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3133发布日期:2021-07-30 18:1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马达、将该马达的旋转向外部传递的齿轮以及收纳马达和齿轮的壳体,并且具备支承马达的轴承部的支承部的旋转装置。在上述旋转装置中,为了吸收振动,设置有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o型环(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15261号公报

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若使用o型环则成本上升,此外由于o型环具有规定的厚度,所以在上述壳体与马达之间需要相应的空间。由于齿轮相对于马达的旋转轴的反作用力,o型环变形,齿轮的啮合因马达的移动而变化,存在产生异响的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将上述情况作为课题的一个例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的旋转装置。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结构来掌握。

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具备:马达;齿轮;以及收纳上述马达以及上述齿轮的壳体。上述马达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而被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保持部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仰视图。

图4a是从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取下了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4b是从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取下了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图4c是图4b的v-v线的剖视图。

图4d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i-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安装于安装面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安装于安装面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2是图4b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4b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以俯视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具备的保持部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5a是使用了具有弹性的粘合剂的第一保持部的说明图。

图15b是表示图15a所示的保持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5c是表示图15a所示的保持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16a是使用了具有弹性的粘合剂的第二保持部的说明图。

图16b是表示图16a所示的保持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6c是表示图16a所示的保持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17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7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第二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7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第三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7d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第四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7e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第五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8a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8b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8c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第二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8d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第三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壳体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图(1)。

图20是用于说明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壳体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图(2)。

图21是用于说明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壳体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图(3)。

图22是用于说明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壳体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图(4)。

图23是用于说明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壳体的马达的支承构造的图(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以下称为“实施方式”)。此外,在实施方式的说明的整体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仰视图。图4a是从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取下了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4b是从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取下了第一壳体的俯视图。图4c是图4b的v-v线的剖视图,图4d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例如能够优选用作在车用的空调系统等中使用的促动器,能够控制用于控制风量等的百叶窗的转动动作。

如图1~图3所示,旋转装置1具备将动力传递机构部收纳于内部的壳体2。这里,动力传递机构部具体而言,由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马达3、传递来自该马达3的动力的多个齿轮(以下,呼称为齿轮组)6、检测包含于该齿轮组6的输出齿轮5的旋转角的传感器7等构成。此外,传感器7检测的可以不是输出齿轮5的旋转角而是转速,也可以是旋转角和转速双方。

动力传递机构部的齿轮组6包含安装于马达3的旋转轴31(参照图12)的涡轮70、第一传递齿轮61、第二传递齿轮62以及输出齿轮5。即、如图4a所示,涡轮70的旋转被向第一传递齿轮61的螺旋齿轮61a传递,并且经由与该螺旋齿轮61a同轴地设置的与螺旋齿轮61a相比相对小径的小径齿轮61b而被向第二传递齿轮62传递。而且,第二传递齿轮62的旋转被向输出齿轮5传递。另外,输出齿轮5连接有输出轴51(图3),第一传递齿轮61以及第二传递齿轮62的旋转轴成为输出轴51的方向,成为与涡轮70的旋转轴交叉的方向。

这样,马达3的旋转能够被以规定的减速比减速,从输出轴51向外部输出。而且,该输出齿轮5的旋转角由传感器7检测。由传感器7检测出的输出齿轮5的旋转角的信息经由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端子组40向外部发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马达3虽采用了dc马达,但也可以是无刷马达、步进电机。在采用无刷马达、步进电机的情况下,作为旋转装置1也可以不需要传感器7。

如图2所示,壳体2具备对置的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即、壳体2以开口部214、226彼此对接的状态连结具有开口部214的第一壳体21(图5)与具有开口部226的第二壳体22(图4d)而构成。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21具有成为壳体2的顶面部的第一面部210、和设置于该第一面部210的外周部的第一侧壁部211,开口部214被第一侧壁部211围起。另一方面,第二壳体22如图3以及图4d所示,具有成为壳体2的底面部的第二面部220、和设置于该第二面部220的外周部的第二侧壁部222,开口部226被第二侧壁部222围起。此外,壳体2由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bs等树脂材料形成。

另外,如图5以及图4d所示,在第一壳体21的开口部214的周缘部以及第二壳体22的开口部226的周缘部分别形成有相互接触的第一接触面271以及第二接触面272(参照图6~图9)。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21上,向第二壳体22侧延伸突出的多个卡合部212一体地形成于第一侧壁部211的外周部。而且,在上述卡合部212设置有卡合凹部215。另一方面,如图4d所示,在第二壳体22上,与第一壳体21的多个卡合部212分别对应的多个突起(以下,呼称为卡合突起)224一体形成于第二侧壁部222。上述卡合突起224与卡合部212的卡合凹部215卡合。

这样,以第一接触面271与第二接触面272接触的方式使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对接而形成壳体2(参照图2)。即、通过使第二壳体22的卡合突起224与第一壳体21的卡合部212的孔部卡合,使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一体化,构成收纳具有上述马达3、齿轮组6等的动力传递机构部的壳体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在第一壳体21设置卡合部212,在第二壳体22设置卡合突起224,但也可以在第二壳体22设置卡合部212,在第一壳体21设置卡合突起224。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21设置有定位用的多个突起部91,如图4d所示,在第二壳体22设置有与第一壳体21的多个突起部91分别对应的多个嵌合孔92。在将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对接而一体接合的状态下,突起部91分别与孔部(以下,呼称为嵌合孔)92嵌合。

另外,如图5以及图4d所示,在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的一侧边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片(以下,呼称为接合片)93。在接合片93作为规定的固定部件设置有供紧固件(未图示)插通的连结孔94,已接合的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经由四个连结孔94并通过规定的紧固件被稳固连结,构成一体的壳体2。

