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2534发布日期:2021-11-10 03:3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每到冬季我国南方地区并不排除偶发性的极端强冷空气和暴雪、冻雨灾害突发,输电线路覆冰严重影响输电安全稳定运行,严重时可压断输电线路、压塌输电塔架,造成电力事故。移动式融冰装置将对输电线路施加直流电压并在输电线路末端进行短路,使导线发热对输电线路进行融冰,从而避免线路因结冰而倒杆断线。整流器阀塔用来将电力系统中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和大电流。在整流过程中,以晶闸管为核心组件的整流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系统散热效果差时,会导致融冰装置温度过高,控制系统报警而无法正常运行;现有的移动融冰装置的进出风同侧,易造成出风口吹出的热风重新进入,形成热循环,影响整个融冰装置的散热效率。现有融冰装置的人机操作界面需开集装箱门对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在平板车上开门进入集装箱都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风冷型融冰装置,通过设置于阀塔组件内部的风道,结合轴流风机组件对阀塔内部进行风冷降温,提高了阀塔组件内部的散热效率,保证了融冰装置的稳定运行。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阀塔组件、轴流风机组件和控制组件;
5.所述装置本体侧壁设有若干个进风口和若干个出风口;
6.所述轴流风机组件包括与所述若干个出风口一一对应的轴流风机;
7.所述阀塔组件内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若干个进风口连接,所述风道出口经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若干个出风口连接;
8.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轴流风机组件电连接,依据输电线路融冰控制指令启动或关停所述轴流风机,对所述阀塔组件进行散热降温。
9.进一步地,所述阀塔组件包括若干个整流器阀塔;
10.所述整流器阀塔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多层热管子组件;
11.相邻两层所述热管子组件之间为所述阀塔组件内部的所述风道。
12.进一步地,所述热管子组件包括若干个晶闸管和若干个散热器;
13.所述晶闸管和散热器沿水平方向依次交错压接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若干个出风口一一对应的自垂百叶窗;
15.所述自垂百叶窗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一侧;
16.所述自垂百叶窗可在所述轴流风机输出气流的吹动下打开。
1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还包括:若干个l型连接件;
18.所述轴流风机通过l型连接件与所述风道出口连通;
19.所述l型连接件将所述风道出口排出气流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转变为水平向外;
20.所述轴流风机通过所述出风口将所述气流排至装置本体外侧。
21.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与所述出风口相邻侧和/或相对侧设有若干个进风口。
22.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为钣金结构的百叶窗;
23.所述百叶窗朝向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聚氨酯过滤棉。
24.进一步地,所述阀塔组件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
25.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侧壁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探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可拆卸的维修窗口。
27.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可视化窗口;
28.所述可视化窗口与所述控制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29.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30.通过设置于阀塔组件内部的风道,结合轴流风机组件对阀塔内部进行风冷降温,提高了阀塔组件内部的散热效率,保证了融冰装置的稳定运行;还能通过观视窗对融冰装置工作状态进行实时观察功能,从而保证了融冰系统的安全。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进风侧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出风侧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散热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塔组件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轴流风机及出风口连接示意图;
3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窗口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38.21、装置本体,22、进风口,23、风道,24、出风口,25、轴流风机,26、自垂百叶窗,27、控制组件,30、整流器阀塔,100、百叶窗,200、热管子组件,300、晶闸管,301、散热器,400、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4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进风侧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出风侧结构示意图。
