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能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9638发布日期:2021-07-06 20:0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能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能充电宝。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并且使用传统能源所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促使人类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3.充电宝是基于蓄电池对电能进行存储,用户的电子设备需要充电时,通过将电子设备与充电宝电性连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充电。现有光能充电宝在使用多块光能转换器件的时候具有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的缺陷,而使用的光能转换器件数量较少时充电速度较慢,使得充电不方便。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用以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的、充电方便的充电宝。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能充电宝,包括:
7.光电转换器件;
8.蓄电池组件,包括用于容置蓄电池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光电转换器件之间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充电电路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9.所述光电转换器件包括n块,所述n等于或大于1,n块所述光电转换器件柔性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11.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人机交互设备和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人机交互设备电连接;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13.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包括显示屏、扬声器、闪烁灯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
14.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16.所述光能充电宝还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壳体的固定用平面式基板;
17.所述固定用平面式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壳体的固定部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用平面式基板;
18.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磁吸,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吸适配的第二磁吸。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20.所述充电接口,包括一种手机供电连接器件;所述手机供电连接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手机供电连接器件的数据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所述充电电路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21.所述手机供电连接器件,包括基座、数据线孔、连接槽、第一连接装置、数据线、螺栓、第二连接装置、连接端口和供电接头,所述基座的两侧中央位置设置有数据线孔,所述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安装有所述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上安装有所述螺栓,所述连接槽扣接于所述螺栓,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的另一端设置有供电接头,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数据线孔与所述连接端口相接;其中,第一连接装置实施为基座臂;第二连接装置实施为端口臂。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23.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
24.检测电路和电压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和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所述电压调整电路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25.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待充电器件的充电限制电压值和充电阈值电流值;并根据所述待充电器件的充电限制电压值和充电阈值电流值,获取对所述待充电器件的充电电压值;
26.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路确定的充电电压值调整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电压;
27.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用于对所述待充电器件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充电磁体和磁性器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材料采用金属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磁体表面存在镀膜,用于提高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导电性能。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29.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定位模块和远距通讯模块,处理器与所述定位模块和远距通讯模块连接;或者
30.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照明灯和照明灯开关,所述照明灯与所述蓄电池之间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和所述照明灯之间的电线路上设置有所述照明灯开关;或者
31.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扬声器和扬声器开关;所述扬声器与所述蓄电池之间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扬声器之间的电线路上设置有所述扬声器开关。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33.所人机交互设备为人机交互显示屏,所述人机交互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通过监测电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34.所述监测电路,包括电池电量监测电路和电池状态监测电路;所述电池电量监测电路、电池状态监测电路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电量监测电路,用于监测所述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值;所述电池状态监测电路,用于监测所述蓄电池是否处于使用状态;所述蓄电池的使用状态,包括蓄电池充电状态和蓄电池供电状态;
35.所述壳体外表面上设置有电量指示灯和提醒器件,与所述处理器和蓄电池连接;
36.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电池电量监测电路检测到的所述蓄电池剩余电量与所述
处理器内预设的充电提醒阈值进行比对,当所述蓄电池剩余电量等于或大于所述处理器内预设的充电提醒阈值时,则控制所述提醒器件进行提醒。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38.所述电量指示灯,包括至少两个灯体;
39.所述处理器中预存有各个预设的剩余电量范围与对应的可点亮灯体数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40.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电池电量监测电路检测到所述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位于一个预设的剩余电量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点亮与预设的剩余电量范围所对应数目的灯体;
41.所述人机交互显示屏,包括一种触摸显示屏;