在上述壳体2的结构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第一壳体21的外周部的第一侧壁部211的角部设置有突出部28,在第二壳体22的角部设置有第二贯通孔282。即、在第一壳体21例如从第一面部210突出地形成有具有能够插通螺栓、螺钉等紧固件60(参照图10以及图11)的第一贯通孔281的圆筒状的突出部28。而且,在第二壳体22设置有突出部28嵌合的第二贯通孔282。

突出部28设置有多个,与其对应地也设置有多个第二贯通孔282。多个突出部28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多个(四个)角部,多个第二贯通孔282也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多个(四个)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1的第一面部210以及第二壳体22的第二面部220在俯视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分别在四角的角部设置突出部28以及第二贯通孔282。

如图4d所示,第二壳体22将与第二侧壁部222的四角的角部相当的部位形成为厚壁,在上述厚壁部29形成有从第二接触面272到达第二面部220的第二贯通孔282。在第二侧壁部222的四角的角部的外侧设置有接合片93。

这里,参照图6~图11对形成于第一壳体21的突出部28和形成于第二壳体22的第二贯通孔282嵌合的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图1的i-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而且,图9是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如图6~图9所示,在使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对接并接合的情况下,以四个突出部28被分别压入四个第二贯通孔282的状态而嵌合。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突出部28的外径稍大于第二贯通孔282的口径,突出部28被压入第二贯通孔28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8的长度(以下,呼称为突出长)l1(参照图10)与第二贯通孔282的长度(全长)l2(参照图10)相等,在嵌合状态下,突出部28的端部(前端)283的平面部与第二贯通孔282的终端284的开口部位于大致同一平面状。

这样,在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中,使从第一壳体21的第一面部210的四角突出地形成的突出部28、与对应于上述四个突出部28并形成于第二壳体22的四角的第二贯通孔282嵌合而构成壳体2。

因此,在利用树脂将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成型时,即使在这些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上例如产生由树脂的收缩引起的翘曲,在组装壳体2时突出部28与第二贯通孔282深度地嵌合,从而翘曲被矫正。因此,能够尽可能减少与壳体2的设计尺寸的误差,马达3、齿轮组6的配置以及齿轮彼此的啮合精度也得以提高,所以能够提供异响等的产生被抑制的旋转装置1。

在图6~图9所示的例子中,虽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与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相等,但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与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只要满足以下的式1的关系即可。通过满足式1的关系,例如在成型时即使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产生了翘曲,在组合两者而构成壳体2时,能够矫正任一个壳体21(22)所产生的翘曲。

0.3≤l1/l2≤1.0······(式1)

此外,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是从第一壳体21的第一接触面271到突出部28的前端283的距离,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是从第二壳体22的第二面部220到第二接触面272的距离。另外,根据上述式1可知,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与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具有l1≤l2的关系。

另外,优选设置有突出部28的部位的壳体2的厚度h(参照图10以及图11)与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的关系满足以下的式2的关系。

0.3*h≤l1≤0.8*h······(式2)

通过满足式2的关系,例如在成型时中,能够保持第一壳体21所需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翘曲的产生。

图10以及图11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安装于安装面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说明图。例如在图10以及图11中,使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比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短。然而,即使在短的情况下,优选至少处于式1的范围。更优选,可以将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的下限设定为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的一半以上。

然而,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由板金200形成安装面,对上述板金200实施翻边加工以及丝锥加工而设置有紧固孔201。将上述紧固孔201、与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突出部28的第一贯通孔281对齐,通过紧固件60将旋转装置1安装于板金200。此时,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与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满足l1≤l2的关系,所以在通过紧固件60进行紧固时,能够利用紧固件60的紧固力,使第一接触面271与第二接触面272可靠地抵接。

另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以包围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突出部28的根部的周围的方式,在第一接触面271形成有环状槽部23(参照图5)。

即、在使第一壳体21的突出部28与第二壳体22的第二贯通孔282嵌合时,为了防止由于微小的位置偏移而无法嵌合,如图9所示,在突出部28的根部28a与第一接触面271之间形成有空隙d,而提高由树脂形成的突出部28的弹性。因此,若使突出部28的前端与第二贯通孔282一致,则即使突出部28与第二贯通孔282的轴心彼此稍微偏移,也能够将突出部28压入第二贯通孔282。

另外,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突出部28的第一贯通孔281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281a,并且将安装面设为规定的板体202。而且,使形成于上述板体202的孔部203与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突出部28的第一贯通孔281对齐,从板体202侧将螺栓等紧固件60插通在第一贯通孔281,将旋转装置1螺纹固定在板体202。

接下来,参照图4a、图4b、图4d以及图12~图16对本实施方式的马达3的保持构造进行说明。图12是图4b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4b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14是以俯视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具备的保持部的配置的说明图。另外,图15是使用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以下,呼称为弹性的粘合剂)的第一保持部的说明图,图16a是使用具有弹性的粘合剂的第二保持部的说明图。另外,图15b是表示图15a所示的保持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15c是表示图15a所示的保持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另外,图16b是表示图16a所示的保持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16c是表示图16a所示的保持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首先,简单地说明马达3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马达3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具备旋转轴31和收纳功能部3a(参照图7、图12、图13以及图15)的框架30。此外,这里功能部3a是具有磁铁、线圈等的定子、转子等,除了旋转轴31之外马达3的驱动所需的构件的集合。即、马达3具备框架30、以及与涡轮70连结的旋转轴31。该框架30具备沿轴向延伸的筒状体32、以及轴向的端部(第一端部34、第二端部35)。第一端部34是涡轮70侧的端部,第二端部35是与涡轮7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参照图14)。以下,往往将框架30的与旋转轴31垂直的面定义为框架垂直面,将框架30的与旋转轴31平行的面定义为框架平行面来进行说明。此外,如图4a所示,框架30具有:具有底部和开口的筒状的框架主体360、和堵塞框架主体370的开口的板370。在由框架主体360以及板370构成的外壳内收纳功能部3a、和旋转轴31的一部分。此外,图4a示出了作为功能部3a的结构要素的托架380的一部分。托架380保持与安装于旋转轴31的整流器接触的电刷等。框架主体360与板370夹住托架380的一部分而收纳托架380。马达3的外表面除了框架30的外表面之外,还包含被框架主体360与板370夹住的托架380的一部分的外表面。即、第一端部34形成于框架主体360的涡轮70侧的端部,第二端部35形成于板370,筒状体32包含框架主体360、板370以及托架380而形成。

