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9800发布日期:2021-07-13 15:3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机壳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对于汽车来说,性能越高的汽车,电机负荷越大,而产生的热量越多,给驱动电机散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目前对于大多数汽车电机来说采用水冷散热,散热效果不好,还有可能对汽车内部造成损坏,也会减少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汽车电机壳冷却效果较差,自身结构复杂及对电机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实现了高效冷却,结构简单和对电机具有减震保护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包括壳体、电机放置座、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夹持放置散热板、汽车电机、冷却软管、冷却液加入管口帽、通风散热孔、固定支撑杆、微型电机、抽气散热风扇、防护罩、支撑转动套杆、硅胶吸热垫、制冷板、合页、盖板、把提手和透明观察窗,所述电机放置座设于壳体内,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设于电机放置座上,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设于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上,所述汽车电机设于夹持放置散热板上,所述冷却软管设于电机放置座上且设于汽车电机上,所述冷却液加入管口帽设于冷却软管上,所述通风散热孔设于壳体上,所述固定支撑杆设于通风散热孔内,所述微型电机设于固定支撑杆上,所述抽气散热风扇设于微型电机上,所述防护罩设于通风散热孔上,所述支撑转动套杆设于抽气散热风扇上且设于防护罩上,所述硅胶吸热垫设于壳体内,所述制冷板设于壳体上,所述合页设于壳体上,所述盖板设于合页上,所述把提手设于盖板上,所述透明观察窗设于盖板上,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起到了保护固定汽车电机的作用,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起到了固定汽车电机并散热的作用,所述冷却软管起到了利用加入冷却液对汽车电机进行散热降温的作用,所述通风散热孔起到了进行通风散热的作用,所述抽气散热风扇起到了将壳体内热气抽出进行散热的作用,所述防护罩起到了保护壳体内装置的作用,所述硅胶吸热垫起到了吸热降温的作用,所述制冷板起到了制冷降温的作用,所述透明观察窗起到了方便观察壳体内情况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放置座设于壳体和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之间,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设于电机放置座和夹持放置散热板之间,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设于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和汽车电机之间,所述冷却软管设于电机放置座和冷却液加入管口帽之间,所述固定支撑杆设于壳体和微型电机之间,所述抽气散热风扇设于微型电机和支撑转动套杆之间,所述合页设于壳体和盖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放置座和壳体呈垂直设置,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和电机放置座呈垂直设置,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和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呈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支撑杆和壳体呈垂直设置,所述把提手和盖板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通风散热孔呈圆柱形设置,所述固定支撑杆呈圆柱形设置,所述支撑转动套杆呈圆柱形设置,所述硅胶吸热垫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制冷板呈长方体设置,所述盖板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透明观察窗呈长方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放置座设有两组,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设有若干组,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设有两组,所述通风散热孔设有两组,所述固定支撑杆设有若干组,所述微型电机设有两组,所述抽气散热风扇设有两组,所述防护罩设有两组,所述支撑转动套杆设有两组,所述硅胶吸热垫设有两组,所述制冷板设有两组,所述合页设有两组。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汽车电机壳冷却效果较差,自身结构复杂及对电机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实现了高效冷却,结构简单和对电机具有减震保护的技术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的后视图。

其中,1、壳体,2、电机放置座,3、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4、夹持放置散热板,5、汽车电机,6、冷却软管,7、冷却液加入管口帽,8、通风散热孔,9、固定支撑杆,10、微型电机,11、抽气散热风扇,12、防护罩,13、支撑转动套杆,14、硅胶吸热垫,15、制冷板,16、合页,17、盖板,18、把提手,19、透明观察窗。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包括壳体1、电机放置座2、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夹持放置散热板4、汽车电机5、冷却软管6、冷却液加入管口帽7、通风散热孔8、固定支撑杆9、微型电机10、抽气散热风扇11、防护罩12、支撑转动套杆13、硅胶吸热垫14、制冷板15、合页16、盖板17、把提手18和透明观察窗19,所述电机放置座2设于壳体1内,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设于电机放置座2上,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4设于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上,所述汽车电机5设于夹持放置散热板4上,所述冷却软管6设于电机放置座2上且设于汽车电机5上,所述冷却液加入管口帽7设于冷却软管6上,所述通风散热孔8设于壳体1上,所述固定支撑杆9设于通风散热孔8内,所述微型电机10设于固定支撑杆9上,所述抽气散热风扇11设于微型电机10上,所述防护罩12设于通风散热孔8上,所述支撑转动套杆13设于抽气散热风扇11上且设于防护罩12上,所述硅胶吸热垫14设于壳体1内,所述制冷板15设于壳体1上,所述合页16设于壳体1上,所述盖板17设于合页16上,所述把提手18设于盖板17上,所述透明观察窗19设于盖板18上。

所述电机放置座2设于壳体1和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之间,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设于电机放置座2和夹持放置散热板4之间,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4设于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和汽车电机5之间,所述冷却软管6设于电机放置座2和冷却液加入管口帽7之间,所述固定支撑杆9设于壳体1和微型电机10之间,所述抽气散热风扇11设于微型电机10和支撑转动套杆13之间,所述合页16设于壳体1和盖板17之间。

所述电机放置座2和壳体1呈垂直设置,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和电机放置座2呈垂直设置,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4和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呈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支撑杆9和壳体1呈垂直设置,所述把提手18和盖板17呈垂直设置。

所述壳体1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通风散热孔8呈圆柱形设置,所述固定支撑杆9呈圆柱形设置,所述支撑转动套杆13呈圆柱形设置,所述硅胶吸热垫14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制冷板15呈长方体设置,所述盖板17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透明观察窗19呈长方体设置。

所述电机放置座2设有两组,所述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设有若干组,所述夹持放置散热板4设有两组,所述通风散热孔8设有两组,所述固定支撑杆9设有若干组,所述微型电机10设有两组,所述抽气散热风扇11设有两组,所述防护罩12设有两组,所述支撑转动套杆13设有两组,所述硅胶吸热垫14设有两组,所述制冷板15设有两组,所述合页16设有两组。

具体使用时,用户将汽车电机5放置到电机放置座2的夹持放置散热板4上,当遇到颠簸时,夹持固定受力减震缓冲簧3会利用自身的弹性对汽车电机5进行缓冲减震,从而保护汽车电机5,在汽车电机5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首先在使用前通过打开冷却液加入管口帽7往冷却软管6加入冷却液,再将冷却软管6缠绕在汽车电机5上,增大接触面积,在汽车电机5使用时冷却软管6中的冷却液会对汽车电机5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对汽车电机5进行散热,再通过打开微型电机10使抽气散热风扇11开始工作,使壳体1内的热气通过通风散热孔8被吸出从而完成对壳体1内的降温,而设于壳体1内壁上的硅胶吸热垫14吸收壳体1内的热量,再通过壳体1外壁上的制冷板15进行制冷从而完成对壳体1内的降温,以上便是整个高效冷却型汽车电机壳的使用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