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线缆紧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2580发布日期:2020-08-14 19:5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用线缆紧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排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专用线缆紧固器。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自动化装置装备的研究也在快速的前进,作为电器、仪表等装置之间信号的连接线,线缆主要作用是传递电信号。

随着各种生产行业中工业化、自动化的程度逐步的提高,各种机械设备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工业成产当中。现有的机械设备中大多由电力驱动,而电力驱动的机械设备无可避免的需要使用线缆作为其电信号传输或能量提供的媒介,为了避免散乱的线缆对生产工作造成隐患,机械设备上所使用的线缆需要有序、集中的排布。

现有的将线缆集中的方式通常是采用卡箍将线缆拘束固定,公告号为cn2069223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供电用的多余线缆悬挂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形卡箍,两个卡箍之间配合有螺栓,螺栓穿过耳部,所述卡箍的外壁位置处设置有管件,所述管件与所述卡箍之间焊接固定,通过两卡箍配合将线缆夹紧后通过将管件固定从而将线缆固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卡箍将线缆固定的方式对线缆束的整体粗细尺寸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线缆过多或线缆直径较大时卡箍无法扣合而稳定承载线缆,线缆过少时线缆与卡箍的内壁之间以及线缆与线缆之间留有较大的缝隙,使卡箍对线缆的固定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根据夹持线缆的数量及尺寸进行调整的专用线缆紧固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专用线缆紧固器,包括环套和移动夹,所述环套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朝向环套轴线方向的侧壁呈部分圆弧形且其弧长所对应的顶角小于180度,且所述固定夹朝向套筒轴线方向的侧壁所在圆弧与环套同轴设置,所述移动夹与固定夹相同且关于环套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移动夹与环套的端面抵触,所述固定夹与移动夹的两侧均设有调节环,所述移动夹和固定夹同一侧的两调节环上均共同穿设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与固定夹上的调节环螺纹连接,所述环套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固设有连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将需要紧固的线缆从环套中穿入,使线缆从环套远离固定夹的一端伸入并从设有固定夹的一端伸出,连接环用于将环套与集线盒、控制箱或接电器等装置固定和连接,操作人员将环套固定后通过转动调节螺钉调节移动夹与固定夹之间的间距,并通过移动夹将环套内的线缆抵紧,从而对不同半径、不同数目的导线进行夹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夹和固定夹运离环套的一端均开设有倒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倒圆,减少了移动夹向固定夹方向运动从而抵紧线缆后,固定夹和移动夹侧壁上存在锋利棱角而造成线缆的绝缘套被划破等情况的可能性,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夹和固定夹朝向环套轴线方向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嵌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嵌设槽,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向嵌设槽内粘接软质衬垫、防滑垫和密封垫等辅助垫圈,嵌设槽增加了软支撑点、防滑垫和密封垫与固定夹或移动夹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了粘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套的外侧壁上设有旋柄倒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环套外侧设置旋柄倒面,调整了操作人员用手与装置抵触面的接触角度和面积,便于操作人员用手对装置进行抓取和旋动,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环上设置的螺纹,通过螺纹孔与连接环的螺纹配合即可将紧固器与集线箱、控制箱和接电器等装置定位和连接,方便快捷,适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沟槽,若干所述沟槽均沿连接环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沿连接环的轴向延伸,若干所述沟槽均延伸至连接环远离环套的端面上,所述沟槽内设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一端与沟槽靠近环套一端的槽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沿沟槽远离环套的一端伸出,若干所述弹性片伸出沟槽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弹性片远离连接环轴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安装线缆紧固器的装置上开设通孔,需要安装时,操作人员用手将各个弹性片掰弯,使弹性片朝向轴线方向弯曲,从而将各个弹性片及连接环一同插入通孔内,当弹性片端部的卡块穿过通孔后,他是弹性片由于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来的状态,从而使卡块卡紧通孔远离环套一端的端面,进而快速的完成对紧固器的固定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上套设有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与环套朝向连接环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上套设有抵紧环,所述抵紧环的内侧壁与连接环的外侧壁抵触,所述抵紧环与抵紧弹簧远离环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抵紧环部分伸出连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抵紧弹簧和抵紧环,当线缆紧固器安装在某装置上后,通过抵紧弹簧推动抵紧环,抵紧环与所安装的装置表面抵紧,进一步使卡块卡紧装置的内侧壁,减少了线缆紧固器的晃动,提升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沟槽与连接环轴线相对的侧壁上位于均开设有贯穿连接环侧壁的推块槽,各个所述推块槽分别位于沟槽靠近环套的位置上,各个所述弹性片上均固定连接有推动块,各个所述推动块分别位于推块槽内且伸出推块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推动块,当需要从某装置上拆卸紧固器时,操作人员首先将所有推动块压入推块槽中,各个推块分别挤压相应的弹性片,使各个弹性片分别折弯后将紧固器从所安装的装置上取下,从而使紧固器可拆卸,便于操作人员对线缆线路进行修改和整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块位于抵紧环朝向环套一侧的方向上,所述推动块朝向抵紧环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将抵紧环向靠近环套的方向拉起时,环套与推动块的导向斜面抵触时将推动块压入推块槽中,从而使各个弹簧片发生弯折,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移动夹和固定夹将线缆进行夹紧,由于固定夹和移动夹之间距离可通过调节螺钉调节,因此专用线缆紧固器可对不同直径、不同数目的线缆进行紧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用于体现紧固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用于体现移动夹和固定夹位置关系的紧固器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用于体现紧固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用于体现连接环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用于体现紧固器与连接装置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环套;11、固定夹;12、旋柄倒面;2、移动夹;3、调节环;31、调节螺钉;4、连接环;41、螺纹;42、沟槽;421、弹性片;4211、卡块;4212、推动块;4213、导向斜面;43、抵紧弹簧;431、抵紧环;44、推块槽;5、倒圆;6、嵌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专用线缆紧固器,包括环套1和移动夹2,环套1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夹11,固定夹11的内侧壁为部分圆弧型,固定夹11内侧壁的弧长所对应的角度小于180,移动夹2与固定夹11形状相同且与固定夹11向对于环套1的轴线对称设置,移动夹2与环套1设有固定夹11的端面抵触。移动夹2和固定夹1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环3,位于移动夹2和固定夹11同侧的调节环3内均共同穿设有调节螺钉31且调节螺钉31与固定夹11上的调节环3螺纹连接。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调节螺钉31使调节螺钉31的端部将移动夹2向固定夹11方向压紧。移动夹2和固定夹11远离环套1的一端均开设有倒圆5,从而使移动夹2和固定夹11远离环套1的一端形成喇叭状,减少对线缆进行夹紧时固定夹11与移动夹2的棱角划伤线缆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2,移动夹2和固定夹11朝向环套1轴线方向的侧壁均开设有嵌设槽6,实际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项嵌设槽6中粘接绝缘软质衬垫、防滑垫或者密封垫等。绝缘软质衬垫使紧固器对线缆进行紧固时不会对线缆产生刚性挤压,适用于质地较为柔软、易变性的线缆;防滑垫适用于线缆接线端连接不牢固的线缆,用于在夹紧时进一步减少线缆窜动而造成接线端断裂的可能性;密封垫选用弹性记忆橡胶材料,将导线抵紧后而发生形变后,密封垫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趋势,从而将线缆与固定夹11或移动夹2之间空隙填充,减少杂物或粉尘从紧固器进入接电装置内部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2,环套1外侧设有围绕环套1周向侧壁外侧均匀分布的旋柄倒面12,便于操作人员对环套1进行抓取和转动等操作。环套1远离固定夹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紧固器与集线盒、控制线和接线装置进行安装的连接环4。