另外,框架30具备处于第一端部34侧的第一外侧面、和处于第二端部侧的第二外侧面。换言之,第一外侧面具备形成第一端部34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和包围第一端部34的外侧面的一部分。以下,将包围第一端部34的外侧面的部分呼称为第三外侧面342a。同样,第二外侧面形成了框架30的第二端部35、即具备形成第二端部35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和包围第二端部35的外侧面的一部分。以下,将包围第二端部35的外侧面的部分呼称为第四外侧面352a。另外,筒状体32具有的第一端部34以及第二端部35分别具有面,旋转轴31从第一端部34的面突出,在突出的部分安装有与第一传递齿轮61啮合的涡轮70。

如图12~图14所示,第一端部34具备:经由轴承341a将涡轮70侧的旋转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轴承部341、以及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部342。该第一侧部342是与轴向交叉的面(垂直的面),具有与第一轴承部341连续地形成的第三外侧面342a。另一方面,第二端部35具备经由轴承351a将与涡轮70相反的一侧的旋转轴31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轴承部351、以及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部352。第二侧部352是与轴向交叉的面(垂直的面),具有与第二轴承部351连续地形成的第四外侧面352a。第四外侧面352a是框架垂直面的一个例子。

第一轴承部341具备轴承341a(参照图12)、和框架30的第一端部34。第二轴承部351具备轴承351a(参照图12以及图16)、和框架30的第二端部35。而且,第一端部34具备与轴向交叉的第三外侧面342a,第二端部35具备与轴向交叉的第四外侧面352a。

另一方面,如图4d所示,在第二壳体22设置有马达配置部228,在上述马达配置部228配置马达3(参照图4b)。在马达配置部228形成有分别与马达3的框架30的第一端部34以及第二端部35对置的作为壁部的第一保持壁26以及作为壁部的第二保持壁27。这些第一保持壁26与第二保持壁27具备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261、262(与轴向垂直的面)。上述第一保持壁26以及第二保持壁27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3的保持部发挥功能,第一保持壁26相当于第一保持部,第二保持壁27相当于第二保持部。

而且,在第一保持壁26形成有朝向第二壳体22的内部凹陷的第一凹部26a,使马达3的第一轴承部341与该第一凹部26a卡止,并且使马达3的第二轴承部351与形成于第二保持壁27的第二凹部26b卡止。即、第二壳体22的第一凹部26a在与马达3的旋转轴31垂直的方向(呼称为马达轴垂直方向)抵接保持框架30的第一轴承部341。另外,第二壳体22的第二凹部26b在马达轴垂直方向上抵接保持框架30的第二轴承部351。

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21设置有供马达3配置的马达配置部229。在马达配置部229形成有分别与马达3的框架30的第一端部34以及第二端部35对置的作为壁部的第三保持壁21a以及作为壁部的第四保持壁21c。而且,在第三保持壁21a形成有朝向第一壳体21的内部凹陷的第三凹部21b,使马达3的第一轴承部341卡合在该第三凹部21b。另外,在第四保持壁21c形成有朝向第一壳体21的外侧突出的凸部21d,使第二轴承部351卡合在该凸部21d。即、第一壳体21的第三凹部21b在与马达3的旋转轴31垂直的方向(呼称为马达轴垂直方向)抵接并保持框架30的第一轴承部341。另外,第一壳体21的凸部21d在马达轴垂直方向抵接并保持框架30的第二轴承部351。

若收纳于壳体2的上述马达3的旋转轴31旋转,则反作用力经由涡轮70而被施加于马达3的轴向。该反作用力欲使马达3向轴向瞬间移动。而且,若产生该移动,则涡轮70与第一传递齿轮61的啮合状态发生变化,有可能产生异响。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的马达3如图12~图14所示,是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以下,呼称为具有弹性的粘合剂)而被形成于壳体2的保持部(第一保持壁26(也呼称为第一保持部)以及第二保持壁27(也呼称为第二保持部))保持的结构。

另外,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夹装在与轴向交叉的保持部(第一保持壁26以及第二保持壁27)的面与框架30的端部34、35之间。将轴向的端部34作为第一端部34,框架30具备第二端部35,将第一保持壁26的与轴向交叉的面作为框架30的第一端部34侧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一保持面261,保持部具备第二端部35侧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二保持面262。而且,将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作为具有第一弹性的粘合剂4a,具有第二弹性的粘合剂4b位于第二端部35与第二端部35侧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二保持面262之间。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优选能够使用公知的橡胶系粘合剂、硅系的粘合剂、改性硅系的粘合剂、聚氨酯系的粘合剂、环氧类的粘合剂中的至少一个,即使固化也具有规定的弹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件4不是o型环那样的由模具成型的部件,而是涂覆在马达3与保持部(第一保持壁26以及第二保持壁27)之间的液状的粘合剂(粘合剂4a以及粘合剂4b)固化后的部件。该液状的粘合剂(粘合剂4a以及粘合剂4b)是作为固化后具有弹性的部件的粘合剂。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框架30)的形状以及保持部(第一保持壁26、第二保持壁27)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的框架30)和保持部(第一保持壁26、第二保持壁27)的粘合剂。如图14~图16c所示,使上述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夹装于第一保持壁26的与轴向垂直的第一保持面261、与框架30的第一端部34之间,夹装于第二保持壁27的与轴向垂直的第二保持面262、与框架30的第二端部35之间。

