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8101发布日期:2023-03-10 21:1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数据中心的供电系统包括中压柜以及多个用电支路。中压柜的输入端与电网和发电机连接。中压柜可以切换到由电网为供电系统供电,也可以切换到由发电机为供电系统供电。中压柜的输出端连接多个用电支路。每个用电支路都包括串联的变压器、输入柜、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以及输出柜。ups中可以包括储能电池。ups可以通过输出柜与多个负载连接。在电网正常时,中压柜可以切换到由电网为供电系统供电,可以将电网提供10kv电能输出给各用电支路。用电支路中的变压器将10kv转换为400v并输出给输入柜。输入柜一般作为ups的开关,可以控制向ups输入电能路径的导通或断路。ups可将电网电能通过输出柜提供给各负载,ups还可将电网提供的电能储存到电池中。
3.在电网故障时,ups可以向发电机提供电能,启动发电机。中压柜可以切换到由发电机为供电系统供电。但在由电网供电切换为由发电机供电的过程中,中压柜输出电能有短时间间断的情况。为保障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此时可由ups中的电池输出电能对负载供电。在中压柜切换到由发电机为供电系统供电后,ups中的电池由放电状态切换为充电状态。在电网恢复正常后,中压柜可以切换到由电网为供电系统供电,但在由发电机供电切换为由电网供电的过程中,中压柜输出电能也会有短时间间断的情况。此时可由ups中的电池输出电能对负载通电。在中压柜切换到由电网为供电系统供电后,ups中的电池由放电状态切换为充电状态。
4.在电网供电切换为发电机供电及发电机供电切换为电网供电的过程中,ups起到短时提供电能的作用。但是这个切换过程较短,使得ups放电时间较短。因而各用电支路中的ups的备电时长通常为5至16分钟,较少情况下备电时长为30分钟,造成各用电支路中的ups利用率低。此外,通常每个用电支路分散在不同机房内,不利于对ups中电池进行管理,安全性能较差。并且由于各用电支路中变压器将10kv转换为400v,由于为负载供电回路中电压较低,回路中电流较大,需要使用较粗的传输线缆,造成供电系统成本增加,且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可以采用集中式结构,由一个ups为多个用电支路进行供电,不仅减少供电系统中的ups的数量,并且ups的利用率较高,易于对ups进行管理、监控以及维护,并提升供电系统的安全性。
6.供电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开关模块、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以及一个或多个用电支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多个供电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ups的输入端连接。所述ups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用电支路中的每个所述用电支路。所
述第一开关模块可以在所述多个供电装置之间切换对所述ups供电。ups可以为每个用电支路供电,如提供第一电压。可见,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由一个ups集中为多个用电支路供电。不需要在每个用电支路中设置ups,易于对ups进行管理、监控以及维护。可避免ups发生极端故障时对用电支路的影响,可见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不仅具有较少的ups数量,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7.区别于现有的供电系统中各用电支路中的具有低压处理能力的ups。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中ups可以具有中压处理能力,即对中压范围内的电压的电能进行处理。ups可以对电压范围为6kv至35kv中的任一数值电压的电能进行处理。也即第一电压可以不超过35kv,且不小于6kv。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各国家对中压范围的具体限定可能不同。例如,中国的中压范围通常为1kv至20kv。又例如,美国的中压范围通常为2kv至15kv。
8.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每个用电支路可以包括第一变压模块以及一个或多个用电负载。所述第一变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ups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模块可以具有将中压转换为低压的能力。中压范围可以为6kv至35kv,低压范围可以为100v至600v。中的任意一个数值。例如第一变压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可以为不超过35kv且不小于6kv中的数值,第二电压可以为不超过600v且不小于100v的数值。可见,第二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第二电压通常用于为用电负载供电。第一变压模块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后可以提供给用电支路中的用电负载。
9.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电支路中包括多个用电负载的情形下,用电支路还可以包括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变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多个用电负载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二电压提供给所述多个用电负载中的至少一个用电负载。
10.多个供电装置至少包括第一供电装置和第二供电装置。第一开关模块可以切换由第一供电装置为供电系统提供电能。或者,第一开关模块可以切换由第二供电装置为供电系统提供电能。一些可能的场景中,第一供电装置可以为电网。ups能量调度能力较强。例如,供电系统中用电负载数量用电功率超出电网功率情形下,ups可以与电网一同为用电负载供电。又例如,供电系统中用电负载数量骤减的情形下,避免对电网和用电负载产生冲击,ups可以吸收电网输入的部分功率,实现提升供电系统中ups的利用率。
11.为保障不间断为各用电支路供电,第二供电装置可以为能量转换装置。即多个供电装置可以包括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可以将非电能转换为电能。ups可以与能量转换装置连接,ups可以为能量转换装置提供用于驱动电能或者电压。能量转换装置启动后可以向供电系统提供电能。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ups的利用率。
1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ups可以包括功率传输支路、功率变换支路和储能装置。所述功率传输支路连接在所述ups的输入端和所述ups的输出端之间。所述功率变换支路连接在所述储能装置和所述ups的输出端之间;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功率变换支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可以储存电能,也可以向所述功率变换支路输出电能。所述功率传输支路可以将所述ups的输入端接收的电能传输至所述ups的输出端。所述功率变换支路可以对所述储能装置输出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后提供给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实现利用由ups储存的电能启动能量转换装置。功率变换支路也可以对来自所述ups的输出端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后提供给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实现利用能量转换装置输入的电能,为能量装换装置提供工作电
能。
