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1723发布日期:2022-01-26 20:1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器接头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电器的防火防漏电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为了减小电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接头漏电的情况,引入了漏电保护器的使用。
3.相关技术中,漏电保护器包括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以及脱扣结构,当出现漏电情况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变化而导致脱扣结构作用,从而使电器断电以起到保护作用,通常情况下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功率大于1w,以满足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需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的漏电保护器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功率较大,当使用环境功率较小时,上述中的漏电保护器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漏电保护器能在低功率时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包括电路板、设置于电路板上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以及与线圈电连接并用于插入插座的插头,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插头电连接的接触片和用于电流输出的通电片,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通电片移动的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能被线圈磁场吸引的吸针,所述吸针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吸针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线圈与吸针之间无作用,此时所述接触片和通电片相分离,当吸针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线圈与吸针之间相吸引,此时所述接触片和通电片相抵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漏电保护的控制电路,当电路板上输出漏电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断电信号至线圈中以使接触片和通电片相分离。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插入插座内时,线圈得电以产生磁场,若移动吸针使吸针由第一工位移动至第二工位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能对吸针进行吸引,从而使接触片和通电片抵接,此时接触片上的电流能够传输至通电片上,使通电片能输出电流以作用于各电器上;当电路板上出现漏电现象而输出漏电信号至控制电路内时,控制电路能输出断电信号至线圈上,此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而导致接触片和通电片分离,与通电片电连接的电器断电,从而实现了对电器的保护;上述技术方案只需线圈所产生的磁场能对吸针进行吸引即可,可通过改变吸针重量与线圈匝数以满足需求,线圈匝数降低后可使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功率降低,从而使漏电保护器能在低功率时使用。
8.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交直降压模块,与市电连接,用于接收正常电压信号,当交直降压模块接收到正常电压信号时,输出工作电压信号;检测模块,与电路板连接,用于接收漏电信号,当检测模块接收到漏电信号时,输出异常电压信号;
断电模块,与交直降压模块的输出端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工作电压信号和异常电压信号,当断电模块同时接收到工作电压信号和异常电压信号时,输出断电信号至线圈中。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交直降压模块的作用下,火线零线所输出的交流高电压能转化为直流低电压并将该直流低电压传输至断电模块中,以使断电模块能正常工作,检测模块用于判断电路板上是否出现漏电的情况,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漏电信号时,输出异常电压信号传输至断电模块中,此时断电模块在工作电压信号和异常电压信号的作用下能输出断电信号至线圈中,使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
10.可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与市电连接,用于接收正常电压信号,所述指示灯与指示模块串联,当指示模块接收到正常电压信号时,所述指示灯亮起。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用于漏电保护器整体的指示作用,用户能通过判断指示灯的状态以判断漏电保护器的工作状态,以便于用户对漏电保护器进行控制操作。
12.可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复位开关,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复位模块,所述复位模块分别与市电和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正常电压信号,所述复位开关串联于复位模块上,所述复位开关具有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当复位模块接收到正常电压信号且所述复位开关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复位模块输出模拟信号至检测模块中,此时所述检测模块输出异常电压信号,当所述复位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复位模块不作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用户需要将所使用的电器断电时,可通过挤压复位开关而使复位开关由断开状态转换为连接状态,此时复位模块能输出模拟信号至检测模块中,使检测模块能输出异常电压信号以模拟电路板出现漏电的情况,从而使漏电保护器能够断电,进而实现漏电保护器所连接的电器的断电。
