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08133发布日期:2021-11-09 20:53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方法与流程
一种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方法,属于三相电机绕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12~48v低压直流三相电机用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是在单针绕线机上绕制而成,该10极电机采用串联绕制。参见图4、5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3.在定子铁芯的第1齿、第2齿、第7齿、第8齿上依次逆时针、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绕线,绕制四个串连连接的线圈q’1、q’2、q’7和q’8,以完成u相绕组的绕制作业;在定子铁芯的第9齿、第10齿、第3齿、第4齿上依次逆时针、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绕线,绕制四个串连连接的线圈q’9、q’10、q’3和q’4,以完成v相绕组的绕制作业;在定子铁芯的第5齿、第6齿、第11齿、第12齿上依次逆时针、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绕线,绕制的四个线圈q’5、q’6、q’11和q’12串连连接,以完成w相绕组的绕制作业。在图4中,
“‑”
表示逆时针绕线,“+”表示顺时针绕线。
4.由于每相绕组未按定子铁芯顺序排列的齿上绕制,需作长距离跨线处理及过桥线处理,因此组绕绕制工效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绕制工效高的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方法。
6.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方法,所述电机为12槽10极三相电机,该电机的每极每相槽数为2/5,绕线使用单轴漆包线盘在单针绕线机上进行,其改进点是由以下步骤组成:先将漆包线的起始端绑于单针绕线机其绕线工装的起线柱上,由同一根漆包线在定子铁芯其顺序排列的第1绕线齿~第12绕线齿上依次绕制,得到绕设于相对应绕线齿上的第1线圈~第12线圈,绕线方向如下:
8.第1线圈、第4线圈、第5线圈、第8线圈、第9线圈、第12线圈均顺向绕,第2线圈、第3线圈、第6线圈、第7线圈、第10线圈、第11线圈均逆向绕,其中,从第1绕线齿开始绕线圈,每绕完一个线圈后在后续绕线齿上绕线前,定子铁芯均顺时针转过30
°
,直至在第12绕线齿上绕完第12线圈后绕线工装顺时针转过30
°
复位;接着剪线,同时剪断第12线圈的末端和绑于起线柱的漆包线;继而接线,将第1线圈的首端与第7线圈的首端连接,以及将第2线圈的末端与第8线圈的末端连接,得到a相绕组,第2线圈与第8线圈的末端共同作为a相绕组的末端,将第3线圈的首端与第9线圈的首端连接,以及将第4线圈的末端与第10线圈的末端连接,得b相绕组,第4线圈与第10线圈的末端共同作为b相绕组的末端,将第5线圈的首端与第11线圈的首端连接,以及将第6线圈的末端与第12线圈的末端连接,得c相绕组,第6线圈与第12线圈的末端共同作为c相绕组的末端,每相绕组由二个并联支路组成且每个并联支路
由二个线圈构成;最后,将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端。
9.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0.1、本绕线方法结合了定子铁芯在绕线工装上以小角度步进地顺时针转动的形式,这不但节省了定子铁芯旋转时间,而且使绕线全过程无须作长距离跨线处理或作过桥线处理,因此绕组绕制工效高;
11.2、按定子铁芯其顺序排列的第1绕线齿至第12绕线齿上依次绕制线圈,相对于绕线齿跨线绕线而言,工效更高;
12.3、设置一次剪完的剪线工序,剪线合并在一道工序进行,相对于每绕二个串联线圈就穿插剪线一次而言,工效更高。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的12槽外定子铁芯示意图;
14.图2是本发明用到的绕线工装的简图(已装入定子铁芯);
15.图3是本发明方法各线圈绕制时序的示意图;
16.图4是现有三相绕组的星形接线图;
17.图5是现有三相绕组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方法,电机为12槽10极三相电机,电机的每极每相槽数为2/5,定子铁芯1固定于单针绕线机的绕线工装m内,绕线使用单轴漆包线盘在单针绕线机上进行,其改进点是由以下步骤组成:s1)先将单轴漆包线盘其漆包线的起始端绑于单针绕线机其绕线工装m的起线柱h上,由同一根漆包线在定子铁芯1其顺序排列的第1绕线齿t1、第2绕线齿t2、第3绕线齿t3、第4绕线齿t4、第5绕线齿t5、第6绕线齿t6、第7绕线齿t7、第8绕线齿t8、第9绕线齿t9、第10绕线齿t10、第11绕线齿t11和第12绕线齿t12上依次绕制,得到第1线圈q1、第2线圈q2、第3线圈q3、第4线圈q4、第5线圈q5、第6线圈q6、第7线圈q7、第8线圈q8、第9线圈q9、第10线圈q10、第11线圈q11和第12线圈q12。
19.各线圈的绕线方向如下:
20.第1线圈q1顺向绕、第2线圈q2逆向绕,第3线圈q3逆向绕、第4线圈q4顺向绕,第5线圈q5顺向绕、第6线圈q6逆向绕,第7线圈q7逆向绕、第8线圈q8顺向绕,第9线圈q9顺向绕、第10线圈q10逆向绕,第11线圈q11逆向绕、第12线圈q12顺向绕。
21.在第1绕线齿t1上绕制第1线圈q1完毕后,按以下流程进行:
22.绕线工装m带动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第2绕线齿t2上绕制第2线圈q2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漆包线缠绕到第一过线柱h1上

