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9112发布日期:2022-11-23 07:3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2.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包括断路器单元、隔离开关单元、接地开闭器单元等设备单元,其是将被施加高电压的主电路部配置于填充六氟化硫(sf6)等绝缘性气体的密闭容器内的开闭设备,由于在密闭容器内使用绝缘性气体,因此,能将各设备单元的主电路部靠近配置,能实现小型化。
3.在上述这种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中,断路器单元、隔离开关单元、接地开闭器单元等隔着各设备单元的凸缘部安装于密闭容器的侧面。为了简化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结构,所述密闭容器的侧面形成为平坦,各设备单元在一般情况下在平面内呈纵列安装(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3366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在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中,断路器单元、隔离开关单元、接地开闭器单元等多个设备单元隔着凸缘部呈一纵列安装于密闭容器的侧面。此时,配置于密闭容器的内侧的主电路部以及配置于密闭容器的外侧的设备单元的操作机构需要以不接触的方式配置在相邻的设备单元之间。
6.关于某个设备单元,在配置于密闭容器的外侧的操作机构与配置于密闭容器的内侧的主电路部的纵向大小不同的情况下,例如,若考虑到操作机构比主电路部大的情况,为了使相邻的各设备单元的操作机构之间不接触,需要对应操作机构的大小扩大隔开设备单元的间隔来配置。
7.另一方面,主电路部和操作机构构成相同的设备单元,因此,即使对于比操作机构小的主电路部也以隔开相同间隔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关于主电路部,以所需程度以上的大间隔配置,从而存在有悖于气体绝缘装置的小型化的问题。
8.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技术问题而作的,其目的在于,能减小配置于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各设备单元相互的间隔,能实现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小型化。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9.在本技术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中,包括:装置框体,所述装置框体具有操作门;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配置于装置框体的内部;以及断路器单元以及接地开闭器单元,所述断路器单元以及所述接地开闭器单元隔着凸缘部安装于密闭容器的与操作门相对的侧面,其特征是,与操作门相对的密闭容器的侧面在安装有断路器单元的部分和安装有接地开闭
器单元的部分处距操作门的距离不同。发明效果
10.根据本技术,能减小各设备单元相互的间隔,能使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11.图1是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侧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断路器单元的侧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接地开闭器单元的侧剖视图。图4是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侧剖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2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在实施方式的说明和各图中,标注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13.实施方式1使用图1至图4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侧剖视图,在图2以及图3中示出配置于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断路器单元、接地开闭器单元的侧剖视图。此外,在图4中示出比较用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侧剖视图。
14.首先,基于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的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形成在装置框体1内配置有各设备单元的结构,在装置框体1左侧的侧面配置有操作门4,在右侧的侧面配置有背面门5。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在内部设置有填充有六氟化硫(sf6)等绝缘性气体的密闭容器2、3。在此,以在上层以及下层配置有两个密闭容器2、3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15.在与操作门4相对的上层的密闭容器2的侧面,隔着在中央部分伸出的凸缘部设置有能切换为隔离开关的接地开闭器单元6。此外,在与背面门5相对的密闭容器2的侧面,同样地隔着凸缘部设置有能切换为隔离开关的背面用接地开闭器单元7。
16.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的上层的密闭容器2以及设置于上层的密闭容器2的各设备单元为了与本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进行比较而为与图4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相同的结构,其并不表示本技术的特征,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与上层的密闭容器2相关的说明。
17.在下层的密闭容器3的侧面中的与操作门4相对的侧面,断路器单元10以及接地开闭器单元20隔着从各自的中央部分伸出的凸缘部上下排列安装。
18.使用图2以及图3,对本实施方式1中配置于密闭容器3并使用的断路器单元10和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结构以及动作等进行说明。图2示出断路器单元10的侧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断路器单元10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伸出的板状的凸缘部13。所述凸缘部13安装于密闭容器3的侧面,断路器单元10设置于密闭容器3。
19.面向图2的纸面的凸缘部13的左侧是操作机构14,其设置于密闭容器3的外侧。另一方面,面向纸面的凸缘部13的右侧的、由椭圆形虚线围成的部分是主电路部12,其配置于
