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9699发布日期:2021-07-13 15:3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器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充电器从有线充电器逐渐发展为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具备以下优点:1、安全,无通电接点设计,可以避免触电的危险;2、耐用,电力传送元件无外露,因此不会被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侵蚀;3、无接点的存在,也因此不会有在连接与分离时的机械磨损及跳火等造成的损耗;4、方便,充电时无需以电线连接,只要放到充电器附近即可,无需占用多个电源插座,没有多条电线互相缠绕的麻烦。

目前,用户在使用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时,一般是通过在桌面上贴设提示贴纸来显示无线充的位置。但有的时候用户在为电子设备充电时,电子设备的位置会放歪,但贴纸不会有反馈提醒,用户需要去反复移动电子设备去找充电位置。因此,如何准确的确定无线充的位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定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准确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位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感应电路及显示灯;感应电路与显示灯连接,该感应电路用于感应到无线充电器的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该显示灯用于在感应电路产生电流时发光。

基于本申请的定位装置,由于当无线充电器工作时,可以产生磁场。当感应电路中的感应电路感应到无线充电器产生的磁场时,感应电路的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进而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可以使与感应电路连接的显示灯发光。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发光的显示灯,可以准确的确定无线充电器的充电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感应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在定位装置的预设区域中等距且均匀部署。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在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均匀部署在定位装置的预设区域的情况下,只有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均和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电路/线圈重合时,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中每个感应线圈才可以产生感应电压。进而,可以准确的确定无线充电器的最佳充电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中每个感应线圈连接有一个显示灯,或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与一个显示灯连接。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灯的状态,查看定位装置是否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区域重合,从而可以快速的确定无线充电器的最佳充电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中,任意两个位置相邻的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隔相等。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可以便于调整定位装置的位置,以使得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区域重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中每个感应线圈连接有一个显示灯,当第一感应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区域重合时,与第一感应线圈连接的显示灯发光,第一感应线圈为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中的任一个感应线圈。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灯的通电或断电,调整定位装置的位置,用以快速的确定无线充电器的最佳充电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连接有一个显示灯,当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都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区域重合时,显示灯发光。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用户可以在显示灯发光时,确定定位装置所处的位置为无线充电器的最佳充电位置,方便简单。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感应电路还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感应电路、显示灯连接。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方案,通过控制开关可以控制感应电路的通路或断路,也即,可以控制感应电路的工作状态。在不需要使用感应电路的情况下,例如白天,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控制开关可以处于打开状态,以感应电路断路,显示灯不工作,节省能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定位装置还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感应电路及显示灯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的腔体内。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方案,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可以保护感应电路及显示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定位装置的上壳体对应显示灯的位置设置有透光区。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方案,用户可以透光区查看显示灯是否发光,简单方便。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灯与透光区之间设置有导光件。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方案,通过导光件可以避免用户观察显示灯时出现耀眼的情况。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定位装置还包括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的第一端与感应电路连接,储能电源的第二端与显示灯连接,储能电源用于在感应电路产生感应电流时储能电能,以及在感应电路不产生感应电流时,输出电流以使得显示灯发光。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在定位装置不用于确定无线充电器的充电位置时,储能电源可以输出电源,以使得显示灯通电。这样,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例如,夜晚,定位装置可以作为发光装置使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储能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显示灯连接。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储能电源与显示灯的通路或断路,也即,可以控制储能电源的工作状态。在不需要使用储存电源的情况下,例如白天,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控制开关可以处于打开状态,以储能电源与显示灯断开连接,显示灯不工作,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无线充电器可以在不使用充电线的情况下,直接为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的电子设备充电,方便快捷。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例如,无线充电器嵌装在家居中,比如,对于设置在家居内部的无线无充电器,例如,设置在桌子内部的无线充电器,由于桌面的遮挡,用户在使用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时,用户需要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器的预设位置处,方能启动为电子设备充电。这样,需要用户额外注意。如果没有放好,或者放置的位置不准确,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降低。因此,用户在使用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时比较繁琐。用户无法准确判断无线充电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若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的位置不准确,例如,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器的边缘,影响了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又例如,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比如,在夜晚,用户不容易发现无线充电器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储电设备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包括感应电路,以及与感应电路连接的显示灯。感应电路用于在感应到无线充电器的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显示灯用于在感应电路产生感应电流时发光。

其中,定位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感应电路。例如,如图1所示,定位装置包括感应电路101~感应电路104。若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感应电路,则感应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该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可以在定位装置的预设区域中等距且均匀部署。其中,预设区域是指定位装置中安装感应电路的区域。例如,图1或图2或图3中的圆环区域。

