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8449发布日期:2020-07-04 01:2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启动电路。



背景技术:

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bms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监控电池的状态以及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目前,在低压bms领域,电池带动负载,例如逆变器等器件工作时,难以避免地在上电瞬间产生较大的瞬间冲击电流,该较大的瞬间冲击电流极易烧毁电路中的器件,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启动电路,在确保电源模块对负载进行满电充电的同时,降低了主充电支路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的概率,进而降低了主充电支路以及相关路径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启动电路,包括:

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预充电支路和主充电支路;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预充电控制信号和主充电控制信号;

所述预充电支路至少包括阻抗元件,所述预充电支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预充电控制信号在预充电阶段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其中,所述负载在所述预充电阶段的充电电压值为设定电压值,所述设定电压值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的比例大于设定比例,所述设定比例小于1;

所述主充电支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主充电控制信号在主充电阶段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所述负载;其中,所述负载在所述主充电阶段充电至所述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

进一步地,所述预充电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充电支路的第一端短接后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预充电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充电支路的第二端短接后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充电支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预充电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预充电支路的导通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阻抗元件的第一端作为所述预充电支路的第一端,所述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入所述预充电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作为所述预充电支路的第二端;或者,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入所述预充电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作为所述预充电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阻抗元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作为所述预充电支路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nmos管;或者,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正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pmos管。

进一步地,所述主充电支路包括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主充电控制信号调节所述主充电支路的导通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入所述主充电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主充电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主充电支路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nmos管;或者,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正输出端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pmos管。

进一步地,所述阻抗元件包括热敏阻抗元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缓启动电路所处环境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输出的所述预充电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预充电支路的导通时间;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温度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缓启动电路所述环境温度并生成温度信号;

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温度信号调节输出的所述预充电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预充电支路的导通时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缓启动电路的缓启动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预充电支路在预充电阶段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其中,所述负载在所述预充电阶段的充电电压值为设定电压值,所述设定电压值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的比例大于设定比例,所述设定比例小于1,所述预充电支路至少包括阻抗元件;

控制主充电支路在主充电阶段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其中,所述负载在所述主充电阶段充电至所述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启动电路,设置缓启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预充电支路和主充电支路,控制模块用于输出预充电控制信号和主充电控制信号,预充电支路至少包括阻抗元件,预充电支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充电控制信号在预充电阶段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负载在预充电阶段的充电电压值为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与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的比例大于设定比例,设定比例小于1,主充电支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主充电控制信号在主充电阶段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负载在主充电阶段充电至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这样,利用包含有阻抗元件的预充电支路将负载两端的电压缓冲至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例如可以为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的70%左右,然后利用主充电支路将电源模块剩余的30%左右的电压充电至负载,在确保电源模块对负载进行满电充电的同时,使得主充电支路对应的需充电的充电电压大大降低,降低了主充电支路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的概率,进而降低了主充电支路以及相关路径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贯穿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或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缓启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1、电源模块2和预充电支路3,控制模块1用于输出预充电控制信号,预充电支路3至少包括阻抗元件5,预充电支路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充电控制信号在预充电阶段将电源模块2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6,负载6在预充电阶段的充电电压值为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与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值的比例大于设定比例,设定比例小于1。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充电初始阶段,即预充电阶段,控制模块1输出能够控制预充电支路3导通的预充电控制信号,预充电支路3在接收到的预充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导通,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充电,可以设置负载6在预充电阶段的充电电压值为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与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值的比例大于设定比例,例如设置设定比例为67%,则在预充电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充电至电源模块2满电电压的67%即停止,由于预充电支路3中设置有阻抗元件5,使得在预充电阶段,可以通过调整阻抗元件5的阻值使得在预充电支路3上不会产生过大的电流,预充电过程能够缓慢进行。

控制模块1还用于输出主充电控制信号,缓启动电路还包括主充电支路4,主充电支路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主充电控制信号在主充电阶段将电源模块2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6,负载6在主充电阶段充电至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值。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预充电阶段,控制模块1输出能够控制主充电支路4断开的主充电控制信号,主充电支路4在预充电阶段不导通,电源模块2仅通过预充电支路3对负载6进行充电。进入主充电阶段后,可以设置控制模块1输出能够控制预充电支路3断开的预充电控制信号,输出能够控制主充电支路4导通的主充电控制信号,或者设置控制模块1输出能够控制预充电支路3导通的预充电控制信号,输出能够控制主充电支路4导通的主充电控制信号,由于预充电支路3中设置有阻抗元件5,无论进入主充电阶段后预充电支路3是否导通,充电电流均不会流经预充电支路3,即该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且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充电至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