4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散热结构示意图。
43.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包括:装置本体21、阀塔组件、轴流风机组件和控制组件27;装置本体21侧壁设有若干个进风口22
和若干个出风口24;轴流风机组件包括与若干个出风口24一一对应的轴流风机25;阀塔组件内设有风道23,风道23入口与若干个进风口22连接,风道23出口经轴流风机组件与若干个出风口24连接;控制组件27与轴流风机组件电连接,依据输电线路融冰控制指令启动或关停轴流风机25,对阀塔组件进行散热降温。
44.上述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通过设置于阀塔组件内部的风道23,结合轴流风机组件对阀塔内部进行风冷降温,提高了阀塔组件内部的散热效率,保证了融冰装置的稳定运行。
45.可选的,装置本体21可为集装箱。集装箱结构可进行车载,具备可移动性,满足各种运输和变电站场地等对尺寸、重量、抗震方面的要求,针对线路覆冰的突发性和多区域性,具有使用灵活和机动性强的特点。
4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塔组件结构示意图。
47.具体的,请参照图4,阀塔组件包括若干个整流器阀塔30;整流器阀塔30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多层热管子组件200;相邻两层热管子组件200之间为阀塔组件内部的风道23。
48.如图4所示,阀塔组件包括3个整流器阀塔30,每个整流器阀塔30的风道23入口分别与装置本体21的进风口22连通,其风道23出口通过轴流风机25与出风口24连通。
49.进一步地,热管子组件200包括若干个晶闸管300和若干个散热器301;晶闸管300和散热器301沿水平方向依次交错压接设置。
5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23、轴流风机25及出风口24连接示意图。
51.具体的,请参照图5,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还包括:分别与若干个出风口24一一对应的自垂百叶窗26;自垂百叶窗26设置于出风口24朝向装置本体21内部的一侧;自垂百叶窗26可在轴流风机25输出气流的吹动下打开。当轴流风机25工作时,装置本体21内部气压大,自垂百叶窗26自动开启排气;当轴流风机25停止运行时,装置本体21内部与外侧气压接近或相同,自垂百叶窗26关闭,装置本体21外的空气不能流入其内,有单向止回作用,可有效防止雨雪风倒入。
52.进一步地,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还包括:若干个l型连接件;轴流风机25通过l型连接件与风道23出口连通;l型连接件将风道23出口排出气流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转变为水平向外;轴流风机25通过出风口24将气流排至装置本体21外侧。
53.进一步地,装置本体21与出风口24相邻侧和/或相对侧设有若干个进风口22。
54.进一步地,进风口22为钣金结构的百叶窗100;百叶窗100朝向装置本体21的一侧设置有聚氨酯过滤棉。
55.进一步地,阀塔组件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400;温湿度传感器400与控制组件27电连接。
56.进一步地,装置本体21侧壁与温湿度传感器400探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可拆卸的维修窗口。
5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窗口示意图。
58.具体的,请参照图6,装置本体21上设置有可视化窗口;可视化窗口与控制组件27的位置相对应。
59.可选的,装置本体21上可设置门,可视化窗口可设置于门上。
60.融冰装置还包括穿墙套管、直流电流霍尔、交流电流互感器、交流电压互感器、隔
离开关,用于连接整流器融冰装置的交直流铜排,穿墙套管、直流电流霍尔、交流电流互感器、交流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交直流铜排等均设于装置本体21中。
61.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经过前进风顶部出风的散热风道23,新风依次通过整流阀塔带走整流器阀组件中的热量,实现对整流器的快速散热,进而大大地提高了对整流阀组件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进风口22设于装置本体21一侧的前下侧,出风口24设于装置本体21相对侧的后上侧,能够防止抽出的热风重新进入,防止形成热循环,从而改善了融冰装置的散热效果。
62.本发明实施例旨在保护一种移动式输电线路融冰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阀塔组件、轴流风机组件和控制组件;装置本体侧壁设有若干个进风口和若干个出风口;轴流风机组件包括与若干个出风口一一对应的轴流风机;阀塔组件内设有风道,风道入口与若干个进风口连接,风道出口经轴流风机组件与若干个出风口连接;控制组件与轴流风机组件电连接,依据输电线路融冰控制指令启动或关停轴流风机,对阀塔组件进行散热降温。上述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效果:
63.通过设置于阀塔组件内部的风道,结合轴流风机组件对阀塔内部进行风冷降温,提高了阀塔组件内部的散热效率,保证了融冰装置的稳定运行;还能通过观视窗对融冰装置工作状态进行实时观察功能,从而保证了融冰系统的安全。
64.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