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节省型辅助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7495发布日期:2021-10-09 17:1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间节省型辅助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一般涉及电源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节省型辅助电源箱。


背景技术:

2.电源箱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
3.电源箱通常是为真空断路器及其它高压开关提供操作电源。电源箱均采用输入电压220v或380v经可控硅调压整流,输出直流,具有输出直流电压多档可调电流大的特点或交流电压,进行单分、单合操作的功能。
4.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尤其对于实验室或科研企业,通常根据其实际需求自主配置电源,同时需要根据需求调整功能模块,这就需要较大容积的电源箱作为电源载体,导致电源箱占用空间较多,空间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期望提供一种节省空间,可调节电源箱内部容积的一种空间节省型辅助电源箱。
6.本技术提供一种空间节省型辅助电源箱,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以及紧固件;所述第一箱体顶部及底部开口,所述第二箱体顶部开口;所述第一箱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箱体外部,所述第一箱体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二箱体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孔以及所述第二滑动孔将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紧固连接;
7.所述第一箱体内侧壁上铰接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铰接设有支撑杆;所述第一箱体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可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
8.所述第二箱体外侧壁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安装板的避让槽。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箱体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还可插入至所述第二卡槽内。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箱体内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l形结构。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第二箱体侧壁间安装有加强杆。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箱体底部安装有底座平台。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箱体以及第二箱体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箱体外侧壁上设有散热凸台。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本技术所述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箱体的两侧
壁上开设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二箱体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孔,使得可调节所述第一箱体在所述第二箱体外侧壁上的位置;即当需要较少空间时,可将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箱体底部平齐;当需要较大空间时,将所述第一箱体向上移动,使得整体空间变大。同时通过将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孔以及第二滑动孔将所述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紧固连接。
16.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一箱体内侧壁上铰接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铰接设有支撑杆,使得当需要较大空间时,将所述第一箱体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箱体上方,此时可将所述安装板旋转至水平位置,同时将支撑杆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内进行固定,实现安装板上安装电源模块或排布电气线路,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当需要较小空间时,将所述第一箱体向下移动,并通过将所述安装板插入至所述避让槽内,起到节省占用空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间节省型辅助电源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第一箱体1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第二箱体2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安装板5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1所示支撑杆7插入至第一卡槽8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1所示安装板5插入至避让槽9内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1所示第二箱体2内侧壁设有第二卡槽10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
26.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一滑动孔;4、第二滑动孔;5、安装板;6、凹槽;7、支撑杆;8、第一卡槽;9、避让槽;10、第二卡槽;11、安装架;12、加强杆;13、底座平台;14、散热孔;15、散热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9.请参考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间节省型辅助电源箱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以及紧固件;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箱体1顶部及底部开口,所述第二箱体2顶部开口;所述第一箱体1套设在所述第二箱体2外部,所述第一箱体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动孔3,所述第二箱体2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孔4,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孔3以及所述第二滑动孔4将所述第一箱体1与所述第二箱体2紧固连接;
30.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箱体1内侧壁上铰接设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底部沿长度
方向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铰接设有支撑杆7;所述第一箱体1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板5下方设有第一卡槽8,所述支撑杆7的自由端可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8内;
31.所述第二箱体2外侧壁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安装板5的避让槽9。
32.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槽8位于所述第一箱体1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板5下方,使得所述安装板5旋转至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杆7可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8内。
33.具体的,所述紧固件可以为螺母及螺栓。将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孔3以及第二滑动孔4,并通过螺母紧固固定。
34.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动孔3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相对的一对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动孔4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箱体2相对的一对侧壁上。所述第一滑动孔4与所述第二滑动孔4均为长形通孔,使得可任意调节所述第一箱体1与所述第二箱体2间的相对位置并通过所述紧固件紧固连接。
35.工作原理:
36.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所述第一箱体1在所述第二箱体2外侧壁上的位置;即当需要较少空间时,可将所述第一箱体1底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箱体2底部平齐;当需要较大空间时,将所述第一箱体1向上移动,使得其内部空间变大。同时通过将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孔3以及第二滑动孔4将所述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紧固连接。紧固固定后可将电源模块及电气线路等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内。
37.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一箱体1内侧壁上铰接设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铰接设有支撑杆7,使得当需要较大空间时,如图5所示,将所述第一箱体1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安装板5位于所述第二箱体2上方,此时可将所述安装板5旋转至水平位置,同时将支撑杆7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槽8内进行固定,实现安装板5上安装电源模块或排布电气线路,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当需要较小空间时,如图6所示,将所述第一箱体1向下移动,并通过将处于自然状态下(即受重力使得其处于竖直状态)的安装板5插入至所述避让槽9内,起到节省占用空间的效果。
38.其中,在所述第二箱体2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箱体2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0,所述支撑杆7的自由端还可插入至所述第二卡槽10内。
39.具体的,所述第一箱体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箱体2的高度。
40.当需要较小空间时,将所述第二箱体2向下移动至最低点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使得装置占用空间最小,通过在所述第二箱体2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0,使得:
41.一方面,可将所述安装板5隐藏,即所述安装板5插入至所述避让槽9内;
42.另一方面,可将所述安装架11旋转至水平位置,同时将所述支撑杆7的自由端插入至所述第二卡槽10内,使得可便于将电源装置、模块或线路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表面或下表面。
43.其中,在所述第二箱体2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箱体2内安装有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为l形结构。使得可便于在所述第二箱体2内安装电源装置、模块或电气线路。
44.优选的,所述安装架11可以为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二箱体2两侧壁上。
45.其中,在所述安装架11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架11与所述第二箱体2侧壁间安装有加强杆12。
46.优选的,所述加强杆12可以为多个,有助于增加所述安装架11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47.其中,在所述第二箱体2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第二箱体2底部安装有底座平台13。
48.优选的,所述底座平台13上表面可以安装有缓冲垫,防止所述第一箱体1在调节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跌落至所述底座平台13上时,损坏第一箱体1或第二箱体2内的电源装置或电源模块。
49.其中,在所述第一箱体1以及第二箱体2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箱体1以及第二箱体2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4。具体的,所述散热孔14可以为若干个,即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通过设置所述散热孔14,使得可便于进行电源散热。
50.其中,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箱体1外侧壁上设有散热凸台15。具体的,所述散热凸台15可以为若干个,即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通过设置所述散热孔,使得可便于进行电源散热。
51.具体的,所述第一箱体1顶部还可铰接安装顶盖,所述顶盖可对所述第一箱体1及所述第二箱体2内的电源装置或电源模块起保护作用。
52.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