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6416发布日期:2021-05-28 14:3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电气接线箱中布设的电线中,存在将多个电线的端部的导体相互电连接且在该连接部覆盖有被称为接合帽的保护帽的电线。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在导体被电连接的多个导线的端部覆盖接合帽,将该接合帽容纳于电气接线箱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34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89641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近年来,随着安装于电气接线箱的电子部件的增加,布设于电气接线箱的电线的数量也有增加的倾向。因此,担心电气接线箱的大型化。在此,关于接合帽的容纳,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连结部将一对接合帽连结,在容纳部设置与连结部卡合而限制接合帽的移动的限制部,因此结构复杂化而难以有助于小型化。另外,关于接合帽的容纳,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在盖安装于框架的状态下,利用盖对覆盖有接合帽的电线束进行支承,由此防止接合帽从框架的容纳部脱落,但无法起到有助于小型化的效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容纳覆盖有接合帽的电线束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气接线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容纳电子部件;以及下部盖,所述下部盖封闭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壳体具有能够供接合帽插入且下侧开放的电线束容纳部,所述接合帽为多个电线的导体部彼此连接而被该接合帽覆盖的电线束中的所述接合帽,所述下部盖具有:深底部,所述深底部设置有排水孔;以及浅底部,所述浅底部相对于所述深底部位于上方位置且配置在所述电线束容纳部的下方,所述浅底部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深底部延伸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利用所述下部盖中的所述浅底部的所述倾斜面来维持所述接合帽被插入所述电线束容纳部中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电气接线箱中,可以是,所述浅底部的在所述电线束容纳部的下方配置的部分在下部盖中位于最上方位置。

另外,在上述电气接线箱中,可以是,所述电线束容纳部具有隔壁,所述隔壁将所述电线束容纳部以能够容纳单个或多个接合帽的方式进行划分。

另外,在上述电气接线箱中,可以是,所述电线束容纳部沿着所述框体的周围的侧壁设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线束具有: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电气接线箱,所述电气接线箱与所述布线材料连接,所述电气接线箱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容纳与所述布线材料电连接的电子部件;以及下部盖,所述下部盖封闭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壳体具有能够供接合帽插入且下侧开放的电线束容纳部,所述接合帽为多个电线的导体部彼此连接且被该接合帽覆盖的电线束中的所述接合帽,所述下部盖具有:深底部,所述深底部设置有排水孔;以及浅底部,所述浅底部相对于所述深底部位于上方位置且配置在所述电线束容纳部的下方,所述浅底部形成为朝向所述深底部而倾斜,利用所述下部盖中的所述浅底部的倾斜部分来维持所述接合帽被插入所述电线束容纳部中的状态。

发明效果

在下部盖中,具有浅底部的部分为了有助于排水性而位于上方位置,且倾斜地形成,因此,具有浅底部的部分成为没有高度而电线的容纳效率低的死角。本发明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在该下部盖的浅底部的上方位置配置电线束容纳部,利用倾斜部分维持接合帽插入到电线束容纳部的状态。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在死角中容纳电线束并且防止接合帽从电线束容纳部脱落的结构。其结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能够高效地容纳被接合帽覆盖的电线束,能够有助于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剖视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上部盖拆下后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侧观察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仰视图。

图5是拆下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下部盖而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拆下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下部盖而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电气接线箱