42.所述触摸显示屏,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背板、第一金属层、第一反射偏振光片、第二金属层、第二背板、底板和第二反射偏振光片;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偏振光片上,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背板上;所述第二背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所述第一背板材料为玻璃材质或塑胶材质。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进一步的,
44.所述光能充电宝还包括n块平面式基板,所述n块平面式基板依次采用连接件连接,位于边缘位置的一块平面式基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45.所述n块平面式基板与所述n块光电转换器件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每块光电转换器件固定在对应的一块所述平面式基板上;相邻平面式基板上的光电转换器件之间连接,位于边缘位置的一块平面式基板上的光电转换器件与所述蓄电池之间连接;
46.所述n块平面式基板依次采用连接件连接,实施为:
47.相邻的两块平面式基板之间采用磁吸方式连接;其中,相邻的两块平面式基板中的一块平面式基板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导电磁体、另一块平面式基板的与该一侧边缘相邻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电磁体适配的第二导电磁体,所述第一导电磁体与第二导电磁体位置相对、磁性相反。
4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4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5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的结构示意图;
5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的红外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5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5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折叠后的示意图;
5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的手机供电连接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55.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的手机供电连接器件的基座结构示意
图;
5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的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57.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的壳体侧视图;
58.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光能充电宝壳体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能充电宝,如图1、4所示,包括:
61.光电转换器件11;可实施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或者晶硅太阳能电池;
62.蓄电池组件12,包括用于容置蓄电池的壳体121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蓄电池,蓄电池与光电转换器件11之间连接;壳体12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122,充电接口122通过充电电路板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连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的原理现有技术(优选的,可将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光能充电宝的其他结构均可采用现有光能充电宝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63.光电转换器件11包括n块,n等于或大于1,n块所述光电转换器件柔性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柔性连接可通过柔性连接件实现(即柔性连接件连接相邻光电转换器件),所述柔性连接件可为柔性连接带等。优选的,柔性连接件可以是橡胶带、柔性塑料带以及布带中的一种或多种。柔性连接件通过采用多种柔性材料,方便了多块光电转换器件的折叠以及展开。所述可拆卸连接可为下述的磁吸方式。
64.上述光能充电宝的工作原理在于:n块所述光电转换器件柔性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当柔性连接时,由于柔性连接件可以弯折,因此,当不需要对蓄电池充电时,可以将多块光电转换器件折叠,最终与蓄电池组件12折叠在一起,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当可拆卸连接时,当需要携带充电宝时,可将多块光电转换器件之间拆卸后折叠,便于携带;从而避免多块光电转换器件平铺展开后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的缺陷;
65.当需要对蓄电池充电时,可以将多块光电转换器件11展开,有多块光电转换器件11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传输入蓄电池中,光能比较容易获得,因此使得对蓄电池的充电较为便利,并且实现了利用清洁能源对蓄电池充电,多块光电转换器件11也使得蓄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比较快,从而便于充电。用户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通过将光能充电宝的充电接口122与用户的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对用户电子设备的充电。
66.在一个实施例中,
67.所述壳体121上设置有人机交互设备和传感器;所述壳体121内还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人机交互设备电连接;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传感器用于感应光能充电宝周围的光能信号,并将感应到的光能信号向处理器传输;处理器,用于接收到传感器传输的光能信号时,向人机交互设备传输充电信息,人机交互设备对充电信息进行显示;充电信息,包括当前蓄电池的剩余电量。
68.通过传感器感应光能信号,处理器(例如型号为spear600的处理器)根据传感器传
输的光能信号,向人机交互设备传输充电信息;上述光能充电宝还设置有人机交互设备,可以实现充电时向用户传输充电信息;实现了光能充电宝的人机交互功能。
69.所述红外传感器或者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能充电宝壳体121的外表面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能充电宝壳体121内部;
70.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红外传感器、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分成3种组合方式,即:光传感器;或者,光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或者,光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
71.其中,当只有光传感器设置于光能充电宝壳体121的外表面上时,其工作原理:光传感器将其监测到的光能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判断光能信号强度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光能强度,如果是,则控制人机交互设备开始工作。其中,预设光能强度可以预先设置。本技术方案中,当光传感器感应到预设强度的光能信号时,说明光能充电宝正在充电,此时,可以控制人机交互设备开始工作,以提示用户光能充电宝当前正在充电中。
72.当传感器包括光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时,其工作原理为:光传感器将其监测到的光能信号发送给处理器,红外传感器将其检测到的红外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判断所述光能信号强度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光能强度、并且判断红外信号强度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红外信号强度;如果两个判断结果均为是,则控制人机交互设备开始工作。其中,红外信号强度可以预先设置。本技术方案中,当光传感器感应到预设强度的光能信号时,说明光能充电宝正在充电,并且,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预设强度的红外信号时,说明光能充电宝可能正在被人使用,此时,可以控制人机交互设备开始工作,以提示用户光能充电宝当前正在充电中,此种方式相比只设置光传感器的前述方式,能在用户使用光能充电宝时才进行提示,更加节省光能充电宝的电量。
73.本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s16