其中,定位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灯。例如,如图1所示,定位装置包括显示灯201~显示灯204。该一个或多个显示灯也可以在定位装置的预设区域中等距且均匀部署。或者,该一个或多个显示灯可以并列排布。显示灯与感应线圈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例如,一个显示灯可以对应一个感应线圈,或在,一个显示灯可以对应多个感应线圈。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若一个显示灯对应多个感应线圈,也即,只有在多个感应线圈都和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充电线圈重合的情况下,显示灯才可以发光。若一个显示灯对应一个感应线圈,也即,在任一个感应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充电线圈重合的情况下,与该任一个感应线圈对应的显示灯发光。

一种示例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以定位装置包括4个感应线圈和4个显示灯为例,分别为感应线圈101a、感应线圈102a、感应线圈103a、感应线圈104a、显示灯201、显示灯202、显示灯203、显示灯204。其中,感应线圈101a对应显示灯201,感应线圈102a对应显示灯202,感应线圈103a对应显示灯203,感应线圈104a对应显示灯204。感应线圈对应显示灯是指感应线圈与对应的显示灯串联。

例如,如图1所示,以定位装置为圆环状为例,感应线圈101a、感应线圈102a、感应线圈103a、感应线圈104a可以在定位装置的预设区域中等距且均匀部署是指任意相邻的两个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夹角相等,如夹角都是90°。若定位装置包括3个感应线圈,则任意相邻的两个感应线圈之间的夹角可以为60°。多个显示灯的位置描述可以参照该多个感应线圈的描述,不予赘述。

一种示例中,如图2所示,感应线圈101a和感应线圈103a、感应线圈102a和感应线圈104a可以对称设置。该多个感应线圈中每两个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相等,例如,感应线圈101a与感应线圈102a之间的距离、感应线圈102a与感应线圈103a之间的距离、感应线圈103a与感应线圈104a之间的距离、感应线圈104a与感应线圈101a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又例如,如图3所示,以定位装置为圆环状为例,显示灯201、显示灯202、显示灯203、显示灯204可以均匀设置于该定位装置的不同位置,其中,显示灯201和显示灯203、显示灯202和显示灯203可以对称设置。该多个显示灯中每两个显示灯之间的距离相等,例如,显示灯201与显示灯202之间的距离、显示灯202与显示灯203之间的距离、显示灯203与显示灯204之间的距离、显示灯204与显示灯20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多个显示灯并列排布,每个显示灯还可以具有对应的序号或文字,该序号或文字用于指示对应的感应线圈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装置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为正多边形,比如正三角形、正方形等,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装置还可以包括储能电源。储能电源的第一端与感应电路连接,储能电源的第二端与显示灯连接。储能电源可以用于在感应电路产生感应电流时储存电能,还可以用于在感应电路不产生感应电流时,输出电流以使得显示灯通电。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在使用定位装置的定位功能时,储能电源输出电流,导致显示灯发光,影响定位的准确性。储能电源与显示灯之间可以连接有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可以用于控制储能电源与显示灯的通路或断路。例如,当控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储能电源和显示灯通路。此时,储能电源可以输出电流,以使得显示灯通电。当控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储能电源和显示灯断路。此时,储存电源可以不输出电流,不影响定位装置的定位功能。

其中,定位装置的定位功能是指使用定位装置确定定位无线充电器的最佳充电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在定位装置的感应电路与显示灯之间、储能电源之间都具有控制开关时,感应电路与显示灯之间的控制开关与储能电源与显示之间的控制开关可以为一个控制开关,例如,可以为双向控制开关。感应电路与显示灯之间的控制开关与储能电源与显示之间的控制开关也可以为不同的控制开关。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以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感应电路为例,如图4所示,该感应电路可以包括多个感应子电路(如图4中的感应子电路1~感应子电路4。其中,感应子电路1为:l1-d1-r1-ld1。感应子电路2为:l2-d2-r2-ld2。感应子电路3为:l3-d3-r3-ld3。感应子电路4为:l4-d4-r4-ld4)。该多个感应子电路并联连接。其中,每个感应子电路可以包括感应线圈、晶体管、电阻和显示灯。其中,感应线圈的第一端与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阻的第二端与显示灯的第一端连接,显示灯的第二端与感应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感应线圈可以用于当感应到无线充电器的磁场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当感应电流传输至与感应线圈位于同一感应子电路的显示灯处时,可以使得该显示灯发光。

