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电扇用永磁无刷电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6690发布日期:2021-02-05 17:0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电扇用永磁无刷电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工业电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电扇用永磁无刷电机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工业用吊扇的永磁无刷电机的电机支架是电机内部的固定支架,矽钢片和漆包线固定支架上的关键部分,但现有的安装支架的散热功能不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任意使安装支架处过热,从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急需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永磁无刷电机支架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电扇用无刷电机支架。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工业电扇用永磁无刷电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的支架本体的中间设有用于固定永磁无刷电机的矽钢片和漆包线的安装部,所述的安装部的周侧设有若干散热通槽,所述的散热通槽设置于支架本体与安装部之间,所述的安装部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散热筋。
[0005]
所述的安装部包括安装梁,所述的安装梁呈十字设置在支架本体内侧,所述的安装梁中间设有安装孔。
[0006]
所述的散热通槽沿十字设置的安装梁的周侧分布。
[0007]
所述的支架本体包括外壳,若干所述的散热筋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
[0008]
所述的散热筋沿纵向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
[0009]
所述的散热筋为两端细中间宽的纺锤形形状。
[0010]
所述的散热通槽数量为4个,对称分布在安装梁四周。
[0011]
所述的支架本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电扇用永磁无刷电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中间设有用于固定永磁无刷电机的矽钢片和漆包线的安装部,安装部的周侧设有若干散热通槽,散热通槽设置于支架本体与安装部之间,所述的安装部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散热筋,通过在安装部的周侧设置散热通槽,配合安装部的内壁上的散热筋,实现了无刷电机支架内电机工作时的散热问题,增加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
其中1-支架本体,2-安装部,3-散热通槽,11-外壳,21-散热筋,22-安装梁,2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现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工业电扇用永磁无刷电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的支架本体1的中间设有用于固定永磁无刷电机的矽钢片和漆包线的安装部2,所述的安装部2的周侧设有若干散热通槽3,所述的散热通槽3设置于支架本体1与安装部2之间,所述的安装部2包括安装梁22,所述的安装梁22呈十字设置在支架本体1内侧,所述的安装梁22中间设有安装孔23。所述的散热通槽3沿十字设置的安装梁22的周侧分布。所述的安装部2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散热筋21。所述的支架本体1包括外壳11,若干所述的散热筋21设置在外壳11的内壁上。所述的散热筋21沿纵向设置在外壳11的内壁上。所述的散热筋21为两端细中间宽的纺锤形形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部的周侧设置散热通槽,配合安装部的内壁上的散热筋,实现了永磁无刷电机支架内电机工作时的散热问题,增加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0017]
所述的散热通槽3数量为4个,对称分布在安装梁22四周。
[0018]
所述的支架本体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00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