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5811发布日期:2020-08-05 01:3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电机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正反转,可以说电机的正反转在广泛使用。例如行车、木工用的电刨床、台钻、刻丝机、甩干机和车床等。电机的正反转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plc、单片机等也有了进一步的电路改善。并且在实际应用电路中增加了一些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实现了双向自动控制,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使电动机能够正转和反转,可采用两只接触换接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但两个接触器不能吸合,如果同时吸合将造成电源的短路事故,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在电路中应采取可靠的互锁,采用按钮和接触器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两方向运行的控制电路。传统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不可靠,灵敏度不好,功率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可靠、简单、保险、灵敏度高、功率大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包括左转电源输出电路、第一电源开关、第二电源开关、右转电源输出电路、电路输入接口、保险丝、左转接地控制电路、右转接地控制电路和连接件,所述左转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源开关连接,所述右转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二电源开关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开关和第二电源开关均与所述电路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电路输入接口与所述保险丝连接,所述左转接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和第二电源开关连接,所述右转接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电源开关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中,所述第一电源开关为第一mos管,所述第二电源开关为第二mos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中,所述左转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五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dc_motor_f_gnd_on输出引脚,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路输入接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中,所述右转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六三极管、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dc_motor_r_vcc_c引脚,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路输入接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中,所述左转接地控制电路包括第三mos管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和dc_motor_f_gnd_on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均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引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中,所述右转接地控制电路包括第十电阻和第四mos管,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和dc_motor_r_gnd_on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引脚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中,所述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中,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均为n沟道mos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括左转电源输出电路、第一电源开关、第二电源开关、右转电源输出电路、电路输入接口、保险丝、左转接地控制电路、右转接地控制电路和连接件,其可进行过流保护,特别是适用于各种电压下可正反转的电机控制,电路可靠、简单、保险、灵敏度高、功率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实施例中,该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包括左转电源输出电路1、第一电源开关q1、第二电源开关q2、右转电源输出电路2、电路输入接口dc_in_dc_motor、保险丝l1、左转接地控制电路3、右转接地控制电路4和连接件cn1,其中,左转电源输出电路1与第一电源开关q1连接,右转电源输出电路2与第二电源开关q2连接,第一电源开关q1和第二电源开关q2均与电路输入接口dc_in_dc_motor连接,电路输入接口dc_in_dc_motor与保险丝l1、连接,左转接地控制电路3分别与连接件cn1和第二电源开关q2连接,右转接地控制电路4分别与连接件cn1和第一电源开关q1连接。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电源开关q1为第一mos管q1,第二电源开关q2为第二mos管q2。第一mos管q1为大功率场效应管,作为电源开关。第二mos管q2为大功率场效应管,作为电源开关。整个电路输入接口dc_in_dc_motor对外连接保险丝l1,这样可以减少因电流过大烧坏电路的可能。

该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是一种在可过流保护下进行小电压控制直流负载正反转换电路,特别是适用于各种电压下可正反转的电机控制,具有可靠、简单、保险、灵敏度高和功率大等特点。

本实施例中,左转电源输出电路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五三极管q5、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dc_motor_f_gnd_on输出引脚,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路输入接口dc_in_dc_motor连接。

mcu引出的dc_motor_f_vcc_on直接驱动左转电源输出电路1,第一电阻r1分压,第二电阻r2下拉处理输出信号和悬空时状态,当dc_motor_f_vcc_on通电时,第五三极管q5导通,第一mos管q1导通,vcc将输出到连接件cn1的第二引脚。

本实施例中,该右转电源输出电路2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六三极管q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dc_motor_r_vcc_c引脚,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二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路输入接口dc_in_dc_motor连接。该右转电源输出电路2的工作原理与左转电源输出电路1的工作原理类似。

本实施例中,该左转接地控制电路3包括第三mos管q3和第九电阻r9,第三mos管q3的栅极分别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dc_motor_f_gnd_on输出引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三mos管q3的栅极均接地,第三mos管q3的漏极分别与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连接件cn1的第一引脚连接。

当dc_motor_f_gnd_on空闲时,第九电阻r9下拉置于低电平,驱动引脚时导通第三mos管q3,电流由连接件cn1驱动电机后流向第三mos管q3在流向地,使电机转动使电机左转。

本实施例中,右转接地控制电路4包括第十电阻r10和第四mos管q4,第四mos管q4的栅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dc_motor_r_gnd_on输出引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第四mos管q4的源极均接地,第四mos管q4的漏极分别与连接件cn1的第二引脚和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右转接地控制电路4的工作原理与左转接地控制电路3的工作原理类似。

本实施例中,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均为npn型三极管。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均为n沟道mos管。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也可以均为pnp型三极管,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也可以均为p沟道mos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总之,本实用新型可进行过流保护,特别是适用于各种电压下可正反转的电机控制,本实用新型电路可靠、简单、保险、灵敏度高、功率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