密闭容器3的内部。在主电路部12设置有真空阀16。
20.在操作机构14收纳有对主电路部12进行操作的动作装置等。在操作机构14收纳有包括用于使真空阀16高速地动作的大型的蓄势弹簧在内的弹簧操作机构,设置有朝操作机构14的下方伸出的、由圆形点划线围成的突起部15。
21.图3示出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侧剖视图。接地开闭器单元20采用图3中的虚线四角围起表示的结构,即将能切换至隔离开关的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和无法切换的第二接地开闭器单元31中的、至少具有接地开闭功能的两个接地开闭器单元21、31在上下成对地配置,并通过共同的凸缘部23在各自的中央部分处连结。能切换的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和无法切换的第二接地器开闭单元31在面向纸面的凸缘部23的左侧具有操作机构24、34。这些操作机构24、34设置于密闭容器3的外侧。
22.在面向纸面的凸缘部23的右侧的、由圆形虚线围起的部分表示主电路部22、32,这些主电路部22、32设置于密闭容器3的内侧。各个操作机构24、34具有用于对操作机构24、34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25、35。电路基板25、35在大多数情况下配置于各个操作机构24、34的上部。
23.能切换的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的主电路部22包括隔离开关端子26、接地端子28和可动导体27。可动导体27进行隔离开关端子26与接地端子28之间的导通状态的切换。因此,能通过可动导体27的切换同时具备隔离开关和接地开闭器的功能。
24.无法切换的第二接地开闭器单元31在主电路部32仅包括接地端子38和可动导体37,与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不同,不包括隔离开关端子。因此,不具有隔离开关的功能,仅具有接地开闭功能。
2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接地开闭器单元20采用包括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和第二接地开闭器单元31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使是由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和第二接地点开闭器单元31中的仅一方构成的结构,也能具有同样的效果。
26.断路器单元10、接地开闭器单元20隔着各自的凸缘部13、23配置于与操作门4相对的密闭容器3的侧面。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的情况下,在密闭容器3的侧面中的与操作门4相对的侧面形成有层差,从操作门4一侧观察时,与断路器单元10的供凸缘部13安装的部分相比,同一密闭容器3的侧面中的供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凸缘部23安装的部分位于更纵深侧。
27.在此,对配置于密闭容器3的具有层差的侧面的断路器单元10、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形状进行讨论。从图1至图3可知,在本实施方式1的接地开闭器单元20中,若将位于密闭容器3的外侧的两个操作机构24、34的高度方向的大小与位于密闭容器3的内侧的两个主电路部22、32的高度方向的大小进行比较,可以说是大致相同程度。
28.另一方面,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断路器单元10中,若对操作机构14的高度方向的大小与主电路部12的高度方向的大小进行比较,则在操作机构14存在收纳有弹簧操作机构的突起部15,操作机构14的高度方向的大小比主电路部12的高度方向的大小大。
29.因此,通过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那样将密闭容器3的侧面中的供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凸缘部23安装的部分设置于从操作门4一侧观察比供断路
器单元10安装的部分更靠纵深侧处,从而能使断路器单元10的突起部15与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的操作机构24不接触,能避免干涉。其结果是,如图1所示,能将断路器单元10与接地开闭器单元20之间的由箭头43表示的部分的间隙设置得较狭窄。
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如图1、图2所示断路器单元10的操作机构14具有突起部15,断路器单元10的操作机构14的高度方向的大小比主电路部12的高度方向的大小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相反地主电路部12的高度方向的大小比断路器单元10的操作机构14的高度方向的大小大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同样的方法使断路器单元10的主电路部12与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主电路部22不接触,从而能避免干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如图1所示断路器单元10的操作机构14具有朝向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突起部1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相反地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操作机构24具有朝向断路器单元10的突起部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同样的方法防止相互的接触,从而能避免干涉。此外,即使在突起部形成于断路器单元10或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主电路部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同样的方法防止接触,从而能避免干涉。
31.图4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与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进行比较,断路器单元10的凸缘部13、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凸缘部23为了简化结构而安装于平坦的密闭容器3的侧面。换言之,断路器单元10和接地开闭器单元20以从操作门4一侧观察时在纵深方向上对齐的方式设置。
32.如上所述,在接地开闭器单元20中,在配置于密闭容器3的外侧的操作机构24、34和配置于密闭容器3的内侧的主电路部22、32中,高度方向的大小是相同程度,但在断路器单元10中,操作机构14具有突起部15,因此,配置于密闭容器3的外侧的操作机构14的高度方向的大小比配置于密闭容器3的内侧的主电路部12的高度方向的大小大。
