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隔爆面的防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4445发布日期:2021-10-09 03:0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隔爆面的防爆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防爆配电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隔爆面的防爆箱。


背景技术:

2.防爆配电箱具有防爆性能的一类配电箱。主要有防爆照明配电箱、防爆动力配电箱、防爆防腐配电箱等。防爆配电箱适用于石化装置、石油平台、化工、制药、煤炭、冶炼、船舶制造、军工、纺织等易燃易爆场所走电配线使用,随着石油、化工、军工、工程、厂矿、矿业等产业的飞速发展,防爆配电箱在生产、仓储、救援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越来越多。在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里如何防止防爆配电箱事故性爆炸的发生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防爆配电箱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电火花,它们一旦与生产或救援现场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相遇,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直接危及国家财产和公民的生命安全。因此,作为使用最广泛的照明灯具,它的防爆技术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爆电控箱”,公开号:cn108882582a,通过集尘机构,使得防爆电控箱避免因灰尘造成内部电器设备失灵,甚至损坏;设有干燥盒,干燥盒内设置有干燥剂,使得通过干燥剂可以将防爆电控箱内部的水蒸气吸收,从而避免内部电器设备短路;设有led灯,使得工作人员便于对防爆电控箱内发生的故障进行检修;设有文件放置盒,便于工作人员记录电器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以方便后期问题的处理;设有金属板,使得可以将防爆电控箱内部的静电通过金属板传递给地面,保证了防爆电控箱内的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但是在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里设置的防爆电控箱还存在以下问题:
4.(1)由于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里配电箱进行断电和接电时,普通的配电箱箱门的开启将使配电器不可避免的与外界空气接触,在接电和断电时可能产生的电流和电火花会引爆空气,造成危险;
5.(2)市面上用于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的配电箱为了安全考虑,设置的保护机制除了正常的开合箱门操作外,还需要额外大量操作步骤,大大增加了启闭配电箱的操作时间,降低了操作效率。
6.(3)市面上用于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的配电箱为了安全考虑,设置的保护机制需要牢记操作顺序和步骤,对于普遍知识水平受限的工厂内的操作工人来说易误操作和漏操作,而简单的失误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隔爆面的防爆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9.一种带有隔爆面的防爆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左表面固定设置有配电器,箱体的外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对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上下面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箱体内后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一,所述矩形槽一的后槽面均匀开设有通风孔一,所述箱体的右
表面通过连接块连接有翻转机构,所述箱体的内后表面连接有启闭机构,所述矩形槽一的左右槽沿均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矩形槽一内活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板面开设有与通风孔一数量相同的通风孔二,所述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前端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滑板的厚度与挡片到矩形槽一后槽面的距离相同。
10.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隔爆板,所述隔爆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短杆,两个所述连接杆通过短杆和连接槽分别与两对连接块铰接,所述隔爆板的右板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隔爆板与箱体的规格匹配,所述通孔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活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右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移动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