此时,与第一保持壁26的第一保持面261对置的第一端部34是第三外侧面342a,与第二保持壁27的第二保持面262对置的第二端部35是第二轴承部351的与轴向交叉的外表面(垂直的外表面)353。外表面353是框架垂直面的一个例子。

即、如图15a所示,与对置于第一保持壁26的第一保持面261的框架30的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之间形成有仅使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介于其间的间隙301。这样,作为框架垂直面的第三外侧面342a不与第二壳体22(第一保持面261)抵接,而具有间隙301,在第三外侧面342a与第二壳体22(第一保持面261)之间涂覆粘合剂4a。在液状的粘合剂4a被填充在间隙301之后使其固化,从而成为埋入间隙301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第三外侧面342a)的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第一保持面261)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的第三外侧面342a)和第二壳体22(的第二保持面262)的粘合剂。利用该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将第三外侧面342a保持于第二壳体22(第一保持面261)。同样,如图16a所示,在第二保持壁27的第二保持面262与框架30的第二轴承部351的外表面353之间也形成有使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介于其间的间隙302。这样,作为框架垂直面的外表面353不与第二壳体22(第二保持面262)抵接,而具有间隙302,在外表面353与第二壳体22(第二保持面262)之间涂覆粘合剂4b。在液状的粘合剂4b被填充在间隙302之后使其固化,从而成为埋入间隙302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外表面353)的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第二保持面262)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的外表面353)和第二壳体22(的第二保持面262)的粘合剂。利用该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将外表面353保持于第二壳体22(第二保持面262)。此外,间隙301、302的尺寸例如是0.2mm,可以比轴向的第一轴承部341的厚度小,也可以比轴向的第一保持壁26的厚度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中,设为经由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使形成于壳体2的保持部保持马达3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并且能够吸收施加于马达3的轴向的反作用力来抑制马达3向轴向的移动,还能够抑制伴随着移动的异响的产生。另外,通过设置有间隙,能够减少壳体2相对于马达3的接触面积,能够抑制马达3的振动向壳体2的传播。

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中,在形成于壳体2的保持部亦即第二保持壁27的第二保持面262与框架30的第二轴承部351的外表面353之间也夹装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来保持马达3。因此,即使在上述结构中也能够吸收施加于马达3的轴向的反作用力而抑制马达3向轴向的移动,所以能够抑制伴随着马达3的移动的异响的产生。另外,通过设置有间隙,能够减少壳体2相对于马达3的接触面积,能够抑制伴随着马达3的移动的振动向壳体2的传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b、图15c、图16b、图16c所示,也可以在与框架垂直面对置的第二壳体22的面的粘合剂(粘合剂4a、粘合剂4b)的涂覆区域的外周设置台阶部。在图15b所示的一个例子中,第一保持面261的涂覆区域形成了在离开第三外侧面342a的方向从粘合剂(粘合剂4a、粘合剂4b)的涂覆区域的外周凹陷的凹部261a。而且,粘合剂4a以埋入凹部261a与第三外侧面342a之间的方式进行涂覆,而成为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另外,在图15c所示的一个例子中,第一保持面261的涂覆区域形成有在与第三外侧面342a接近的方向从粘合剂(粘合剂4a、粘合剂4b)的涂覆区域的外周突出的凸部261b。而且,粘合剂4a以埋入凸部261b与第三外侧面342a之间的方式进行涂覆,而成为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第三外侧面342a、第三外侧面342a、第三外侧面342a)的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第一保持面261、凹部261a、凸部261b)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和第二壳体22的粘合剂。

另外,在图16b所示的一个例子中,第二保持面262的涂覆区域形成有在离开外表面353的方向从该涂覆区域的外周凹陷的凹部262a。而且,粘合剂4b以埋入凹部262a与外表面353之间的方式进行涂覆,而成为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另外,在图16c所示的一个例子中,第二保持面262的涂覆区域形成有在与外表面353接近的方向从该涂覆区域的外周突出的凸部262b。而且,粘合剂4b以埋入凸部262b与外表面353之间的方式进行涂覆,而成为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外表面353、外表面353、外表面353)的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凹部262a、凸部261b、第二保持面262)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和第二壳体22的粘合剂。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a~c所示,在第二保持壁27的上部(第一壳体21侧)形成有随着朝向壳体2的壳体2的面部而间隙宽度变宽的倾斜面27a,以便能够容易地将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填充到间隙302。上述倾斜面27a不仅形成于第二保持壁27,也可以形成于第一保持壁26。

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的马达3的支承构造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设为图17a~图17e所示的结构。图17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的马达3的支承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7b是表示其第二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7c是表示其第三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7d是表示其第四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7e是表示其第五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如图17a所示,在从框架30的外周侧面30a跨越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的区域、与形成于壳体2的壁部2a的内侧的保持壁260之间夹装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从而也能够支承马达3。

或者,如图17b所示,若在框架30的外周侧面30a、与对置于框架30的面、即作为保持部的壳体2的壁部2a的内侧的面亦即底面2b之间,即使在任何位置夹装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从而也能够支承马达3。即、在图17b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在作为框架平行面的外周侧面30a、与对置于外周侧面30的壳体2(第二壳体22)的底面2b之间涂覆粘合剂4。