33.因此,若如图4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那样将断路器单元10与接地开闭器单元20设置成从操作门4一侧观察时相同距离,则为了使断路器单元10的突起部15与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的操作机构24,或者突起部15与操作机构24上的电路基板25不接触,不发生干涉,需要扩大隔开图4中的由箭头42表示的部分的间隔来设置。
34.另一方面,由于设置于密闭容器3的内侧的断路器单元10的主电路部12、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主电路部22、32不具有突起部15,因此,无需扩大隔开间隔来设置。然而,如上所述在设置于密闭容器3的外侧的操作机构14、24、34中需要放大隔开间隔来设置,因此,对于以与操作机构14、24、34相同的间隔设置的主电路部12、22、32,将间隔以所需以上的程度放大来设置。
3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中,能使断路器单元10与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间隔变狭窄,因此,能缩小密闭容器3,能使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小型化。与此同时,还具有如下特征:能缩短从电缆41连至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主电路部22、32等的导体,能减小电损失,能抑制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内的发热。
36.实施方式2图5是示出本技术实施方式2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10的侧剖视图。在图4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中,在下层的密闭容器3的侧面中,从操作门4
一侧观察时,断路器单元10和接地开闭器单元20隔着各自的凸缘部13、23设置于平齐的相同平面上。
37.在上述那样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的各设备单元的排列中,形成于断路器单元10的操作机构14的、对弹簧操作机构进行收纳的突起部15与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的操作机构24上的电路基板25接触并相互干涉,因此,需要将扩大断路器单元10与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间隔来配置。
38.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2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10中,如图5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10的侧剖视图所示,在下层的密闭容器3的侧面安装有断路器单元10和接地开闭器单元20这一点与图4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相同。然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断路器单元10的凸缘部13从操作门4一侧观察时位于比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凸缘部23更靠纵深方向处,断路器单元10在纵深方向上错开设置。
39.接地开闭器单元20中的、配置于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的操作机构24上的电路基板25在一般情况下能移动至操作机构24上的适当位置处。
40.因此,通过将断路器开关10设置于从操作门4一侧观察时的纵深方向处,并将操作机构24上的电路基板25配置于靠近操作门4的一侧处,能防止断路器单元10的突起部15与第一接地开闭器单元21的电路基板25的接触,从而能避免干涉,能将断路器单元10与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间隔设置得较狭窄。
41.通过使断路器单元10与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间隙变狭窄,能使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小型化,与此同时,能缩短从电缆41连至接地开闭器单元20等的导体,能减小电损失,能抑制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内的发热。
42.在图1和图5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110中,以对主电路进行开闭等的断路器单元10、接地开闭器单元20的配置为例进行了说明。有时在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110的密闭容器3的侧面配置有计量仪器用变压器单元、避雷器单元等设备单元,有时将包括具有突起部15的操作机构14的断路器单元用于计量仪器用变压器单元以及避雷器单元等。即使在上述情况下,通过在密闭容器3的侧面形成层差,也能使断路器单元与其他设备单元的间隙变狭窄,能实现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110的小型化,能实现由电损失的减小等导致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00、110的发热的抑制。
43.本技术记载有各种各样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方式以及功能并不局限于应用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单独或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应用于实施方式。因此,未被例示的无数变形例被设想在本技术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包含对至少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省略的情况,另外,还包含将至少一个构成要素抽出并与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符号说明)
44.1装置框体;2密闭容器;3密闭容器;4操作门;5背面门;6接地开闭器单元;7背面用接地开闭器单元;10断路器单元;12主电路部;13凸缘部;14操作机构;15突起部;16真空阀;20接地开闭器单元;21接地开闭器单元;22主电路部;23凸缘部;24操作机构;25电路基板;26隔离开关端子;27可动导体;28接地端子;31接地开闭器单元;32主电路部;34操作机构;35电路基板;37可动导体;38接地端子;41电缆;42箭头;43箭头;100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10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20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