参照图1,连接环4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螺纹41,安装时仅需在被连接装置上开设与连接环4相适配的螺纹41孔即可完成连接,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实际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将需要紧固的线缆从连接环4方向穿入环套1,并从环套1设有固定夹11的一端穿出,而后将连接环4在被连接装置的螺纹41孔上旋紧,最后转动调节螺钉31,使移动夹2向固定夹11方向运动,通过移动夹2和固定夹11配合将线缆束夹紧定位。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3和图4,连接环4上未设有螺纹41,连接环4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沿连接环4轴线方向延伸的沟槽42,若干沟槽42沿连接环4的内侧壁周向均匀分布并分别延伸至连接环4远离环套1一端的端面。

参照图4和图5,沟槽42靠近环套1一端的槽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片421,弹性片421沿沟槽42方向延伸并伸出沟槽42,各个弹性片421位于沟槽42外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4211,卡块4211位于弹性片421远离环套1轴线的一侧。各个沟槽42与环套1轴线相对的一侧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连接环4侧壁的推块槽44,各个推块槽44均位于沟槽42靠近环套1的位置。各个弹性片421上均固定连接有推动块4212,推动块4212分别从相应的推块槽44伸出连接环4。连接环4外套设有抵紧弹簧43,抵紧弹簧43与环套1朝向连接环4的端面固定连接,抵紧弹簧43远离环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紧环431,抵紧环431套1设在连接环4外侧且内侧壁与抵紧环431的外侧壁抵触。推动块4212位于抵紧环431朝向环套1的方向,且推动块4212朝向抵紧环431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斜面421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在向某装置上安装紧固器时,首先将抵紧环431向靠近环套1的方向拉起,抵紧环431运动的过程中与推动块4212的导向斜面4213抵触,并通过挤压导向斜面4213将推动块4212压入推块槽44中,推动块4212压动弹性片421,使各个弹性片421发生弯折,从而使各个卡块4211向环套1轴线方向收拢,而后操作人员将紧固器的连接环4插入装置预先开设的通孔中。当弹簧片伸出连接环4的一侧完全穿过通孔后,各个卡块4211受到的挤压消失并向远离连接环4轴线的方向分散,进而卡紧通孔远离环套1方向的端部。抵紧环431抵紧装置的外侧壁时对紧固器产生反力,从而使紧固器产生向远离装置方向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各个卡块4211朝向环套1一侧的侧壁与装置内侧壁抵紧,减少紧固器产生晃动的可能性(参照图6)。当需要对紧固器进行拆卸时,操作人员首先通过转动调节螺钉31,使移动夹2远离固定架从而使导线松弛。而后操作人员一只手将紧固器向装置表面方向挤压,另一只手拉动抵紧环431,使抵紧环431向环套1方向运动,当抵紧环431将各个推动块4212分别压入相应的推块槽44中后,各个弹性片421分别向连接环4轴线方向聚拢,操作人员容易将紧固器从装置上分离并取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