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降温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3556发布日期:2021-06-29 23:5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具有降温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降温设备的室内变电站。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是变压器和高、低压开关设备。变压器在运行时变压器内的绕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绕组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向环境散发,以降低变压器内绕组的温度,以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当变压器安装在室外时,室外环境的温度可以保证变压器绕组产生的热量向环境的散发。

为了避免周围环境和气象条件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有些市区内变电站是电气设备安装在室内的室内变电站;由于室内变电站的变压器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变压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使室内环境的温度升高,降低变压器向环境散发热量的速率,极大地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具有降温设备的室内变电站。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具有降温设备的室内变电站,包括变电站本体以及套设在变电站本体外侧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内箱体、外箱体以及设置在外箱体上的顶棚;所述内箱体与外箱体之间设置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连接水循环机构,所述散热管依次经过水循环机构、散热腔、变电站本体再经过散热腔回到水循环机构形成循环水冷却路线,所述内箱体与外箱体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内箱体与外箱体的顶壁分别设置有第三散热孔和第四散热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箱体的顶壁设置有向上吹风的排风扇,所述外箱体与顶棚之间设置有向两侧送风的送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设置为八字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散热孔和第四散热孔错位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第三散热孔以及第四散热孔的内壁设置有隔音棉,所述顶棚底部设置有隔音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管呈s型设置在散热腔以及变电站本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循环机构设置在顶棚远离箱体一侧,包括水箱、进水管、出水管、喷淋头以及水泵;所述水箱固定在顶棚上,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分别连接散热管的两端,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向水箱内喷水,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水泵,所述水泵与水箱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顶棚的两侧设置为向下倾斜状,且远离箱体的倾斜面设置有光伏板,用于水泵、排风扇与送风扇的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变电站本体外侧套设箱体,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将箱体设置为内箱体和外箱体两层,并在其中设置散热腔起到消音的效果;在散热腔内设置散热管,散热管连接水循环机构,依次经过水循环机构、散热腔、变电站本体再经过散热腔回到水循环机构形成循环水冷却路线,对变电站本体以及内箱体内和散热腔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防止变电站本体温度过高而影响运作;变电站本体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散热管内的水或经过第一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进入到散热腔内,热量传递到散热管内的水,并通过水循环机构将热量传递到箱体外,变电站本体产生的热量还能通过空气流通,经散热腔传递到箱体外侧,从而加强箱体的散热降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具有降温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变电站本体10,内箱体21,外箱体22,顶棚23,散热腔24,散热管25,第一散热孔26,第二散热孔27,第三散热孔28,第四散热孔29,排风扇41,送风扇42,水箱31,进水管32,出水管33,喷淋头34,水泵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具有降温设备的室内变电站,包括变电站本体10以及套设在变电站本体10外侧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内箱体21、外箱体22以及设置在外箱体22上的顶棚23;所述内箱体21与外箱体22之间设置有散热腔24,所述散热腔24内设置有散热管25,所述散热管25连接水循环机构,所述散热管25依次经过水循环机构、散热腔24、变电站本体10再经过散热腔24回到水循环机构形成循环水冷却路线,所述内箱体21与外箱体22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孔26和第二散热孔27,所述内箱体21与外箱体22的顶壁分别设置有第三散热孔28和第四散热孔29。

通过在变电站本体10外侧套设箱体,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将箱体设置为内箱体21和外箱体22两层,并在其中设置散热腔24起到消音的效果;在散热腔24内设置散热管25,散热管25连接水循环机构,依次经过水循环机构、散热腔24、变电站本体10再经过散热腔24回到水循环机构形成循环水冷却路线,对变电站本体10以及内箱体21内和散热腔24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防止变电站本体10温度过高而影响运作;变电站本体10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散热管25内的水或经过第一散热孔26和第三散热孔28进入到散热腔24内,热量传递到散热管25内的水,并通过水循环机构将热量传递到箱体外,变电站本体10产生的热量还能通过空气流通,经散热腔24传递到箱体外侧,从而加强箱体的散热降温性能。

所述内箱体21的顶壁设置有向上吹风的排风扇41,所述外箱体22与顶棚23之间设置有向两侧送风的送风扇42;用于将内箱体21内温度较高的空气排出,使得温度较低的气体从第一散热孔26和第二散热孔27进入内箱体21,加快空气流通,加快散热。

所述第一散热孔26和第二散热孔27设置为八字形,防止进灰,同时弯曲的通风通道有利于降低噪音。

所述第三散热孔28和第四散热孔29错位设置,防止进灰,同时弯曲的通风通道有利于降低噪音。

所述第一散热孔26、第二散热孔27、第三散热孔28以及第四散热孔29的内壁设置有隔音棉,所述顶棚23底部设置有隔音棉,起到消音作用,降低噪音。

所述散热管25呈s型设置在散热腔24以及变电站本体10;增大散热管25在散热腔24和变电站本体10内的表面积,从而起到加强散热的效果。

所述水循环机构设置在顶棚23远离箱体一侧,包括水箱31、进水管32、出水管33、喷淋头34以及水泵35;所述水箱31固定在顶棚23上,所述进水管32与出水管33分别连接散热管25的两端,所述出水管33的另一端连接喷淋头34,所述喷淋头34向水箱31内喷水,从而快速将循环水冷却,所述进水管32另一端连接水泵35,所述水泵35与水箱31连通;。

所述水箱31还连通自来水管道,并设置有阀门,在水箱31内水不足时,能够通过自来水向水箱31内灌水,保证散热管25内水源充足;同时在水箱31内设置过滤装置,避免水箱31内的杂质进入到散热管25内,并在水箱31的上方设置挡板,避免杂质掉落入水箱31内。

所述顶棚23的两侧设置为向下倾斜状,且远离箱体的倾斜面设置有光伏板,用于水泵35、排风扇41与送风扇42的供电;节能省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