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7587发布日期:2021-02-20 19:5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


背景技术:

[0002]
电缆保护管是指为了防止电缆受到损伤,敷设在电缆外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保护管。电缆保护管主要安装在通讯电缆与电力线交叉的地段,防止电力线发生断线造成短路事故,引起通讯电缆和钢丝绳带电,以保护电缆、交换机、机芯板,以至整机不被烧坏,对电力线磁场干扰也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在保护管敷设完毕应将两端管口堵严,防止进入异物影响电缆敷设,因此需设计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
[0003]
但是实际生活中,一方面电缆保护管的堵口机构存在密封性不理想,操作不便的缺点;另一方面电缆保护管未能解决多根电缆聚在一起发热,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0006]
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包括电缆保护管,所述电缆保护管两端设置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堵口器,所述电缆保护管的内侧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缆固定支架;
[0007]
所述堵口器包括堵口器外壳及通过钢丝圈卡放于所述堵口器外壳内的接触管,所述接触管与所述堵口器外壳之间预留有用于弹簧放置的间隙,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接触管及堵口器外壳抵接,所述接触管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钢珠球放置的孔洞,所述堵口器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钢珠球放置的环形腔,且所述堵口器外壳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当堵口器外壳上的倾斜部移动到所述钢珠球所在位置后,为钢珠球提供活动空间;
[0008]
所述孔洞的直径小于所述钢珠球的直径。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缆保护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堵口器适配的钢珠配合槽和密封圈配合面。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缆固定支架包括将电缆固定支架固定在电缆保护管中的固定组件,及使电缆处于夹紧状态的夹紧组件;
[0011]
还包括旋转轴,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与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位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
[0013]
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缆保护管内壁及旋转轴固定连接,呈周向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外侧。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与旋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夹紧杆、第二夹紧杆、第三夹紧杆、第四夹紧杆;
[0015]
所述在第四支撑杆和第四夹紧杆之间设置连接有第一扭簧,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夹紧杆之间设置连接有第二扭簧,在第二支撑杆和第二夹紧杆之间设置连接有第三扭簧,在第三支撑杆和第三夹紧杆之间设置连接有第四扭簧。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紧杆、第二夹紧杆、第三夹紧杆、第四夹紧杆的端部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轮;
[0017]
所述转动轮与电缆保护管的内壁滚动连接。
[0018]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当电缆保护管敷设完毕后,此时用堵口器将电缆保护管的两端口密封,防止异物进入;在电缆穿进电缆保护管内的过程中,电缆的一端进入电缆保护管后,先经过电缆固定支架,当电缆的一端到达电缆保护管的另一端口时,再由电缆固定支架将电缆的另一端固定,使敷设的电缆处于夹紧状态;通过这种电缆保护管堵口机构的设计,提高了电缆保护管的密封性且操作便捷;同时电缆进入电缆保护管后通过电缆固定支架将电缆夹紧,也避免了多根电缆聚在一起发热的问题,提高了电缆保护管内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的轴测图。
[0020]
图2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的总体爆炸图。
[0021]
图3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的剖视图
[0022]
图4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中电缆保护管的轴测图
[0023]
图5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中堵口器的剖视图。
[0024]
图6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中电缆固定支架的主视图。
[0025]
图中:1-电缆保护管、2-电缆固定支架、3-钢丝圈、4-钢珠球、5-密封圈、6-弹簧、7-接触管、8-堵口器外壳、9-橡胶垫块、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第四支撑杆、14-第一夹紧杆、15-第二夹紧杆、16-第三夹紧杆、17-第四夹紧杆、18-第一扭簧、19-第二扭簧、20-第三扭簧、21-第四扭簧、22-旋转轴、23-堵口器、24-钢珠配合槽、25-密封圈配合面、26-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7]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包括电缆保护管1,所述电缆保护管1两端设置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堵口器23,所述电缆保护管1的内侧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缆固定支架2;
