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3432发布日期:2021-06-29 23:5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配电柜大多数是安装在室外,而在电气柜领域中,电气器件难免工作时会散发出热量,而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其中的电气器件等热量散发部件进行散热,对于这种需要的散热,难以通过统一设置在配电柜某个位置处的风扇来实现,给使用者造成难以维护以及安装困难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配电柜,能够显著提高对设备的散热效果和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内设有沿配电柜本体竖向布置的空腔,所述空腔通过镂空隔板分割形成左右并列布置的安装腔和散热腔;所述配电柜本体侧面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配电柜安装口;所述风冷腔内设有半导体制冷板,所述半导体制冷板的冷端面与镂空隔板相对布置、半导体制冷板的热端与设于配电柜本体侧面的发热孔相对布置,所述半导体制冷板的冷端面与镂空隔板之间设有若干自上而下布置且向安装腔一侧出风的冷风机;所述配电柜本体的上端面还设有若干散热风扇,所述安装腔顶壁均匀布置有贯穿配电柜本体上端面的散热孔。

本技术方案中,电气设备可安装在配电柜本体安装腔内,设于风冷腔内的半导体制冷板在通电时会产生制冷效应,半导体制冷板可作为热传递工具使用并形成冷端面和热端面,在冷风机的作用下可将半导体制冷板冷端产生的低温气体吹入安装腔内,使电气设备处于低温下安全运行;此外,通过散热风扇可将热空气排出,进而提高设备的散热效率,使得配电柜内的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本体上端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配电柜本体可拆卸相连,所述防护盖纵向截面呈梯形布置。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安装腔顶壁对应散热风扇下方还设有镂空布置散热隔板。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安装腔下端固定有设备安装架,所述设备安装架呈网格布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底壁对应设备安装架两侧设有安装滑轨,所述安装滑轨相配电柜安装口延伸布置;所述设备安装架下端与安装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风冷腔底壁设有除湿流道,所述除湿流道一端贯穿配电柜本体下端。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安装口的侧壁铰接有可开闭安装口的配电柜门。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本体下端面还设有若干抗震垫块。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本体侧面下端设有环绕配电柜本体布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柜体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配电柜能够将配电柜本体的内腔通过镂空隔板分隔为风冷腔和安装腔,电气设备等安装在安装腔内一方面可通过风冷腔内的制冷板提供稳定运行的低温环境,另一方面可进行高效散热,通过配电柜本体的高效防护能够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气柜散热和防护效果差等技术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配电柜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配电柜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配电柜本体100、镂空隔板、安装腔110、散热腔120、安装板130、发热孔140、散热孔150、防护盖200、配电柜门300、半导体制冷板400、冷风机500、散热风扇600、散热隔板700、设备安装架800、安装滑轨900、抗震垫块1000、镂空隔板11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100,所述配电柜本体100内设有沿配电柜本体100竖向布置的空腔,所述空腔通过镂空隔板1100分割形成左右并列布置的安装腔110和散热腔120;所述配电柜本体100侧面设有与安装腔110连通的配电柜安装口;所述风冷腔内设有半导体制冷板400,所述半导体制冷板400的冷端面与镂空隔板1100相对布置、半导体制冷板400的热端与设于配电柜本体100侧面的发热孔140相对布置,所述半导体制冷板400的冷端面与镂空隔板1100之间设有若干自上而下布置且向安装腔110一侧出风的冷风机500;所述配电柜本体100的上端面还设有若干散热风扇600,所述安装腔110顶壁均匀布置有贯穿配电柜本体100上端面的散热孔150。电气设备可安装在配电柜本体100安装腔110内,设于风冷腔内的半导体制冷板400在通电时会产生制冷效应,半导体制冷板400可作为热传递工具使用并形成冷端面和热端面,在冷风机500的作用下可将半导体制冷板400冷端产生的低温气体吹入安装腔110内,使电气设备处于低温下安全运行;此外,通过散热风扇600可将热空气排出,进而提高设备的散热效率,使得配电柜内的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配电柜等设于会在某些情况下布置于室外,为了提高防水效果,本实施例在配电柜本体100上端设有防护盖200,所述防护盖200与配电柜本体100可拆卸相连,所述防护盖200纵向截面呈梯形布置。防护盖200可通过螺钉等连接件与配电柜本体100连接,在确保稳定性的同时便于拆装,技术人员可在后期拆除防护盖200对散热风扇600等进行维护。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避免散热风扇600与安装设备之间产生干涉,本实施例在配电柜本体100的安装腔110顶壁对应散热风扇600下方还设有镂空布置散热隔板700。散热隔板700能够起到隔离电气设备的作用,防止散热风扇600损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高配电设备安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配电柜本体100的安装腔110下端固定有设备安装架800,所述设备安装架800呈网格布置。进一步,所述安装腔110底壁对应设备安装架800两侧设有安装滑轨900,所述安装滑轨900相配电柜安装口延伸布置;所述设备安装架800下端与安装滑轨900滑动配合。这样,设备安装架800能够沿安装滑轨900滑动至配电柜安装口,便于技术人员安装或维护相应的电气设备。进一步,在配电柜安装口的侧壁铰接有可开闭安装口的配电柜门300。这样,配电柜门300能够实现封闭内部配电设备,提高设备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半导体制冷板400具有冷凝空气作用,当空气冷凝成水后,需要排出配电柜外,本实施例在配电柜本体100的风冷腔底壁设有除湿流道,所述除湿流道一端贯穿配电柜本体100下端。这样,冷凝后的水能够即使排出配电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避免设备损坏。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配电设备在运行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本实施例中,在配电柜本体100下端面还设有若干抗震垫块1000。这样,可增强设备安装运行地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地稳定性,本实施例还在所述配电柜本体100侧面下端设有环绕配电柜本体100布置的安装板130,所述安装板130上设有柜体固定孔。这样,安装板130可贴合于安装面,通过柜体固定孔可实现固定安装,避免柜体发生移动,便于技术人员检修和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