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3744发布日期:2021-08-03 13:2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驾驶汽车等车辆时经常会有为手机充电的需求,人们在驾驶汽车时,经常遇到需要给手机充电的情况,现有的无线充电支架的电磁线圈固定在支架壳体的内部,在为不同型号手机充电时,因不同手机的天线所处的位置不一,因此在给手机充电时,需要用户把手机放到正对电磁线圈的位置才能达到最佳的充电状态,因此需要多次移动手机使电磁线圈和手机充电天线对接好,使用时很不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磁吸方式进行定位,即在手机的无线接收线圈边缘设置磁铁,在无线充电座上设置与手机内磁铁配合吸附的磁体,二者自动实现磁吸定位,该种方式需要手机及无线充电设备内均设置磁铁,因此工艺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无线充电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电磁线圈位置的无线充电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支架,包括壳体、用于将手机固定于所述壳体上的夹持机构及无线充电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所述无线充电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的线圈固定座、安装于所述线圈固定座上的电磁线圈、与所述电磁线圈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马达及设于马达及线圈固定座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马达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线圈固定座动力连接,以带动所述电磁线圈上下移动,所述控制电路板在电磁线圈移动过程中保持对充电电流进行检测,在测得充电电流最大时反馈给马达使电磁线圈停于最大充电电流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流检测部及电流比较部,所述电流检测部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电流值,所述电流比较部用于将当前测得的电流值与之前测得的若干个电流值进行比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机构还包括位置开关,所述位置开关位于所述夹持机构,当手机被夹持时所述位置开关开启,并控制所述马达开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前壳体及后壳体之间的中壳体,所述线圈固定座及马达分设于所述中壳体的前后两侧,所述中壳体开设有供所述传动组件穿过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条及齿轮,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线圈固定座并穿设于所述开口,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线圈固定座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杆及螺母,所述丝杆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线圈固定座并穿设于所述开口,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并带动所述线圈固定座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还是有支撑所述丝杆一端的轴承架,所述马达及轴承架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位于壳体两侧的夹持板、位于壳体下方的托板及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托板连接,两个夹持板的一端各自与所述齿轮啮合,当所述托板向下移动时,两个夹持板的另一端在联动机构的带动下互相靠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包括夹持部、啮合部及连接夹持部及啮合部的转动连接部,所述夹持板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中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为向上倾斜的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齿轮为双联齿轮,两个双联齿轮的外侧齿轮相互啮合,两个双联齿轮的内侧齿轮分别与所述夹持板的一端啮合。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支架通过设置控制电路板自动检测充电电流并根据测得的电流值控制电磁线圈自动移动至最大充电电流位置,以达到充电时电流最大、充电速度最快的目的,且该无线充电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支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无线充电支架的分解图(省略后壳体)。

图3为图1中无线充电支架另一方向的立体图(省略后壳体)。

图4为图3中夹持机构与联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支架的立体图(省略后壳体)。

图6为图5中马达、传动组件及线圈固定座的配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支架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无线充电支架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省略前壳体及电磁线圈)。

图9为图8中线圈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10为图8中的中壳体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的中壳体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12为图7中的无线充电支架的马达、传动组件、中壳体及线圈固定座的配合图。

图13为图7中无线充电支架的后壳体与联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4为图7中无线充电支架的夹持机构与联动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支架100,其包括壳体10、用于将手机固定于壳体10上的夹持机构20及无线充电机构30。壳体10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未图示)及位于前壳体11及后壳体之间的中壳体12。

请一并参图4所示,夹持机构20包括位于壳体10两侧的夹持板21、22、位于壳体10下方的托板23及联动机构24。联动机构包括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24,齿轮24与托板23连接,两个夹持板21、22的一端各自与齿轮24啮合,当托板23向下移动时,两个夹持板21、22的另一端在联动机构的带动下互相靠近。齿轮24与中壳体12转动连接。