其中,晶体管可以对感应电流进行整流。晶体管可以包括二极管、二极管、mos管等。本申请实施例以晶体管为二极管为例进行描述。

其中,电阻可以防止感应电压过大损坏感应子电路的元器件。显示灯可以用于当有感应电流时发光。

一种示例中,如图4所示,以感应电路包括4个感应子电路为例。该4个感应子电路可以分别为感应子电路1~感应子电路4。感应子电路1~感应子电路4并联连接。其中,感应子电路1包括感应线圈l1、二极管d1、电阻r1和显示灯ld1。感应子电路2包括感应线圈l2、二极管d2、电阻r2和显示灯ld2。感应子电路3包括感应线圈l3、二极管d3、电阻r3和显示灯ld3。感应子电路4包括感应线圈l4、二极管d4、电阻r4和显示灯ld4。

其中,电阻r1~电阻r4的阻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为10欧姆(ω)~300ω中的任意阻值,不予限制。

其中,显示灯ld1~显示灯ld4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

需要说明的是,若定位装置包括多个感应电路,每个感应电路的结构可以参照图4中的感应子电路的结构,不予赘述。

基于图4所示的感应电路,由于当无线充电器工作时,可以产生磁场。当感应电路中的感应线圈感应到无线充电器产生的磁场时,感应线圈的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该感应电压可以使与感应线圈对应的显示灯发光。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发光的显示灯,可以准确的确定无线充电器的充电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4所示,每个感应子电路还可以包括过滤模块。其中,过滤模块与感应线圈并联连接。过滤模块的第一端与二极管的第二端、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过滤模块的第二端与感应线圈的第二端、显示灯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过滤模块可以用于滤波和储能,防止出现由于感应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压不稳定,导致显示灯显示不正常的现象。

其中,过滤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该一个或多个电容可以并联或串联连接。例如,图4中,以过滤模块包括一个电容为例,感应子电路1中的电容c1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第二端、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与感应线圈l1的第二端、显示灯ld1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电容c1的连接方式,此处不予赘述。电容c1~电容c4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模块还可以包括其他元器件,例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阻,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感应电路、显示灯连接。例如,如图4所示,控制开关s1的第一端可以与每个感应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开关s1的第二端与每个显示灯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控制开关s1可以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控制感应电路的通路或断路。例如,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控制开关s1可以处于闭合状态,感应电路通路。当感应电路通路时,若感应线圈感应到无线充电器的磁场,可以产生感应电压,进而可以使显示灯发光。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控制开关s2可以处于打开状态。当控制开关s1打开时,感应电路断路。当感应电路断路时,感应线圈不管是否感应到磁场,均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相应的,显示灯也无法发光。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用户通过控制开关来控制定位装置的工作状态。在不需要使用定位装置的情况下,例如白天,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控制开关可以处于打开状态,以感应电路断路,显示灯不工作,节约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不需要使用定位装置的情况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对于设置在家居内部的无线充电器,相较于用户使用手机去确定无线充电器的充电位置,用户可以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确定无线充电器的位置,并在确定无线充电器的位置之后,可以在无线充电器的位置做好标签。用户在做好标签之后,后续在使用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时,用户可以通过标签快速的找到无线充电器的位置,不需要使用定位装置。

情况2、用户通过定位装置找到无线充电器的充电位置后,将电子设备直接放置在定位装置上,为电子设备充电。当用户取走电子设备后,此时,用户不需要为电子设备充电,也即,不需要使用定位装置。

上述不需要使用定位装置的情况仅为示例性,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限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保护感应电路和显示灯,该定位装置还可以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且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以构成一个腔体。感应电路和显示灯可以设置于该腔体内,且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固定连接。例如,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以通过粘接方式、卡接方式或紧固件连接方式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相对固定。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线圈和对应的显示灯可以位于相同的位置。例如,显示灯可以位于对应的感应线圈的上方。或者,感应线圈和对应的显示灯可以并排设置,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充电器的感应线圈通常情况下为圆环形,为了保证定位装置定位的准确性,定位装置的形状可以和无线充电器的感应线圈的保持一致,例如,为圆环形。这样,感应电路的多个感应线圈和无线充电器的感应线圈重合,以使得每个感应线圈的显示灯发光。在定位装置的多个显示灯都发光的情况下,说明定位装置与无线充电器的感应线圈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定位装置的中心位置为充电效率最好的位置。例如,以图3的定位装置为例,在显示灯201、显示灯202、显示灯203以及显示灯204都发光的情况下,定位装置的中心点a处为最佳的充电位置。用户可以将电子设备放置与a处,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便于用户查看显示灯的显示情况,定位装置的上壳体对应显示灯的位置可以设有透光区。用户可以通过该透光区可以查看显示灯是否发光。当然,定位装置的下壳体对应感应电路的显示灯的位置也可以设置有透光区,不予限制。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用户观察显示灯时出现耀眼的情况,显示灯与透光区之间可以设有导光件,导光件具有均匀传导光线的性质,使得导光件可将显示灯发出的光均匀地传导至用户眼中,不会使用户有耀眼的感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