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8465发布日期:2020-07-17 16:0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



背景技术:

在小型风力发电系统中,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的交流电经整流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对蓄电池充电,然后经boost升压后由逆变器把蓄电池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220v,50hz的正弦波),供负载使用。逆变器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工作时其本身也要消耗一部分电力,因此,它的输入功率要大于它的输出功率。逆变器的效率即是逆变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对于传统使用的逆变器,在逆变器的维修过程中需要维修人员手动拧松若干螺丝,并将若干螺丝取出,该过程耗时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逆变器在日常维护时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所述逆变器主体的底端焊接有底座,所述逆变器主体的一侧通过设置转轴连接有盖体,且盖体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散热口和接线口;

所述逆变器主体的内部抽拉式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电路板,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承载件,该承载件包括滚轮、滑圈以及连接座,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滑圈配套的滑槽,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开设有把手槽;

所述逆变器主体和盖体内壁的一侧分别焊接有与活动板上表面贴合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盖体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封闭逆变器主体开口端的扣板,且扣板与盖体之间通过设置扭转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安装的电路板与接线口之间通过设置排线连接,且排线的两端均设置有接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承载件中的连接座通过设置螺丝固定连接在逆变器主体内壁的一侧,所述滚轮活动设置于连接座的一侧,所述滑圈焊接在滚轮表面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规格相同,在所述盖体处于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逆变器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扣板的表面焊接有与卡槽相互配套的卡条。

优选的,所述扣板为条形的板状结构,且扣板的厚度与盖体底端到逆变器主体下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是将承载件和活动板组合使用,在打开盖板后,可通过拉动活动板,此时活动板带动滚轮进行滑动,同时滑圈在对应的滑槽内滑动;整个承载件对活动板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在需要维护时将活动板拉出即可,维修方便。

二是将承载件和两个限位板结合使用,在盖体处于封闭状态下,两个限位板对活动板的上表面限位,而滚轮对活动板的上表面限位,进一步增强了活动板在逆变器主体内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活动板上表面的电路板稳定。

三是使用盖板和扣板,在盖体处于封闭状态下,扣板在扭转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与盖板形成截面呈“l”形的封闭结构,同时卡条嵌入到卡槽内,从而确保盖板与逆变器主体连接端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逆变器主体;2、盖体;3、底座;4、散热口;5、接线口;6、活动板;7、滑槽;8、把手槽;9、滚轮;10、连接座;11、滑圈;12、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4、扣板;15、扭转件;16、卡条;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1,逆变器主体1的底端焊接有底座3,逆变器主体1的一侧通过设置转轴连接有盖体2,且盖体2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散热口4和接线口5;

逆变器主体1的内部抽拉式设置有活动板6,且活动板6的上表面安装有电路板,活动板6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承载件,该承载件包括滚轮9、滑圈11以及连接座10,活动板6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滑圈11配套的滑槽7,活动板6的一侧开设有把手槽8;

逆变器主体1和盖体2内壁的一侧分别焊接有与活动板6上表面贴合的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盖体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封闭逆变器主体1开口端的扣板14,且扣板14与盖体2之间通过设置扭转件15连接。

如图1和2所示,活动板6的上表面安装的电路板与接线口5之间通过设置排线连接,且排线的两端均设置有接线端子。

如图2所示,承载件中的连接座10通过设置螺丝固定连接在逆变器主体1内壁的一侧,滚轮9活动设置于连接座10的一侧,滑圈11焊接在滚轮9表面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载件和活动板6组合使用,在打开盖板2后,可通过拉动活动板6,此时活动板6带动滚轮9进行滑动,同时滑圈11在对应的滑槽7内滑动;整个承载件对活动板6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在需要维护时将活动板6拉出即可,维修方便。

具体使用时,在将盖体2打开后,此时第二限位板13与活动板6脱离,维护人员可手持把手槽8,将整个活动板6拉出,继而进行后续的维修作业,在日常维护检查完后,可将整个活动板6装回到逆变器主体1内,关闭盖体2即可。

如图2和3所示,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的规格相同,在盖体2处于闭合状态下,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该处将承载件和两个限位板结合使用,在盖体2处于封闭状态下,两个限位板对活动板6的上表面限位,而滚轮9对活动板6的上表面限位,进一步增强了活动板6在逆变器主体1内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活动板6上表面的电路板稳定。

如图3和4所示,逆变器主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17,扣板14的表面焊接有与卡槽17相互配套的卡条16。

如图4所示,扣板14为条形的板状结构,且扣板14的厚度与盖体2底端到逆变器主体1下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

该处使用盖板2和扣板14,在盖体2处于封闭状态下,扣板14在扭转件15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与盖板2形成截面呈“l”形的封闭结构,同时卡条16嵌入到卡槽17内,从而确保盖板2与逆变器主体1连接端的密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主体(1)的底端焊接有底座(3),所述逆变器主体(1)的一侧通过设置转轴连接有盖体(2),且盖体(2)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散热口(4)和接线口(5);

所述逆变器主体(1)的内部抽拉式设置有活动板(6),且活动板(6)的上表面安装有电路板,所述活动板(6)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承载件,该承载件包括滚轮(9)、滑圈(11)以及连接座(10),所述活动板(6)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滑圈(11)配套的滑槽(7),所述活动板(6)的一侧开设有把手槽(8);

所述逆变器主体(1)和盖体(2)内壁的一侧分别焊接有与活动板(6)上表面贴合的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所述盖体(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封闭逆变器主体(1)开口端的扣板(14),且扣板(14)与盖体(2)之间通过设置扭转件(1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6)的上表面安装的电路板与接线口(5)之间通过设置排线连接,且排线的两端均设置有接线端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中的连接座(10)通过设置螺丝固定连接在逆变器主体(1)内壁的一侧,所述滚轮(9)活动设置于连接座(10)的一侧,所述滑圈(11)焊接在滚轮(9)表面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的规格相同,在所述盖体(2)处于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主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17),所述扣板(14)的表面焊接有与卡槽(17)相互配套的卡条(1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14)为条形的板状结构,且扣板(14)的厚度与盖体(2)底端到逆变器主体(1)下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


技术总结
一种便于维护的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逆变器主体的底端焊接有底座,逆变器主体的一侧通过设置转轴连接有盖体,且盖体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散热口和接线口;其技术要点为,将承载件和活动板组合使用,在打开盖板后,可通过拉动活动板,此时活动板带动滚轮进行滑动,同时滑圈在对应的滑槽内滑动;整个承载件对活动板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在需要维护时将活动板拉出即可,维修方便;将承载件和两个限位板结合使用,在盖体处于封闭状态下,两个限位板对活动板的上表面限位,而滚轮对活动板的上表面限位,进一步增强了活动板在逆变器主体内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活动板上表面的电路板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霞;何同弟;张鹏;田娜;张维宝;张西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西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