优选的,齿轮24为双联齿轮,两个双联齿轮的外侧齿轮241相互啮合,两个双联齿轮24的内侧齿轮242分别与夹持板21、22的一端啮合。如此设置,使得联动机构与夹持板21、22的结构紧凑。具体的,夹持板21包括夹持部211、啮合部212及连接夹持部211及啮合部212的转动连接部213,夹持板21通过转动连接部213与后壳体转动连接,夹持部21为向上倾斜的弧形。夹持部22与夹持部21的结构对称,在此不做赘述。优选的,夹持机构20还包括设于托板23及夹持板21、22朝向手机一侧的缓冲垫。

无线充电机构30包括位于壳体10内的线圈固定座31、安装于线圈固定座31上的电磁线圈32、与电磁线圈32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34、马达33、设于马达33及线圈固定座31之间的传动组件及位置开关。马达33通过传动组件与线圈固定座31动力连接,以带动电磁线圈32上下移动。线圈固定座31及马达33分设于中壳体12的前后两侧,中壳体12开设有供传动组件穿过的开口121。位置开关与夹持机构20连接,当手机被夹持时,位置开关开启,并控制马达33开始工作。

控制电路板34在电磁线圈32移动过程中保持对充电电流进行检测,在测得充电电流最大时反馈给马达33使电磁线圈32停于最大充电电流位置。具体的,控制电路板34包括电流检测部及电流比较部,电流检测部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电流值,电流比较部用于将当前测得的电流值与之前测得的若干个电流值进行比较。传动组件包括齿条311及齿轮331,齿条311固定于线圈固定座31并穿设于开口121,齿轮331固定于马达33的输出轴上,齿条311与齿轮331啮合并带动线圈固定座31移动。壳体10上还是有固定马达33的固定部,固定部包括设于马达33两侧的固定板122。

壳体10的背部设有用于将壳体10固定在外部设备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可设置为吸盘或卡夹,方便固定于汽车仪表台或汽车出风口等使用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机构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位置的具体结构选用其他形式,在此不予限制。

使用无线充电支架100时,首先,将手机放置在托板23上,通过重力的作用使得托板2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中壳体12及联动机构向下移动,进一步的,联动机构作用于夹持板21、22,使得夹持板21、22的夹持部相互靠近,将手机固定。位置开关开启,控制马达33开始工作,并带动齿轮331转动,齿轮331与齿条311啮合并带动齿条311及线圈固定座31沿开口121上下移动,电流检测部在电磁线圈32移动过程中保持对充电电流进行检测,电流比较部对测得的多个电流值进行比较并将测得的充电电流最大值反馈给马达33,使电磁线圈32停于最大充电电流位置。

请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支架100’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大多与无线充电支架100相同,区别点仅在于马达33’、传动组件及二者的连接方式,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包括丝杆331’及螺母311’,丝杆331’与马达33’的输出轴连接,螺母311’固定于线圈固定座31’并穿设于开口121’,丝杆331’与螺母311’螺纹配合并带动线圈固定座31’移动。

优选的,中壳体12’上还是有支撑丝杆331’一端的轴承架122’,马达33’及轴承架122’分别位于开口121’的两端,如此设置,防止丝杆331’的端部摆动,使得丝杆331’及螺母311’的配合更加顺畅。无线充电支架100’充电原理与无线充电支架100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图7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支架100”。无线充电支架100”包括壳体10”、用于将手机固定于壳体10”上的夹持机构及无线充电机构。壳体10”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3”及位于前壳体11”及后壳体13”之间的中壳体12”。

无线充电机构包括位于壳体10”内的线圈固定座31”、安装于线圈固定座31”上的电磁线圈、与电磁线圈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马达33”、设于马达33”及线圈固定座31”之间的传动组件及位置开关。马达33”通过传动组件与线圈固定座31”动力连接,以带动电磁线圈上下移动。线圈固定座31”及马达33”分设于中壳体12”的前后两侧。

请参图9至图12所示,线圈固定座31”朝向中壳体12”一侧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长条形凸起313”,长条形凸起313”的横截面为l形,相应的,中壳体12”上设有与长条形凸起313”相配合的导轨121”,长条形凸起313”沿导轨121”移动,导轨121”上还设有对长条形凸起313”进行限位的l形凸起122”,l形凸起122”与长条形凸起313”配合扣接。当线圈固定座31”在马达33”的带动下移动时,l形凸起122”及导轨121”与长条形凸起313”配合,防止移动过程中线圈固定座31”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产生晃动。

