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1363发布日期:2020-07-10 17:4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



背景技术:

5g通信时代即将到来,随着5g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5g基站亟需建立,输电线路杆塔成为了5g基站的良好载体。输电杆塔承载性强,城市和乡村覆盖范围广,能加速通信网络快速覆盖、减少重复建设与土地占用,有效的整合了资源,符合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

5g基站功率较高,需要稳定可靠的供电电源。传统输电线杆塔上使用的光伏电源设备无法满足,因此需要一种稳定的供电来源。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高功率的、可用于5g通信基站可靠供电的输电杆塔在线取电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功率的、可用于5g通信基站可靠供电的输电杆塔在线取电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包括互感器模块、过压保护模块、滤波模块、ac/dc整流模块、dc/dc整流模块及蓄电池;

所述互感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互感线圈,所述互感线圈包括磁芯和导线,所述导线绕在磁芯上;所述互感线圈穿过输电导线,且所述导线电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电连接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电连接ac/dc整流模块,所述ac/dc整流模块电连接dc/dc整流模块,所述dc/dc整流模块电连接蓄电池和5g基站,所述蓄电池电连接5g基站。

进一步的,所述磁芯包括铁芯,输电导线穿过铁芯中央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磁芯包括铁芯和圆环形硅钢片,所述铁芯为圆形非闭合结构,所述硅钢片通过铁芯开口穿入铁芯,并将所述铁芯穿满压紧,且输电导线穿过磁芯中央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互感线圈数量为2个及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互感线圈在输电导线轴向方向上并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互感线圈可位于同一回路的不同相或相同相的输电导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互感线圈可位于不同回路上的输电导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互感线圈通过绝缘子固定在杆塔跳线串一侧。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不受天气影响,为5g基站持续稳定的提供可靠的电源,可以通过并联多个互感线圈,提升供电功率,扩展性强,对已建成杆塔改造幅度小,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发明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互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3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互感线圈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4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发明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就结合图1至图4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互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互感线圈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包括互感器模块1、过压保护模块2、滤波模块3、ac/dc整流模块4、dc/dc整流模块5及蓄电池6;

所述互感器模块1包括至少一个互感线圈,所述互感线圈包括磁芯101和导线102,所述导线102绕在磁芯101上;所述互感线圈穿过输电导线,且所述导线102电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2,所述过压保护模块2电连接滤波模块3,所述滤波模块3电连接ac/dc整流模块4,所述ac/dc整流模块4电连接dc/dc整流模块5,所述dc/dc整流模块5电连接蓄电池6和5g基站,所述蓄电池6电连接5g基站。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如图2所示,所述磁芯101包括铁芯1011,输电导线7穿过磁芯101中央位置;

所述互感线圈数量为2个及以上,并且,所述互感线圈在输电导线7轴向方向上并联设置,为了方便固定,所述互感线圈通过绝缘子8固定在杆塔跳线串9一侧,其中,跳线串9起到固定输电导线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过压保护模块、滤波模块、ac/dc整流模块、dc/dc整流模块及蓄电池均可以采用现有产品,如过压保护模块可以采用氧化锌型产品;滤波模块可以采用emi滤波器;ac/dc整流模块可以采用emi滤波器;只要实现本在线取电装置的功能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型号或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互感线圈利用绕在磁芯上的导线并联,可以提升输出功率,并且,通过调整磁芯的大小与缠绕导线的匝数也可以调整输出功率;当输电导线流过交流电流时,互感线圈上的导线会产生感应电流;过压保护模块可以防止大气过电压与雷电过电压对负载的冲击影响,滤波模块可以消除干扰杂波,得到较完整交流波形,ac/dc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流整流输出为直流电流,dc/dc整流模块用于再次将直流电流整流,输出适当电压的完整直流波型,输出的直流电用于基站设备的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用于当输电线路故障、检修停电时,5g基站的应急供电。

实施例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互感线圈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包括互感器模块1、过压保护模块2、滤波模块3、ac/dc整流模块4、dc/dc整流模块5及蓄电池6;

所述互感器模块1包括至少一个互感线圈,所述互感线圈包括磁芯101和导线102,所述导线102绕在磁芯101上;所述互感线圈穿过输电导线,且所述导线102电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2,所述过压保护模块2电连接滤波模块3,所述滤波模块3电连接ac/dc整流模块4,所述ac/dc整流模块4电连接dc/dc整流模块5,所述dc/dc整流模块5电连接蓄电池6和5g基站,所述蓄电池6电连接5g基站。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如图4所示,所述磁芯101包括铁芯1011和圆环形硅钢片1012,所述铁芯1011为圆形非闭合结构,所述硅钢片1012通过铁芯1011开口穿入铁芯1011,并将所述铁芯1011穿满压紧,且输电导线7穿过磁芯101中央位置;将硅钢片通过铁芯开口穿入铁芯可提升导磁性能,减少铁芯中的涡流损耗。

