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9253发布日期:2023-01-12 19:5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电源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案是有关于一种转换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源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开关电源在数据中心、通讯设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电源的功率等级、电压等级、效率和功率密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输入电流整形和输出电压的快速调节,在大功率场合下主要使用两级式电路结构,前级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后级为谐振变换拓扑的隔离型dc-dc电路。前级的pfc电路常使用升压(boost)电路实现,后级的隔离型dc-dc电路主要由逆变电路、谐振电路和整流电路组成,但效率及功率密度不足。由于使用高压器件,难以进一步提高开关频率并改善电路中变压器的热和功率分布以及emi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案内容的一方面是关于一种电源转换装置,此电源转换装置包含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至少一输出电容、至少一输入电容组、第一谐振转换电路及第二谐振转换电路。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包含第一输入电容及第二输入电容。至少一输出电容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一输出部。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并联连接于至少一输出电容。第二输入电容串联连接于第一输入电容。第一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入电容。第二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第二输入电容。
4.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输出电容包括工频电容,且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包括高频电容。
5.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部包含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至少一输出电容包括一第一输出电容;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包含第一输入电容和第二输入电容;其中第一输出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串联连接的第一输入电容和第二输入电容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出电容。第一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包含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且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输入电容的两端。第二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包含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且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输入电容的两端;其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出部与第二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出部并联连接。
6.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出电容的两端;第一桥臂包括上桥臂开关器件和下桥臂开关器件;上桥臂开关器件和下桥臂开关器件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一飞跨电容;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一点,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点;第一飞跨电容连接在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电感耦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和第一桥臂的中点之间。
7.在一实施例中,上桥臂开关和下桥臂开关器件均为慢速开关;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均为快速开关。
8.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出电容的两端;第一桥臂包括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第二飞跨电容;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三点,第六开关和第七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七开关和第八开关串联连接于第四点,第二飞跨电容连接在第三点和第四点之间;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一飞跨电容;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一点,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点;第一飞跨电容连接在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电感耦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和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
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至第八开关均为快速开关。
10.在一实施例中,快速开关为gan或者sic mosfet。
11.在一实施例中,电源转换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驱动模块,控制器分别与多个驱动器耦接,驱动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耦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控制方法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产生多个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导通或关断,其中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互补导通,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互补导通。
12.在一实施例中,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驱动模块,控制器与驱动模块耦接,驱动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至第八开关耦接,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控制方法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产生多个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开关至第八开关导通或关断,其中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的驱动信号与第五开关至第八开关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13.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控制方法包含载波移相控制方法(carrier phase shift),或者载波层叠控制方法(carrier disposition),或者空间矢量调制方法(space vector pwm)。