11d电线束容纳部

11dc隔壁

11壳体

13下部盖

13aa深底部

13ab浅底部

13aba倾斜面

13c排水孔

16电线束

16a接合帽

2电子部件

w布线材料

wh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将相互交叉的3个方向称为“上下方向x”、“第一宽度方向y”、“第二宽度方向z”。在此,上下方向x、第一宽度方向y以及第二宽度方向z相互正交。典型地,上下方向x相当于铅垂方向,将铅垂上方称为上部或上侧,将铅垂下方称为下部或下侧。另外,典型地,第一宽度方向y以及第二宽度方向z相当于水平方向,第一宽度方向y相当于电气接线箱1的长边方向,第二宽度方向z相当于电气接线箱1的短边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以电气接线箱1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方向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组装于线束wh。线束wh例如将电源供给、信号通信所使用的多个布线材料w捆扎为集合部件,利用连接器等将多个布线材料w与各装置连接,从而实现搭载于车辆的各装置间的连接。线束wh具有:布线材料w,其具有导电性;以及电气接线箱1,其与布线材料w电连接。布线材料w例如由金属棒、电线、电线束等构成。金属棒是利用绝缘性的覆皮部覆盖导电性的棒状部件的外侧而成。电线是利用绝缘性的覆皮部覆盖由多个导电性的金属线材构成的导体部(芯线)的外侧而成。线束wh将多个布线材料w捆扎并汇集,并且经由在被捆扎的布线材料w的末端设置的连接器等而与电气接线箱1电连接。线束wh也可以进一步构成为包括护线套、保护器、固定件等。

电气接线箱1将连接器、熔断器、继电器、电容器、分支部、电子控制单元、将它们单元化而成的电子部件单元等电子部件2汇集并容纳于内部。电气接线箱1例如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或车辆室内。电气接线箱1经由布线材料w等连接在电池等电源与搭载于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电气接线箱1将从电源供给的电力分配给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电气接线箱1有时也被称为接线盒、熔断器盒、继电器盒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它们统称为电气接线箱。

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气接线箱1具有壳体11、安装于壳体11的上部的上部盖12以及安装于壳体11的下部的下部盖13。电气接线箱1在箱体11组合上部盖12和下部盖13而整体形成为中空箱状。电气接线箱1成为壳体11、上部盖12以及下部盖13相互在上下方向x上分割的3层分割构造。电气接线箱1沿着上下方向x层叠框体11、上部盖12以及下部盖13,在相互组装的内部形成容纳空间部14。框体11、上部盖12以及下部盖13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

壳体11构成电气接线箱1的主体,也称为框架。壳体11的上下方向x的上侧和下侧开口,包含第一宽度方向y和第二宽度方向z在内的整周被侧壁11a包围,形成为多边形筒状(大致矩形筒状)。壳体11的筒状的内侧构成容纳空间部14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壳体11在筒状的内部设置有在第一宽度方向y、第二宽度方向z上被划分为多个并在上下方向x上贯通的框部11b。框部11b与壳体11一体或分体,且与壳体11同样地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框部11b被划分为多个,分别装卸自如地组装有块11c。块11c组装于在上下方向x上贯通的框部11b,并且在上侧和下侧露出。块11c与壳体11同样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且设置成与各种电子部件2(图3中以双点划线图示其一部分)的形状对应的空腔,在该空腔组装有电子部件2。另外,块11c组装有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电路体。电路体是将组装于各腔的各电子部件2电连接而构成电路的一部分的电路体,例如是汇流条等。电子部件2从上下方向x的上侧组装于块11c。另外,如图2所示,块11c以与所组装的电子部件2电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在布线材料w的末端设置的端子等。布线材料w的端子从上下方向x的下侧插入并嵌合安装于块11c。根据该结构,各电子部件2和各布线材料w在组装于模块11c并搭载的状态下经由汇流条等电路体而相互电连接,构成所要求的电路。另外,框部11b及块11c也称为组装并支承电子部件2的电子部件安装部。

另外,如图2、图5及图6所示,框体11在框部11b的一部分设置有电线束容纳部11d。电线束容纳部11d在框部11b中包括:将上下方向x的上侧封闭的顶部11da;将第一宽度方向y的两侧封闭的一对周壁11db;以及将各周壁11db之间以在第二宽度方向z上分隔为多个的方式进行划分的多个隔壁11dc。因此,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上下方向x的上侧由顶部11da封闭而下侧开口,第一宽度方向y由周壁11db划分,并且第二宽度方向z由隔壁11dc划分为多个。另外,也可以是,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上下方向x的上侧由顶部11da封闭而下侧开口,第二宽度方向z由周壁11db划分,并且第一宽度方向y由隔壁11dc划分为多个。另外,电线束容纳部11d沿着壳体11的侧壁11a的内表面设置,在框部11b中设置于侧壁11a的最接近的部分。该电线束容纳部11d中插入并容纳有电线束16。电线束16在多个电线的端部将相互的导体部彼此电连接,在该端部的导体部的连接部分覆盖由绝缘性的部件构成的接合帽16a。接合帽16a例如通过热焊接固定于导体部的连接部分。电线束16的端部的接合帽16a的部分从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上下方向x的下侧插入,容纳于电线束容纳部11d。电线束容纳部11d能够供单个或多个接合帽16a插入并容纳。