此外,在将粘合剂4涂覆在框架平行面的形态中,如图17c、图17d所示,也可以在与作为框架平行面的外周侧面30a对置的第二壳体22的面(底面2b)的粘合剂4的涂覆区域的外周设置台阶部。在图17c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底面2b的涂覆区域形成有在离开外周侧面30a的方向从该涂覆区域的外周凹陷的凹部20b。而且,粘合剂4以埋入外周侧面30a与凹部20b之间的方式进行涂覆,而成为作为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的粘合剂4。另外,在图17d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底面2b的涂覆区域形成有在与外周侧面30a接近的方向从该涂覆区域的外周突出的凸部21b。而且,粘合剂4以埋入外周侧面30a与凸部21b之间的方式进行涂覆,而成为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此外,框架30的外表面且作为框架平行面的外周侧面30a是筒状体32的外表面,包含与底面2b对置的面以外的面。

另外,如图17e所示,能够在形成于壳体2的壁部2a的内侧的第一保持壁26与框架30的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之间夹装具有第一弹性的粘合剂4a,并且在形成于壳体2的壁部2a的内侧的第二保持壁27与第二端部35的第四外侧面352a之间夹装具有第二弹性的粘合剂4b来支承马达3。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从外周侧面30a横跨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的区域、外周侧面30a、第三外侧面342a、第四外侧面352a)的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保持壁260、底面2b、第一保持壁26、第二保持壁27)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和第二壳体22的粘合剂。

这样,使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夹装在框架30的外侧面与沿轴向交叉的保持部的面之间从而能够牢固地支承马达3,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接下来,对其它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的马达3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图18a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的马达3的支承构造的示意性说明图。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如图18a所示,是旋转轴31从框架30的两侧突出的类型。此外,如图18a所示,将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的旋转轴31中的、从第一端部34突出并安装有涡轮70的部分称为第一突出轴31a,将从第二端部35突出的部分称为第二突出轴31b。

第一突出轴31a的端部在壳体2的壁部2a被作为第三保持部的第一轴承355支承,并且第二突出轴31b的端部在壳体2的壁部2a被作为第四保持部的第二轴承356支承。

因此,马达3的旋转轴31经由第一轴承355以及第二轴承356被壳体2的壁部2a支承,所以向轴向的移动在构造上被限制。另一方面,在上述类型的马达3中,若旋转轴31旋转,则存在收纳功能部3a(参照图16等)的框架30因反作用力而旋转的担忧。

因此,这里作为保持框架30的筒状体32的第五保持部,将马达保持部101形成于壳体2的壁部2a,在该壳体2的壁部2a与框架30的筒状体32的外周侧面30a之间夹装有具有第三弹性的粘合剂4c。在筒状体32的外周侧面与成为马达保持部101的面的壳体2的壁部2a之间设置有仅将具有第三弹性的粘合剂4c介于其间的间隙d。粘合剂4c与上述粘合剂4a以及粘合剂4b相同,是固化后具有弹性的部件的粘合剂。换言之,在图18a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在作为框架平行面的外周侧面30a、与作为保持部的底面2b之间涂覆有粘合剂4c。而且,在图18a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底面2b的涂覆区域形成了作为在与外周侧面30a接近的方向从底面2b的涂覆区域的外周突出的凸部的保持部101。而且,粘合剂4c以埋入外周侧面30a与保持部101之间的方式进行涂覆,而成为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外周侧面30a)的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底面2b)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和第二壳体22的粘合剂。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抑制马达3的框架30在壳体2的内部的转动,还能够防止与此相伴的异响的产生。

作为旋转轴31从框架30的两侧突出的类型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的马达3的支承构造也可以是图18b以及图18c的结构。图18b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的马达3的支承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8c是表示其第二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8d是表示其第三变形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在图18b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底面2b的涂覆区域形成了在与外周侧面30a分离的方向从该涂覆区域的外周凹陷的凹部102。而且,粘合剂4c以埋入外周侧面30a与凹部102之间的方式进行涂覆,而成为作为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的粘合剂4。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外周侧面30a)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凹部102)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和第二壳体22的粘合剂。

如图18c所示,在从框架30的外周侧面30a跨越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的区域、与形成于壳体2的壁部2a的内侧的壁状的马达保持部101a之间夹装有具有第三弹性的粘合剂4c,从而也能够支承马达3。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从框架30的外周侧面30a跨越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的区域)的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马达保持部101a)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和第二壳体22的粘合剂。

另外,如图18d所示,也可以将壁状的马达保持部101a设置于马达3的框架30的第一端部34侧以及第二端部35侧,在一个马达保持部101a与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之间,以及另一个马达保持部101a与第二端部35的第三外侧面352a之间夹装具有第三弹性的粘合剂4c来支承马达3。另外,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形状转印了马达3(的第三外侧面342a、第三外侧面352a)形状以及第二壳体22(的一个马达保持部101a、另一个马达保持部101a)的形状,固化后的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和第二壳体22的粘合剂。

这样,即使是旋转轴31从框架30的两侧突出的类型的马达3,通过将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夹装在框架30的外侧面与沿轴向交叉的保持部的面之间,能够支承马达3并抑制异响的产生。

此外,在图18a~图18d所示的例子中,从壳体2的壁部2a向内侧突出地形成作为第三保持部的马达保持部101,马达保持部101的大小、形状没有任何限制。在壳体2的壁部2a中,也可以将附着具有第三弹性的粘合剂4c的面作为马达保持部101。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三保持部也能够应用于之前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轴31向一侧突出的类型的马达3。