1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与第二谐振转换电路之间采用移相控制。
1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的驱动信号与第二谐振转换电路的驱动信号相差90度。
16.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输出电容包含第一输出电容以及第二输出电容。第二输出电容串联连接于第一输出电容。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部包含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其中串联的第一输出电容及第二输出电容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包含第一输入电容组以及第二输入电容组。第一输入电容组包含第一输入电容以及第二输入电容,其中串联的第一输入电容与第二输入电容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出电容。第二输入电容组包含第三输入电容以及第四输入电容。第四输入电容串联连接于第三输入电容,其中串联的第三输入电容与第四输入电容并联连接于第二输出电容。电源转换装置还包含第三谐振转换电路以及第四谐振转换电路。第三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第三输入电容。第四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第四输入电容。
1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的该输入部包含一第一输入端及一第二输入端,其中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输入电容的两端;第二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包含一第三输入端及一第四输入端,其中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于第二
输入电容的两端;第三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包含第五输入端及第六输入端,其中第五输入端及第六输入端分别连接于第三输入电容的两端。第四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包含第七输入端及第八输入端,其中第七输入端及第八输入端分别连接于第四输入电容的两端;其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出部、第二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出部、第三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出部以及第四谐振电路的输出部并联连接。
18.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桥臂包括上桥臂开关器件和下桥臂开关器件;上桥臂开关器件和下桥臂开关器件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一钳位开关和第二钳位开关;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一点,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点;第一钳位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点,第一钳位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钳位开关的第一端以及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串联连接点,第二钳位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点;电感耦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和第一桥臂的中点之间。
1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钳位开关和第二钳位开关为二极管或可控开关。
20.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桥臂包括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第三钳位开关和第四钳位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串连连接于第三点,第六开关和第七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七开关和第八开关串联连接于第四点,第三钳位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点,第三钳位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钳位开关的第一端,第四钳位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一钳位开关和第二钳位开关;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一点,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点;第一钳位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点,第一钳位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钳位开关的第一端、第三钳位开关的第二端以及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的串联连接点,第二钳位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点;电感耦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和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
2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钳位开关、第二钳位开关、第三钳位开关和第四钳位开关为二极管或可控开关。
22.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双向开关;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桥臂包括上桥臂开关器件和下桥臂开关器件,上桥臂开关器件和下桥臂开关器件串连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双向开关连接在第二桥臂的中点与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串联连接点之间,电感耦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和第一桥臂的中点之间。
23.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桥臂包括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连接
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一双向开关连接在第一桥臂的中点与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串联连接点之间,第二双向开关连接在第二桥臂的中点与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串联连接点之间,电感耦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和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
24.本案内容的另一方面是关于一种电源转换装置,此电源转换装置包含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至少一输出电容、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及至少一谐振转换模块。至少一输出电容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部。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并联连接于至少一输出电容;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包括多个输入电容,多个输入电容彼此串联。至少一谐振转换模块包括多个谐振转换电路,多个谐振转换电路与多个输入电容一一对应;多个谐振转换电路的每一者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对应的输入电容。
