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8272发布日期:2021-08-24 12:43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如三星、小米、苹果、华为,推出了带无线充电装置的手机,由此也带动了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市场走上繁荣。现手机无线充电装置有普通桌面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和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而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目前又主要以磁吸式车载手机无线充支架,在操作上最为方便。

但是由于手机无线充电要求手机特定的地方与无线充电电器相互靠近或者接触才能进行充电操作,这就需要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精准定位才能实现,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磁吸无线充电器一般不具备这种功能,需要将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不同地调整位置,才能到达精准配合,此外还存在磁力不足,导致手机吸附不稳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磁环通常是由环状基体上设置若干磁铁组合而成,由于磁铁与磁铁之间由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现象,因此会导致在组装磁环时,存在定位不准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精准定位、吸附力强以及生产效率高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包括环形基体、承载座以及至少两个磁性组,所述承载座设置在所述环形基体的一侧,各个所述磁性组镶嵌在所述承载座上,且各个所述磁性组沿所述环形基体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承载座设有与所述磁性组相对应的容纳槽,单个所述磁性组包括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一磁性体与所述第二磁性体磁性相吸,所述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沿环形基体的径向方向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磁性体的形状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均为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布设外部的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基体与所述承载座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基体由铁质金属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由塑料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在环形基体上周向设置至少两个磁性组,在手机上的无线充电感应区域设置与环形基体相对应的铁磁体,使得当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时可以自动精确对位进行充电,利用磁性体异性相吸的特点,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使得二者磁吸的接触面形成单面两极的效果,增强了磁性组的磁场强度,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吸附力;此外通过在环形基体上设置承载座,承载座上开设容纳槽,可以实现磁性组与环形基体组装成磁环时精准定位,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100;

10-环形基体,20-承载座,21-容纳槽,22-缺口,30-磁性组,31-第一磁性体,32-第二磁性体;

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100a:

20a-承载座,21a-容纳槽,30a-磁性组,31a-第一磁性体,32a-第二磁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100,包括环形基体10、设置在环形基体10一侧的承载座20以及镶嵌在承载座20上的磁性组30,磁性组30在环形基体上环形间隔设置组成磁环,实现手机与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性组30包括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利用异性相吸的特点,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的接触面形成单面双极的效果,提高了磁环的磁强强度,进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吸附力,此外通过在承载座20上开设容纳槽21可以提高本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100的生产效率。

如图1与图2所示,环形基体10为环状结构,环形基体10的内孔用于放置无线充电器的感应线圈,本实施例中,环形基体10由铁质金属制成,环形基体10的尺寸采用行业通用标准设计,内径尺寸为46mm,外径尺寸54mm至56mm,公差为±0.05mm。在其它实施例,环形基体10可以由其他材质制成。

还请参阅图2,承载座20设置在环形基体10的一侧,且承载座20与环形基体10同轴设置,承载座20设有容纳槽21,可选地,容纳槽21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容纳槽21沿承载座20的周向间隔分布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容纳槽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可选地,承载座20开设有一缺口22,缺口22用于布设外部的感应线圈的导线。可选地,承载座20由塑料材质制成。

磁性组30镶嵌在容纳槽21内,容纳槽21的形状与磁性组30的形状相对应,磁性组30的数量与容纳槽21的数量一一对应,可选地,磁性组30的数量与容纳槽21的数量均为五个,五个磁性组30分别镶嵌在五个容纳槽21内,构成一个磁环,再通过在手机的无线充电区域设置与环形基体相应的感磁体,可以实现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精准定位,本实施例中的磁性组30的形状为扇形,其内径尺寸为50mm,外径尺寸为54mm至56mm。在其它实施例中,磁性组30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

本实施例中,磁性组30包括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磁性相吸,且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沿环形基体10的径向方向排列,在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的接触面上形成单面双极的效果,增强了磁场的强度,提高了无线充电器对手机的吸附力,如图2所示,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均为扇形且同轴设置,可选地,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均为磁铁,由多个第一磁性体31组成n极外环,多个第二磁性体32组成s极内环,或者由多个第一磁性体31组成s极外环,多个第二磁性体32组成n极内环增强了多个磁性组30组成的磁环的磁性强度。

可选地,环形基体10由铁质金属制成,因此磁性组30可以直接吸附在环形基体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环形基体10不是铁质金属制成,可以使用粘合剂将磁性组固定在环形基体10上。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100,在环形基体10上周向设置至少两个磁性组30,在手机上的无线充电感应区域设置与环形基体10相对应的铁磁体,使得当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时可以自动精确对位进行充电,利用磁性体异性相吸的特点,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体31与第二磁性体32,使得二者磁吸的接触面形成单面两极的效果,增强了磁性组的磁场强度,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吸附力;此外通过在环形基体10上设置承载座20,承载座20上开设容纳槽21,可以实现磁性组30与环形基体10组装成磁环时精准定位,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100a,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10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自动对位磁环100a的磁性组30a的形状为方形,且承载座20a上的容纳槽21a的形状与磁性组30a的形状相对应,而且本实施例中的磁性组30a的数量与容纳槽21a的数量相同,均为十一个,第一磁铁体31a的形状与第二磁性体32a的形状均为方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