接下来,对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壳体2的马达3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3(第一轴承部341以及第二轴承部351)在与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双方直接接触而被支承的状态下,将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填充在第二壳体22与马达3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从而抑制异响的产生。这里,被驱动的马达3的振动向壳体2传播,从而从壳体2产生异响。抑制使马达3的振动向壳体2的传播,从而能够抑制上述异响的产生。

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使马达3的振动向壳体2传播的情况,如下那样地构成旋转装置1。首先,马达3与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中的一个壳体直接接触而被支承。而且,马达3与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中的另一个壳体的整体非接触,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而被另一个壳体支承。由此,能够抑制使马达3的振动向壳体2的传播,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使用图19~图23对这样构成的旋转装置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9~图23是用于说明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壳体2的马达3的支承构造的图。此外,图19~图23所示的旋转装置1基本上具有与使用图1~图16c说明的旋转装置1相同的构造,但作为另一个壳体的第二壳体22的构造、和配置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的位置等不同。

图19是通过马达3的旋转轴31,在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切断的旋转装置1的剖视图。如图19所示,马达3与作为一个壳体的第一壳体21直接接触而被支承。具体而言,在输出轴51的旋转轴方向(也是框架垂直方向)上,第一壳体21与马达3的框架30直接接触。更具体而言,形成于第一壳体21的第三保持壁21a的第三凹部21b在马达轴垂直方向抵接并保持框架30的第一轴承部341。另外,形成于第一壳体21的第四保持壁21c的凸部21d在马达轴垂直方向抵接并保持框架30的第二轴承部351。

另一方面,马达3与作为另一个壳体的第二壳体22的整体非接触。例如,如图19所示,形成于第二壳体22的第一保持壁26的第一凹部26a不与框架30的第一轴承部341接触。另外,如图19所示,形成于第二壳体22的第二保持壁27的第二凹部26b不与框架30的第二轴承部351接触。

而且,马达3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而被第二壳体22支承。换言之,在与旋转轴31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输出轴51的旋转轴方向上,在对置的第二壳体22的整体与马达3的框架30的整体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而且,在该间隙配置有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

图20是图19所示的第二壳体22的整体立体图。例如,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在旋转轴方向上将作为树脂部件4的粘合剂401和粘合剂402分离地配置在底面2b与外周侧面30a之间。粘合剂401配置于第一凹部26a侧的底面2b。粘合剂402配置于第二凹部26b侧的底面2b。此外,在形成于第二壳体22与框架30之间的间隙分散配置的树脂部件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配置于该间隙的树脂部件在马达3的径向或者旋转轴方向上设置为线状等,也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在将树脂部件设置为线状的情况下,线状的树脂部件的宽度(短边方向)可以与马达3的轴的宽度(直径)相同的或者比其小。线状的树脂部件的宽度(长边方向)可以与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相同的或者比其小。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壳体21在输出轴51的旋转轴方向上与框架30直接接触。然而,第一壳体21在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第一壳体21与马达3的框架垂直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而且在该间隙配置有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

图21是图19所示的第一壳体21的立体图。如图19以及图21所示,作为树脂部件4的粘合剂403以覆盖第四保持壁21c的一面的方式配置于板370与第四保持壁21c之间。另外,如图19以及图21所示,作为树脂部件4的粘合剂404以覆盖第三保持壁21a的一面的方式配置于第三外侧面342a与第三保持壁21a之间。此外,粘合剂4040也可以配置为覆盖第三保持壁21a的一部分。另外,粘合剂4040也可以配置为覆盖第四保持壁21c的一部分。

另外,在与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正交,并且与输出轴51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第一壳体21与马达3的外周侧面30a之间也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在该间隙配置有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换言之,第一壳体21虽与第一轴承部341以及第二轴承部351直接接触来支承马达3,但在这以外的位置不与马达3接触。图22是通过粘合剂402,并且与图19所示的剖面正交,并且与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旋转装置1的剖视图。另外,图22是通过粘合剂401,并且与图19的剖面正交,并且与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旋转装置1的剖视图。

如图21、图22、图23所示,第一壳体21作为包围马达3的面,具有底面2c、从底面2c的输出轴51侧的端部朝向第二壳体22立起的侧面2d、以及从与底面2c的输出轴5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第二壳体22立起的侧面2e。例如,如图21、图22、图23所示,作为树脂部件4的粘合剂405沿着以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的线状配置于侧面2d与外周侧面30a之间。另外,如图22、图23所示,作为树脂部件4的粘合剂406以沿着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的线状配置于侧面2d与外周侧面30a之间。此外,作为树脂部件4的粘合剂405、粘合剂406也可以沿着马达3的旋转轴方向分散地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件4如上所述,是液状的粘合剂固化后的部件,液状的粘合剂是在固化后具有弹性的部件的粘合剂。上述树脂部件4如上所述,具备转印了马达3的形状以及作为保持部的壳体2的形状的形状,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成为粘合马达3与壳体2的粘合剂。

这样,作为被驱动的马达3的振动的主要产生源的第一轴承部341以及第二轴承部351与作为一个壳体的第一壳体21的一部分直接接触而被支承。另一方面,包含第一轴承部341以及第二轴承部351的马达3整体与作为另一个壳体的第二壳体21的整体非接触,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而被支承。其结果是,通过第一壳体21确保马达3的保持功能并抑制马达3的移动,并且通过配置于与第二壳体21之间的树脂部件4,吸收马达3的振动,能够抑制振动向壳体2的传播。由此,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另外,在第一轴承部341以及第二轴承部351中,在与第一壳体21接触的部分以外的大部分中,马达3不与第一壳体21接触。而且,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还配置于第一壳体21中不与马达3接触的部分、与马达3之间。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马达3的振动向壳体2传播的情况。此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一壳体21与马达3之间不配置树脂部件4的情况。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壳体也可以是第二壳体22,另一个壳体也可以是第一壳体21。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马达3也可以与第一壳体21的整体以及第二壳体22的整体双方非接触,马达3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而被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双方支承。即使是上述结构,也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形态也能够应用于之前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轴31从两侧突出的类型的马达3。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实现以下所示的旋转装置1。