13.功率传输支路可以包括传输线,将所述ups的输入端接收的电能传输至所述ups的输出端。功率传输支路还可以包括双向电子开关,双向电子开关可以防止所述功率传输支路输出的电能反灌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
14.功率变换支路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实现前述功率变换支路的功能。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率变换支路可以包括第一双向逆变模块和第一双向转换模块。所述第一双向转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所述第一双向转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逆变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双向逆变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ups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双向逆变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能量转换装置。所述第一双向转换模块可以将所述储能装置提供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所述第一双向逆变模块可以对所述第一双向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至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实现ups为能量转换装置提供驱动电能或电压,提升ups的利用率。
15.所述第一双向逆变模块还可以对所述第一双向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至ups的输出端,实现ups为用电支路供电。第一双向逆变模块还可以对来自ups的输出端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第一双向转换模块。第一双向转换模块对接收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至储能装置,实现对储能装置充电。
16.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率变换支路可以第二双向转换模块、第二双向逆变模块以及第二变压模块。其中,第二双向转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所述第二双向转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能量转换装置,所述第二变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ups的输出端。
17.所述第二双向转换模块可以对所述储能装置提供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可以对所述第二双向转换模块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至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实现ups为能量转换装置提供驱动电能或电压,提升ups的利用率。
18.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还可以对所述第二双向转换模块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至第二变压模块。所述第二变压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提供的电能变压处理后输出至所述ups的输出端,实现ups为用电支路供电。此外第二变压模块还可以对来自ups的输出端的电能进行变压处理,并提供给第二双向逆变模块。第二双向逆变模块对第二变压模块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第二双向转换模块。第二双向转换模块可以将第二双向逆变模块提供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并输出至储能装置,实现对储能装置充电。
19.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率变换支路可以直流转直流模块、直流转交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以及第三变压模块。所述直流转直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所述直流转直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变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能量转换装置,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变压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三变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ups的输出端。
20.所述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将所述储能装置提供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至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所述第三变压模块可以对来自所述ups的输出端的电能进行变压处
理后输出至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可以对所述第三变压模块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可以对来自所述直流转直流模块和/或来自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至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实现ups为能量转换装置提供驱动电能或电压,提升ups的利用率。
21.直流转交流模块也可以对直流转直流模块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至第三变压模块。第三变压模块对直流转交流模块提供的电能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至ups的输出端,实现ups为用电支路供电。此外,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对交流转直流模块提供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至储能装置,对储能装置充电。
22.供电系统还可以包括可再生能源转换模块。所述可再生能源转换模块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可再生能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可再生能源转换为电能,并对所述储能装置充电。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供电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可以应用在数据中心场景中。多个用电支路中,至少一个用电支路中的多个用电负载包括制冷设备。除所述至少一个用电支路外的其它用电支路中的用电负载均为服务器。由一个ups集中为多个用电支路供电。不需要在每个用电支路中设置ups,易于对ups进行管理、监控以及维护。可避免ups发生极端故障时对服务器的影响。
2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附图说明