这样,利用包含有阻抗元件5的预充电支路3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缓冲至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例如可以为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值的70%左右,然后利用主充电支路4将电源模块2剩余的30%左右的电压充电至负载6,在确保电源模块2对负载6进行满电充电的同时,使得主充电支路4对应的需充电的充电电压大大降低,避免了主充电支路4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进而降低了主充电支路4以及相关路径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

可选地,如图1所示,预充电支路3的第一端a1与主充电支路4的第一端b1短接后与电源模块2的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v1电连接,预充电支路3的第二端a2与主充电支路4的第二端b2短接后与负载6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10电连接。

具体地,为实现在预充电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充电,在主充电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可以设置预充电支路3与主充电支路4并联,通过控制模块1输出的预充电控制信号和主充电控制信号分别控制预充电支路3和主充电支路4的通断,进而实现在相应阶段利用不同的支路实现电源模块2对负载6的充电。为实现预充电支路3与主充电支路4并联,可以设置预充电支路3的第一端a1与主充电支路4的第一端b1短接后与电源模块2的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v1电连接,预充电支路3的第二端a2与主充电支路4的第二端b2短接后与负载6的第一电源输入端v10电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可以设置预充电支路3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7,第一开关模块7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充电控制信号调节预充电支路3的导通时间。

具体地,预充电支路3需要在预充电阶段导通以实现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充电,预充电支路3在主充电阶段可以导通也可以关断,以实现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设置预充电支路3中包括阻抗元件5以及第一开关模块7,在利用阻抗元件5实现预充电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进行缓慢充电的同时,第一开关模块7根据接收到的预充电控制信号调节预充电支路3的导通时间,即可利用第一开关模块7控制预充电支路3至少在预充电阶段导通。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可以设置阻抗元件5的第一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一端a1,阻抗元件5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模块7的控制端接入预充电控制信号,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二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二端a2。具体地,设置阻抗元件5的第一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一端a1,阻抗元件5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模块7的控制端接入预充电控制信号,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二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二端a2,实现了阻抗元件5与第一开关模块7串联,能够在利用阻抗元件5实现预充电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进行缓慢充电的同时,利用第一开关模块7控制预充电支路3至少在预充电阶段导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结构的缓启动电路不同的是,图3所示结构的缓启动电路设置第一开关模块7的控制端接入预充电控制信号,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一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一端a1,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二端与阻抗元件5的第一端电连接,阻抗元件5的第二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二端a2,同样实现了阻抗元件5与第一开关模块7串联,能够在利用阻抗元件5实现预充电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进行缓慢充电的同时,利用第一开关模块7控制预充电支路3至少在预充电阶段导通。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3,可以设置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v1为电源模块2的负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7包括nmos管,则可以在预充电阶段设置控制模块1输出高电平的预充电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模块7在预充电阶段导通,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充电。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主充电支路4包括第二开关模块8,第二开关模块8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主充电控制信号调节主充电支路4的导通时间。具体地,控制模块1输出主充电控制信号,第二开关模块8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主充电控制信号调节主充电支路4的导通实现,以确保主充电支路4在预充电阶段关断,在主充电阶段导通。