(1)旋转装置1具备:具备对置的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的壳体2、收纳于壳体2的马达3以及将该马达3的旋转向外部传递的输出齿轮5,在第一壳体21形成具有第一贯通孔281的圆筒状的突出部28,在第二壳体22设置突出部28嵌合的第二贯通孔282。

根据上述结构的旋转装置1,即使在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的成型时产生翘曲,在组装两者并使突出部28与第二贯通孔282嵌合时,能够矫正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的翘曲。因此,壳体2的尺寸精度能够得以提高,收纳的马达3、包含输出齿轮5的齿轮组6也能够高精度地啮合,所以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2)在上述(1)中,圆筒状的突出部28的外径大于第二贯通孔282的口径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突出部28牢固地压入第二贯通孔282,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1)所述的翘曲的矫正。

(3)在上述(1)或者(2)中,突出部28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外周部的角部,第二贯通孔282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角部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上述(2)所述的翘曲的矫正力,并且能够提高异响产生的抑制力。

(4)在上述(1)~(3)的任一个中,具备多个突出部28,具备多个第二贯通孔282,多个突出部28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多个角部,多个第二贯通孔282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多个角部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1)~(3)中的任一个的翘曲的矫正力,并且能够提高异响产生的抑制力。

(5)在上述(1)~(4)的任一个中,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分别具有相互接触的第一接触面271以及第二接触面272,第一壳体21具有成为壳体2的顶面部的第一面部210,并且突出部28从第一接触面271突出,第二壳体22具有成为壳体2的底面部的第二面部220,并且第二贯通孔282从第二接触面272延伸至第二面部220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起到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翘曲的矫正,并且能够通过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构成所希望的形状的壳体2。

(6)在上述(5)中,第一面部210以及第二面部220分别具有多个角部,突出部28以及第二贯通孔282形成于多个角部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上述(5)所述的翘曲的矫正,并且能够通过树脂成型简便地形成具有足够刚性的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

(7)在上述(6)中,第二壳体22具有设置于第二面部220的外周的第二侧壁部222,在形成于该第二侧壁部222的角部的厚壁部29形成有第二贯通孔282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无论第二贯通孔282的口径如何,都能够形成具有足够刚性的第二壳体22。

(8)在上述(5)~(7)的任一个中,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与设置有该突出部28的部位的壳体2的厚度h满足0.3*h≤l1≤0.8*h的关系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无论壳体的厚度如何,都能够进一步提高异响产生的抑制力。

(9)在上述(5)~(8)的任一个中,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与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满足l1≤l2的关系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在经由紧固件进行紧固时,能够利用紧固件的紧固力,使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可靠地抵接,能够更可靠地组装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10)在上述(5)~(9)的任一个中,突出部28的突出长l1、与第二贯通孔282的全长l2满足0.3≤l1/l2≤1.0的关系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上述(5)~(9)所述那样的翘曲的矫正,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具有足够刚性的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

(11)在上述(5)~(10)的任一个中,在第一接触面271形成有包围突出部28的环状槽部23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上述(5)~(10)所述那样的翘曲的矫正,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具有足够刚性的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此外能够容易地使突出部28与第二贯通孔282嵌合。

(12)在上述(1)~(11)的任一个中,能够经由插通在第一贯通孔281的紧固件60而安装于规定的安装面(例如板金200、板体202)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旋转装置1简单地安装于与用途对应的所希望的位置。

(13)一种旋转装置1,其具备马达3、将该马达3的旋转向外部传递的输出齿轮5、以及收纳马达3以及输出齿轮5的壳体2,马达3经由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而被形成于壳体2的保持部(第一保持壁26以及第二保持壁27)保持。

根据上述结构的旋转装置1,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且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14)在上述(13)中,马达3具备框架30、以及与输出齿轮5连结的旋转轴31,框架30具有筒状体32、和形成轴向的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第一保持壁26具备与轴向交叉的面261,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夹装于与轴向交叉的第一保持壁26的面261与框架30的第三外侧面342a之间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马达3向轴向移动的情况,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异响的产生。

(15)在上述(14)中,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夹装在与轴向交叉的第二保持壁27的面262与框架30的第二端部35之间的旋转装置1。

即使在上述结构中,也能够抑制马达3向轴向移动的情况,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异响的产生。

(16)在上述(14)或者(15)中,将轴向的端部作为第一端部34,将形成该第一端部34的外侧面作为第一外侧面,框架30具备形成第二端部35的第二外侧面,将保持部作为第一保持壁26而具备第二保持壁27,将与轴向交叉的面作为框架30的第一外侧面侧的与轴向交叉的面,第二保持壁27具备第二外侧面侧的与轴向交叉的面,将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作为具有第一弹性的粘合剂4a,具备具有第二弹性的粘合剂4b,具有该第二弹性的粘合剂4b位于第二外侧面侧与该第二外侧面侧的与轴向交叉的面之间的旋转装置1。换言之,框架30具备:形成作为轴向的端部的第一端部34的第一外侧面、以及形成与形成该第一外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35的第二外侧面,保持部(第一保持壁26以及第二保持壁27)作为与轴向交叉的面,具备第一外侧面侧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一保持面261、和第二外侧面侧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二保持面262,在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外侧面侧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一保持面261之间存在具有第一弹性的粘合剂4a,在第二外侧面与该第二外侧面侧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二保持面262之间存在具有第二弹性的粘合剂4b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上述(10)或者(11)的异响的产生的抑制。