25.图1为一种分布式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ps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ps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ps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ps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ps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ps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35.数据中心的供电系统将电网(或称市电)的中压转换为低压后,对数据中心的负载供电,例如将10kv转换为400v。通常为保障为负载不间断供电,供电系统中还包括ups。在电网故障时,为负载供电。通常供电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请参见图1,供电系统包括中压柜以
及多个用电支路。
36.每个用电支路包括变压器、输入柜、ups、输出柜以及负载。变压器可以将10kv转换为400v。可见,每个用电支路中的ups具有处理低电压(如400v)的能力。通常每个用电支路中还包括低压柜,变压器通过低压柜与输入柜连接。低压柜具有使变压器与输入柜之间连通或断路的功能,也可以为数据中心的照明设备等负载供电,还可以对供电回路中的电能进行功率补偿等能力。输入柜具有使变压器(或低压柜)与ups之间连通或断路的功能。输出柜具有使每个用电支路中的各负载与ups之间连通或断路的功能。
37.供电系统还可以发电机,可以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时候,代替电网供电。中压柜具有可以接收电网提供的电能,也可以接收发电机提供的电能。中压柜可以切换到由电网供电状态,即中压柜可以将接收电网的电能并输出给各用电支路。中压柜也可以切换到由发电机供电状态,即中压柜可以将接收发电机的电能并输出给各用电支路。
38.由电网供电状态和由发电机供电状态切换过程中,中压柜向各用电支路输出电能可能会发生短暂地间断。此时由各用电支路中的ups的储能电池放电,并为负载供电。在切换到由电网供电或者切换到由发电机供电状态后,中压柜恢复输出电能后,ups的储能电池停止放电,并进行充电。可见分布式供电系统中ups的利用率较低。出于供电系统成本和体积考虑,大多数ups的储能电池备电时间只有5~15分钟,少数达到30分钟。并且,储能电池能量调度能力较少。
39.并且,每个用电支路中参与为负载供电的电子设备较多,使用电支路中的电流较大,能量损耗较大,供电效率较低,供电成本过高,以及用电支路体积较大。此外,多个用电支路通常设置在不同的机房里。对分散在各机房中的设备,尤其是ups储能电池的管理、监控、维护的成本较大。并且若发生极端故障,如储能电池着火,甚至会影响机房中的设备,安全性较差。
40.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可以采用集中式结构,由一个ups为多个用电支路进行供电,不仅减少供电系统中的ups的数量,并且ups的利用率较高,易于对ups进行管理、监控以及维护,并提升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请参见图2,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0、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11以及一个或多个用电支路12。
41.供电系统可以与多个供电装置连接,接收多个供电装置提供的电能。第一开关模块10的输入端可以与多个供电装置连接。第一开关模块10的输出端可以与ups 11的输入端连接。各供电装置具有提供电能的功能或能力。第一开关模块10可以切换多个供电装置对ups 11供电。第一开关模块10可以将多个供电装置的任意一个供电装置输入的电能提供给ups 11。
42.多个供电装置至少包括供电装置1和供电装置2。便于对供电系统进行介绍,图2中示出两个供电装置,分别为供电装置1和供电装置2,并不作为多个供电装置的数量的具体限定。在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中,多个供电装置的数量可以大于两个。
43.通常,各供电装置可以为供电系统提供中压电能。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中,ups 11可以具有ups 11具有处理中压的能力。通常,中压范围可为6kv至35kv,也即不超过35kv,且不小于6kv。或者ups 11可以向每个用电支路12提供的电压的范围可为6kv至35kv。在一些可能的场景中,各国家对中压范围和低压范围的具体限定可能不同。例如,中国的中压范
围通常为1kv至20kv,低压范围通常指小于1kv的电压。又例如,美国的中压范围通常为2kv至15kv,低压范围通常指小于2kv的电压。
44.ups 11的输出端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用电支路12中的每个用电支路12连接,可以为每个用电支路12提供电能。ups 11可以接收第一开关模块10输出的电能,并提供给每个用电支路12,如向每个用电支路12提供第一电压。可选地,第一电压可以为电压范围[6kv,35kv]中的任意数值。相比于分布式供电系统,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的用电支路12可以具有较少的电子设备。每个用电支路12可以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0以及至少一个用电负载122。第一变压模块120的输入端可以与ups 11的输出端连接,可以接收ups 11输出的中压电能。第一变压模块120具有将中压转换为低压的能力。即第一变压模块120可以将中压范围中的电压转换为低压范围中的电压。通常,第一变压模块120可以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可以为电压范围[6kv,35kv]中的任意数值。第二电压可以为电压范围[100v,600v]中的任意一个数值。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压可以为10kv,第二电压可以为400v。第一变压模块120可以将ups 11输出的10kv变换为400v。第一开关模块10可以将ups 11输出的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后,提供给用电支路12中的至少一个用电负载。
[0045]
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中,由ups 11向每个用电支路12输入电能,可以减少每个用电支路12中的电子设备数量。每个用电支路12中不需要如分布式结构中的输入柜以及输出柜,减少每个用电支路12中的设备数量,减少用电支路12占用的空间体积,实现减少供电系统占用的空间体积。因用电支路12中设备数量较少,使用电支路12中电流较小,可以使用较细的传输线缆,降低成本以及占用空间,电能传输效率较高。另外,供电系统中采用一个具有中压处理功能的ups 11,对ups 11的管理、监控及维护成本较少,ups 11的储能装置103如果发生故障,损坏各用电支路12中的设备的风险较低,使供电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型性能。
[0046]
在一些可能的场景中,例如用电支路12可以多个用电负载122的情形下,请参见图2,用电支路12还可以包括第二开关模块121。第一变压模块120的输出端可以与第二开关模块121的输入端连接,可以对ups 11输出的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后,提供给第二开关模块121。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21的输出端与多个用电负载122中的每个用电负载122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21可以将第一变压模块120输出的电能提供给所述多个用电负载122中的至少一个用电负载122。例如,第二开关模块121可以将所述第二电压提供给用电支路12中的全部用电负载122。第二开关模块121也可以将所述第二电压提供给部分用电负载122。或者说,第二开关模块121具有选通能力,可以用电支路12中第一变压模块120与各用电负载122之间连通或断路。
[0047]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电系统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场景。供电系统中至少一个用电支路12中的多个用电负载122可以包括制冷设备和服务器,制冷设备可以用于对服务器散热或者降低用电支路12所在空间的温度。在一些示例中,用电支路12中的用电负载122可以全部为服务器。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用电支路12可以包括照明设备等电子设备。第二开关模块121可以为低压柜,可以为用电支路12中的照明设备等电子设备供电。第二开关模块121可以具有对用电支路12中的电能进行功率补偿的能力。
