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钢瓦屋顶用便捷式光伏组件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1498发布日期:2022-01-05 09:2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彩钢瓦屋顶用便捷式光伏组件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支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彩钢瓦屋顶用便捷式光伏组件支架。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太阳能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面板设计的特殊的支架。一般材质有铝合金,不锈钢。光伏支架产品分地面式,屋面式,墙面式,便携式。
3.现有的彩钢瓦屋顶用便捷式光伏组件支架在安装时自身重量较高的同时,装置的稳定性较差,难以在大风天气中保持稳定,影响装置的工作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钢瓦屋顶用便捷式光伏组件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彩钢瓦屋顶用便捷式光伏组件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同一个固定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外壁相邻一侧对称设有加强筋,两个所述支撑杆外壁相邻一侧对称设有稳定杆,所述加强筋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稳定杆一端设有同一个转动连接的风扇,所述底座外壁于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壁套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丝杆,所述风扇外壁靠近所述安装块一侧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丝杆顶部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底座外壁于所述安装块两侧对称设有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第一丝杆外壁于所述安装块下方套设有转动连接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外壁两侧对称设有转动连接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杆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底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活动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杆外壁相邻一侧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一端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滑杆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外壁于所述安装块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座顶部两侧对称设有转动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内壁套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盘上方,所述第二丝杆顶端与所述支撑块底部滑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外壁设有与所述滑杆相匹配的滑轨,限制了滑杆的运动方向,保证了滑杆运动时的稳定性。
7.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底座一侧设有转动连接的滚轮,滚轮与底座滑动连接,减少了滑块与底座的摩擦,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8.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底端设有限位块,避免活动块从转轴底部脱离,保证了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杆相匹配的通槽,限制了第二丝杆的运动方向,保证第二丝杆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
10.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杆相匹配的丝杆螺母,第二丝杆与丝杆螺母相对运动,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运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杆、风扇和滑块,在大风天气时,滑杆自动向外侧运动,扩大底座的工作范围,进一步加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盘和第二丝杆,对于支撑块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保证光伏组件工作效果的同时,灰尘不容易堆积,减少了光伏组件的清洗次数,节约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侧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块的俯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的主视剖面图;
19.图中:1、底座;2、支撑杆;3、固定杆;4、加强筋;5、稳定杆;6、风扇; 7、安装块;8、第一丝杆;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滑杆;12、活动块;13、连接杆;14、转轴;15、滑块;16、压缩弹簧;17、滑槽;18、支撑块; 19、转盘;20、第二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彩钢瓦屋顶用便捷式光伏组件支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杆2,两个所述支撑杆 2之间设有同一个固定杆3,两个所述支撑杆2外壁相邻一侧对称设有加强筋4,两个所述支撑杆2外壁相邻一侧对称设有稳定杆5,所述加强筋4一端与所述固定杆3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稳定杆5一端设有同一个转动连接的风扇6,所述底座1外壁于所述支撑杆2一侧设有安装块7,所述安装块7内壁套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丝杆8,所述风扇6外壁靠近所述安装块7一侧设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丝杆8顶部套设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与所述第一齿轮9啮合,所述底座1外壁于所述安装块7两侧对称设有滑动连接的滑杆11,所述第一丝杆8外壁于所述安装块7下方套设有转动连接的活动块12,所述活动块12外壁两侧对称设有转动连接的连接杆13,两个所述连接杆13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杆11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8底端设
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与所述活动块1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杆11外壁相邻一侧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块15,所述滑块15一端设有压缩弹簧16,所述压缩弹簧16一端与所述滑杆1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外壁于所述安装块7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17,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对称设有转动连接的支撑块18。
22.所述底座1外壁设有与所述滑杆11相匹配的滑轨,限制了滑杆11的运动方向,保证了滑杆11运动时的稳定性。
23.所述滑块15靠近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转动连接的滚轮,滚轮与底座1滑动连接,减少了滑块15与底座1的摩擦,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4.所述转轴14底端设有限位块,避免活动块12从转轴14底部脱离,保证了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25.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滑杆11、风扇6和滑块15,工作时,将光伏组件安装于两个支撑块18的顶部,装置整体大多由三角形结构构成,加强筋4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装置的自重,工作时,当大风天气时,风吹动风扇6进行转动,加强筋4、固定杆3和支撑杆2同时确保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风扇6带动第一齿轮9进行转动,第二齿轮10随之进行运动,带动安装块7内部的第一丝杆8进行转动,活动块12随之向下进行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杆13进行运动,两个滑杆11随之向远离所述安装块7的方向进行运动,滑杆11延伸至所述底座1的外侧,增大了底座1的作用范围,在大风天气时,进一步加强了装置的稳定性,当活动块12向下运动到底部时,活动块12与转轴 14进行接触,停止继续向下进行运动,同时滑杆11带动滑块15和压缩弹簧16 进行运动,运动到极限时,滑块15与滑槽17对齐,压缩弹簧16推动滑块15 进行运动,滑块15进入滑槽17中,对于滑杆11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了转轴 14的稳定性,当不需要稳定功能时,可转动第一丝杆8带动滑杆11复位,减少装置的占用面积,保证了装置的便捷性。
26.请参阅图1

2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彩钢瓦屋顶用便捷式光伏组件支架,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撑杆2顶部的转盘19,所述转盘19内壁套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二丝杆20,所述第二丝杆20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盘19上方,所述第二丝杆20顶端与所述支撑块18底部滑动连接。
27.所述支撑杆2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杆20相匹配的通槽,限制了第二丝杆 20的运动方向,保证第二丝杆20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
28.所述转盘19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杆20相匹配的丝杆螺母,第二丝杆20 与丝杆螺母相对运动,带动第二丝杆20进行运动。
29.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转盘19和第二丝杆20,装置工作时,光伏组件安装于两个支撑块18顶部,通过手动转动转盘19,第二丝杆20随之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支撑块18的一侧上下运动,从而对于支撑块18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保证光伏组件工作效果的同时,灰尘不容易堆积,减少了光伏组件的清洗次数,节约了运行成本。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1.参照说明书附图1

3,通过设置滑杆11、风扇6和滑块15,在大风天气时,滑杆11自动向外侧运动,扩大底座1的工作范围,进一步加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32.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

2和图4,通过设置转盘19和第二丝杆20,对于支撑块18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保证光伏组件工作效果的同时,灰尘不容易堆积,减少了光伏组件
的清洗次数,节约了运行成本。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