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柜门及设备安装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3029发布日期:2020-08-18 19:51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散热柜门及设备安装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设备安装柜的散热柜门及设备安装柜。



背景技术:

出于安全、防水和防尘的要求,一些设备需要安装在柜子中,如箱式变压器所用的配电柜,这类柜子一般需要设置散热通气口,以满足内部设备的散热要求,就现在使用的配电柜而言,散热通气口包括第四气口和第三气口,第四气口一般设置在柜门的侧壁上,第三气口也可设置在柜门侧壁上,也可设置在柜体的侧壁或顶壁上,这种结构的散热通气口不但不利于柜体防水和防尘效果的改善,而且破坏了柜体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通气口隐藏式设计的散热柜门,使其提供散热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比较高的防水、防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通气口隐藏式设计的设备安装柜,使其提供散热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比较高的防水、防尘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柜门,其包括用于安装在柜体上的门板,所述门板下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门板下端的端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气口,所述门板内侧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形成第一气流进出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散热柜门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空腔,通过该第一空腔连通设置于门板内外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外部冷气流可通过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进入门板所在的柜体空间中,从而使得该门板具有透气散热效果,另外,由于位于外部的第一气口位于门板下端的端壁上,也即第一气口的开口向下,被门板的侧壁遮挡,使得雨水不能通过第一气口进入门板内,而且外部灰尘也不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一气口,从而有效提高了门板的防水、防尘效果;再者,将第一气口设置在门板下端的端壁上,从外表看,看不到第一气口的开口位置,从而有效提升了门板的整体美观性。

较佳地,所述第二气口包括沿所述门板的内侧壁横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窗口。

较佳地,所述门板呈空壳状双层结构,所述门板内侧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门板的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三气口。

较佳地,所述门板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一横向延伸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下方形成所述第一空腔,所述分隔板的上方形成第二空腔,所述门板内侧于所述第二空腔所在区域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气口,所述第四气口和所述第三气口通过所述第二空腔形成第二气流进出通道。

较佳地,所述第一空腔的高度小于所述门板高度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设备安装柜,其包括用于安装设备的柜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散热柜门。

较佳地,所述柜体内的侧壁的上端设置有散热孔。

较佳地,所述柜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孔连通的散热窗。

较佳地,所述散热窗为百叶窗结构。

较佳地,所述柜体为配电柜,所述配电柜包括有低压柜、高压柜、计量柜和进线柜,所述低压柜、所述高压柜、所述计量柜和所述进线柜上均设置有一所述门板,所述进线柜和所述高压柜背靠背设置,所述低压柜和所述计量柜背靠背设置,且所述高压柜与所述进线柜之间以及所述低压柜与所述计量柜之间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窗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所属的侧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备安装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c-c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电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顶壁已被去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电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两个柜体中的门板已被去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备安装柜,包括用于安装设备的柜体1和设置于柜体1上的柜门,柜门包括一门板2,门板2下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20,门板2下端的端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空腔20连通的第一气口21,门板2内侧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空腔20连通的第二气口22,第一气口21与第二气口22通过第一空腔20形成第一气流进出通道。另外,柜体1内还设置有散热孔10,以便于柜体1的热气流流出柜体1。当柜体1内温度升高时,气流上升,从散热孔10流出,从而在柜体1的下端形成低压区,那么位于门板2外的冷气流通过第一气口21、第一空腔20和第二气口22最终进入柜体1内,为柜体1内提供冷却气流。本实施例中,门板2不但可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气流进出通道为柜体1提供冷却气流,而且由于位于外部的第一气口21位于门板2下端的端壁上,也即第一气口21的开口向下,被门板2的侧壁遮挡,使得雨水不能通过第一气口21进入门板2内,另外外部灰尘也不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一气口21,从而有效提高了门板2的防水、防尘效果;其次,将第一气口21设置在门板2下端的端壁上,从外表看,看不到第一气口21的开口位置,从而有效提升了门板2的整体美观性;再者,通过在门板2下端设置第一气口21,无须在门板2上设置把手,通过该第一气口21即可将门板2拉开,从而节省了把手的设置。

较佳地,第二气口22包括沿门板2的内侧壁横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窗口23,从而使得经由第一气口21导入的冷却气流被不同的窗口23分配到柜体1内部不同的区域,有利于均匀散热。

进一步地,为提高门板2的隔热效果,门板2呈空壳状双层结构,门板2内侧的上端设置有与门板2的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三气口27。将门板2设置为空壳结构,可有效提高门板2抗热辐射效果,当门板2内部空腔中的热空气由于外部热辐射变热后,向上流动到第三气口27处从该第三气口27流出门板2,然后从柜体1内的散热孔10流出。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从外部从第一气口21流入的冷却气流全部从第二气口22流入到柜体1的底部,门板2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一横向延伸的分隔板24,分隔板24的下方形成第一空腔20,分隔板24的上方形成第二空腔25,门板2内侧于第二空腔25所在区域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气口26,第四气口26和第三气口27通过第二空腔25形成第二气流进出通道。本实施例中,通过分隔板24的设置,使得外部冷却气流不能进入第二空腔25,只能从门板2内侧下端的第二气口22流出。另外,通过第二气流进出通道的设置,当太阳辐射将门板2晒热时,第二空腔25内的热空气上升经由上端的第三气口27排出门板2,同时,柜体1内的空气经由下端的第四气口26进入第二空腔25,为第二空腔25补充流失的气流,从而在第四气口26和第三气口27之间形成循环的第二气流进出通道,将柜体1内和第二空腔25中的热空气不断通过柜体1内上端的散热孔10排出柜体1。较佳地,散热孔10最好设置在柜体1内的侧壁的上端,使其与位于门板2上的第三气口27相对。另外,为保证上述门板2具有比较好的散热效果,门板2中第一空腔20的高度最好小于门板2高度的二分之一。

较佳地,柜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散热孔10连通的散热窗11,柜体1内的热气流从散热孔10流出后最终经由位于柜体1外侧壁上的散热窗11流出柜体1外。为进一步提高柜体1的防水和防尘效果,散热窗11优选为百叶窗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备安装柜特别适用于配电柜,但并不以此为限。当用作配电柜时,如图4和图5,配电柜上包括有四个独立的柜体1,分别为低压柜13、高压柜12、计量柜14和进线柜15,低压柜13、高压柜12、计量柜14和进线柜15上均设置有一具有上述结构的门板2,进线柜15和高压柜12背靠背设置,低压柜13和计量柜14背靠背设置,且高压柜12与进线柜15之间以及低压柜13与计量柜14之间设置有散热通道16,散热窗11设置在散热通道16所属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各个柜体1上的散热孔10均与散热通道16连通,从各个柜体1上的散热孔10流出的热流器流入到散热通道16中,再经由散热通道16和散热窗11排出到配电柜之外。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