11.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后端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后槽面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后槽面开设有两个弧形槽一,两个所述弧形槽一贯穿隔爆板的后板面,所述通孔与竖槽的接通处位于竖槽的中间部分,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转动机构。
12.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握杆,所述握杆的左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有圆杆一,所述圆杆一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圆杆二。
13.优选的,所述启闭机构包括方块,所述方块的右表面开设有两个弧形槽二,两个所述弧形槽二的左槽面开设有转轨,所述转轨的左槽面开设有杆槽,所述方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接电金属片,所述杆槽内活动套接有圆杆三,所述圆杆三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方杆活动置于转轨内,所述方杆两端与转轨之间连接有弹簧使方杆在不受外力时与弧形槽二之间留有插入空间。
14.优选的,所述圆杆一活动铰接在通孔内,所述转杆活动设置在竖槽内,两个所述圆杆二分别活动设置在两个弧形槽一内,两个所述圆杆二的左端分别插入方杆与弧形槽二之间预留的空间,所述圆杆三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与卡杆的后杆面接触,所述卡杆上端的厚度超出两个接电金属片的间距,两个所述接电金属片与配电器之间连接有电线。
15.优选的,所述滑板下端与矩形槽一槽底贴合时,通风孔一与通风孔二位置重合,所述滑板后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卡杆转动通过挡块提起滑板后,通风孔一与通风孔二位置错开。
16.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7.其一,卡杆转动的过程中上端逐渐卡入两个接电金属片之间,由于卡杆上端导电可以完成配电器的的接通,同时卡杆的下端转动时遇到挡块的阻挡,带动挡块上移,挡块移动带动滑板在矩形槽一内上移,使得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位置错开,在关闭配电箱隔爆门的过程中同时达到接电和密闭的效果。
18.其二,在下一次开启配电箱时,随着握杆的反向转动,带动卡杆与接电金属片分离,且挡块失去卡杆的支撑,滑板自动下滑,通气孔一和通气孔二位置重合,可以自动完成断电和开启通气口的效果。
19.其三,操作人员只需要通过转动,抽拉握杆即可对于配电箱的启闭和密封,操作简单,与常见的利用门把手开启配电箱的方式相比,操作动作相似,却省去了开启箱门后的断
电和通气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20.其四,随着握杆的转动,在开启箱门时,先断电先通气,然后才能开启配电箱,既避免了开启箱门时配电箱仍然通电,开启箱门与外界含粉尘空气直接接触导致爆炸的风险,还使得箱内提前通风,降低了内温,避免开启时内外温差过大。
21.其五,关闭箱门时,先关闭再通电和密闭,避免了通电瞬间可能产生的电火花引爆空气造成危险,使得引爆范围缩小在箱内,无法波及箱外空气,提高了安全性。
22.其六,通断电和空间通闭同时达到,通过一个操作在达到开启或关闭配电箱的同时,自动完成通断电和空间通闭,且完成箱门的启闭的前提是完成接断电和空间通闭,无需操作人员刻意记忆操作步骤,减小失误空间,降低人为失误对安全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中隔爆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中握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中圆杆三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中方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中弧形槽一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中竖槽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发明中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箱体;2、隔爆板;3、握杆;4、方块;5、圆杆三;6、连接槽;7、配电器;8、矩形槽一;9、通风孔一;10、挡片;11、通风孔二;12、滑板;13、挡块;14、密封垫;15、圆杆一;16、转杆;17、圆杆二;18、连接块;19、方杆;20、卡杆;21、短杆;22、连接杆;23、弧形槽一;24、通孔;25、竖槽;26、圆槽;27、杆槽;28、转轨;29、弧形槽二;30、横板;31、竖板;32、接电金属片;33、滑槽;34、拨杆;36、限位槽;37、限位块;38、移动块;39、卡块;40、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8.请参阅图1

图11,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隔爆面的防爆箱技术方案: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左表面固定设置有配电器7,箱体1的外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对连接块18,每个连接块18的上下面均开设有连接槽6,箱体1内后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一8,矩形槽一8的后槽面均
