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5264发布日期:2020-07-24 16:4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转换器是电力转换的重要转换装置,通过电力转换器能够将一次电能转换为二次电能,并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以供生活使用或工业使用,例如型号为stc-dml2211的智能电力转换器,已经在电力领域中广泛使用。

电力转换器安装方式多为固定安装,能够让电力转换器稳定运行与工作,直接通过螺栓或螺丝将电力转换器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日后电力转换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安拆更换较为不便,且会对墙体造成二次创伤,同时电力转换器为电力装置,具有一定功率,会产生一定能耗,进而使得电力转换器产生一定温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较好的散热,会导致电力转换器发生故障造成损坏,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便于安拆更换,便于通风散热的电力转换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安拆便捷和散热便捷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箱体和电力转换器本体,箱体的内部开设有通腔,通腔的内部设置有电力转换器本体,箱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箱体的两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散热管,散热管包括u形管和连通管,u形管与连通管一体成型,箱体的内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外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限位杆与限位槽相互嵌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箱体为方形结构,箱体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中心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为弧形结构,固定座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固定栓,固定栓为圆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电力转换器本体为方形结构,电力转换器本体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均电性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线,电力转换器本体的一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把手,把手为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箱体的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旋筒,旋筒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限位栓,限位栓的底端与限位杆通过旋合相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限位杆与限位槽均为梯形结构且相互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箱体的两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插筒,u形管与插筒相互穿合,u形管与连通管相互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为一种新型电力转换器,在使用时,将箱体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通过箱体以及箱体内部通腔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外部保护,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将电力转换器本体嵌合固定于箱体的内部,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安拆更换以及外部防护;在使用时,电力转换器本体工作产生一定热流并向外扩散至箱体内部通腔中,并继续向外扩散至箱体两侧的散热管中,通过箱体背部的散热扇出风吹过通腔,从而带走通腔内部以及电力转换器本体外部热流热量,同时,通过散热管中一体成型的u形管和连通管对通腔内部热流进行引流,从而通过外部自然风吹拂u形管和连通管,进而带走散热管内部热流热量,结构简单,散热快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杆与限位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通腔;3、电力转换器本体;4、连接线;5、固定座;6、固定栓;7、把手;8、散热管;9、散热扇;10、限位杆;11、限位槽;12、旋筒;13、限位栓;14、插筒;15、u形管;16、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箱体1和电力转换器本体3,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腔2,通腔2的内部设置有电力转换器本体3,箱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9,箱体1的两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散热管8,散热管8包括u形管15和连通管16,u形管15与连通管16一体成型,箱体1的内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1,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外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本实施例中散热扇9使用的是型号为a1150的散热扇9,本型号散热扇9包括马达、风罩以及内部扇叶等结构,散热扇9固定于箱体1背面,且外接外部电源,在使用时,将箱体1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通过箱体1以及箱体1内部通腔2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外部保护,通过限位杆10和限位槽11将电力转换器本体3嵌合固定于箱体1的内部,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安拆更换以及外部防护;在使用时,电力转换器本体3工作产生一定热流并向外扩散至箱体1内部通腔2中,并继续向外扩散至箱体1两侧的散热管8中,通过箱体1背部的散热扇9出风吹过通腔2,从而带走通腔2内部以及电力转换器本体3外部热流热量,同时,通过散热管8中一体成型的u形管15和连通管16对通腔2内部热流进行引流,从而通过外部自然风吹拂u形管15和连通管16,进而带走散热管8内部热流热量,结构简单,散热快捷。

具体的,箱体1为方形结构,箱体1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中心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为弧形结构,固定座5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固定栓6,固定栓6为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箱体1为金属方形结构,一侧开合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安拆更换,一侧封合便于散热扇9安装设置,箱体1内部开设有通腔2,通过方形通腔2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安放,固定座5为金属弧形座,固定栓6为金属材质,通过固定座5和固定栓6便于箱体1与墙体相固定,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座5和固定栓6将箱体1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并使箱体1与墙体表面存留一定间距,方便散热扇9的安装设置。

具体的,电力转换器本体3为方形结构,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均电性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线4,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一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把手7,把手7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使用可参考型号为的stc-dml2211的智能电力转换器,连接线4为铜制线且外部包裹有橡胶绝缘层,把手7为金属弧形把,在使用时,通过把手7对电力转换器本体3进行提动,通过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将电力转换器本体3放入箱体1内部的通腔2中,通过连接线4将外部电力输入设备与电力转换器本体3电性连接,通过连接线4将外部电力输出设备与电力转换器本体3电性连接,然后对电力转换器本体3进行使用。

具体的,箱体1的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旋筒12,旋筒12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限位栓13,限位栓13的底端与限位杆10通过旋合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旋筒12为金属柱形筒,通过旋筒12便于限位栓13限位旋合,限位栓13为金属材质,在使用时,通过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将电力转换器本体3放入箱体1内部的通腔2中,相对旋筒12向下旋动限位栓13,将限位栓13旋入限位杆10上端预留开设的圆形旋槽中,从而对限位槽11内部的限位杆10进行固定,进而对箱体1内部位于通腔2中的电力转换器本体3进行固定。

具体的,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均为梯形结构且相互贴合,本实施例中限位杆10为金属梯形长杆,限位槽11为梯形长槽,通过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安放,在使用时,通过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将电力转换器本体3放入箱体1内部的通腔2中。

具体的,箱体1的两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插筒14,u形管15与插筒14相互穿合,u形管15与连通管16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插筒14为金属柱形筒,通过插筒14便于散热管8安拆,散热管8为金属管,包括u形管15和连通管16,u形管15与连通管16一体成型且内部相通,在使用时,电力转换器本体3工作产生一定热流并向外扩散至箱体1内部的通腔2中,并继续向外扩散至箱体1两侧的散热管8中,通过散热管8中一体成型的u形管15和连通管16对通腔2内部的热流进行引流,从而通过外部的自然风吹拂u形管15和连通管16,进而带走散热管8内部热流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座5和固定栓6将箱体1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并使箱体1与墙体表面存留一定间距,方便散热扇9的安装设置,外接电源接通散热扇9,通过把手7对电力转换器本体3进行提动,通过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将电力转换器本体3放入箱体1内部的通腔2中,相对旋筒12向下旋动限位栓13,将限位栓13旋入限位杆10上端预留开设的圆形旋槽中,从而对限位槽11内部的限位杆10进行固定,进而对箱体1内部位于通腔2中的电力转换器本体3进行固定,通过连接线4将外部电力输入设备与电力转换器本体3电性连接,通过连接线4将外部电力输出设备与电力转换器本体3电性连接,然后对电力转换器本体3进行使用,电力转换器本体3工作产生一定热流并向外扩散至箱体1内部的通腔2中,并继续向外扩散至箱体1两侧的散热管8中,通过启动箱体1背部的散热扇9出风吹过通腔2,从而带走通腔2内部以及电力转换器本体3外部的热流热量,同时,通过散热管8中一体成型的u形管15和连通管16对通腔2内部的热流进行引流,从而通过外部的自然风吹拂u形管15和连通管16,进而带走散热管8内部热流的热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