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异形控制柜的装配台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93289发布日期:2021-08-17 13:4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异形控制柜的装配台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控制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异形控制柜的装配台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或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的金属柜中,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内置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

控制柜组装流程中,通常需要采用支撑架辅助,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如中国专利cn210898012u,公开了一种适应于异形山体的可调节配电柜支撑架,包括配电箱,配电箱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内部活动套接有支撑内杆,支撑内杆,支撑内杆下端开设有扩张槽,通过支撑柱内壁与支撑内杆外壁通过螺纹相连接,使得能通过旋转支撑内杆调节伸出的长度,从而适应异形山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使得上端支撑底座保持水平从而保持配电箱的稳定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的制造越来越智能化、集约化,会根据所控制设备的要求配套设计控制柜的形状,于是出现了不同规格和形状的控制柜。

这些不同规格和形状的控制柜,现时生产过程中,会配套制作与其匹配的安装架。导致占用大量空间、浪费资源、生产成本升高和存取困难等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异形控制柜的装配台,解决了控制柜组装流程中存在安装架占用大量空间、存在安全隐患、浪费资源、生产成本升高和存取困难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异形控制柜的装配台,包括主体框架、活动基座部分、活动加工架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框架和活动加工架框架。

所述基座框架包括基底、底座和侧座。

所述基底为一长方体中空容器一。

所述底座为一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底座设置于基底的上底板上,底座的上底板上设置三个长方形通孔一;底座内设置三块长方形隔板。

所述侧座设置于底座上。

所述活动加工架框架包括长方形通管一、承重横板和圆形通管一。

所述长方形通管一上端设置承重横板。

所述圆形通管一设置于承重横板上底面上。

所述活动基座部分包括竖直位移动力装置和加工架定位辅助装置。

所述竖直位移动力装置包括推杆电机一和活动座一。

所述活动座一为倒置长方形容器一;活动座一底板内侧壁设置于推杆电机一的活动端上,且活动座一滑动连接于长方形通孔一,推杆电机一设置于底座下底板上。

所述竖直位移动力装置设置若干个,且等距设置于底座内;若干个竖直位移动力装置均位于长方形通孔一下方。

所述加工架定位辅助装置包括限位导轨和定位基板。

所述限位导轨设置于活动座一的底板上。

所述定位基板为长方形承重板;长方形承重板上等距设置若干个长方形凹槽一;长方形承重板位于限位导轨的外侧。

所述活动加工架部分包括水平位移装置、固定架变向装置和固定装置。

所述水平位移装置包括动力基板、伺服电机、滚轮和推杆电机二。

所述动力基板通过四个弹性伸缩柱设置于承重横板下底面上;动力基板上设置四个长方形通孔二。

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动力基板上,伺服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滚轮。

所述滚轮的部分区域穿过长方形通孔二。

所述推杆电机二的基座设置于动力基板上,推杆电机二的活动端设置于承重横板上。

所述固定架变向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旋转基板、辅助固定筒和微型电动升降装置。

所述微型电动升降装置设置于承重横板上底面上,微型电动升降装置位于圆形通管一内。

所述辅助固定筒等距设置于圆形通管一的内侧壁上。

所述步进电机设置于微型电动升降装置的活动平台上;步进电机的转轴通过一连接柱设置于旋转基板的下底面上。

所述旋转基板下底面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圆形插柱,圆形插柱和辅助固定筒相适配。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控制柜固定架机构和底部固定机构;

所述控制柜固定架机构包括“u”形底架、“v”形基架和缓冲托。

所述“u”形底架设置于旋转基板上。

所述“v”形基架设置于“u”形底架上,“v”形基架上等距设置若干个插槽。

所述缓冲托可拆卸连接于“v”形基架上。

所述底部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电磁铁和磁性块。

所述固定柱设置若干个,且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下端。

所述电磁铁设置于长方形凹槽一内。

所述磁性块设置于固定柱上。

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活动基座部分控制机构和活动加工架部分控制机构。

所述活动基座部分控制机构包括九个触摸传感器模块。

所述触摸传感器模块均设置于侧座上。

所述活动加工架部分控制机构包括主体控制装置和分体控制装置。

所述主体控制装置包括三个射频信号开关一、三个射频信号开关二、三个射频信号开关三、无线模块一和微处理器一。

所述主体控制装置均设置于侧座上。

所述分体控制装置包括射频信号开关四、射频信号开关五、射频信号开关六、无线模块二、可蓄电电池和微处理器二。

所述射频信号开关四、射频信号开关五和射频信号开关六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外侧壁上。