传动组件包括齿条311”及齿轮331”,齿条311”固定于线圈固定座31”上,齿轮331”固定于马达33”的输出轴上,齿条311”与齿轮331”啮合并带动线圈固定座31”沿导轨121”移动。与无线充电支架100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齿条311”位于线圈固定座31”的下方,而非背面。具体的,线圈固定座31”下方突伸出长方形安装板312”,齿条311”固定于安装板312”上。中壳体12”还开设有供齿条311”通过的开口121”,开口121”两侧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l形凸起124”。线圈固定座31”与中壳体12”安装时,齿条311”通过开口121”与中壳体12”背部的齿轮331”啮合,而安装板312”的宽度大于齿条311”宽度,安装板312”位于l形凸起124”与开口121”之间,以对线圈固定座31”起到进一步限位的作用。中壳体”的背部还设有安装马达33”的安装槽125”。

请参图13及图14所示,夹持机构包括位于壳体10”两侧的夹持板21”、22”及带动夹持板21”、22”同步靠近或分离的联动机构。位置开关与夹持机构连接,当手机被夹持时,位置开关开启,并控制马达33”开始工作。

联动机构包括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241”、齿轮242”、驱动齿轮241”转动的驱动电机243”。齿轮241”为锥形齿轮,齿轮242”包括前后设置且同轴固定的第一齿轮部2421”及第二齿轮部2422”。后壳体13”设有轴133”,第一齿轮部2421”及第二齿轮部2422”通过轴133”与后壳体13”转动连接。第二齿轮部2422”为锥形齿轮,且与齿轮241”垂直啮合。另外,请一并参图11所示,后壳体13”还有安装驱动电机243”的凹槽,中壳体12对应位置设有固定架126”,固定架126”与凹槽配合以对驱动电机243”进行加固。

夹持板21”包括夹持部211”及传动部212”,夹持板22包括夹持部221”及传动部222”,传动部212”、222”设有相互平行的齿条部214”、224”,齿条部214”、224”分设于齿轮242”上方及下方并同时与第一齿轮部2421”啮合。

传动部212”、222”上还开设有长条状的限位孔213”、223”,限位孔213”、223”沿夹持板21”、22”移动方向延伸。线圈固定座31”上设有两个与限位孔213”、223”配合的限位柱,后壳体13”设有固定孔131”、132”,限位柱穿过限位孔213”、223”与固定孔131”、132”扣接。

使用时,将手机放置于夹持板21”、22”之间,开启夹持开关244”,驱动电机243”启动并带动齿轮241”、242”转动,并带动两齿条部向内移动,进而夹持部211”、221”向内靠近。当夹持板21”、22”夹紧手机时或当夹持板21”、22”移动至限位柱位于限位孔213”、233”外侧并与中壳体12”抵接时,驱动电机243”停止运转。

无线充电支架100”充电原理与无线充电支架100相同,控制电路板34”在电磁线圈移动过程中保持对充电电流进行检测,在测得充电电流最大时反馈给马达33”使电磁线圈停于最大充电电流位置。具体的,控制电路板34”包括电流检测部及电流比较部,电流检测部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电流值,电流比较部用于将当前测得的电流值与之前测得的若干个电流值进行比较。电磁线圈周向上还围设有环形灯板40”,环形灯板40”同样固定于线圈固定座31”上并随线圈固定座31”移动,当移动至电流最大的充电位置时,控制电路板34”控制环形灯板40”点亮,以提示用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支架通过设置控制电路板自动检测充电电流并根据测得的电流值控制电磁线圈自动移动至最大充电电流位置,以达到充电时电流最大、充电速度最快的目的,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移动电磁线圈的方式可适用于不同型号及大小的手机,也无需手机内部预先安装特殊的对位机构,因此使用方便,用途广泛;另外,设置夹持机构以对手机进行夹持抱紧,简单放置即可完成手机固定,无需双手操作,适用于驾驶时使用,保证了使用安全。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