上部盖12是将壳体11的上部即上侧的开口的封闭盖状的部件,也称为上盖。上部盖12具有沿着第一宽度方向y、第二宽度方向z设置的顶板12a和从顶板12a的周缘向下侧延伸的侧壁12b。侧壁12b与壳体11的侧壁11a在第一宽度方向y、第二宽度方向z上重叠而嵌合并经由各种卡定机构组装于壳体11。顶板12a以侧壁12b与壳体11嵌合的形态封闭壳体11的上侧的开口。因此,上部盖12的顶板12a及侧壁12b的内侧构成容纳空间部14的一部分。

下部盖13是将作为壳体11的下部即下侧的开口封闭的盖状的部件,也称为下盖。下部盖13具有沿着第一宽度方向y、第二宽度方向z设置的底板13a和从底板13a的周缘向上侧延伸的侧壁13b。侧壁13b在第一宽度方向y、第二宽度方向z上与壳体11的侧壁11a重叠而嵌合并经由各种卡定机构组装于壳体11。底板13a以侧壁13b与壳体11嵌合的形态封闭壳体11的下侧的开口。因此,下部盖13的底板13a及侧壁13b的内侧构成容纳空间部14的一部分。该下部盖13所形成的容纳空间部14的一部分设置于壳体11的框部11b的下侧,构成为电线容纳空间部14a。电线容纳空间部14a是容纳包括电线束16在内的布线材料w的空间部。

另外,如图2所示,下部盖13在底板13a具有深底部13aa、浅底部13ab和倾斜部13ac。深底部13aa是在底板13a中配置于下侧的部分。深底部13aa在底板13a中配置于最下方位置。深底部13aa设置有排水孔13c。排水孔13c在下部盖13中贯穿容纳空间部14(电线容纳空间部14a)的内外。浅底部13ab是相对于深底部13aa位于上方位置且配置在上侧的部分。浅底部13ab在底板13a上配置于最上方位置。浅底部13ab形成为在其内表面具有朝向深底部13aa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3aba。倾斜部13ac是形成浅底部13ab与深底部13aa之间的倾斜面的部分,从浅底部13ab朝向深底部13aa而向下方倾斜。因此,在水浸入电气接线箱1的容纳空间部14的情况下,下部盖13顺着浅底部13ab的倾斜面13aba、倾斜部13ac将该水送到深底部13aa。送到深底部13aa的水从排水孔13c向容纳空间部14(电线容纳空间部14a)的外部排出。

在该下部盖13中,如图2所示,底板13a的浅底部13ab配置于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下方。具体而言,浅底部13ab的倾斜面13aba配置于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下方。在下部盖13组装于框体11的形态下,作为浅底部13ab的倾斜的部分的倾斜面13aba与接合帽16a部分被容纳在电线束容纳部11d中的电线束16抵接。因此,电气接线箱1利用浅底部13ab的倾斜面13aba来防止电线束16的接合帽16a从电线束容纳部11d脱出而脱落。

另外,下部盖13所形成的电线容纳空间部14a在浅底部13ab的位置处上下方向x的间隔较小,但通过倾斜面13aba、倾斜部13ac使得上下方向x的间隔从浅底部13ab朝向深底部13aa逐渐变大。因此,电气接线箱1在浅底部13ab的位置有助于小型化,并且逐渐朝向深底部13aa去而能够确保在电线容纳空间部14a中容纳包含电线束16的布线材料w的区域。

另外,下部盖13以及框体11在相互组装的形态下,在各个侧壁13b、11a上形成向外侧延伸的管状的插通部15。插通部15是供布线材料w插通于电气接线箱1的容纳空间部14的内外的部分。插通部15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形成于2个部位。