25.在一实施例中,多个谐振转换电路之间采用移相控制。
26.在一实施例中,当多个谐振转换电路的数目为2个时,多个谐振转换电路之间的驱动信号相差90
°
;当多个谐振转换电路数目大于等于3个时,多个谐振转换电路之间的驱动信号相差360
°
/m,其中m为多个谐振转换电路的总数目,且m为一正整数。
27.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输出电容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输出电容;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输入电容组,多个输入电容组与多个输出电容一一对应,多个输入电容组的每一者并联连接于对应的输出电容。
28.在一实施例中,多个输出电容的每一者的电压相等。
29.在一实施例中,多个输出电容的额定容值相等。
30.在一实施例中,多个输入电容的每一者的电压相等。
31.在一实施例中,多个谐振转换电路的每一者的输出电流相等。
32.在一实施例中,多个输入电容的额定容值相等。
33.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输出电容包括一个输出电容;至少一个输入电容组包括一输入电容组,输入电容组并联连接于输出电容。
34.因此,根据本案的技术内容,本案揭露的电源转换装置是一种能够使用低压器件减小开关损耗,降低共模噪声,减小输入输出电流纹波,缩小输入电感和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的体积,改善emi特性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
附图说明
35.为让本揭露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36.图1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37.图2a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38.图2b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39.图2c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波形示意图;
40.图2d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波形示意图;
41.图2e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波形示意图;
42.图3a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43.图3b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44.图3c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波形示意图;
45.图4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46.图5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47.图6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48.图7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49.图8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50.图9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51.图10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波形示意图;
52.图11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波形示意图;
53.图12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波形示意图。
54.根据惯常的作业方式,图中各种特征与元件并未依比例绘制,其绘制方式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揭露相关的具体特征与元件。此外,在不同附图间,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来指称相似的元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案的实施形态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案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56.除非本说明书另有定义,此处所用的科学与技术词汇的含义与本案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理解与惯用的意义相同。此外,在不和上下文冲突的情形下,本说明书所用的单数名词涵盖该名词的复数型;而所用的复数名词时亦涵盖该名词的单数型。
57.图1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源转换装置100包含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至少一输出电容111、至少一输入电容组120、至少一谐振转换模块。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包括多个输入电容。至少一谐振转换模块包括多个谐振转换电路。
58.在连接关系上,至少一输出电容111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的输出部,其中至少一输出电容111所包含电容的数量可以根据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的多电平拓扑特性来确定。至少一输入电容组和与其对应的输出电容111并联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输出电容111包括一个输出电容cp;至少一输入电容组120包括一个输入电容组;输入电容组与输出电容并联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输出电容111包括多个输出电容cp;至少一输入电容组120包括多个输入电容组;多个输出电容cp彼此串联连接;多个输入电容组彼此串联连接,多个输入电容组与多个输出电容一一对应,并且每个输入电容组并联连接于对应的输出电容。每个输入电容组包括多个输入电容,多个输入电容彼此串联连接。多个谐振转换电路与多个输入电容一一对应,并且多个谐振转换电路的每一者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对应的输入电容。
59.如图1所示,电源转换装置100包含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至少一输出电容111、至少一输入电容组120、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及第二谐振转换电路140。至少一输入电容组120并联连接至少一输出电容111,并且至少一输出电容111包括输出电容cp,至少一输
入电容组120包括第一输入电容组121,第一输入电容组121包含第一输入电容c1及第二输入电容c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电容c1、第二输入电容c2和输出电容cp可以是单个电容器,或者由多个电容器以串联方式、并联方式或者串并联方式构成。
60.在连接关系上,至少一输出电容111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的输出部。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的输出部并联连接于至少一输出电容111。第一输入电容c1串联连接于第二输入电容c2,串联的第一输入电容c1和第一输入电容c2并联连接于输出电容cp。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入电容c1。第二谐振转换电路140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第二输入电容c2。
61.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输出电容111包括工频电容,且至少一输入电容组120包括高频电容。输出电容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的输出部,并且输出电容的额定容值较大,主要用于滤除工频纹波,响应慢,并且存储电能为谐振转换模块提供电能。输入电容与对应的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输入电容的额定容值较小,能够配合谐振转换电路的开关频率,有利于实现输入电容的均压。
