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8867发布日期:2021-07-02 19:3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检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母婴监护类设备在质量检验时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母婴监护类设备主要包括胎心监护部分,孕晚期做胎心监护是每个孕妇产前必做的一项检查,主要是监测胎儿的胎心是否健康正常,它也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的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对及早发现胎心异常和及时处理起重要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入院的待产产妇进行胎心监护的频率至少为2次/天,进入第二产程的产妇全程进行胎心监护直至分娩,胎心监护设备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很高,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

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电磁骚扰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和系统性能降低的电磁现象。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革新和通信业的高速发展,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各类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因此国内外对医用电气设备提出了电磁兼容方面的要求。对母婴监护类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检测,是保证其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转,保证监护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有力的保障了医生对患者监护结果的准确判断。

现有的母婴监护类设备通常配有宫缩探头、胎心探头和胎动探头等,使用时通常是利用腹带将探头固定在孕妇的腹部上,而为了方便使用腹带固定,在探头上设置有凸出的旋钮。在进行质量检测时,由于旋钮较小且凸起,与试验台接触面积小,在进行试验布置时,无法进行很好的固定,在试验过程中常因为固定原因造成设备输出结果不准确,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方便对孕产妇的监测,一般母婴监护类设备的主机与探头之间的连接线一般都较长,且一般一个主机配多个探头,线多且长,国家标准gb/t17626.6-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中,要求在进行试验布置时,信号线既不能捆扎,也不能盘绕。

行业标准yy0667-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2-30部分:自动循环无创血压监护设备的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中进行工频试验时,对于无创血压的袖带布置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袖带之间的布置距离为0.05m,且呈“s”型布置。

在具体试验中,一般将线缆进行“s”型布置时,无法进行很好的固定,而对于有距离要求的布置要求时,更是要人工进行测量定位,在进行不同的试验更换试验场地时,要重新进行布线,测量距离,重复且繁琐,劳动强度大且浪费了整体的试验时间,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该装置能够方便的对母婴监护类设备的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进行固定,应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减轻试验人员的工作,提高试验效率和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用于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线缆固定板和探头固定器;

所述线缆固定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排固定杆,各排固定杆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探头固定器包括固定器主体,所述固定器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镂空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缆固定夹,所述电缆固定夹包括底座和弹性夹片,所述弹性夹片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与底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分布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矩阵分布,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每一排中相邻的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为5cm。

关于电缆固定夹和底板之间的连接,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处。

关于电缆固定夹和底板之间的连接,另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为光滑平面,所述底座的底面上设置有真空吸盘,所述电缆固定夹通过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主体呈板状,固定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围绕所述镂空部对称布置或者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主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容纳电缆的线槽,所述线槽在横向和/或纵向上将固定器主体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固定板和探头固定器均采用绝缘材料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设置线缆固定板,线缆固定板上设置至少两排固定杆,患者耦合电缆在固定杆之间方便的实现“s”型布置,可将线缆按照固定的方式进行布置,且保证线缆之间的距离,保证试验的复现性,降低试验时布线操作的复杂性。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设置探头固定器,探头固定器的中部设置有镂空部,进行试验时,母婴监护类设备的探头放置在探头固定器上,探头上凸出的旋钮被容纳于镂空部内,实现探头的稳固放置,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可快速将线缆进行布置和固定,而线缆固定好后,当更换试验场地时,可直接将固定装置连同其上面的线缆一同移至新场地,不必重复进行布线,节约试验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固定杆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上,针对不同的设备或者试验的具体要求,可将固定杆拆下后调整位置和距离,底板上设置有呈矩阵排列的安装孔,通过与不同的安装孔配合能够方便的调整各排之间的固定杆的距离,通用性更强,且存储时可以将固定杆拆下,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存放。

5、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固定杆之间的距离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设置,布线符合标准规范,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固定杆通过与安装孔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加工工艺性好,操作简便。

7、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底板上设置有电缆固定夹,在线缆的中部对线缆形成约束,避免线缆在中部翘起,使用更加方便,使得试验布线更加有条理,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

8、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电缆固定夹与底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电缆固定夹的位置,使用灵活性好,满足不同情况的试验要求。

9、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将电缆固定夹的安装形式设为安装孔式或者吸盘式,均十分便于加工且装拆时的操作十分便捷。

10、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探头固定器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块,探头固定器的上表面设置有线槽,支撑块之间的空间可以供线缆通过,线槽用于约束探头固定器表面的线缆,便于进行线缆布线,避免出现线缆的杂乱。