所述无线模块二、可蓄电电池和微处理器二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内侧壁上。

所述推杆电机一、伺服电机、推杆电机二、步进电机、微型电动升降装置、电磁铁、触摸传感器模块、射频信号开关一、射频信号开关二、射频信号开关三、无线模块一、微处理器一、射频信号开关四、射频信号开关五、射频信号开关六、无线模块二、可蓄电电池和微处理器二之间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用凸起形基架替换控制柜固定架中的“v”形基架,增加装置的适配性,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主体框架、活动基座部分、活动加工架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的一体化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有着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

1、本发明可适配多种类型控制柜,以及适用于复杂形状的控制柜(如l形、c形,h形等),相较于现时依据控制柜的类型和形状设置专用安装架,显著节约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2、半自动化的调节模式,使得本发明适配异形控制柜调节时简单快速,操作更加省时省力,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3、本发明活动基座部分的竖直位移动力装置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对单一柜体高度存在差异的控制柜的适配性;

4、本发明活动加工架部分的可移动性,使得在非工作时期可以空出大量空间,方便其他生产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活动基座部分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活动加工架部分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基底、102.底座、103.长方形通孔一、104.侧座、201.长方形通管一、202.承重横板、203.圆形通管一、301.推杆电机一、302.活动座一、303.限位导轨、304.定位基板、401.动力基板、402.伺服电机、403.滚轮、404.推杆电机二、405.弹性伸缩柱、501.步进电机、502.旋转基板、503.辅助固定筒、504.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5.圆形插柱、601.“u”形底架、602.“v”形基架、603.缓冲托、701.固定柱、702.磁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参照附图1-3,一种适用于异形控制柜的装配台,包括主体框架、活动基座部分、活动加工架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框架和活动加工架框架。

所述基座框架包括基底101、底座102和侧座104。

所述基底101为一长方体中空容器一。

所述底座102为一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底座102设置于基底101的上底板上,底座102的上底板上设置三个长方形通孔一103;底座102内设置三块长方形隔板。

所述侧座104设置于底座102上。

所述活动加工架框架包括长方形通管一201、承重横板202和圆形通管一203。

所述长方形通管一201上端设置承重横板202。

所述圆形通管一203设置于承重横板202上底面上。

所述活动基座部分包括竖直位移动力装置和加工架定位辅助装置。

所述竖直位移动力装置包括推杆电机一301和活动座一302。

所述活动座一302为倒置长方形容器一;活动座一302底板内侧壁设置于推杆电机一301的活动端上,且活动座一302滑动连接于长方形通孔一103,推杆电机一301设置于底座102下底板上。

所述竖直位移动力装置设置若干个,且等距设置于底座102内;若干个竖直位移动力装置均位于长方形通孔一103下方。

所述加工架定位辅助装置包括限位导轨303和定位基板304。

所述限位导轨303设置于活动座一302的底板上。

所述定位基板304为长方形承重板;长方形承重板上等距设置若干个长方形凹槽一;长方形承重板位于限位导轨303的外侧。

所述活动加工架部分包括水平位移装置、固定架变向装置和固定装置。

所述水平位移装置包括动力基板401、伺服电机402、滚轮403和推杆电机二404。

所述动力基板401通过四个弹性伸缩柱405设置于承重横板202下底面上;动力基板401上设置四个长方形通孔二。

所述伺服电机402设置于动力基板401上,伺服电机402的转轴上设置滚轮403。

所述滚轮403的部分区域穿过长方形通孔二。

所述推杆电机二404的基座设置于动力基板401上,推杆电机二404的活动端设置于承重横板202上。

所述固定架变向装置包括步进电机501、旋转基板502、辅助固定筒503和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4。