l221d、as412、lbcetc1

100 等;光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d57系列、3系列、10系列、20系列等。
74.当传感器包括光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时,其工作原理为:光传感器将其监测到的光能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加速度传感器将其检测到的加速度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判断光能信号强度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光能强度、并且判断加速度大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加速度;如果两个判断结果均为是,则控制人机交互设备开始工作。其中,预设加速度可以预先设置。本技术方案中,当光传感器感应到预设强度的光能信号时,说明光能充电宝正在充电,并且,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预设大小的加速度时,说明光能充电宝可能正在被人使用,此时,可以控制人机交互设备开始工作,以提示用户光能充电宝当前正在充电中,此种方式相比只设置光传感器的前述方式,能在用户使用光能充电宝时才进行提示,更加节省光能充电宝的电量。
75.加速度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76.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能充电宝,通过光能充电,降低充电成本,同时通过传感器进行感应,达到自动控制光能充电宝显示充电状态,提高了光能充电宝的智能化,减少了用户的操作。
7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包括显示屏、扬声器、闪烁灯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
78.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蓄电池连
接;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实现了光能充电宝对电子设备的多方式充电。
79.在一个实施例中,光能充电宝还包括一用于固定壳体的固定用平面式基板;
80.固定用平面式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壳体的固定部件,壳体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固定用平面式基板;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磁吸,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磁吸适配的第二磁吸。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用平面式基板和固定部件,实现了对壳体的安装与固定。通过固定部件上的第一磁吸和壳体上的第二磁吸的配合,使得壳体可以与固定用平面式基板吸合在一起。
81.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包括一种手机供电连接器件;手机供电连接器件设置于壳体上,手机供电连接器件的数据线25的一端设置于壳体内部通过充电电路板与蓄电池连接;手机供电连接器件,如图5

6所示,包括基座21、数据线孔22、连接槽23、第一连接装置24、数据线25、螺栓26、第二连接装置27、连接端口28和供电接头29,基座21的两侧中央位置设置有数据线孔 22,基座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24,第一连接装置24上安装有连接槽23,第一连接装置2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27,第二连接装置27 上安装有螺栓26,连接槽23扣接于螺栓26,第二连接装置27固定连接于连接端口28,连接端口28的另一端设置有供电接头29,数据线25的另一端穿过数据线孔22与连接端口28相接。其中,第一连接装置24实施为基座臂;第二连接装置27实施为端口臂。
8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连接槽23与螺栓26的连接,同时将基座21的转动,使得用户对手机进行充电时,将基座21进行转动,使基座21 与连接端口28之间有一定角度,能够实现用户手机在充电时可以将手机倾斜放置,面向用户。
8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手机供电连接器件不仅可以实现对充电手机充电的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起到对用户手机的倾斜支撑作用。使得手机供电连接器件的功能不在局限于充电的基本功能,同时具有手机支架的功能,提高了手机供电连接器件的功能多样性。
84.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接头29,包括type

