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PF装置的谐振点实时计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23092发布日期:2021-01-12 10:3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APF装置的谐振点实时计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谐振点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pf装置的谐振点实时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节能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电网设备中,随之而来是电网中越来越多的非线性负荷带来的谐波污染,损害电网设备。谐波治理装置一般被安装在产生谐波的用户侧,目前常用的装置分为静止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svc)、无源电力滤波装置(pf/fc)和有源电力滤波装置(apf)三种,其中有源滤波器apf的结构简单,补偿特性不受电网阻抗的影响,可以同时补偿多个谐波电流,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的补偿频率若在用户侧负载谐振频率附近,则会使得电网电压出现畸变,在用户侧和电网产生很大的谐振电流,对设备造成损害。所以apf在工作之前应首先对用户侧负载的谐振点进行检测,但现有的谐振点计算方法仅能得到谐振点频率范围值,而且需要发送并采集大量的谐波数据,一定程度上约束了apf装置的工作性能,因此深入研究谐振点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apf装置的谐振点实时计算方法,实现对apf装置后的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实时检测判断,避免apf装置在工作时发送的谐波信号造成电路谐振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apf装置的谐振点实时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apf装置发送2s不包含于电网中的谐波电流信号,同时采集对应的谐波电压信号,检测并记录电压与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步骤2:重复步骤1,获取另一个谐波信号的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

步骤3:建立并联谐振电路中电阻值、电容值、电感值、上述步骤所得相位差和所发送谐波电流角频率的对应关系方程组,将2个方程作比后化简求解得到lc的乘积值,进而求得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pf装置的谐振点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中电流信号的谐波次数小于等于50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pf装置的谐振点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建立的方程组为:

作比后进行化简求解,得

其中θ1、θ2分别为步骤1和步骤2中检测到的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ω1、ω2分别为步骤1和步骤2中所发送谐波电流信号的角频率,r为谐振回路的电阻值,l为谐振回路的电感值,c为谐振回路的电容值。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根据apf装置发送的谐波信号的电压、电流相位差数据实现对并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的计算,方法计算量小、准确率高,实现对apf装置后的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实时检测判断,避免apf装置在工作时发送的谐波信号造成电路谐振的情况发生,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apf装置与电网和用户负载的连接关系图。

附图标号:1为apf装置要治理的用户负载的等效谐振电路连接结构,2为apf装置的安装位置,3为apf装置前的电网线路,31为变电站,32为线路阻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apf装置的谐振点实时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apf装置发送2s不包含于电网中的谐波电流信号,同时采集对应的谐波电压信号,检测并记录电压与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相位差

其中ω为所发送谐波电流信号的角频率,r为谐振回路的电阻值,l为谐振回路的电感值,c为谐振回路的电容值。

步骤2:重复步骤1,获取另一个谐波信号的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

步骤3:建立并联谐振电路中电阻值、电容值、电感值、上述步骤所得相位差和所发送谐波电流角频率的对应关系方程组,将2个方程作比后化简求解得到lc的乘积值,进而求得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建立的方程组为:

其中θ1、θ2分别为步骤1和步骤2中检测到的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ω1、ω2分别为步骤1和步骤2中所发送谐波电流信号的角频率。

上下两式作比得

作比后进行化简求解,得

电路谐振频率

其中步骤2、3中电流信号的谐波次数小于等于50次,实施例中发送的两次谐波电流信号的谐波次数分别为16次与50次。

图2所示的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设定为1591hz,本发明方法计算得到的谐振频率为1614hz,计算结果与真实结果非常接近,证实了本发明方法计算值的准确度。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以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