[0048]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可以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以对第一开关模块10、ups 11、每个用电支路12进行控制。例如,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的工作
状态,控制ups 11的工作状态,控制每个用电支路12中的第一变压模块120、第二开关模块121的工作状态等。控制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或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可以分别对供电系统中的模块或设备进行控制。
[0049]
供电系统还可以包括故障检测电路,与至少一个供电装置连接,用于检测连接的供电装置是否发生故障。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到目标供电装置(故障检测电路连接的任意一个供电装置)发生故障后,向控制电路发送用于表征目标供电装置发生故障的信息。便于控制电路根据故障检测电路发送的信息,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的工作状态,实现切换由正常的供电装置为供电系统提供电能。
[0050]
多个供电装置可以包括电网,例如供电装置1为电网。故障检测电路可以连接供电装置1,检测供电装置1是否发生故障。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中,ups 11可以包括储能装置103,储能装置103可以储存电能。储能装置103可以输出电能,用于给用电支路12供电。控制电路可以根据故障检测电路发送的信息,控制ups 11的工作状态,实现储能装置103为用电支路12提供电能。
[0051]
在电网未发生故障(即电网正常)的情形下,第一开关模块10切换为由电网对供电系统供电。在电网故障的情形下,第一开关模块10切换为由供电装置2对供电系统供电。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开关模块10可以为中压柜,或者具有中压柜的功能。
[0052]
电网为供电系统供电的情形中,ups 11将电网输入的电能提供给每个用电支路12的过程中,可以对储能装置103充电。为保障每个用电支路12的不间断供电,具有中压处理能力的ups 11中的储能装置103的电能容量较大,能量调度能力较强。例如,供电系统中用电负载122数量用电功率超出电网功率情形下,ups 11可以与电网一同为用电负载122供电。又例如,供电系统中用电负载122数量骤减的情形下,避免对电网和用电负载122产生冲击,ups 11可以吸收电网输入的部分功率,即ups 11中储能装置103可作为用电负载122,储存电网输入的部分电能,实现提升供电系统中ups 11的利用率。
[0053]
在一些可能的场景中,供电装置2可以为能量转换装置15。能量转换装置15可以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可见供电装置2可以产生电能。在一些示例中,能量转换装置15可以为发电机,如柴油发电机等。或者,能量转换装置15可以为光伏发电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设备等。
[0054]
在电网正常的情形中,电网向第一开关模块10提供电能。第一开关模块10的工作状态为接收电网输入的电能,并将电网输入的电能提供给ups 11。若电网发生故障,为保障对每个用电支路12不间断供电,ups 11将储能装置103中储存的电能输出,提供给每个用电支路12。
[0055]
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可由能量转换装置15向第一开关模块10提供电能。在一些示例中,能量转换装置15可以由备用电源供电,并启动。在另一些示例中,ups 11可以与能量转换装置15连接,ups 11还可以向能量转换装置15供电,如提供能量转换装置15的工作电能(或电压),驱动能量转换装置15启动,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ups 11的利用率。
[0056]
因电网发生故障,第一开关模块10切换由能量转换装置15向第一开关模块10提供电能。第一开关模块10可以切换到接收能量转换装置15输入的电能,并将能量转换装置15输入的电能提供给ups 11的工作状态。ups 11可以将能量转换装置15提供的电能输出给每个用电支路12。在此情形下,ups 11可以不将储能装置103中储存的电能输出,提供给每个
用电支路12。或者,ups 11可以继续将储能装置103中储存的电能输出,提供给每个用电支路12。或者,ups 11储存电能至储能装置103中。可见,ups 11在电网正常的情形下,或者能量转换装置15向所述第一开关模块10的输入端输入电能的情形下,将可以接收的电能传输至每个所述用电支路12,和储存电能至所述储能装置103中。
[0057]
在另一些可能的场景中,供电装置2的工作电能由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提供。可再生能原发电系统可以包括光伏转换模块或者风能转换模块。光伏转换模块与供电装置2连接,光伏转换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对供电装置2供电。例如光伏转换模块可以包括光伏组件、直流/直流变换器等元件。光伏组件可以运行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模式。或者,风能转换模块与供电装置2连接,风能转换模块用于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并对供电装置2供电,使得供电装置2可以为供电系统供电。如在电网故障时,由供电装置2为供电系统供电。在一些示例中,多个供电装置可以包括多个供电装置2。每个供电装置2的供电电能可以光伏转换模块或者风能转换模块提供。
[0058]
下面以供电装置1为电网,供电装置2为能量转换装置15作为举例,结合具有中压处理能力的ups 11的结构,对ups 11的功能或者能力进行介绍。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中,具有中压处理能力的ups 11可以包括所述储能装置103、功率传输支路101以及功率变换支路102。请参见图3,功率传输支路101连接在ups 11的输入端和ups 11的输出端之间。功率变换支路102连接在储能装置103和ups 11的输出端之间。所述储能装置103与所述功率变换支路102连接。
[0059]
若电网正常,第一开关模块10可以将电网输入的电能,经由ups 11的输入端传输至功率传输支路101。若电网故障,第一开关模块10可以将能量转换装置15输入的电能,经由ups 11的输入端传输至功率传输支路101。功率传输支路101可以将从ups 11的输入端接收的电能输出至ups 11的输出端。在此情形下,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从ups 11的输出端获取电能,对获取的电能进行功率转换,对储能装置103进行充电。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具有交流电变换直流电的能力。功率变换器也可以具有变压能力。
[0060]
储能装置103中储存的电能,不仅可以由功率变换支路102提供,还可以由ups 11外部的模块提供。请参见图4,供电系统可以包括可再生能源转换模块16。可再生能源转换模块16可以与储能装置103连接,可将可再生能源转换为电能,并对储能装置103充电。例如,可再生能源转换模块16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可以包括光伏组件、直流/直流变换器等元件,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也可以使光伏组件运行在最大功率跟踪模式,实现提升光伏转换模块输出功率。或者,可再生能源转换模块16可以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并对储能装置103充电。
[0061]
若电网故障,第一开关模块10向ups 11输入的电能发生中断,ups 11中储能装置103可以输出电能。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并将功率变换后的电能传输至所述ups 11的输出端,实现为每个用电支路12不间断供电。
[0062]