所述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4设置于承重横板202上底面上,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4位于圆形通管一203内。

所述辅助固定筒503等距设置于圆形通管一203的内侧壁上。

所述步进电机501设置于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4的活动平台上;步进电机501的转轴通过一连接柱设置于旋转基板502的下底面上。

所述旋转基板502下底面上等距设置若干个圆形插柱505,圆形插柱505和辅助固定筒503相适配。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控制柜固定架机构和底部固定机构;

所述控制柜固定架机构包括“u”形底架601、“v”形基架602和缓冲托603。

所述“u”形底架601设置于旋转基板502上。

所述“v”形基架602设置于“u”形底架601上,“v”形基架602上等距设置若干个插槽。

所述缓冲托603可拆卸连接于“v”形基架602上。

所述底部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701、电磁铁和磁性块702。

所述固定柱701设置若干个,且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201下端。

所述电磁铁设置于长方形凹槽一内。

所述磁性块702设置于固定柱701上。

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活动基座部分控制机构和活动加工架部分控制机构。

所述活动基座部分控制机构包括九个触摸传感器模块。

所述触摸传感器模块均设置于侧座104上。

所述活动加工架部分控制机构包括主体控制装置和分体控制装置。

所述主体控制装置包括三个射频信号开关一、三个射频信号开关二、三个射频信号开关三、无线模块一和微处理器一。

所述主体控制装置均设置于侧座104上。

所述分体控制装置包括射频信号开关四、射频信号开关五、射频信号开关六、无线模块二、可蓄电电池和微处理器二。

所述射频信号开关四、射频信号开关五和射频信号开关六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201外侧壁上。

所述无线模块二、可蓄电电池和微处理器二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201内侧壁上。

所述推杆电机一301、伺服电机402、推杆电机二404、步进电机501、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4、电磁铁、触摸传感器模块、射频信号开关一、射频信号开关二、射频信号开关三、无线模块一和微处理器一、射频信号开关四、射频信号开关五、射频信号开关六、无线模块二、可蓄电电池和微处理器二之间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预设置:

根据待加工控制柜的形状,估算每个活动加工架部分的位置。

操作:

操作人员通过射频信号开关二和射频信号开关一控制对应的活动加工架部分进行移动。

具体流程为:射频信号开关二和射频信号开关一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一,微处理器一通过无线信号模块一和无线信号模块二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二,微处理器二输出信号给推杆电机二404、伺服电机402和电磁铁。

电磁铁关闭。

推杆电机二404活动端伸出,滚轮403落入限位导轨303,同时固定柱701脱离长方形凹槽一,伺服电机402启动,带动滚轮403转动,实现活动加工架部分的移动。

之后,推杆电机二404复位,伺服电机402停止,电磁铁启动。

进行局部微调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应的活动加工架部分的射频信号开关四和射频信号开关五,直接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二进行实现上述操作。

操作人员通过射频信号开关三,控制对应活动加工架部分的电箱固定架机构旋转。

具体流程为:射频信号开关三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一,微处理器一通过无线信号模块一和无线信号模块二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二,微处理器二输出信号给步进电机501、旋转基板502、辅助固定筒503和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4。

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4上升,使得旋转基板502脱离辅助固定筒503。

之后,步进电机501延时启动,调整旋转基板502的角度。

微型电动升降装置504复位。完成旋转基板502的固定。

进行局部微调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应的活动加工架部分的射频信号开关六直接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二进行实现上述操作。

操作人员通过九个触摸传感器模块,调节相应定位基板304的高度,以适应控制柜的形状。

具体流程为:触摸传感器模块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一,微处理器一输出信号给推杆电机一301,实现定位基板304高度的调节。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凸起形基架替换控制柜固定架中的“v”形基架602,增加装置的适配性,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采用现有技术得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