c充电接口、micro usb充电接口和lightning充电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对不同充电接头型号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85.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
86.检测电路和电压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和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所述电压调整电路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87.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待充电器件的充电限制电压值和充电阈值电流值;并根据所述待充电器件的充电限制电压值和充电阈值电流值,获取对所述待充电器件的充电电压值;
88.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路确定的充电电压值调整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电压;
89.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用于对所述待充电器件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充电磁体和磁性器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材料采用金属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磁体表面存在镀膜,用于提高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导电性能。
9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用户将待充电器件放置于壳体表面,检测电路检
测待充电器件的充电限制电压值和充电阈值电流值,并获取待充电器件的充电电压值,电压调整电路根据充电器件的充电电压值调整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电压,蓄电池通过电压调整电路与无线充电线圈连接,实现对用户待充电器件的充电。
9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检测电路实现对待充电器件的充电电压值的确定,并通过电压电路进行调整,使得光能充电宝适配于不同型号的待充电器件,并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对待充电器件的充电效率大大提升,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92.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21内还设置有定位模块、处理器(例如型号为 spear600的处理器)和远距通讯模块,处理器与定位模块和远距通讯模块连接;定位模块,包括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远距通讯模块,包括4g 通讯模块或gsm通讯模块;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光能充电宝当前所在位置信息,并向处理器传输;处理器通过远距通讯模块向一用户终端传输;从而实现了用户对光能充电宝位置信息的获取。用户终端,包括用户的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或者
93.如图8所示,壳体一侧设置有照明灯40,照明灯40的下方安装有照明灯开关401,照明灯开关401固定设置于壳体上;照明灯与蓄电池之间电连接,蓄电池和照明灯之间的电线路上设置有照明灯开关;当用户所在周围环境光线较暗时,用户通过打开照明灯开关,控制照明照明灯发光,从而实现了光能充电宝的照明功能;或者
94.壳体121表面设置有扬声器和扬声器开关;扬声器与蓄电池之间电连接,蓄电池和扬声器之间的电线路上设置有扬声器开关。当用户处于危险环境时,用户通过打开扬声器开关,控制扬声器播放求救声音;求救声音,包括警笛音;从而实现了光能充电宝的求救功能。
9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人机交互设备为人机交互显示屏,所述人机交互显示屏设置于壳体外表面,通过监测电路与蓄电池连接。监测电路,用于监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值以及蓄电池的使用状态信息;并将所获取的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值和使用状态信息向人机交互显示屏传输进行显示。
96.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测电路,包括电池电量监测电路和电池状态监测电路;电池电量监测电路、电池状态监测电路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电池电量监测电路,用于监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值;电池状态监测电路,用于监测蓄电池是否处于使用状态;蓄电池的使用状态,包括蓄电池充电状态和蓄电池供电状态。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池电量监测电路实现了对蓄电池剩余电量的监测;通过电池状态监测电路实现了对蓄电池充电状态和蓄电池供电状态的监测;蓄电池充电状态,具体为光能充电宝通过光电转换器件进行充电时,将电能传输入蓄电池中;蓄电池供电状态,具体为用户通过光能充电宝的充电接口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蓄电池对电子设备的供电。
97.所述壳体外表面上设置有电量指示灯和提醒器件,与所述处理器(例如型号为spear600的处理器)和蓄电池连接;
98.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电池电量监测电路检测到的所述蓄电池剩余电量与所述处理器内预设的充电提醒阈值进行比对,当所述蓄电池剩余电量等于或大于所述处理器内预设的充电提醒阈值时,则控制所述提醒器件进行提醒。上述技术方案中处理器通过电量检测装置获取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信息,并向电量指示灯传输,电量指示灯向用户传输蓄电
池的剩余电量信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提醒器件用于蓄电池中的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充电提醒阈值时,向用户发出提醒信号。
99.在一个实施例中,
100.所述电量指示灯,包括至少两个灯体;
101.所述处理器(例如型号为spear600的处理器)中预存有各个预设的剩余电量范围与对应的可点亮灯体数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102.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电池电量监测电路检测到所述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位于一个预设的剩余电量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点亮与预设的剩余电量范围所对应数目的灯体;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用户直观的观察到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例如,电量指示灯包括两个灯体,当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为50%

100%时,点亮两个灯体;当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为10%

50%时,点亮一个灯体,熄灭一个灯体;当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为0%

10%时,熄灭两个灯体。
103.人机交互显示屏,包括一种触摸显示屏;
104.触摸显示屏,如图7所示,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背板31、第一金属层32、第一反射偏振光片33、第二金属层34、第二背板35、底板36和第二反射偏振光片37;第一金属层32设置于第一反射偏振光片33上,第二金属层34 设置于第二背板35上;第二背板35与底板36之间设置有液晶层38;第一背板31材料为玻璃材质或塑胶材质。
105.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金属层32设置于第一反射偏振光片33上、第二金属层34设置于第二背板35上,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技术中由于金属层的高反射现象使触摸显示屏的显示性能降低的缺点。采用上述设置能够有效降低触摸显示屏的制造成本,并且通过设置反射偏振光片,使得触摸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大大提升,同时有效提高了触摸显示屏的显示性能。
10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手指触碰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点亮显示屏幕,并显示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信息和充电状态信息;触摸显示屏在一段时间(例如5分钟)内未接收到用户的触摸信号时,触摸显示屏则自动熄灭显示屏幕。
107.在一个实施例中,蓄电池,包括一种锂电池;
108.锂电池上方设置有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外设置有 sic陶瓷层;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为5

