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力巡检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0222发布日期:2021-09-08 02:1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力巡检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输变电线路巡检维护器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电力巡检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涉及到电力的设备运行中,通常需要对相关线路和设备等进行巡检维护作业。其中,感应式验电器是一种携带方便、重量轻的新型验电器,适用于发电、输电、变电系统和工矿企业的电器操作检修人员用于验证有无电压的工具。当使用感应式验电器检测电压时,手握手柄,使感应式验电器的检测终端靠近被检测设备,检测终端检测到电压后发出声光讯号。
3.目前已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2316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两端式巡检辅助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同轴依次连接的前杆体和后杆体,前杆体的前端部设置有检测终端。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握持前杆体和后杆体,将检测终端伸入较下角的作业空间或者较高位置的作业空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检测终端检测较高位置的待检测设备时,由于前杆体和后杆体的长度较长,工作人员不容易掌控检测终端的平衡,在托举的时候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检测时的便利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力巡检辅助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电力巡检辅助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智能电力巡检辅助装置,包括伸缩杆和连接在伸缩杆上的检测终端,所述检测终端上连接有搭接架,搭接架包括连接在检测终端上的底板,底板上固定有悬在检测终端一侧的若干个搭接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检测终端对被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的时候,将搭接杆搭在被检测设备上,搭接杆稳定支撑检测终端,工作人员在托举检测终端的时候,更容易调节检测终端的平衡,从而更加省力,检测时更加便利。
9.可选的,所述底板底面固定有滑槽,滑槽两端贯通,检测终端的顶面固定有插接件,插接件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抵紧检测终端的顶面,并且插接件端部弹性连接有锁定块,锁定块凸出于插接件表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接架可拆卸连接,方便收纳,并且在安装搭接架的时候,将插接件插入到滑槽内,当插接件完全滑入到滑槽内后,锁定块将滑槽限位在插接件与检测设备顶面之间,安装方便,且使搭接架更加稳定。
11.可选的,所述滑槽一端抵紧固定段,另一端抵紧锁定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被完全限位在检测终端上,在使用搭接架的时候,滑槽与插接件连接稳定,减小晃动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插接件包括固定段和插接段,固定段固定在检测终端的顶面,插接段位于检测终端顶面上方,插接段面向检测终端顶面有向内凹陷的凹槽,锁定块插入凹槽内,锁定块与凹槽滑动连接,正对凹槽的开口的凹槽内壁上固定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锁定块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接段滑动到滑槽上的时候,锁定块可缩回到凹槽内,当插接段端部从滑槽中露出的时候,锁定块自动从凹槽中弹出,将滑槽锁定在插接件与检测终端之间,操作简便,方便安装搭接架。
15.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开口处比凹槽内部的宽度窄,锁定块一端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宽度大于凹槽开口,锁定块可从凹槽的开口伸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块的限位下,锁定块在滑动的时候,锁定块不容易脱离凹槽,增强锁定块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搭接杆上有弧形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搭接杆搭在被检测设备上时,可使弧形槽卡在被检测设备上,增强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前杆体和后杆体,前杆体套设在后杆体上,前杆体与后杆体滑动连接,前杆体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固定螺杆贯穿前杆体侧壁并抵紧在后杆体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根据检测场景的实际需求,调节伸缩杆的长度,提高使用巡检辅助装置时的便利性。
21.可选的,所述检测终端底面螺纹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后杆体铰接,使连接杆与后杆体铰接的铰接轴上旋紧有螺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着铰接轴相对转动连接杆和后杆体,使检测终端与后杆体之间的角度可改变,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检测终端到合适的位置后,旋紧螺母,使螺母抵紧铰接端,铰接轴难以转动,检测终端即锁定。
