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7532发布日期:2021-06-22 15:4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抱死电机外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



背景技术:

抱死,是指汽车在刹车过程中一次制动,轮胎不再旋转,容易造成汽车失去控制,造成交通事故等危害,防抱死,顾名思义是防止汽车一次制动,采用间歇性制动刹车,在雨雪天气这种刹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电机的工作效率深受电机工作环境的温度影响,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其工作效率,而为了保护电机一般将电机放置在一个特质的电机箱中存放,这会使得电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调控不便,实用性差,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包括底座和恒温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与恒温箱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恒温箱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孔,穿过开孔在恒温箱的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发动机进风管,所述发动机进风管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阀,且发动机进风管的一端套接有热风喷头,所述恒温箱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风孔,且恒温箱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磁铁和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粘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贯穿孔,所述恒温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降温进气机构。

优选的,所述降温进气机构包括空气进风管,所述空气进风管通过螺钉固定于恒温箱的一侧外壁。

优选的,所述空气进风管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恒温箱的顶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温度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恒温箱的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开设有放置槽。

优选的,所述恒温箱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导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湿巾生产用原布料清洗装置,通过设置的调节板、通风孔、贯穿孔、弹簧、电磁铁和恒温箱,需要降温时,处理器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铁断电,弹簧使调节板回落,最终实现调节板上开设的贯穿孔和通风孔贯通,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进入到恒温箱中,带动空气快速流通,将内壁中的热量带出,在满足保护电机,避免电机受损的同时,实现降温的目的,降温效果好,实用性强。

2.该湿巾生产用原布料清洗装置,通过设置的发动机进风管、第一电磁阀和恒温箱,当需要升温时通过发动机进风管将发动机的热量导入到恒温箱的内壁中,使得能量得以合理高效利用。

3.该湿巾生产用原布料清洗装置,通过设置的恒温箱和导向板,abs电机需要降温时,此时通过空气进风管进入的空气经导向板被发散,使得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充满恒温箱的内壁,使其充分与abs电机的外壁接触,提升降温效果,缩短降温时间。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实施例1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实施例1中弹簧部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实施例2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恒温箱、3-发动机进风管、4-导向板、5-第一电磁阀、6-空气进风管、7-第二电磁阀、8-温度感应器、9-调节板、10-电磁铁、11-弹簧、12-处理器、13-通风孔、14-放置槽、15-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包括包括底座1和恒温箱2,底座1的顶部外壁与恒温箱2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恒温箱2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孔,穿过开孔在恒温箱2的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发动机进风管3,发动机进风管3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阀5,且发动机进风管3的一端套接有热风喷头,恒温箱2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风孔13,且恒温箱2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磁铁10和弹簧11,弹簧11的顶端粘接有调节板9,调节板9的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贯穿孔15,恒温箱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降温进气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降温进气机构包括空气进风管6,空气进风管6通过螺钉固定于恒温箱2的一侧外壁。

本实用新型中,空气进风管6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磁阀7。

本实用新型中,恒温箱2的顶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温度感应器8。

本实用新型中,恒温箱2的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处理器12。

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放置槽14。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abs电机放在放置槽14的底部,并通过螺钉将其固定牢靠,通过处理器12设定需要进行调控的温度范围,当温度感应器8感应到恒温箱2中的温度较低时,启动第一电磁阀5将发动机的热量通过发动机进风管3导入到恒温箱2的内壁中,对abs电机进行加热,使其快速达到适宜的工作温度,同时控制第二电磁阀7打开,将过量的空气导出,当温度达到后,温度感应器8通过处理器12向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7发出控制信号,将其关闭,当恒温箱2中的温度过高时,处理器12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铁10断电,此时在弹簧11的作用下调节板9回落,最终实现调节板9上开设的贯穿孔15和通风孔13贯通,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7使得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进入到恒温箱2中,实现带动空气流通实现降温的目的。

实施例2

参照图4,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恒温箱2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导向板4。

工作原理:当在通过空气流通对恒温箱2中abs电机降温时,设置的导向板4为发散形状,且通过螺钉固定于恒温箱2的侧壁,此时进入的空气经导向板4被发散,使得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充满恒温箱2的内壁,使其充分与abs电机的外壁接触,提升降温效果,缩短降温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包括底座(1)和恒温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与恒温箱(2)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恒温箱(2)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孔,穿过开孔在恒温箱(2)的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发动机进风管(3),所述发动机进风管(3)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阀(5),且发动机进风管(3)的一端套接有热风喷头,所述恒温箱(2)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风孔(13),且恒温箱(2)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磁铁(10)和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顶端粘接有调节板(9),所述调节板(9)的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贯穿孔(15),所述恒温箱(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降温进气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进气机构包括空气进风管(6),所述空气进风管(6)通过螺钉固定于恒温箱(2)的一侧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风管(6)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磁阀(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2)的顶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温度感应器(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2)的顶部外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处理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放置槽(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2)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导向板(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用恒温外壳,包括底座和恒温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与恒温箱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恒温箱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孔,穿过开孔在恒温箱的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发动机进风管,所述发动机进风管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阀,且发动机进风管的一端套接有热风喷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调节板、通风孔、贯穿孔、弹簧、电磁铁和恒温箱,需要降温时,处理器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铁断电,弹簧使调节板回落,最终实现调节板上开设的贯穿孔和通风孔贯通,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进入到恒温箱中,带动空气快速流通,将内壁中的热量带出,在满足保护电机,避免电机受损的同时,实现降温的目的,降温效果好,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汪浩;李云福;张佳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丰越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3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