80um,sic陶瓷层的厚度为2

10um。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与传统技术中采用的聚乙烯隔膜相比,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并且设置有sic陶瓷层,能够有效提高蓄电池外壳的强度,避免因用户使用不慎,导致蓄电池摔坏无法正常工作。
109.在一个实施例中,光能充电宝还包括n块平面式基板10(可采用塑料基板或者其它硬质基板),n块平面式基板10依次采用连接件101连接,位于边缘位置的一块平面式基板10通过连接件101与壳体121连接;
110.n块平面式基板10与n块光电转换器件11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每块光电转换器件11固定在对应的一块平面式基板10上;相邻平面式基板上的光电转换器件之间连接,位于边缘位置的一块平面式基板上的光电转换器件与蓄电池之间连接;
111.n块平面式基板依次采用连接件连接,实施为:
112.相邻的两块平面式基板之间采用磁吸方式连接;其中,相邻的两块平面式基板中的一块平面式基板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导电磁体、另一块平面式基板的与该一侧边缘相
邻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磁体适配的第二导电磁体,第一导电磁体与第二导电磁体位置相对、磁性相反。第一导电磁铁、第二导电磁铁可以实施为永磁合金或者磁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平面式基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了用户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基板。
113.当需要对蓄电池充电时,可以将多块平面式基板10展开,每块基板上都设置有光电转换器件11,有多块光电转换器件11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传输入蓄电池中,光能比较容易获得,因此使得对蓄电池的充电较为便利,并且实现了利用清洁能源对蓄电池充电,多块光电转换器件11也使得蓄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比较快,从而便于充电。
11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

9所示,
115.壳体,包括第一主体41,第一主体41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主体42,第一主体41底端与第二主体42通过第一转轴410连接;
116.第一主体41包括第一直板411,第一直板411的表面上安装有第一安装装置412,第一安装装置41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光电转换器件413,第一直板411上还设置有固定凹槽414,设置于第一安装装置412上方;
117.第二主体42包括第二直板421,第二直板421的表面上安装有第二安装装置422,第二安装装置42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光电转换器件423,第二直板422上还设置有第一洞孔424,设置于第二安装装置422下方;
118.第二主体42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三主体43,第二主体42底端与第三主体 43通过第二转轴440连接;
119.第三主体43包括第三直板431,第三直板431的表面上安装有第三安装装置432,第三安装装置43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三光电转换器件433,第三直板431上还设置有第二洞孔434,设置于第三安装装置432上方;
120.第三主体43下端活动连接有第四主体44,第三主体43底端与第四主体 44通过第三转轴230连接;
121.第四主体44包括第四直板441,第四直板441的表面上安装有第四安装装置442,第四安装装置44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四光电转换器件243,第四直板441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栓444,设置于第四安装装置442下方。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三主体对应设有侧板415,使得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三主体、第四主体折叠后(如第一主体作为前侧面、第二主体作为底面、第三主体作为后侧面、第四主体作为顶面进行折叠后),侧板作为侧面(左右侧面),形成密封的壳体,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
12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时,将光能充电宝完全展开,将第一直板411、第二直板421、第三直板431和第四直板441面向光源,增大光电转换器件对光源的接收面积,使光能充电宝达到最大的充电效率,充电完成后,将光能充电宝进行折叠,并通过固定螺栓444依次穿过第二洞孔434、第一洞孔424扣接于固定凹槽414内,完成光能充电宝的闭合。
1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转轴410、第二转轴440和第三转轴230的旋转,将第一主体41、第二主体42、第三主体43和第四主体44 进行展开闭合,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光电转换器件的数量,使第一直板411、第二直板421、第三直板431和第四直板441完全面向光源,不仅有效提高了光能充电宝的充电效率,并且该光能充电宝在充电完成后进行折叠闭合,不仅使光能充电宝所占用的空间面积减小,同时也方便了用户
携带。
12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