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4213发布日期:2021-12-01 07:5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usb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


背景技术:

2.适配器是一个接口转换器,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硬件接口设备,允许硬件或电子接口与其它硬件或电子接口相连,也可以是信息接口。现有适配器产品只有usb或者type

c接口,当已使用现有适配器,如果有别的产品需要用插座,只能找别的插座,这样就需要预装多个插座,不仅浪费成本并且麻烦。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只需要单个插座口,可以接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usb适配器,同时每个多功能usb适配器也增加多个usb和type

c接口,不仅实现在单个插座口具有多个不同的充电适配口,还降低成本和减少布线工作,其具有适配口种类多、安全性强和使用便捷等优点。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于所述外壳,所述电路板包括主驱动电源电路和连接电路,所述主驱动电源电路和所述连接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电路包括第一适配电路(type

c适配口)、第二适配电路(usb适配口)、第三适配电路(并且其他适配口,包括选择器u7)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适配电路、所述第二适配电路和所述第三适配电路,其中:
6.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芯片u2,所述第一适配电路包括第一适配口u5,所述第二适配电路包括第二适配口u6,所述第一适配口u5和所述第二适配口u6分别与所述处理芯片u2电性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电源端(a4b9管脚)与场效应管q6a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a的栅极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a的漏极接输出端(vin+),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a5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9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a6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b7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b5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2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电源端(b4a9管脚)通过电容c31接地并且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电源端(b4a9管脚)还与所述场效应管q6a的源极电性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1管脚与场效应管q7a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a的漏极接输出端(vin+),所述场效应管q7a的栅极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1管脚还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2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4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5管脚与
所述处理芯片u2的5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5管脚还通过电阻r4接地。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驱动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3、电源芯片u4和光电耦合器u1,所述光电耦合器u1分别与所述电源芯片u3和电源芯片u4电性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阳极(1管脚)依次通过电阻r33、电阻r25、电容c13和电阻r22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2管脚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33和所述电阻r25的共接端与稳压器q4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稳压器q4的阳极接地,所述电容c13和所述电阻r22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稳压器q4的参考极与所述电阻r22和所述电容c13的共接端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的连接电路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的主驱动电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外壳、电路板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16.优选实施例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usb适配器,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于所述外壳,所述电路板包括主驱动电源电路和连接电路,所述主驱动电源电路和所述连接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电路包括第一适配电路(type

c适配口)、第二适配电路(usb适配口)、第三适配电路(并且其他适配口,包括选择器u7)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适配电路、所述第二适配电路和所述第三适配电路,其中:
18.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芯片u2,所述第一适配电路包括第一适配口u5,所述第二适配电路包括第二适配口u6,所述第一适配口u5和所述第二适配口u6分别与所述处理芯片u2电性连接。
19.具体的是,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电源端(a4b9管脚)与场效应管q6a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a的栅极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a的漏极接输出端(vin+),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a5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9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a6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b7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b5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2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适配口u5的电源端(b4a9管脚)通过电容c31接地并且所述第一
适配口u5的电源端(b4a9管脚)还与所述场效应管q6a的源极电性连接。
20.更具体的是,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1管脚与场效应管q7a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a的漏极接输出端(vin+),所述场效应管q7a的栅极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1管脚还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2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4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5管脚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5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适配口u6的5管脚还通过电阻r4接地。
21.进一步的是,所述主驱动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3、电源芯片u4和光电耦合器u1,所述光电耦合器u1分别与所述电源芯片u3和电源芯片u4电性连接。
22.优选地,如说明书附图的图2,主驱动电源电路先通过火线端l和零线端n经过整流桥bd1进行整流,然后通过变压器t1进行降压。
23.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阳极(1管脚)依次通过电阻r33、电阻r25、电容c13和电阻r22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2管脚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33和所述电阻r25的共接端与稳压器q4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稳压器q4的阳极接地,所述电容c13和所述电阻r22的共接端依次通过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与所述处理芯片u2的1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稳压器q4的参考极与所述电阻r22和所述电容c13的共接端电性连接。
24.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外壳、电路板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2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