在一些示例中,功率传输支路101可以包括传输线,请参见图5,传输线可以将第一开关模块10输入的电能直接传输至ups 11的输出端。功率变换支路102将功率变换后的电能传输至ups 11的输出端时,功率变换支路102输出的电能可能通过传输线反灌至第一开关模块10、电网或供电装置2。因此,可以在功率传输支路101中增设具有功率隔离功能的元件。功率隔离是指将电路中两端点之间隔离,使两端点之间无功率传输。具有功率隔离功能
的元件可具体为开关元件。如开关元件处于断路状态下,可将与开关元件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端点和与开关元件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端点之间隔离,使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无功率传输。在另一些示例中,功率传输支路101可以包括传输线和双向电子开关,请参见图6,双向电子开关可以包括第一开关101a和第二开关101b。第一开关101a和第二开关101b可以为单向工作开关,并且第一开关101a和第二开关101b的单向工作方向相反。或者说,第一开关101a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电流方向与第二开关101b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电流方向相反。
[0063]
通常第一开关模块10向ups 11的输入端输入的电能为交流电。第一开关101a处于断路状态,第二开关101b处于导通状态时,可将交流电的正半周期的电能传输至ups 11的输出端。第一开关101a处于导通状态,第二开关101b处于断路状态时,可将交流电的负半周期的电能传输至ups 11的输出端。功率变换支路102将功率变换后的电能传输至ups 11的输出端时,第一开关101a和第二开关101b可以都处于断路状态,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功率变换支路102输出的电能反灌至第一开关模块10和供电装置。
[0064]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在ups 11与能量转换装置15连接情形下,ups 11中的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与能量转换装置15连接。若电网发生故障,ups 11中储能装置103可以输出电能。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并将功率变换后的电能并提供给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5。例如,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压转换为能量转换装置15的工作电压,并输出至能量转换装置15,实现驱动能量转换装置15。
[0065]
能量转换装置15启动后,能量转换装置15可以代替故障的电网对供电系统供电,能量转换装置15可以向第一开关模块10提供能量,第一开关模块10可以切换为将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5输出的电能提供给所述ups 11的输入端。所述功率传输支路101可以将从所述ups 11的输入端接收的电能传输至所述ups 11的输出端。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不对所述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进行功率转换,实现能量转换装置15单独为每个用电支路12供电。或者。功率变换支路102对所述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并传输至所述ups 11的输出端,实现ups 11中储能装置103与能量转换装置一同为每个用电支路12供电。
[0066]
具有中压处理能力的ups 11中的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具有多种结构。下面结合功率变换支路102的结构示例,对功率变换支路102的功能或能力进行说明。虽然本技术示出如下几种功率变换支路102的结构,但并不作为对功率变换支路102的结构的具体限定,功率变换支路102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实现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提到的功率变换支路102相同的功能。
[0067]
基于前述各个实施例,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7,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包括第一双向转换模块102a和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所述第一双向转换模块102a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103,所述第一双向转换模块102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的一端,所述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ups 11的输出端。
[0068]
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可以具有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能力,以及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能力,具体可以为双向逆变器。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可以包括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第一双向变换模块还可以具有对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的能力。例如对直流电进行升压处理或者降压处理。
[0069]
由电网或者能量转换装置15为供电系统供电的情形下,ups 11中的储能装置103
可处于充电状态。在此过程中,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可以将ups 11的输出端处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给第一双向转换模块102a。第一双向转换模块102a可以将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储能装置103的充电电压,并提供给储能装置103。
[0070]
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ups 11可以为每个用电支路12供电。如功率变换支路102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并传输至ups 11的输出端。在此过程中,第一双向转换模块102a可以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直流电输出至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可以将所述变压处理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至ups 11的输出端。通常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向ups 11的输出端的提供的交流电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以便每个用电支路12中的第一变压模块120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可为中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第二电压可为低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0071]
