单元电路包括第一一五电阻r115以及第一一三电阻r133;第一一五电阻r1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光伏电池板以及所述第六开关三极管q6的发射极,第一一三电阻r133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一五电阻r115的另一端与第一一三电阻r133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用于连接控制芯片的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一一五电阻r115与第一一三电阻r133串联,将光伏板的电压分压连接到控制芯片的电压检测端进行取样检测;当检测到的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发送降压信号进而控制第八开关三极管q8、第九开关三极管q9导通,从而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降压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当检测到的电压小于预设值时,发送升压信号,进而控制第六开关三极管q6、第七开关三极管q7导通,从而将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升压后为所述锂电池充电。第一一五电阻r115以及第一一三电阻r133的具体作用是第一一五电阻r115与第一一三电阻r133串联,将光伏板的电压分压连接到控制芯片即微处理器u16的第3脚进行ad取样,如果光伏电池低于5v,就起动升压,高于5v就降压到5v。微处理器u16的第3脚为单片机ad检测口,a是模拟信号的意思,d是数字信号的意思,ad转换就是模数转换。本实用新型中锂电池的数量为2个,其提供的电压范围在3.0-4.2v。锂电池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移动电源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的升降压电路设计成电路板,直接形成独立的升降压电路板,当然也可以与其它电路板集成使用,还可以作为控制芯片与驱动芯片的辅助电路结构进行设计。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