62.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的输出部包含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至少一输出电容包括一个输出电容cp,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输出电容cp的两端。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的输入部包含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且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输入电容c1的两端。第二谐振转换电路140的输入部包含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且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输入电容c2的两端。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和第二谐振转换电路140的输出部并联连接,并且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的输出部并联连接于输出电容co,用以提供输出电压vo。
63.如图1所示,本案通过在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和输入串联的谐振转换电路130、140之间增加电容111和电容组120组成的开关电源结构。电容111并联在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的输出端作为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的输出电容;另有电容组120与输出电容111并联,电容组120内串联的的电容与对应的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作为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电容,每个谐振转换电路130、140的输出部并联连接以快速实现均压均流功能并便于进行模块化设计。本案可具有多个输入电容组,每个输入电容组包含多个相互串联连接的输入电容,允许多个输入电容的额定容值可以相等,但是这些输入电容的额定容值之间可以允许有
±
20%的偏差,而不影响后级谐振变换电路的均压均流能力。若有多个相互串联的输出电容cp,也同样允许多个输出电容cp的额定容值可以相等,但是这些输出电容cp的额定容值之间可以允许存在
±
20%的偏差,且不会影响到电路的工作。若使用的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如中性点钳位(neutral point clamped,npc)拓扑等结构),具有多个输出电容cp,这些输出电容cp之间可以自行均压而不需要对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进行直流母线电压平衡控制。前级的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使用多电平拓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平数量,后级使用输入串联的谐振变换电路拓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串联的谐振变换电路的数量。本案的电源转换装置100是一种能够选用低压器件能够有效地减小开关损耗,降低共模噪声,减小输入输出电流纹波,缩小输入电感和电磁干扰滤波器的体积,改善emi特性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上述的电源转换装置100的前级采用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使用更低损耗且更容易驱动的低压器件,降低低压器件的损耗,提升效率;能够通过改善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感的伏秒参数
并减小输入电流纹波,显著减小电感的体积并提升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低压器件的电压应力,减小开关器件动作时产生的du/dt,改善emi特性,减小多电平功率校正电路中滤波器的体积。上述电源转换装置的后级采用多个谐振转换电路,并且多个谐振转换电路的输入部串联连接及输出部并联连接,可以使用更容易驱动且结电容与导通电阻乘积更小的低压器件提升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关频率,提高功率密度;每个谐振变换电路相应的电压和电流都能降低,能够有效改善变压器的热和功率分布,提升效率并有利于变压器的设计和优化。另外,该结构能够有效减小原副边的等效寄生电容以减小共模电流,同时减小开关器件动作时产生的du/dt,改善emi特性,缩小emi滤波器的体积;还有助于减小输出电容co的体积。
64.图2a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a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a包括电感l、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输出电容cp的两端;第一桥臂包括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s21、第二开关s11、第三开关s12、第四开关s22和第一飞跨电容cc1;第一开关s21与第二开关s11串联连接于第一点n1,第二开关s11与第三开关s12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s12和第四开关s22串联连接于第二点n2;第一飞跨电容cc1连接在第一点n1和第二点n2之间;电感l耦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和第一桥臂的中点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
65.在一实施例中,上桥臂开关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a、sb均为慢速开关,例如工频开关;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s21、s11、s12、s22均为快速开关,例如是gan或者sic mosfet。
66.在一实施例中,输出电容cp为工频电容,第一输入电容c1和第二输入电容c2均为高频电容。
6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a与第二谐振转换电路140a之间采用移相控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a的驱动信号与第二谐振转换电路140a的驱动信号相差90度。
68.图2b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b的示意图。相较于图2a,图2b的电源转换装置100b还包括控制器150b和驱动模块160b,控制器150b分别与驱动模块160b耦接,驱动模块160b分别与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s21、s11、s12、s22耦接,控制器150b根据预设的控制方法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模块160b接收控制信号并产生多个驱动信号sout1-sout4,以驱动第一至第四开关s21、s11、s12、s22导通或关断,其中第一开关s21和第四开关s22的驱动信号互补,第二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12的驱动信号互补。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60b包括驱动电路161b-164b,驱动电路161b-164b与第一至第四开关s21、s11、s12、s22分别耦接,并且驱动电路161b-164b接收控制信号并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sout1-sout4,以驱动第一至第四开关s21、s11、s12、s22导通或关断。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60b可以包括两个驱动电路,其中一个驱动电路与第二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12分别耦接,并且接收控制信号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sout2和sout3,以驱动第二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12导通或关断,另一个驱动电路与第一开关s21和第四开关s22分别耦接,并且接收控制信号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sout1和sout4,以驱动第二开关s21和第三开关s22导通或关断。