[0029]
所述堵口器23包括堵口器外壳8及通过钢丝圈3卡放于所述堵口器外壳8内的接触管7,所述接触管7与所述堵口器外壳8之间预留有用于弹簧6放置的间隙,所述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接触管7及堵口器外壳8抵接,所述接触管7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钢珠球4放置的孔洞,所述堵口器外壳8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钢珠球4放置的环形腔,且所述堵口器外壳8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当堵口器外壳8上的倾斜部移动到所述钢珠球4所在位置后,为钢珠球提供活动空间。
[0030]
所述孔洞的直径小于所述钢珠球4的直径。
[0031]
当用手对堵口器外壳8上的把手处向下施力时,堵口器外壳8压缩弹簧6向下移动,当堵口器外壳8到达接近钢珠球4的下部位置时,此时钢珠球4从电缆保护管1端口处的槽中移动出去,此时堵口器被打开,可以从电缆保护管1上移去;当堵口器8打开时,再推动堵口器外壳8的把手处向上移动时,钢珠球4被推到电缆保护管1端口处的槽中,同时电缆保护管1与密封圈5相贴合,此时堵口器处于关闭状态,电缆保护管1的端口位置被密封。
[0032]
当电缆保护管1敷设完毕后,此时用堵口器将电缆保护管的两端口密封,防止异物进入;在电缆穿进电缆保护管内的过程中,电缆的一端进入电缆保护管后,先经过电缆固定支架2,当电缆的一端到达电缆保护管的另一端口时,再由电缆固定支架2将电缆的另一端固定,使敷设的电缆处于夹紧状态;通过这种电缆保护管堵口机构的设计,提高了电缆保护管的密封性且操作便捷;同时电缆进入电缆保护管后通过电缆固定支架2将电缆夹紧,也避免了多根电缆聚在一起发热的问题,提高了电缆保护管内的散热效果。
[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保护管1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堵口器23适配的钢珠配合槽24和密封圈配合面25。
[0034]
当堵口器23中的钢珠球4从钢柱配合槽24离开时,堵口器23被打开,密封圈配合面25和密封圈5分离;当堵口器23闭合时,堵口器23的钢珠球4进入钢柱配合槽24中,密封圈配合面25和密封圈5相贴合。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固定支架2包括将电缆固定支架2固定在电缆保护管1中的固定组件,及使电缆处于夹紧状态的夹紧组件。
[0036]
还包括旋转轴22,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旋转轴22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与所述旋转轴22转动连接。
[0037]
通过固定组件和夹紧组件的工作,当电缆穿入电缆保护管中时,通过电缆固定支架2将电缆的首位两端夹紧,减少了多根电缆聚在一起发热的问题。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位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2、第四支撑杆13。
[0039]
所述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2、第四支撑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缆保护管1内壁及旋转轴22固定连接,呈周向设置在所述旋转轴22的外侧。
[0040]
通过固定组件的固定,使电缆固定支架2固定安装在电缆保护管1中,为夹紧组件的安装设置做下准备。
[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与旋转轴22转动连接的第一夹紧杆14、第二夹紧杆15、第三夹紧杆16、第四夹紧杆17。
[0042]
所述在第四支撑杆13和第四夹紧杆17之间设置连接有第一扭簧18,在第一支撑杆10和第一夹紧杆14之间设置连接有第二扭簧19,在第二支撑杆11和第二夹紧杆15之间设置
连接有第三扭簧20,在第三支撑杆12和第三夹紧杆16之间设置连接有第四扭簧21。
[0043]
当电缆从第四支撑杆13和第一夹紧杆14之间的位置穿入时,由于电缆的直径较粗不易穿过,需要用手逆时针转动挤压第一夹紧杆14,此时第二扭簧19因受力而被压缩,电缆容易穿过;当手施加的外力撤出后,第一夹紧杆14有恢复自然状态的趋势,这时电缆而被夹紧;
[0044]
当电缆从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夹紧杆15之间的位置穿入时,由于电缆的直径较粗不易穿过,需要用手逆时针转动挤压第二夹紧杆15,此时第三扭簧20因受力而被压缩,电缆容易穿过;当手施加的外力撤出后,第二夹紧杆15有恢复自然状态的趋势,这时电缆而被夹紧;
[0045]
当电缆从第二支撑杆11和第三夹紧杆16之间的位置穿入时,由于电缆的直径较粗不易穿过,需要用手逆时针转动挤压第三夹紧杆16,此时第四扭簧21因受力而被压缩,电缆容易穿过;当手施加的外力撤出后,第三夹紧杆16有恢复自然状态的趋势,这时电缆而被夹紧;
[0046]
当电缆从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夹紧杆17之间的位置穿入时,由于电缆的直径较粗不易穿过,需要用手逆时针转动挤压第四夹紧杆17,此时第一扭簧18因受力而被压缩,电缆容易穿过;当手施加的外力撤出后,第四夹紧杆17有恢复自然状态的趋势,这时电缆而被夹紧;
[0047]
在电缆保护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一个电缆固定支架2,通过上面的叙述可知,穿入电缆保护管1中的电缆两端分别被夹紧固定,避免了多根电缆聚在一起发热的问题,提高了电缆保护管内的散热效果。
[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杆14、第二夹紧杆15、第三夹紧杆16、第四夹紧杆17的端部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轮26;
[0049]
所述转动轮26与电缆保护管1的内壁滚动连接;
[0050]
当第一夹紧杆14、第二夹紧杆15、第三夹紧杆16、第四夹紧杆17受到外力转动挤压时,转动轮26也随之在电缆保护管1的内壁滚动。
[0051]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5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