23.可选的,所述检测终端无线连接有移动终端,检测终端内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连接有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移动终端内设置有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有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无线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终端与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检测终端将其检测到的信息传输给移动终端,便于工作人员得知实时信息。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搭接杆搭在被检测设备上,搭接杆稳定支撑检测终端,工作人员在托举检测终端的时候,更容易调节检测终端的平衡,从而更加省力,检测时更加便利;
27.2.当插接段端部从滑槽中露出的时候,锁定块自动从凹槽中弹出,将滑槽锁定在插接件与检测终端之间,操作简便,方便安装搭接架。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中插接件与搭接架连接的剖视图;
30.图3是体现本技术中插接件与搭接架连接的爆炸图;
31.图4是体现检测终端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的结构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伸缩杆;11、前杆体;12、后杆体;13、固定螺杆;14、连接杆;15、铰接轴;16、螺母;2、检测终端;21、第一控制模块;22、第一无线通讯模块;3、搭接架;31、底板;32、搭接杆;33、弧形凹槽;34、滑槽;4、插接件;41、固定段;42、插接段;421、凹槽;422、开口;43、锁定块;44、限位块;45、弹簧;5、移动终端;51、第二控制模块;52、第二无线通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电力巡检辅助装置。参照图1,巡检辅助装置包括伸缩杆1和连接在伸缩杆1上的检测终端2。
35.伸缩杆1包括前杆体11和后杆体12,前杆体11套设在后杆体12上,并且前杆体11与后杆体12沿同轴方向滑动连接。在前杆体11端部螺纹旋紧有固定螺杆13,固定螺杆13贯穿前杆体11,且固定螺杆13的端部抵紧在后杆体12的侧壁上。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调节伸缩杆1的长度,使检测终端2靠近被检测设备。
36.检测终端2底端螺纹连接有一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另一端与后杆体12端部铰接,连接杆14与后杆体12的铰接轴15为螺杆,铰接轴1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6,相对转动连接杆14和后杆体12,两者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工作人员实际需要进行调节,螺母16旋紧的时候,连接杆14和后杆体12难以相对转动,使连接杆14和后杆体12之间的角度固定。
37.参照图1和图2,在检测终端2顶部安装有搭接架3,搭接架3可搭在要检测的设备上。搭接架3为绝缘材质,由于检测终端2检测有电的设备,不导电的搭接架3更安全。搭接架3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检测终端2上的底板31,在底板31一侧固定有至少一个搭接杆32,搭接杆32弯折,一端固定在底板31的边缘,另一端位于检测终端2一侧。搭接杆32上有弧形槽33,弧形槽33可搭在电缆等设备上。在工作人员托举着检测终端2靠近被检测设备时,搭接杆32搭在被检测设备上,支撑着检测终端2,节省人力。
38.在底板31的底面上固定有滑槽34,滑槽34两端贯通。在检测终端2的顶面上固定有插接件4,插接件4包括固定段41和插接段42,固定段41固定在检测终端2的顶面,插接段42位于检测终端2顶面上方,且与检测终端2顶面平行。在插接段42远离固定段41的一端弹性连接有锁定块43,锁定块43位于插接段42面向检测终端2顶面的一侧。固定段41和锁定块43之间的长度与滑槽34的长度相等。
39.参照图3,插接段42底面上有向内凹陷的凹槽421,凹槽421与插接段42侧壁之间连通的开口422宽度比凹槽421内部宽度窄,锁定块43一端固定有限位块44,限位块44在凹槽421内滑动,锁定块43可从凹槽421开口422伸出。在限位块44远离开口422的一面固定有弹簧45,弹簧45一端固定在限位块44上,另一端固定在凹槽421内壁上,弹簧45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弹簧45的弹力推动锁定块43从凹槽421的开口422伸出。
40.参照图2和图3,当将插接件4连接到滑槽34上的时候,首先将锁定块43塞入到凹槽421内,将插接段42插入滑槽34中,并沿着滑槽34滑动插接件4,当插接段42完全滑入到滑槽34内时,锁定块43不再与滑槽34接触,弹簧45的弹力推动锁定块43从凹槽421的开口422处伸出,滑槽34即被限位在插接件4和检测终端2顶面之间,搭接架3即被稳定安装在了检测终端2上。
41.参照图4,检测终端2内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21,第一控制模块21还连接有第一无
线通讯模块22。用于查看检测数据的移动终端5内设置有第二控制模块51,第二控制模块51连接有第二无线通讯模块52,第一无线通讯模块22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52无线连接。第一控制模块21将检测终端2检测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22发送给移动终端5,第二控制模块51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52接收数据信息。移动终端5可以即时获得检测数据,提高检测便利性。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智能电力巡检辅助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检测前,首先调整伸缩杆1的长度,相对滑动前杆体11和后杆体12,确定长度后将固定螺杆13旋紧并抵紧在后杆体12上。
43.然后将连接杆14螺纹连接在检测终端2上,相对转动连接杆14和后杆体12,当检测终端2倾斜的位置确定后,旋紧螺母16,使连接杆14和后杆体12固定。
44.当进行检测的时候,人手握持伸缩杆1,使检测终端2靠近被检测设备,将搭接杆32搭在被检测设备上,检测终端2发出声光警报,并且工作人员可以从移动终端5上得知检测信息。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