(17)在上述(16)中,马达3具备第一轴承部341、和第二轴承部351,第一轴承部341具备轴承341a、作为第一端部34具备框架30的端部,第二轴承部351具备轴承351a、和框架30的第二端部35,第一端部34以及第二端部35分别具备与轴向交叉的外侧面342a、352a,在壳体2设置有保持第一轴承部341的第一保持壁26和保持第二轴承部351的第二保持壁27,具有第一弹性的粘合剂4a夹装于第一保持壁26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一保持面261与第一端部34的第三外侧面342a之间,具有第二弹性的粘合剂4b夹装于第二保持壁27的与轴向交叉的第二保持面262与第二端部35的第二轴承部351之间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优选地应用于旋转轴31向框架30的一个方向突出的类型的马达3,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且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18)在上述(16)中,在壳体(2)设置保持框架30的筒状体32的马达保持部101,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夹装于筒状体32、与保持框架30的筒状体32的马达保持部101之间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优选地应用于旋转轴31向框架30的两个方向突出的类型的马达3,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且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19)在上述(16)~(18)的任一个中,在筒状体32的外周侧面、与成为与该筒状体32的外周侧面对置的马达保持部101的保持面的壁部2a之间设置有夹装了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的间隙d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马达3与成为保持面的壁部2a之间可靠地夹装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

(20)在上述(16)中,旋转轴31分别从第一端部34以及第二端部35突出,在壳体2设置保持旋转轴31的两端部的第一轴承355以及第二轴承356、以及保持框架30的筒状体32的马达保持部101,具有第三弹性的粘合剂4c夹装于框架30的筒状体32、与马达保持部101之间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相对于旋转轴31向框架30的两个方向突出的类型的马达3,能够充分起到上述(16)的效果、即异响的产生的抑制。

(21)在上述(16)中,旋转轴31分别从第一端部34以及第二端部35突出,在壳体2设置保持旋转轴31的两端部的第一轴承355以及第二轴承356、以及保持框架30的筒状体32的一个马达保持部101a以及另一个马达保持部101a,具有第三弹性的粘合剂4c夹装于框架30的第一外侧面与一个马达保持部101a之间,以及第二外侧面与另一个马达保持部101a之间的旋转装置1。

即使在上述结构中,相对于旋转轴31向框架30的两个方向突出的类型的马达3,能够充分起到上述(16)的效果、即异响的产生的抑制。

(22)在上述(13)~(21)的任一个中,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是橡胶系的树脂部件、硅系的树脂部件、改性硅系的树脂部件、聚氨酯系的树脂部件、环氧类的树脂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不使用特殊的材料而简便地抑制成本上升,并且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23)在上述(13)~(22)的任一个中,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具备转印了马达3的形状以及保持部的形状的形状,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粘合马达3与保持部的粘合剂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按照粘合对象的形状来形成粘合剂,所以能够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可靠地粘合马达3与保持部,能够可靠地抑制异响的产生。

(24)在上述(13)~(23)的任一个中,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是涂覆在马达3与保持部之间的液状的粘合剂4固化后的部件,液状的粘合剂4成为固化后具有弹性的部件的粘合剂的旋转装置1。

根据上述结构,不是将由模具成型的o型环那样的成型品放入间隙而作为缓冲件,而能够形成沿着间隙的形状的形状的树脂部件4并作为缓冲件,所以能够可靠且容易地抑制异响的产生。

(25)在上述(13)中,壳体2具备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马达3与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中的一个壳体直接接触而被支承,马达3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中的另一个壳体的整体非接触,马达3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而被另一个壳体支承的旋转设备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将马达3的振动向壳体2的传播,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26)一种旋转设备1具备马达3、齿轮6以及收纳马达3以及齿轮6的壳体2,壳体2具备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马达1与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中的一个壳体直接接触而被支承,马达3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中的另一个壳体的整体非接触,马达3经由具有弹性的树脂部件4而被另一个壳体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将马达3的振动向壳体2的传播,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以上,虽基于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变是可能的。实施了不脱离那样宗旨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变的技术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技术方案的记载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旋转装置,2…壳体,2a…壁部,3…马达,3a…功能部,4…具有弹性的粘合剂,4a…具有第一弹性的粘合剂,4b…具有第二弹性的粘合剂,5…输出齿轮,6…齿轮组,7…传感器,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环状槽部,26…第一保持壁,26a…第一凹部,26b…第二凹部,27…第二保持壁,27a…倾斜面,28…突出部,28a…根部,29…厚壁部,30…框架,31…旋转轴,31a…第一突出轴,31b…第二突出轴,32…筒状体,34…第一端部,35…第二端部,40…端子组,51…输出轴,60…紧固件,61…第一传递齿轮,61a…螺旋齿轮,61b…小径齿轮,62…第二传递齿轮,70…涡轮,91…突起部,92…嵌合孔,93…接合片,94…连结孔,101…马达保持部,200…板金,201…紧固孔,202…板体,203…孔部,210…第一面部,211…第一侧壁部,212…卡合部,214…开口部,215…卡合凹部,220…第二面部,222…第二侧壁部,224…卡合突起,226…开口部,228…马达配置部,261…第一保持面,262…第二保持面,271…第一接触面,272…第二接触面,281…第一贯通孔,281a…内螺纹部,282…第二贯通孔,283…前端,284…终端,301、302…间隙,341…第一轴承部,342…第一侧部,342a…第三外侧面,351…第二轴承部,352…第二侧部,352a…第四外侧面,353…外表面,356…第二轴承,d…间隙,d…空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