可以通过控制主充电支路4中第二开关模块8的导通状态,即利用第二开关模块8的半导通特性来控制流经主充电支路4的电流,即控制第二开关模块8处于完全导通和完全关断之间的中间态,以避免出现较大的冲击电流,影响主充电支路4及相关支路上器件的正常工作。但是,第二控制模块1处于完全导通和完全关断之间的中间态时,第二开关模块8的等效阻值较大,导致第二开关模块8的功耗较大,容易损坏第二开关模块8,另外,第二开关模块8的等效阻值较大,当电源模块2供给的负载6的等效电容较大时,充电时间等于前述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的乘积,即会导致第二开关模块8长期工作在半导通状态,同样增加了第二开关模块8被损坏的概率,影响电源模块2向负载6的充电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包含有阻抗元件5的预充电支路3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缓冲至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例如可以为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值的70%左右,然后利用主充电支路4将电源模块2剩余的30%左右的电压充电至负载6,在确保电源模块2对负载6进行满电充电的同时,由于主充电支路4对应的需充电的充电电压大大降低,可以设置主充电支路4完全导通,即控制第二开关模块8处于完全导通模块,第二开关模块8的等效阻值减小,在避免了主充电支路4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降低了主充电支路4以及相关路径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的同时,解决了第二开关模块8的等效阻值过大导致的第二开关模块8的功耗较大,容易损坏第二开关模块8,当电源模块2供给的负载6的等效电容较大时,导致第二开关模块8长期工作在半导通状态,第二开关模块8被损坏的概率增加,影响电源模块2向负载6的充电过程的问题。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3,可以设置第二开关模块8的控制端接入主充电控制信号,第二开关模块8的第一端作为主充电支路的第一端b1,第二开关模块8的第二端作为主充电支路的第二端b2,进而实现通过调整控制模块1输出的主充电控制信号,调节第二开关模块8的导通状态,以确保主充电阶段第二开关模块8导通,即主充电支路4导通,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3,可以设置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v1为电源模块2的负输出端,第二开关模块8包括nmos管,则可以在预充电阶段设置控制模块1输出低电平的预充电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8在预充电阶段关断,设置控制模块1在主充电阶段输出高电平的预充电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8在主充电阶段导通,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启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与图1至图3所示结构的缓启动电路不同的是,图4所示结构的缓启动电路设置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v1为电源模块2的正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7和第二开关模块8均包括pmos管,则可以设置在预充电阶段,控制模块1输出低电平的预充电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的主充电控制信号,以控制预充电支路3导通,主充电支路4关断,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充电。在主充电阶段,控制模块1输出低电平或者高电平的预充电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的主充电控制信号,以控制主充电支路4导通,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

如图4所示,可以设置阻抗元件5的第一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一端a1,阻抗元件5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模块7的控制端接入预充电控制信号,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二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二端a2,即设置阻抗元件5与第一开关模块7串联,也可以如图5所示,设置第一开关模块7的控制端接入预充电控制信号,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一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一端a1,第一开关模块7的第二端与阻抗元件5的第一端电连接,阻抗元件5的第二端作为预充电支路的第二端a2,以实现阻抗元件5与第一开关模块7串联,能够在利用阻抗元件5实现预充电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进行缓慢充电的同时,利用第一开关模块7控制预充电支路3至少在预充电阶段导通。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5,可以设置阻抗元件5包括热敏阻抗元件5,控制模块1用于检测缓启动电路所处环境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调节输出的预充电控制信号以调节预充电支路3的导通时间,例如可以设置热敏阻抗元件5为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可以设置常温条件下阻抗元件5的阻值为r,负载6的等效电容为c,另外可以设置常温条件下经过t0=r*c时间可以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充电至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的67%,即在常温条件下,要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充电至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的67%,需要经过的预充电阶段的时间为t0。但是,缓启动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在不断变化,由于阻抗元件5为热敏阻抗元件5,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阻抗元件5阻值的变化。

在环境温度低于常温时,以阻抗元件5为ntc元件为例,阻抗元件5的阻值大于r,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充电至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的67%所需的时间明显增加,如果仍按照常温下的t0设置预充电阶段的时间,会导致在预充电阶段结束后,负载6两端的电压达不到电源的满电电压的67%,导致剩余的需通过主充电支路4进行充电的电压较大,也就增加了在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的主充电阶段产生较大冲击电流的概率,增加了主充电支路4以及相关支路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