第3绕线齿t3上绕制第3线圈q3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第4绕线齿t4上绕制第4线圈q4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将漆包线缠绕到第二过线柱h2上

第5绕线齿t5上绕制第5线圈q5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第6绕线齿t6上绕制第6线圈q6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将漆包线缠绕到第三过线柱h3上

第7绕线齿t7上绕制第7线圈q7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第8绕线齿t8上绕制第8线圈q8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将漆包线缠绕到第四过线柱h4上

第9绕线齿
t9上绕制第9线圈q9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第10绕线齿t10上绕制第10线圈q10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漆包线缠绕到第五过线柱h5上

第11绕线齿t11上绕制第11线圈q11

定子铁芯1顺时针转过30
°→
第12绕线齿t12上绕制第12线圈q12

绕线工装m顺时针转过30
°
复位,等候取离整个定子以及等候安装下一个需绕制绕组的定子铁芯。
23.s2)接着剪线:接着剪线:同时剪断第12线圈q12的末端和绑于起线柱h的漆包线。另外,解除缠绕于各过线柱上的漆包线。
24.s3)继而接线:第1线圈q1的首端与第7线圈q7的首端连接,以及第2线圈q2的末端与第8线圈q8的末端连接,得到由二个并联支路组成且每个并联支路由二个串接线圈构成的a相绕组,第2线圈q2的末端与第8线圈q8的末端共同作为a相绕组的末端;第3线圈q3的首端与第9线圈q9的首端连接,以及将第4线圈q4的末端与第10线圈q10的末端连接,得到由二个并联支路组成且每个并联支路由二个串接线圈构成的b相绕组,第4线圈q4的末端与第10线圈q10的末端共同作为b相绕组的末端;第5线圈q5的首端与第11线圈q11的首端连接,以及将第6线圈q6的末端与第12线圈q12的末端连接,得到由二个并联支路组成且每个并联支路由二个串接线圈构成的c相绕组,第6线圈q6与第12线圈q12的末端共同作为c相绕组的末端。
25.s4)最后,将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的末端连接成公共端。
26.在图3中:
“‑”
表示逆时针绕线,“+”表示顺时针绕线,
27.本实施例图1所示的定子铁芯1为外定子铁芯,在该外定子铁芯中,奇数的第1绕线齿t1与第7绕线齿t7布置在过外定子铁芯的内孔中心的连线上,奇数的第3绕线齿t3与第9绕线齿t9布置在过外定子铁芯其内孔中心的连线上;奇数的第5绕线齿t5与第11绕线齿t11布置在过外定子铁芯其内孔中心的连线上;偶数的第2绕线齿t2与第8绕线齿t8布置在过外定子铁芯其内孔中心的连线上;偶数的第4绕线齿t4与第10绕线齿t10布置在过外定子铁芯其内孔中心的连线上,偶数的第6绕线齿t6与第12绕线齿t12布置在过外定子铁芯其内孔中心的连线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