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可以与能量转换装置15连接。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ups 11可以启动能量转换装置15,如为能量转换装置15提供工作电能或工作电压。第一双向转换模块102a可以将所述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能量转换装置15的工作电压,并输出给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第一双向逆变模块102b可以将第一双向转换模块102a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至能量转换装置15。本技术实施例中,ups 11可以向能量转换装置15供电,如提供能量转换装置15的工作电能(或电压),驱动能量转换装置15启动,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ups 11的利用率。
[0072]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8,所述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包括: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以及第二变压模块102e。其中,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103,所述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模块102e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变压模块102e的第二端连接所述ups 11的输出端。
[0073]
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可以具有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能力,以及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能力。所述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可以具有将直流电转为直流电的能力。所述第二变压模块102e可以对从ups 11的输出端获取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电压输出至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或者,对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输出的电能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电压输出至ups 11的输出端。第二变压模块102e具体可以为变压器。通常ups 11的输出端出的电能的电压为中压。可见第二变压模块102e具有中压处理能力,如将中压转换为低压,或者将低压转换为中压。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和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处理的电能电压为低压,降低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及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的成本以及设计难度。
[0074]
由电网或者能量转换装置15为供电系统供电的情形下,ups 11中的储能装置103可处于充电状态。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二变压模块102e可以对从ups 11的输出端获取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电压输出至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可以将所述第二变压模块102e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至所述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可以将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储能装置103的充电电压,并提供给储能装置103,实现对储能装置103充电。
[0075]
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ups 11可以为每个用电支路12供电。如功率变换支路102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并传输至ups 11的输出端。在此过程中,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可以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直流电输出至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变压处理后的直流电的电压为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可为低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通常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的电压为低压范围中的数值。可见,本示例中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具有低压处理能力。
[0076]
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可以将变压处理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至第二变压模块102e。第二变压模块102e可以将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输出的交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交流电输出至ups 11的输出端,变压处理后的交流电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通常第二变压模块102e向ups 11的输出端的提供的交流电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以便每个用电支路12中的第一变压模块120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可为中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第二电压可为低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0077]
所述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的第三端可以连接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5。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ups 11可以启动能量转换装置15,如为能量转换装置15提供工作电能或工作电压。在此过程中,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可以将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能量转换装置15的工作电压,并输出给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可以将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至能量转换装置15。ups11可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为用电支路12供电,第二双向逆变模块102d也可以将第二双向转换模块102c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至能量转换装置15。本技术实施例中,ups 11可以向能量转换装置15供电,如提供能量转换装置15的工作电能(或电压),驱动能量转换装置15启动,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ups 11的利用率。
