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5310发布日期:2020-07-14 18:31阅读:1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运动机构的电路设计,具体涉及往复式线性运动机构的电路设计。



背景技术:

往复式运动机构,包括运动模块、支撑模块和动力模块,动力模块安装在支撑模块上,在动力模块的驱动下,运动模块相对支撑模块作线性的往复运动。

现有技术,动力模块的动力源采用电机,动力模块动力的传递采用丝杆机构,在导向机构的导向下,动力模块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运动模块的线性运动。

为了实现运动模块线性运动的往复,所述电机需要规律地正反转切换。

往复式运动机构可驱动杆件往复移动,杆件伸入胶水或表面涂布液容器,对容器中的胶水或表面涂布液往复搅拌,使其均匀,消除泡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现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电机有规律地正反转切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一延时件、第二延时件、电源开关;第一电子开关控制电源与第一电磁铁的通断,第二电子开关控制电源与第二电磁铁的通断;第一延时件与第一电磁铁连接,第二延时件与第二电磁铁连接;电源正极与电源正极触点连接,电源负极与电源负极触点连接,电机正极与电机正极触点连接,电机负极与电机负极触点连接,电源正极触点与电源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一组触点相邻于由电机正极触点与电机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二组触点;第一电磁铁位于电源开关的左侧,第二电磁铁位于电源开关的右侧,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下,电源开关能够在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之间左右移动,使电机与电源正接或反接;第一电子开关由运动模块移动至左侧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电子开关由运动模块移动至右侧极限位置时触发。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的驱动下,动力模块的丝杆机构动作,丝杆机构驱动运动模块线性移动。运动模块位移至左侧极限位置,第一电子开关被触发,电源向第一电磁铁供电,第一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左移,电机与电源反接,电机反转,驱动运动模块反向移动,第一延时件能够保持第一电磁铁的得电状态一定时间,直至运动模块能够移动至右极限位置,因此,在运动模块位移至右极限位置前,电机处于反转状态。

运动模块位移至右极限位置,第二电子开关被触发,电源向第二电磁铁供电,第二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右移,电机与电源正接,电机正转,驱动运动模块正向移动,第二延时件能够保持第二电磁铁的得电状态一定时间,直至运动模块能够移动至左极限位置,因此,在运动模块位移至左极限位置前,电机处于正转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电路能够使电机在正反转之间反复切换,实现运动模块的线性往复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1、第一电子开关;12、第二电子开关;

21、第一电磁铁;22、第二电磁铁;

31、第一延时件;32、第二延时件;

40、电源;41、电源正极触点;42、电源负极触点;43、第一开关;44、第二开关;

50、电机;51、电机正极触点;52、电机负极触点;

61、第一感应件;62、第二感应件;

81、运动模块;811、压件;82、支撑模块;821、第一固定块;822、第二固定块;83、动力模块;831、丝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11、第二电子开关12、第一电磁铁21、第二电磁铁22、第一延时件31、第二延时件32、电源开关。

第一电子开关11控制电源40与第一电磁铁21的通断,第二电子开关12控制电源与第二电磁铁22的通断;第一延时件与第一电磁铁连接,第二延时件与第二电磁铁连接。

电源正极与电源正极触点41连接,电源负极与电源负极触点42连接,电机正极与电机正极触点51连接,电机负极与电机负极触点52连接,电源正极触点与电源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一组触点相邻于由电机正极触点与电机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二组触点;第一电磁铁21位于电源开关的左侧,第二电磁铁22位于电源开关的右侧,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下,电源开关能够在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之间左右移动,使电机50与电源正接或反接。

电机50与电源40正接,即电源的正极与电机的正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与电机的负极连接,电机正转。电机50与电源40反接,即电源的正极与电机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与电机的正极连接,电机反转。

第一电子开关11由运动模块81移动至左侧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电子开关12由运动模块移动至右侧极限位置时触发。

整个控制电路安装在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支撑模块82上,支撑模块82的左侧设有第一感应件61,支撑模块的右侧设有第二感应件62,第一感应件与第一电子开关11连接,第二感应件与第二电子开关12连接;运动模块81与第一感应件接触时,第一感应件能够触发第一电子开关,运动模块与第二感应件接触时,第二感应件能够触发第二电子开关。