69.在一实施例中,图2b所示的预设控制方法包含载波移相控制方法(carrier phase shift),或者载波层叠控制方法(carrier disposition),或者空间矢量调制方法(space vector pwm)。
70.请参阅图2a、2b,电源转换装置100a、100b是以单相3电平的功率因数校正拓扑作为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个谐振转换电路作为后级dc-dc变换电路的开关电源装置,其中谐振转换电路可以是llc电路,例如半桥llc电路或者全桥llc电路。如图2a所示,两个半桥llc电路的输入部串联连接且输出部并联连接,该3电平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相应的调制如图2c所示,该调制方法称为载波移相调制法。第一开关s21和第四开关s22的驱动信号互补,第二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12的驱动信号互补,而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则根据电网电压极性导通,以工频频率工作。当输入处于正半周时,下桥臂开关器件sb始终导通,上桥臂开关器件sa始终断开,当输入处于负半周时,下桥臂开关器件sb始终断开,上桥臂开关器件sa始终导通,开关sn1与sn2的相应驱动信号取反后进行驱动,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71.此外,两个输入部串联的半桥llc电路使用移相控制,以减小输出电流纹波,减小滤波器的体积,相应的调制如图2d所示,llc的上下管驱动信号互补,两个llc电路之间驱动信号相差90
°
,例如,一个llc电路的上管的驱动信号与另一个llc电路的上管的驱动信号相差90
°
,而一个llc电路的下管的驱动信号与另一个llc电路的下管的驱动信号相差90
°
。在一实施例中,一个llc电路中原边电路的上管s1和下管s2互补导通,另一个llc电路中原边电路的上管s3和下管s4互补导通,并且上管s1和s3的驱动信号相差90
°
,下管s2和s4的驱动信号相差90
°
。上述后级dc-dc变换电路可以有效地减小输出电流纹波和实现软开关功能,如图2e所示。串联的llc电路也可以不使用移相控制,此时虽然无法最小化输出电流纹波,但可以简化相应的控制电路或驱动电路。采用上述后级dc-dc变换电路,可以使用更容易驱动且结电容与导通电阻乘积更低的低压器件提升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关频率,提高功率密度;每个llc电路相应的电压和电流都能降低,能够改善变压器的热和功率分布,提升效率并有利于变压器的设计和优化。另外,两个llc电路的输入部串联连接能够有效减小原副边的等效寄生电容以减小共模电流,同时能够改善emi特性,缩小emi滤波器的体积;还有助于减小输出电容co的体积。
72.基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容cp和llc电路的输入电容组120a组成的直流母线电容结构按照下述过程实现直流母线电容的均压与输出电流的均流功能。
73.稳态条件下,后级dc-dc变换电路满足原边输入功率与副边输出功率的平衡,即有公式:
74.vin_i
×
iin=vout
×
iout_i
ꢀꢀꢀꢀꢀꢀꢀꢀꢀꢀꢀ
(1)
75.其中,vin_i为第i个llc电路的输入电压,iin为后级dc-dc变换电路的输入电流,vout为后级dc-dc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iout_i为第i个llc电路的输出电流。
76.根据第i个llc电路的输入电压、后级dc-dc变换电路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以及第i个llc电路的输出电流,获得第i个llc电路的增益m:
77.m=vout/vin_i=iin/iout_i
ꢀꢀꢀꢀꢀꢀꢀꢀꢀ
(2)
78.可以看到,当第i个llc电路工作在稳态下时,其输入电压均压,输出电流均流。
79.当流经上述2个llc电路中第1个llc电路的输出电流iout_1升高时,由于输入输出
功率平衡,该第1个llc电路的输入电流iin亦会升高;当流经该第1个llc电路的输入电流iin升高时,其输入端所并联的输入电容c1会为其提供能量,相应的第1个llc电路的输入电压vin_1会下降;而当该第1个llc电路的输入电压vin_1降低时,会使得第2个llc电路的输入电压vin_2升高;当第2个llc电路的输入电压vin_2升高时,同样由于功率平衡,会使得其自身输出电流iout_2升高;当第2个llc电路的输出电流iout_2升高时其输入电流iin会增大,使得其输入电压vin_2会减小,该状态会持续发生变化直到各个llc电路的输入电压均压、输出电流均流为止,这样就能保证输入电容组中多个输入电容的均压和输出电流的均流。该均压均流的能力对输入电容偏差的敏感度较低,允许第一输入电容和第二输入电容的额定容值相等,但是可以允许存在
±
20%的偏差。
80.图3a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c包括电感l、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输出电容cp的两端;第一桥臂包括第五开关s43、第六开关s33、第七开关s34、第八开关s44和第二飞跨电容cc2;第五开关s43和第六开关s33串联连接于第三点n3,第六开关s33和第七开关s34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七开关s34和第八开关s44串联连接于第四点n4,第二飞跨电容cc2连接在第三点n3和第四点n4之间;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s21、第二开关s11、第三开关s12、第四开关s22和第一飞跨电容cc1;第一开关s21与第二开关s11串联连接于第一点n1,第二开关s11与第三开关s12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s12和第四开关s22串联连接于第二点n2;第一飞跨电容cc1连接在第一点n1和第二点n2之间;电感l耦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和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在另一实施例,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
8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八开关s21、s11、s12、s22、s43、s33、s34、s44均为快速开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八开关s21、s11、s12、s22、s43、s33、s34、s44为gan或者sic mosfet。
82.图3b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d的示意图。相较于图3a,图3b的电源转换装置100d还包括控制器150d和驱动模块160d,控制器150d与驱动模块160d耦接,驱动模块160d分别与第一开关至第八开关s21、s11、s12、s22、s43、s33、s34、s44耦接,控制器150d根据预设的控制方法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模块160d接收控制信号并产生多个驱动信号sout1-sout8,以驱动第一开关至第八开关s21、s11、s12、s22、s43、s33、s34、s44导通或关断,其中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s21、s11、s12、s22的驱动信号与第五开关至第八开关s43、s33、s34、s44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第一开关s21和第四开关s22的驱动信号互补,第二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12互补;以及第五开关s43和第八开关s44的驱动信号互补,第六开关s33和第七开关s34的驱动信号互补。在驱动模块160d包括驱动电路161d-168d,驱动电路161d-168d与第一开关至第八开关s21、s11、s12、s22、s43、s33、s34、s44分别耦接,并且驱动电路161d-168d接收控制信号并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sout1-sout8。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60d可以包括四个驱动电路,其中第一个驱动电路与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分别耦接,第二驱动电路与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分别耦接,第三驱动电路与第五开关和第八开关分别耦接,以及第四驱动电路与第六开关和第七开关分别耦接。
83.在一实施例中,图3b所示的预设控制方法包含载波移相控制方法(carrier phase shift),或者载波层叠控制方法(carrier disposition),或者空间矢量调制方法(space vector pwm)。