匀开设有通风孔一9,箱体1的右表面通过连接块18连接有翻转机构,箱体1的内后表面连接有启闭机构,矩形槽一8的左右槽沿均固定连接有挡片10,矩形槽一8内活动设置有滑板12,滑板12的板面开设有与通风孔一9数量相同的通风孔二11,滑板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3,挡块13的前端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滑板12的厚度与挡片10到矩形槽一8后槽面的距离相同,翻转机构包括隔爆板2,隔爆板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22,每个连接杆22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短杆21,两个连接杆22通过短杆21和连接槽6分别与两对连接块18铰接,隔爆板2的右板面开设有通孔24,隔爆板2与箱体1的规格匹配,所述通孔24旁开设有滑槽33,所述滑槽33内活动设置有卡块39,所述卡块39右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38,所述移动块38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7,所述限位块37的底面开设有限位槽36,所述移动块38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34,通孔24的后端开设有竖槽25,竖槽25的后槽面开设有圆槽26,圆槽26后槽面开设有两个弧形槽一23,两个弧形槽一23贯穿隔爆板2的后板面,通孔24与竖槽25的接通处位于竖槽25的中间部分,通孔24内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握杆3,握杆3的左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有圆杆一15,圆杆一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6,转杆1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圆杆二17,启闭机构包括方块4,方块4的右表面开设有两个弧形槽二29,两个弧形槽二29的左槽面开设有转轨28,转轨28的左槽面开设有杆槽27,方块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30,横板3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31,两个竖板3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接电金属片32,杆槽27内活动套接有圆杆三5,圆杆三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方杆19,方杆19活动置于转轨28内,方杆19两端与转轨28之间连接有弹簧使方杆19在不受外力时与弧形槽二29之间留有插入空间,圆杆一15活动铰接在通孔24内,转杆16活动设置在竖槽25内,两个圆杆二17分别活动设置在两个弧形槽一23内,两个圆杆二17的左端分别插入方杆19与弧形槽二29之间预留的空间,圆杆三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卡杆20,挡块13的下表面与卡杆20的后杆面接触,卡杆20上端的厚度超出两个接电金属片32的间距,两个接电金属片32与配电器7之间连接有电线,滑板12下端与矩形槽一8槽底贴合时,通风孔一9与通风孔二11位置重合,滑板12后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垫14,卡杆20转动通过挡块13提起滑板12后,需要关闭防爆配电箱时,通过连接槽6和短杆21转动隔爆板2使隔爆板2与箱体1贴合,此时向箱体1内推动握杆3,使得圆杆一15推动转杆16在竖槽25内滑动,当转杆16滑动至圆槽26时,此时转杆16失去竖槽25的限制,且转杆16移动同时带动两个圆杆二17一起移动,转杆16到达圆槽26的同时圆杆二17插入方杆19与弧形槽二29之间预留的空间,此时可以通过转动握杆3带动转杆16转动,转杆16转动带动两个圆杆二17沿着两个弧形槽一23滑动,两个圆杆二17滑动过程中遇到方杆19的阻挡,带动方杆19一起移动,使得方杆19逆时针以圆杆三5为轴在转轨28内转动,方杆19转动通过圆杆三5带动卡杆20逆时针转动,卡杆20转动的过程中上端逐渐卡入两个接电金属片32之间,由于卡杆20上端导电可以完成配电器的7的接通,同时卡杆20的下端转动时遇到挡块13的阻挡,带动挡块13上移,挡块13移动带动滑板12在矩形槽一8内上移,使得通风孔一9和通风孔二11位置错开,在关闭配电箱隔爆门的过程中同时达到接电和密闭的效果,只需利用常见的固定件固定转动后的握杆3即可,在下一次开启配电箱时自动完成断电和开启通气口的效果,通风孔一9与通风孔二11位置错开。
39.工作原理:需要关闭防爆配电箱时,通过连接槽6和短杆21转动隔爆板2使隔爆板2与箱体1贴合,此时向箱体1内推动握杆3,使得圆杆一15推动转杆16在竖槽25内滑动,当转杆16滑动至圆槽26时,此时转杆16失去竖槽25的限制,且转杆16移动同时带动两个圆杆二
17一起移动,转杆16到达圆槽26的同时圆杆二17插入方杆19与弧形槽二29之间预留的空间,此时可以通过转动握杆3带动转杆16转动,转杆16转动带动两个圆杆二17沿着两个弧形槽一23滑动,两个圆杆二17滑动过程中遇到方杆19的阻挡,带动方杆19一起移动,使得方杆19逆时针以圆杆三5为轴在转轨28内转动,方杆19转动通过圆杆三5带动卡杆20逆时针转动,卡杆20转动的过程中上端逐渐卡入两个接电金属片32之间,由于卡杆20上端导电可以完成配电器的7的接通,同时卡杆20的下端转动时遇到挡块13的阻挡,带动挡块13上移,挡块13移动带动滑板12在矩形槽一8内上移,使得通风孔一9和通风孔二11位置错开,在关闭配电箱隔爆门的过程中同时达到接电和密闭的效果,只需利用常见的固定件固定转动后的握杆3即可,在下一次开启配电箱时自动完成断电和开启通气口的效果。
40.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41.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