1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线缆固定板和探头固定器均采用绝缘材料构成,在暗室做辐射发射及辐射抗扰度试验时,避免金属部件构成电磁干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探头固定器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电缆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电缆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探头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仰视图。

图中:1底板,2固定杆,3探头固定器,4支撑块,5镂空部,6安装孔,7电缆固定夹,8弹性夹片,9底座,10固定孔,11真空吸盘,12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线缆固定板和探头固定器3;所述线缆固定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排固定杆2,各排固定杆2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探头固定器3包括固定器主体,如图2、图3所示,所述固定器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镂空部5。

一般情况下,固定杆2设置两排即可,但若是设置了更多排的固定杆2,该用于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的固定装置依然能够实现其功能。

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为纵向的直杆,底板1为正方形板,探头固定器3的固定器主体及镂空部5也均为正方形。固定器主体呈板状,固定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块4,支撑块4围绕镂空部5对称布置或者均匀布置。本实施例的支撑块4设置有四个,对应分布在固定器主体四个边的中心处,其他的实施例中,探头固定器3的形状以及支撑块4的数量可以改变,比如,将探头固定器设置为圆形,支撑块在探头固定器的底部对称分布或者均匀分布。

为了便于灵活的调整固定杆2的数量和距离,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1上。具体的,可参考图4在底板1上设置多个安装孔6,多个所述安装孔6呈矩阵分布,所述固定杆2的底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6内。安装孔6可以为螺孔,所述固定杆2底端通过螺纹与安装孔6进行配合;安装孔6也可设置为光孔,固定杆2底端直接插接在安装孔6内。

为符合母婴监护类设备质量检验的相关标准的要求,优选的,每一排中相邻的固定杆2之间的距离为5cm,两排固定杆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50cm,每排安装孔6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cm或者10cm,固定杆2与不同位置的安装孔6配合,实现两排固定杆2之间距离的调整。

使用时,将患者耦合电缆“s”型绕在底板1两端的固定杆2上,电缆的布置及固定十分方便;探头放置在探头固定器3上,使探头上凸出的旋钮被容纳于镂空部5内,实现探头的稳固放置。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母婴监护类设备患者耦合电缆及探头的固定装置,可将线缆按照固定的方式进行布置,且保证线缆之间的距离,也解决了探头在试验台上稳固放置的问题,降低试验时布线操作的复杂性,保证试验的复现性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设置有电缆固定夹7,如图5所示,所述电缆固定夹7包括底座9和弹性夹片8,所述弹性夹片8固定安装在底座9上,弹性夹片8呈圆弧状,便于容纳线缆,弹性夹片8采用带有弹性的塑料制成,弹性夹片8在圆弧的开口处卡接和断开,在开口的两侧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便于卡接,所述底座与底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在底板1上开设若干安装孔6,底座9上开设相应的固定孔10,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将固定孔10和安装孔6连接在一起,实现电缆固定夹7的安装。安装孔6优选呈矩阵排列,能够将底板的各个位置全面覆盖,便于电缆固定夹7灵活调整位置。安装孔6和固定孔10可以设置为螺孔,将电缆固定夹7通过绝缘材质的螺钉安装在底板1上;也可将安装孔6和固定孔10设置为光孔,将电缆固定夹7通过绝缘材质的销钉安装在底板1上。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电缆固定夹7在线缆的中部对线缆形成约束,避免线缆在中部翘起,使用更加方便,使得试验布线更加有条理,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的特征在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上表面为光滑平面,电缆固定夹7底座的底面上设置有真空吸盘11,所述电缆固定夹7通过所述真空吸盘11吸附在底板1上。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缆固定夹7与实施例二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电缆固定夹7的底座9上没有固定孔,而是在底座9的底面上设置真空吸盘11。

使用时,按压电缆固定夹7将真空吸盘11内的空气挤出,实现电缆固定夹7在底板1上的安装。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特征在于,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器主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容纳电缆的线槽12,所述线槽12在横向和/或纵向上将固定器主体贯通。

具体的,线槽12可以在固定器主体上横向设置,也可以纵向设置,或者横向、纵向分别设置,可以仅仅设置在镂空部5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镂空部5的两侧或者四周。线槽12用于探头固定器3上方的走线。

在暗室进行辐射发射和辐射抗扰度试验时,为了避免金属部件构成电磁干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固定板和探头固定器3均采用绝缘材料构成。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