84.请参阅图3a、3b,电源转换装置100c、100d是以单相3电平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拓扑作为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个半桥llc电路作为后级dc-dc变换电路的开关电源装置,其中两个半桥llc电路的输入部串联连接且输出部并联连接。其中图2a中第一桥臂改为飞跨电容半桥,形成3电平飞跨电容全桥结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相应的调制也发生了改变,如图3c所示是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的驱动信号调制波形,由于电源的l相和n相之间相位相差180
°
,因此第二桥臂开关的调制信号应与第一桥臂的相同位置的开关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即第一开关s21与第五开关s43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第二开关s11和第六开关s33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第三开关s12和第七开关s34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第四开关s22和第八开关s44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后级dc-dc变换电路相应的调制仍如图2d所示保持不变。由于取消了工频开关改善了输入电流的高频纹波,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小输入滤波器体积,还省去了输入电压极性的判断与调制中随着输入极性改变相应驱动信号的操作,但相应地增加了开关损耗和电路成本。
85.图4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e的示意图。相较于图2a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a,图4的电源转换装置100e还包含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第一输入电容组120e、第二输入电容组125e、第三谐振转换电路170e以及第四谐振转换电路180e。
86.如图所示,第一输出电容cp1串联连接于第二输出电容cp2。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e的输出部包含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且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并联于串联的第一输出电容cp1及第二输出电容cp2。第一输入电容组120e串联连接于第二输入电容组125e,串联的第一输入电容组120e和第二输入电容组125e与串联的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并联连接。第一输入电容组120e包含第一输入电容c1以及第二输入电容c2。第一输入电容c1串联连接于第二输入电容c2,串联的第一输入电容c1和第二输入电容c2与第一输出电容cp1并联连接。第二输入电容组125e包含第三输入电容c3以及第四输入电容c4。第三输入电容c3串联连接于第四输入电容c4,串联的第三输入电容c3和第四输入电容c4与第二输出电容cp2并联连接。第三谐振转换电路170e串联连接于第四谐振转换电路180e。第三谐振转换电路170e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第三输入电容c3。第四谐振转换电路180e的输入部并联连接于第四输入电容c4。
8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e的输入部包含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且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入电容c1的两端。第二谐振转换电路140e的输入部包含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且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并联连接于第二输入电容c2的两端。第三谐振转换电路170e的输入部包含第五输入端及第六输入端,其中第五输入端及第六输入端并联连接于第三输入电容c3的两端。第四谐振转换电路180e的输入部包含第七输入端及第八输入端,其中第七输入端及第八输入端并联连接于第四输入电容c4的两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转换电路130e、第二谐振转换电路140e、第三谐振转换电路170e以及第四谐振转换电路180e的输出部并联连接。
88.在一实施例中,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e包括电感l、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
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e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一桥臂包括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12、第三开关s13、第四开关s14、第一钳位开关d11和第二钳位开关d12;第一开关s11与第二开关s12串联连接于第一点n1,第二开关s12与第三开关s13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s13和第四开关s14串联连接于第二点n2;第一钳位开关d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点n1,第一钳位开关d11的第二端与第二钳位开关d12的第一端和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连接,第二钳位开关d1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点n2;电感l耦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和第一桥臂的中点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
8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钳位开关d11和第二钳位开关d12为二极管。
9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s11、s12、s13、s14均为快速开关,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均为慢速开关,例如工频开关。
91.在一实施例中,输入电容c1~c4的每一者的电压相等。在一实施例中,谐振转换电路130e、140e、170e、180e的每一者的输出电流相等。
92.在一实施例中,输出电容cp1、cp2的每一者的电压相等。在一实施例中,输出电容cp1、cp2的额定容值相等,即输出电容cp1、cp2之间可以允许存在
±
20%的偏差。在一实施例中,输入电容c1~c4的额定容值相等,即输入电容c1-c4的额定容值之间可以允许存在
±
20%的偏差。
93.图5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f的示意图。相较于图4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e,图5的电源转换装置100f的桥臂配置方式不同。