[0078]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9,所述功率变换支路102可以包括: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以及第三变压模块102i。所述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103,所述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的第一端和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的第一端,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变压模块102i的第一端,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5,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变压模块102i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三变压模块102i的第二端连接所述ups 11的输出端。
[0079]
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具有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能力。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可以包括逆变电路或者逆变器。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具有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可以包括整流电路或者整流器。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可以将直流电转为直流电,例如进行升压变换或者降压变换。
[0080]
所述第三变压模块102i可以对从ups 11的输出端获取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电压输出至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或者,对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输出的电能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电压输出至ups 11的输出端。第三变压模块102i具体可以为变压器。通常ups 11的输出端输出的电能的电压为中压。可见所述第三变压模块102i具有中压处理能力,如将中压转换为低压,或者将低压转换为中压。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理的电能电压为低压,降低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的成本以及设计
难度。
[0081]
由电网或者能量转换装置15为供电系统供电的情形下,ups 11中的储能装置103可处于充电状态。在此过程中,第三变压模块102i可以对从ups 11的输出端获取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电压输出至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可以将所述第三变压模块102i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至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可以将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储能装置103的充电电压,并提供给所述储能装置103,实现对储能装置103充电。
[0082]
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ups 11可以为每个用电支路12供电。如功率变换支路102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并传输至ups 11的输出端。在此过程中,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可以对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直流电输出至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变压处理后的直流电的电压可以为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可为低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通常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电能的电压为低压范围中的数值。可见,本示例中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可以具有低压处理能力。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可以将变压处理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至第三变压模块102i。第三变压模块102i可以将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输出的交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并将变压处理后的交流电输出至ups 11的输出端。通常,第三变压模块102i向ups 11的输出端的提供的交流电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以便每个用电支路12中的第一变压模块120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可为中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第二电压可为低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0083]
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与能量转换装置15连接。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ups 11可以启动能量转换装置15,如为能量转换装置15提供工作电能或工作电压。在此过程中,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可以将储能装置103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能量转换装置15的工作电压,并输出给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可以将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至能量转换装置15。能量转换装置15启动后,可以为供电系统供电,所述第三变压模块102i可以对来自所述ups 11的输出端的电能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至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所述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可以对所述第三变压模块102i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所述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可以接收直流转直流模块102f和交流转直流模块102g输出的直流电。直流转交流模块102h可以将接收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至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5。本技术实施例中,ups 11可以向能量转换装置15供电,如提供能量转换装置15的工作电能(或电压),驱动能量转换装置15启动,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ups 11的利用率。
[0084]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