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4100发布日期:2020-12-08 13:5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强度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固定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一般包括立柱和支撑架,所述立柱的下端插入到地面内,所述的支撑架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一定的连接结构固定在立柱的上端。

由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只有一根立柱,而上端的支撑架和太阳能电池板却体积较大,整体呈现头重脚轻的状态,结构强度不高,抗风能力差。另外,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为了提高其余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尽可能的提高抗风能力,立柱下端需要埋入地面的深度较深,安装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固定架,该安装固定架不仅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风能力好,而且安装过程简单,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度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固定架,包括一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支腿,相连的两个支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梁;

所述的支撑架内设置有立柱,且所述立柱的下端埋设于地面内,所述立柱的上端与所述的支撑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轴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四根所述第一加强梁所形成的方形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内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和立柱之间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的支撑架在压紧螺栓的锁紧作用下压紧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支撑板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的立柱上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套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上端设置有压紧板,所述的压紧螺栓设置于所述的压紧板和立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筒的下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板,且所述的固定板和限位套筒之间设置有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一凸台,所述的压紧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台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内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板,所述立柱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支撑板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的立柱上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套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上端设置有压紧板,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一凸台,所述的压紧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台的第二通孔,所述的凸台上位于所述压紧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压紧板的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位于后侧两个支腿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加强梁。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地脚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安装固定架改变了传统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头重脚轻的问题,整个安装固定架本身采用框架结构,结构强度好。

2、该安装固定架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的预埋立柱的安装方式,不需要预制基础,主需要将立柱买入地面即可,安装过程简单,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3、立柱的受力点相对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中的立柱而言明显降低,且本结构中,立柱和支撑架的支腿之间会形成相互作用,阻碍支撑架的倾倒,能够有效的提高抗风强度。

4、本结构中,立柱的预埋深度相对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中的立柱而言明显降低,方便了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爆炸视图。

图中:11-纵梁,12-支腿,13-第一加强梁,14-第二加强梁,15-支撑板,16-限位套筒,161-固定板,162-筋板,17-压紧板,171-第二通孔,

2-压紧螺栓,

3-立柱,3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高强度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固定架包括一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倾斜设置的纵梁11,且两个所述的纵梁11平行布置。所述纵梁11的下侧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支腿12,且所述支腿12的上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纵梁11固定连接,所述支腿12的下端抵靠在地面上。相连的两个支腿1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梁13,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加强梁13的上侧面共面。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支撑架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立柱3,且所述立柱3的下端埋设于地面内,所述立柱3的上端与所述的支撑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立柱3的轴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四根所述第一加强梁13所形成的方形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

在这里,所谓的“支撑架内”,是指四根第一加强梁13所围成的方形区域内。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位于左侧和右侧的第一加强梁13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5,且所述支撑板15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第一加强梁13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板15和立柱3之间设置有压紧螺栓2,且所述的支撑架在压紧螺栓2的锁紧作用下压紧在地面上。具体为,立柱3预埋在地面内可视为与地面一体,属于绝对固定的部件,在压紧螺栓2的旋合压紧作用下,支撑板15会相对于立柱3向下移动,即相对于地面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架的支腿12的下端压紧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立柱3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支撑板15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5的上方,所述的支撑板1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立柱3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立柱3上位于所述支撑板15的上方套设有限位套筒16,所述限位套筒16的上端设置有压紧板17,所述的压紧螺栓2设置于所述的压紧板17和立柱3之间,所述的压紧板17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压紧螺栓2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立柱3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压紧螺栓2相配合的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16的下端与所述的支撑板15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紧板17与所述限位套筒1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若通过压紧螺栓2将支撑板15直接与立柱3的上端面相连,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压紧螺栓2不仅要承受轴向的作用力,还有承受水平方向的剪切力,容易造成螺栓疲劳损坏。通过在支撑板15上设置用于容纳立柱3的第一通孔,则水平方向的剪切力由支撑板15承受,压紧螺栓2只承受轴向的作用力,受力结构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加工和安装,如图5所示,所述限位套筒16的下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板161,且所述的固定板161和限位套筒16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呈放射状布置的筋板162。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立柱3的上端设置有一截面呈圆形的凸台31,且所述的凸台31与所述的立柱3同轴布置,所述的压紧板17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台31的第二通孔171。所述的压紧螺栓2位于所述凸台31的外侧,并绕所述立柱3的轴线沿圆周方向均布。

进一步地,为了挺高支撑架的结构强度,如图1所示,位于后侧两个支腿12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梁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加强梁14,且所述第二加强梁14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支腿1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支腿12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支腿12的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有地脚板(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二

去掉压紧螺栓2,所述凸台31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的凸台31上位于所述压紧板17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压紧板17的锁紧螺母,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