94.如图5所示,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f包括电感l、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f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一桥臂包括第五开关s15、第六开关s16、第七开关s17、第八开关s18、第三钳位开关d13和第四钳位开关d14;第五开关s15和第六开关s16串联连接于第三点n3,第六开关s16和第七开关s17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七开关s17和第八开关s18串联连接于第四点n4,第三钳位开关d1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点n3,第三钳位开关d13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钳位开关d14的第一端,第四钳位开关d1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点n4;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12、第三开关s13、第四开关s14和第一钳位开关d11和第二钳位开关d12;第一开关s11与第二开关s12串联连接于第一点n1,第二开关s12与第三开关s13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s13和第四开关s4串联连接于第二点n2;第一钳位开关d1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点n1,第一钳位开关d1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钳位开关d12的第一端,第二钳位开关d1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点n2;第一钳位开关d1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钳位开关d13的第二端,第一钳位开关d11的第二端与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的串联连接点连接;电感l耦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和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在另一实施例,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
9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钳位开关d11、第二钳位开关d12、第三钳位开关d13和第四钳
位开关d14均为二极管。
9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至第八开关s11、s12、s13、s14、s15、s16、s17、s18均为快速开关。
97.图6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g的示意图。相较于图4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e,图6的电源转换装置100g的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g的配置方式不同。
98.如图所示,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g包括电感l、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双向开关111g;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g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一桥臂包括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串连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第一开关s11和第二开关s12,第一开关s11和第二开关s12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双向开关111g连接在第二桥臂的中点与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之间,电感l耦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和第一桥臂的中点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双向开关111g可以是两个反接串联连接的可控开关。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向开关111g包括开关s13和开关s14,且开关s13的第二端与开关s14的第二端连接,开关s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开关s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
99.在一实施例中,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均为慢速开关,例如工频开关;第一开关至第二开关s11和s12均为快速开关。
100.图7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h的示意图。相较于图6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g,图7的电源转换装置100h的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h的桥臂配置方式不同。
101.如图7所示,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h包括电感l、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一双向开关111h和第二双向开关113h;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h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一桥臂包括第三开关s21和第四开关s22,第三开关s21和第四开关s22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s11和第二开关s12,第一开关s11和第二开关s12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一双向开关111h连接在第一桥臂的中点与和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之间,第二双向开关113h连接在第二桥臂的中点与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之间,电感l耦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和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双向开关111h包括两个反向串联连接的开关。第一双向开关111h包括开关s23和开关s24,开关s2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开关s23的第二端连接开关s24的第二端,开关s2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第二双向开关113h包括两个反向串连接的开关。第二双向开关113h包括开关s13和开关s14。开关s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开关s13的第二端连接开关s14的第二端,开关s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
102.在一实施例中,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在另一实施例,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
10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s11、s12、s21和s22均为快速开关。
104.图8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i的示意图。相较于图4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e,图8的电源转换装置100i的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i的配置方式不同。
105.如图所示,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i包括电感l、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i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一桥臂包括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12、第三开关s13、第四开关s14、第一钳位开关s15和第二钳位开关s16;第一开关s11与第二开关s12串联连接于第一点n1,第二开关s12与第三开关s13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s13和第四开关s14串联连接于第二点n2;第一钳位开关s1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点n1,第一钳位开关s15的第二端与第二钳位开关s16的第一端和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连接,第二钳位开关s1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点n2;电感l耦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和第一桥臂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