在此,对上述电气接线箱1的组装进行说明。电气接线箱1在块11c中插入布线材料w的端子,构成子线束。并且,电气接线箱1将构成子线束的块11c从下侧组装到壳体11的框部11b。此时,通过将壳体11的下侧设为朝向上方的状态,从而块11c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进而,电气接线箱1在使壳体11的下侧朝向上方的状态下,将电线束16的接合帽16a从上方(下侧)插入到电线束容纳部11d。此时,通过将壳体11的下侧设为朝向上方的状态,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合帽16a向电线束容纳部11d的插入作业,并且能够抑制已插入的接合帽16a从电线束容纳部11d脱出。对于电线束16,由于电线束容纳部11d在各周壁11db之间由隔壁11dc划分而变窄,因此插入其中的接合帽16a被卡住而得以防脱。电气接线箱1在这样的状态下,以包含电线束16的布线材料w容纳于电线容纳空间部14a的内部的方式,将下部盖13组装于壳体11,并且将布线材料w插通于插通部15。此时,电气接线箱1由于接合帽16a卡在电线束容纳部11d中,因此电线束16不会夹在壳体11与下部盖13之间,不会阻碍将下部盖13组装于壳体11的作业。其结果是,电气接线箱1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下部盖13组装于壳体11的作业。之后,电气接线箱1将上侧设为朝向上方的状态,将电子部件2组装于电子部件安装部即块11c,将上部盖12组装于壳体11。另外,组装电子部件2的作业也可以在将电气接线箱1搭载于车辆之后。另外,电气接线箱1在使上侧朝向上方的状态下,利用浅底部13ab的倾斜面13aba来防止电线束16的接合帽16a从电线束容纳部11d脱出而脱落。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线束wh具有: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以及与布线材料w连接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具备容纳电子部件2的箱体11和将箱体11的下部封闭的下部盖1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中,壳体11具有能够插入接合帽16a且下侧开放的电线束容纳部11d,该接合帽16a为多个电线的导体部彼此连接且覆盖有接合帽16a的电线束16中的接合帽16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中,下部盖13具有:设置有排水孔13c的深底部13aa;以及相对于该深底部13aa位于上方位置且配置于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下方的浅底部13ab,浅底部13ab形成为具有朝向深底部13aa去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3ab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中,利用下部盖13的浅底部13ab的倾斜面13aba维持接合帽16a插入到电线束容纳部11d的状态。

因此,电气接线箱1和线束wh的下部盖13中具有浅底部13ab的部分为了有助于排水性而位于上方位置,且倾斜地形成,因此,成为没有高度而布线材料w的容纳效率低的死角。但是,该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在下部盖13的浅底部13ab的上方位置配置电线束容纳部11d,利用倾斜面13aba维持接合帽16a插入到电线束容纳部11d的状态。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将电线束16容纳在死角中并且防止接合帽16a从电线束容纳部11d脱落的结构。其结果是,电气接线箱1和线束wh能够高效地容纳覆盖有接合帽16a的电线束16,能够有助于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中,浅底部13ab配置于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下方的部分在下部盖13位于最上方位置。

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通过将在下部盖13中位于最上方位置的浅底部13ab配置在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下方,能够在高度尺寸小的部分配置电线束16,在其他的高度尺寸大的部分配置其他电线。其结果是,该电气接线箱1和线束wh能够高效地容纳包含电线束16在内的其他电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中,电线束容纳部11d具有隔壁11dc,该隔壁11dc将电线束容纳部11d以能够容纳单个或多个接合帽16a的方式进行划分。

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和线束wh在电线束容纳部11d中具有隔壁11dc,该隔壁11dc将电线束容纳部11d以能够容纳单个或多个接合帽16a的方式进行划分,由此能够提高刚性而加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中,电线束容纳部11d沿着壳体11的周围的侧壁11a设置。

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和线束wh将电线束容纳部11d沿着壳体11的周围的侧壁11a设置,在该电线束容纳部11d的下方配置浅底部13ab,因此能够在壳体11的周围配置容纳效率低的死角并在其中容纳电线束16的接合帽16a,能够在壳体11的中央侧配置容纳效率高的深底部13aa。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电线束容纳部11d在上下方向x上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成为大致矩形状,但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形状。电线束容纳部11d的形状优选根据壳体11的内部的其他部位的形态等适当设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电线束容纳部11d设置于壳体11的内部的1个部位,但也可以设置于壳体11的内部的多个部位。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wh也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成要素来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