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智能吊钩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4876发布日期:2020-08-18 20:0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智能吊钩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对智能吊钩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无论是桥梁还是房屋建设都有了新的突破,并且只要涉及到有高度落差的建筑,必定会使用塔吊进行物资的中转搬运。但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塔吊出现倾斜或者倒塌的情况每年都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与吊钩所提取的物资重量有一定的关系。基层施工人员将需要搬运的物资进行打包或打捆,但是并不清楚打包好的物质的重量有多重,当塔吊的吊钩勾住打包好的物资,如果出现超重,第一时间不会对塔吊造成太严重的影响,但是长时间或者多次超负荷转运,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我司研发设计了智能吊钩,可以及时的打包好的物资进行称重、图像采集等,并通过安装在吊钩上的无线装置将采集的信息反馈至塔吊操作室内的操作平台上,操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作为转运或者不转运的决定,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吊钩的位置不固定,因此如何实现对智能吊钩内部的器件进行供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智能吊钩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果对智能吊钩内部器件进行供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智能吊钩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系统,包括智能吊钩本体,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两侧壁上的太阳能板,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侧壁一侧并用于储存太阳能板电能且用于为智能吊钩内部器件进行供电的蓄电池,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侧壁另一侧上并在蓄电池电量过低时接替蓄电池为智能吊钩内部器件进行供电的锂聚合电池,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上的控制器,分别用于监控蓄电池和锂聚合电池内部电量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的电量传感器,两个分别连接蓄电池和控制器与锂聚合电池和控制器并用于实现太阳能板分别为蓄电池或锂聚合电池进行充电的场效应管,以及两个分别一端连接蓄电池或锂聚合电池、另一端均匀智能吊钩本体内部器件输入端且受控制器控制的脉冲开关;

其中,控制器通过蓄电池或锂聚合电池经电压转换模块为其供电,并且太阳能板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同时与场效应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器和太阳能板连接、源极和漏极与蓄电池或锂聚合电池连接。

具体地,所述蓄电池和锂聚合电池均通过光伏控制器经场效应管与太阳能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蓄电池与锂聚合电池为智能吊钩内部器件进行供电,以蓄电池为主要供电源,辅以锂聚合电池,当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控制器通过电量传感器返回的信息切换供电源,从而实现了不间断的供电,保证了智能吊钩内部器件正常工作,并且本申请只需要较短的电源线来连接各个功能模块(例如蓄电池与太阳能板的连接等),并不需要从外部进行布线,从而不会对智能吊钩的运转造成影响。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光伏控制器可以避免蓄电池和锂聚合电池被过充,并且在夜晚太阳能板不工作时,也可以防止电量汇流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蓄电池和锂聚合电池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场效应管来实现太阳能板对蓄电池和锂聚合电池的先后充电,通过对其中一个场效应管的栅极置为高电平,将对应的源极和漏极置为低电平,从而该场效应管导通形成一根导线,即可实现对与该场效应连接的蓄电池或锂聚合电池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智能吊钩本体,2-太阳能板,3-蓄电池,4-锂聚合电池,5-控制器,6-电量传感器,7-场效应管,8-光伏控制器,9-脉冲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对智能吊钩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系统,包括智能吊钩本体1,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1两侧壁上的太阳能板2,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1侧壁一侧并用于储存太阳能板2电能且用于为智能吊钩内部器件进行供电的蓄电池3,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1侧壁另一侧上并在蓄电池3电量过低时接替蓄电池3为智能吊钩内部器件进行供电的锂聚合电池4,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1上的控制器5,分别用于监控蓄电池3和锂聚合电池4内部电量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5的电量传感器6,两个分别连接蓄电池3和控制器5与锂聚合电池4和控制器5并用于实现太阳能板2分别为蓄电池3或锂聚合电池4进行充电的场效应管7,以及两个分别一端连接蓄电池3或锂聚合电池4、另一端均匀智能吊钩本体1内部器件输入端且受控制器5控制的脉冲开关9;

其中,控制器5通过蓄电池3或锂聚合电池4经电压转换模块为其供电,并且太阳能板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5的输出端同时与场效应管7连接。

本申请中的控制器(stm32系列单片机)5安装在智能吊钩本体1的两夹板之间的横梁上,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连接位于智能吊钩本体1两侧壁上的蓄电池3和锂聚合电池4,我们首选位于智能吊钩本体1两侧的太阳能板均先为蓄电池3进行供电,当电量传感器6采集到蓄电池3已经被充满时,将信息反馈至控制器5,控制器5接收到用于监测蓄电池3的电量传感器6反馈的信息,控制器5将与蓄电池3连接的场效应管7的栅极置为低电平。同时控制器5将与锂聚合电池4连接的场效应管7的栅极置为高电平,该场效应管导通,太阳能板2此时为锂聚合电池4进行充电。同样地本申请可以采用将一侧的太阳能板为该侧的蓄电池或锂聚合电池充电,其最终的输出方式相同,只是充电的顺序不同。设置的光伏控制器8可以与控制器5实现对蓄电池3和锂聚合电池4的双重保护,不会造成蓄电池3与锂聚合电池4被过充,

当进行电量输出为智能吊钩本体1的器件进行供电时,蓄电池3与锂聚合电池4的输出端均通过脉冲开关9与智能吊钩本体1的内部器件的输入端连接。当蓄电池3的电量足够高时,控制器5给连接在蓄电池3和内部器件之间的脉冲开关一个高电平,使得脉冲开关9导通,从而实现蓄电池3为内部器件供电。当天气不好或者处于夜晚时,太阳能板2不能及时的为蓄电池3输入电能时(电量传感器6采集的电量信息小于5%),控制器5给连接在锂聚合电池4与内部器件输入端的脉冲开关一个高电平,使得锂聚合电池4为智能吊钩本体1的内部器件供电,然后给连接在蓄电池3和内部器件之间的脉冲开关一个低电平。当蓄电池3和锂聚合电池4的电量都不足时,控制器5通过智能吊钩本体1上的无线模块将信息反馈至操作室,从而保证了智能吊钩本体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本申请中的控制器与太阳能、场效应管、脉冲开关等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故在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做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