在环境温度高于常温时,以阻抗元件5为ntc元件为例,阻抗元件5的阻值小于r,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充电至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的67%所需的时间明显减小,如果仍按照常温下的t0设置预充电阶段的时间,会导致在预充电阶段结束后,负载6两端的电压超过电源的满电电压的67%,有可能导致阻抗元件5,例如ntc元件过热而烧毁,影响缓启动电路的预充电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控制模块1能够检测缓启动电路所处环境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调节输出的预充电控制信号,以调节预充电支路3的导通时间。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当缓启动电路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阻抗元件5的电阻小于r时,控制模块1能够检测到缓启动电路环境温度有所升高,调节输出的预充电控制信号以减小预充电阶段的时间,例如控制模块1可以通过调节预充电控制信号调节第一开关模块7导通的时间减小,参照上述环境温度高于常温的描述,通过减小预充电阶段的时间能够有效降低ntc元件过热而烧毁的概率。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当缓启动电路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降低而导致阻抗元件5的电阻大于r时,控制模块1能够检测到缓启动电路环境温度有所降低,调节输出的预充电控制信号以增加预充电阶段的时间,例如控制模块1可以通过调节预充电控制信号调节第一开关模块7导通的时间增加,参照上述环境温度低于常温的描述,通过增加预充电阶段的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的主充电阶段产生较大冲击电流的概率,降低主充电支路4以及相关支路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

参照上述描述,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后的预充电阶段的时间t满足如下公式:

t=k·t0

其中,k等于rt与r的比值,rt为温度变化后ntc元件的阻值,rt满足如下计算公式:

其中,rt为ntc元件在温度t1下的阻值,t0表示常温温度,二者均为开尔文温度,b为ntc元件的材料常数。

这样,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获得的t使得控制模块1调整相应的预充电阶段的时间,以有效降低ntc元件过热而烧毁的概率,降低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的主充电阶段产生较大冲击电流的概率,降低主充电支路4以及相关支路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5,可以设置控制模块1包括温度检测子模块11和控制子模块12,温度检测子模块11用于检测缓启动电路环境温度并生成温度信号,控制子模块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调节输出的预充电控制信号以调节预充电支路3的导通时间,温度检测子模块11例如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等感温器件,利用温度检测子模块11和控制子模块12实现控制模块1根据缓启动电路所处温度调节预充电阶段的时间,进而降低ntc元件过热而烧毁的概率,降低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的主充电阶段产生较大冲击电流的概率,降低主充电支路4以及相关支路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67%以及70%仅为设定比例的示例值,并不代表对设定比例的限定,可以根据缓启动电路中主充电支路4中器件的具体特性对设定比例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缓启动电路的缓启动控制方法,能够由上述实施例的缓启动电路执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缓启动电路的缓启动控制方法包括:

s110、控制预充电支路在预充电阶段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其中,负载在预充电阶段的充电电压值为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与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的比例大于设定比例,设定比例小于1,预充电支路至少包括阻抗元件。

结合图1至图5,在充电初始阶段,即预充电阶段,控制模块1输出能够控制预充电支路3导通的预充电控制信号,预充电支路3则在接收到的预充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导通,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向负载6充电,可以设置负载6在预充电阶段的充电电压值为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与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值的比例大于设定比例,设定比例小于1,例如设置设定比例为67%,则在预充电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预充电支路3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充电至电源模块2满电电压的67%即停止,由于预充电支路3中设置有阻抗元件5,使得预充电阶段,可以通过调整阻抗元件5的阻值使得在预充电支路3上不会产生过大的电流,预充电过程能够缓慢进行。

s120、控制主充电支路在主充电阶段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导通至负载;其中,负载在主充电阶段充电至电源模块的满电电压值。

结合图1至图5,在预充电阶段,控制模块1输出能够控制主充电支路4断开的主充电控制信号,主充电支路4在预充电阶段不导通,电源模块2仅通过预充电支路3对负载6进行充电。进入主充电阶段后,可以设置控制模块1输出能够控制预充电支路3断开的预充电控制信号,输出能够控制主充电支路4导通的主充电控制信号,或者设置控制模块1输出能够控制预充电支路3导通的预充电控制信号,输出能够控制主充电支路4导通的主充电控制信号,由于预充电支路3中设置有阻抗元件5,无论进入主充电阶段后预充支路是否导通,充电电路均不会流经预充电支路3,即该阶段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向负载6充电,且电源模块2通过主充电支路4将堵在两端的电压充电至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包含有阻抗元件5的预充电支路3将负载6两端的电压缓冲至设定电压值,设定电压值例如可以为电源模块2的满电电压值的70%左右,然后利用主充电支路4将电源模块2剩余的30%左右的电压充电至负载6,在确保电源模块2对负载6进行满电充电的同时,使得主充电支路4对应的需充电的充电电压大大降低,避免了主充电支路4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进而降低了主充电支路4以及相关路径上器件被损坏的概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