10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钳位开关s15和第二钳位开关s16为可控开关。
10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s11、s12、s13、s14均为快速开关。上桥臂开关器件sa和下桥臂开关器件sb均为慢速开关。
108.图9是依照本揭露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j的示意图。相较于图8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e,图9的电源转换装置100j的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j的桥臂配置方式不同。
109.如图9所示,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j包括电感l、第一桥臂及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均并联连接于多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0j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一桥臂包括第五开关s33、第六开关s21、第七开关s22、第八开关s34、第三钳位开关s31和第四钳位开关s32;第五开关s33和第六开关s21串联连接于第三点n3,第六开关s21和第七开关s22串联连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七开关s22和第八开关s34串联连接于第四点n4;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12、第三开关s13、第四开关s14、第五开关s15、第六开关s16、第一钳位开关s15和第二钳位开关s16;第一开关s11与第二开关s12串联连接于第一点n1,第二开关s12与第三开关s13串联连接于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开关s13和第四开关s14串联连接于第二点n2;第一钳位开关s1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点n1,第一钳位开关s15的第二端与第二钳位开关s16的第一端和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连接,第二钳位开关s1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点n2;第三钳位开关s3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点n3,第三钳位开关s31的第二端与第四钳位开关s32的第一端和第一输出电容cp1和第二输出电容cp2串联连接点连接,第四钳位开关s3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点n4。电感l耦接于第一桥臂的中点和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在另一实施例,电感l的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ac的一端,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
110.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电源的l相和n相之间相位相差180
°
,因此第二桥臂开关的调
制信号应与第一桥臂的相同位置的开关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即第一开关s11与第五开关s33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第二开关s12和第六开关s21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第三开关s13和第七开关s22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第四开关s14和第八开关s34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

1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钳位开关s15、第二钳位开关s16、第三钳位开关s31和第四钳位开关s32为可控开关。
1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至第八开关s11、s12、s13、s14、s33、s21、s22、s34均为快速开关。
113.图4~图9所示的有2个输出电容和4个llc电路以及2个输入电容组的开关电源结构。在用于如图4、图5所示的二极管钳位式拓扑(neutral point clamped,npc)实现或如图6、图7所示的t型中点钳位式拓扑(t type neutral point clamped,tnpc)实现或如图8、图9所示的有源中点钳位拓扑(active neutral point clamped,anpc)实现的情况下,由于直流母线电容结构的性质,两个输出电容cp1和cp2上的电压平衡无需由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控制,只需后级dc-dc变换电路正常工作即可完成其均压功能,能够起到前级使用npc、tnpc、anpc拓扑时简化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算法的作用,有利于多电平电路的电平数提升。后级dc-dc变换电路的调制方式可参照图2a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后级dc-dc变换电路的调试方式。在一实施例中,后级dc-dc变换电路包括4个llc电路,该4个llc电路的输入部串联连接以及输出部并联连接。该4个llc电路的驱动信号相差90
°
。在一实施例中,后级dc-dc变换电路包括m个llc电路,则m个llc电路的驱动信号相差360
°
/m,且m为正整数。
114.相应的调制方法如图10~12所示,该调制方法称为载波层叠调制法,是由n-1条载波和调制波进行比较实现的对n电平拓扑的调制方法,其中n为大于2的自然数,根据载波方向的异同等有多种实现方式,此处给出常用的同向载波调制方法的示意。
115.如图10,第一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13的驱动信号互补,第二开关s12和第四开关s14的驱动信号互补;对于npc拓扑(如图4和5所示的拓扑)来说,当调制波大于上载波时,第一开关s11和第二开关s12导通;当调制波小于下载波时,第三开关s13和第四开关s14导通,其余情况为第二开关s12和第三开关s13导通。
116.如图11,第三开关器件s11和双向开关中的开关s13的驱动信号互补,第四开关器件s12和双向开关中的开关s14的驱动信号互补;对于tnpc拓扑(如图6和7所示的拓扑)来说,当调制波大于上载波时,第一开关s11和开关s14导通;当调制波小于下载波时,第二开关s12和开关s13导通,其余情况为开关s13和s14导通。
117.如图12,第一开关s11和第一钳位开关s15的驱动信号互补,第二开关s12和第三开关s13的驱动信号互补,第四开关s14和第二钳位开关s16的驱动信号互补。对于anpc拓扑(如图8和9所示的拓扑)来说,当调制波大于上载波时,第一开关s11、第二开关s12和第二钳位开关s16导通;当调制波小于下载波时,第三开关s13、第四开关s14和第一钳位开关s15导通;当调制波小于上载波时,第一开关s11、第三开关s13和第二钳位开关s16导通;当调制波大于下载波时,第二开关s12、第四开关s14和第一钳位开关s15导通。
118.上述开关器件以及开关可以为可控开关,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或氮化镓半导体开关(gallium nitride transistor,gan)等半导体开关器件。
119.由上述本案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案具有下列优点。本案揭露的电源转换装置是一种能够使用低压器件减小开关损耗,降低共模噪声,减小输入输出电流纹波,缩小输入电感和电磁干扰滤波器,改善emi特性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
120.虽然上文实施方式中揭露了本案的具体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案,本案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悖离本案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形下,当可对其进行各种更动与修饰,因此本案的保护范围当以附随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