所述互感线圈数量为2个及以上,并且,所述互感线圈在输电导线7轴向方向上并联设置;为了方便固定,所述互感线圈通过绝缘子8固定在杆塔跳线串9一侧,其中,跳线串9起到固定输电导线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过压保护模块、滤波模块、ac/dc整流模块、dc/dc整流模块及蓄电池均可以采用现有产品,如过压保护模块可以采用氧化锌型产品;滤波模块可以采用emi滤波器;ac/dc整流模块可以采用emi滤波器;只要实现本在线取电装置的功能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型号或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互感线圈利用绕在磁芯上的导线并联,可以提升输出功率,并且,通过调整磁芯的大小与缠绕导线的匝数也可以调整输出功率;当输电导线流过交流电流时,互感线圈上的导线会产生感应电流;过压保护模块可以防止大气过电压与雷电过电压对负载的冲击影响,滤波模块可以消除干扰杂波,得到较完整交流波形,ac/dc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流整流输出为直流电流,dc/dc整流模块用于再次将直流电流整流,输出适当电压的完整直流波型,输出的直流电用于基站设备的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用于当输电线路故障、检修停电时,5g基站的应急供电。

实施例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互感线圈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包括互感器模块1、过压保护模块2、滤波模块3、ac/dc整流模块4、dc/dc整流模块5及蓄电池6;

所述互感器模块1包括至少一个互感线圈,所述互感线圈包括磁芯101和导线102,所述导线102绕在磁芯101上;所述互感线圈穿过输电导线,且所述导线102电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2,所述过压保护模块2电连接滤波模块3,所述滤波模块3电连接ac/dc整流模块4,所述ac/dc整流模块4电连接dc/dc整流模块5,所述dc/dc整流模块5电连接蓄电池6和5g基站,所述蓄电池6电连接5g基站。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如图4所示,所述磁芯101包括铁芯1011和圆环形硅钢片1012,所述铁芯1011为圆形非闭合结构,所述硅钢片1012通过铁芯1011开口穿入铁芯1011,并将所述铁芯1011穿满压紧,且输电导线7穿过磁芯101中央位置;将硅钢片通过铁芯开口穿入铁芯可提升导磁性能,减少铁芯中的涡流损耗。

所述互感线圈数量为2个及以上,并且,所述互感线圈在输电导线7轴向方向上并联设置;

还可以考虑:所述互感线圈可位于同一回路的不同相或相同相的输电导线上,在本实施例中,互感线圈位于同一回路的相同相的输电导线上;为了方便固定,所述互感线圈通过绝缘子8固定在杆塔跳线串9一侧,其中,跳线串9起到固定输电导线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过压保护模块、滤波模块、ac/dc整流模块、dc/dc整流模块及蓄电池均可以采用现有产品,如过压保护模块可以采用氧化锌型产品;滤波模块可以采用emi滤波器;ac/dc整流模块可以采用emi滤波器;只要实现本在线取电装置的功能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型号或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互感线圈利用绕在磁芯上的导线并联,可以提升输出功率,并且,通过调整磁芯的大小与缠绕导线的匝数也可以调整输出功率;当输电导线流过交流电流时,互感线圈上的导线会产生感应电流;过压保护模块可以防止大气过电压与雷电过电压对负载的冲击影响,滤波模块可以消除干扰杂波,得到较完整交流波形,ac/dc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流整流输出为直流电流,dc/dc整流模块用于再次将直流电流整流,输出适当电压的完整直流波型,输出的直流电用于基站设备的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用于当输电线路故障、检修停电时,5g基站的应急供电。

实施例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的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包括互感器模块1、过压保护模块2、滤波模块3、ac/dc整流模块4、dc/dc整流模块5及蓄电池6;

所述互感器模块1包括至少一个互感线圈,所述互感线圈包括磁芯101和导线102,所述导线102绕在磁芯101上;所述互感线圈穿过输电导线,且所述导线102电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2,所述过压保护模块2电连接滤波模块3,所述滤波模块3电连接ac/dc整流模块4,所述ac/dc整流模块4电连接dc/dc整流模块5,所述dc/dc整流模块5电连接蓄电池6和5g基站,所述蓄电池6电连接5g基站。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如图4所示,所述磁芯101包括铁芯1011和圆环形硅钢片1012,所述铁芯1011为圆形非闭合结构,所述硅钢片1012通过铁芯1011开口穿入铁芯1011,并将所述铁芯1011穿满压紧,且输电导线7穿过磁芯101中央位置;将硅钢片通过铁芯开口穿入铁芯可提升导磁性能,减少铁芯中的涡流损耗。

所述互感线圈数量为2个及以上,并且,所述互感线圈在输电导线7轴向方向上并联设置;

还可以考虑:所述互感线圈可位于不同回路上的输电导线上,在本实施例中,互感线圈位于不同回路上的相同相或者不同相的输电导线上;为了方便固定,所述互感线圈通过绝缘子8固定在杆塔跳线串9一侧,其中,跳线串9起到固定输电导线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过压保护模块、滤波模块、ac/dc整流模块、dc/dc整流模块及蓄电池均可以采用现有产品,如过压保护模块可以采用氧化锌型产品;滤波模块可以采用emi滤波器;ac/dc整流模块可以采用emi滤波器;只要实现本在线取电装置的功能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型号或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互感线圈利用绕在磁芯上的导线并联,可以提升输出功率,并且,通过调整磁芯的大小与缠绕导线的匝数也可以调整输出功率;当输电导线流过交流电流时,互感线圈上的导线会产生感应电流;过压保护模块可以防止大气过电压与雷电过电压对负载的冲击影响,滤波模块可以消除干扰杂波,得到较完整交流波形,ac/dc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流整流输出为直流电流,dc/dc整流模块用于再次将直流电流整流,输出适当电压的完整直流波型,输出的直流电用于基站设备的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用于当输电线路故障、检修停电时,5g基站的应急供电。

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