参考图2,在电机50的驱动下,动力模块83的丝杆机构831动作,丝杆机构驱动运动模块81线性移动。运动模块位移至左侧极限位置,第一电子开关11被触发,电源40向第一电磁铁21供电,第一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左移,电机50与电源反接,电机反转,驱动运动模块81反向移动,第一延时件31能够保持第一电磁铁21的得电状态一定时间,直至运动模块能够移动至右极限位置,因此,在运动模块81位移至右极限位置前,电机50处于反转状态。

运动模块81位移至右极限位置,第二电子开关12被触发,电源40向第二电磁铁22供电,第二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右移,电机50与电源正接,电机正转,驱动运动模块81正向移动,第二延时件32能够保持第二电磁铁22的得电状态一定时间,直至运动模块能够移动至左极限位置,因此,在运动模块位移至左极限位置前,电机处于正转状态。

支撑模块82设有一横杆,运动模块81上设有与横杆配合的滑块或滚轮,在运动模块沿丝杆机构831线性移动时,滑块或滚轮沿横杆移动,该横杆和滑块或滚轮构成运动模块线性位移的导向机构。

参考图2,支撑模块82的左侧设有第一固定块821,第一感应件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支撑模块的右侧设有第二固定块822,第二感应件安装在第二固定块上,运动模块设有压件811,运动模块沿支撑模块82左移,压件能够与第一感应件相抵,触动第一感应件61,第一感应件使第一电子开关11被触发。运动模块沿支撑模块右移,压件能够与第二感应件62相抵,触动第二感应件62,第二感应件使第二电子开关12被触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选择,第一感应件61和第二感应件62均为压电元件;第一电子开关11和第二电子开关12均为晶体管;第一感应件与第一电子开关的基极连接,第二感应件与第二电子开关的基极连接。第一感应件受到压件811的挤压而产生电荷,形成电流,使第一电子开关11导通;第二感应件受到压件811的挤压而产生电荷,形成电流,使第二电子开关12导通。作为一种改进,第一感应件61与第一放大电路连接,第一感应件产生的电流经第一放大电路放大后再向第一电子开关的基极提供,使第一电子开关导通;第二感应件62与第二放大电路连接,第二感应件产生的电流经第二放大电路放大后再向第二电子开关的基极提供,使第二电子开关导通。

电源开关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开关43和第二开关44,第一开关呈x形,第二开关呈工形,第一开关左上角触点与右下角触点连通,第一开关右上角触点与左下角触点连通,第一开关左上角触点能够与电源正极触点41接触,第一开关右下角触点能够与电机负极触点52接触,第一开关右上角触点能够与电机正极触点51接触,第一开关左下角触点能够与电源负极触点42接触。第二开关左上角触点与右上角触点连通,第二开关左下角触点与右下角触点连通,第二开关左上角触点能够与电源正极触点41接触,第二开关右上角触点能够与电机正极触点51接触,第二开关左下角触点能够与电源负极触点42接触,第二开关右下角触点能够与电机负极触点52接触。

第一电子开关11被触发,第一电磁铁21得电产生磁力,将电源开关向左移,第二开关44使电源40与电机50通路,电机正转,其电流方向为:电源正极-电源正极触点41-第二开关左上角触点-第二开关右上角触点-电机正极触点51-电机正极-电机负极-电机负极触点52-第二开关右下角触点-第二开关左下角触点-电源负极触点42-电源负极。

第二电子开关12被触发,第二电磁铁22得电产生磁力,将电源开关向右移,第一开关43使电源40与电机50通路,电机反转,其电流方向为:电源正极-电源正极触点41-第一开关左上角触点-第一开关右下角触点-电机负极触点52-电机负极-电机正极-电机正极触点51-第一开关右上角触点-第一开关左下角触点-电源负极触点42-电源负极。

第一延时件31是与第一电磁铁21并联的第一电容,第二延时件32是与第二电磁铁22并联的第二电容。在第一电子开关11导通时,第一电磁铁21得电的同时,电源40向第一延时件31充电,在第一电子开关11不导通时,即压件811与第一感应件61脱离接触时,第一延时件31开始放电,向第一电磁铁21供电,使第一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的时间延长,随着时间延长,电容的电量逐渐减小,第一电磁铁的磁力也减小。在压件811与第二感应件62接触时,第二电磁铁22得电,产生的磁力大于第一电磁铁的磁力,电源开关右移。同时,电源向第二延时件32充电,在第二电子开关12不导通时,即压件811与第二感应件62脱离接触时,第二延时件32开始放电,向第二电磁铁22供电,使第二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的时间延长。如此,压件811随运动模块81左右线性移动,电机50有时间规律地正反转。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