14.可选的,所述断电模块包括:使能单元,与检测模块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异常电压信号,当使能单元接收到异常电压信号时,输出使能信号;芯片单元,与使能单元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使能信号,当芯片单元接收到使能信号时,输出驱动信号;驱动单元,与芯片单元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当驱动单元接收到驱动信号时,输出断电信号。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模块所输出的异常电压信号能被使能单元所接收,此时使能单元能输出使能信号于芯片单元中,使芯片单元能正常启动以输出驱动信号,芯片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传输至驱动单元中,使驱动单元能输出断电信号至线圈中,使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
16.可选的,所述按压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滑移连接有挤压块,所述吸针设置于挤压块上靠近线圈的一端且贯穿固定壳,所述通电片上连接有供吸针贯穿的卡块,所述吸针上设置有弯折部,当吸针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弯折部与卡块卡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通电片输出电流时,挤压挤压块使挤压块能在固定壳内滑移,此时吸针能跟随挤压块移动而使线圈所产生的磁场能对吸针此时吸引作
用,当吸针处于第二工位时,弯折部与卡块卡接,此时吸针位置较为固定,以提高吸针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线圈上滑移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侧壁开设有供吸针插接的限位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圈对吸针进行吸引时,吸针带动限位杆移动使限位杆能在线圈上移动,此时吸针与线圈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固定,使后续线圈电压发生变化时,吸针能够较为方便的从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内脱离。
20.可选的,所述挤压块与固定壳之间沿挤压块移动方向夹持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吸针外表面,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倾斜的朝向挤压块方向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抵接于卡块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圈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挤压块能向远离线圈的方向移动,此时吸针因引导面的存在可跟随挤压块移动,从而使吸针能从第二工位移动至第一工位,以实现通电片的断电。
22.可选的,还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围合形成供电路板放置的存储腔,螺钉穿过所述前壳与后壳螺纹连接,所述后壳上开设有与挤压块、复位开关和指示灯一一对应的穿透孔,所述穿透孔上设置有软胶套,所述软胶套套设于挤压块和复位开关的外表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壳和后壳的设置使电路板等部件内置,使电路板等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受到保护作用,以减小电路板出现损坏的可能性;穿透孔的设置使使用者能够较为方便的挤压复位开关和挤压块,便于用户对漏电保护器进行操作,同时使用户能在外部观察到指示灯的状态,软胶套的设置使用户在挤压复位开关和挤压块时手感较佳,提高用户体验。
24.可选的,所述前壳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抵接柱,所述抵接柱抵接于电路板上设置有线圈的表面,所述抵接柱上靠近后壳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供定位柱一一插接的定位槽。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路板安装的过程中,通过抵接柱抵接于电路板以实现电路板在存储腔内的轴向固定,定位柱插接于定位槽内,使电路板在存储腔内径向固定,从而实现电路板在存储腔内的固定,便于工作人员安装的同时减小漏电保护器在使用过程中电路板移动的情况发生,提高漏电保护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控制电路、线圈和吸针的变化可使线圈的匝数降低,从而使漏电保护器能在低功率时使用;2.交直降压模块使交流高电压能转化为直流低电压,以减小电路板在使用的过程中被高压击穿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漏电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漏电保护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压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漏电保护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交直降压模块的电路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检测模块的电路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使能单元的电路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芯片单元和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电路板;2、线圈;3、插头;4、接触片;5、通电片;6、吸针;7、指示灯;8、复位开关;9、固定壳;10、挤压块;11、卡块;12、弯折部;13、限位杆;14、限位孔;15、弹簧;16、引导面;17、前壳;18、后壳;19、穿透孔;20、软胶套;21、抵接柱;22、定位柱;23、定位槽;24、交直降压模块;25、检测模块;26、指示模块;27、复位模块;28、使能单元;281、使能子单元;282、处理子单元;29、芯片单元;30、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参照图1和图2,新型漏电保护器包括前壳17和后壳18,前壳17和后壳18相对的端面向内凹陷使前壳17和后壳18围合时能形成存储腔,螺钉穿过前壳17后与后壳18螺纹连接实现前壳17与后壳18之间的固定。在前壳17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插入插座的插头3,在存储器内安装有电路板1,电路板1上朝向插头3的端面固定安装有线圈2,线圈2包括导电部与绝缘部,绝缘部通过胶水固定连接于电路板1上,导电部与插头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导电部上绕设有若干匝铜丝,当导电部得电时,线圈2整体能产生磁场。
31.参照图2和图3,在电路板1上设置有线圈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接触片4,接触片4自身导电且接触片4通过导线与插头3的输出端连接,使插头3上的电流能传输至接触片4上。在电路板1上设置有接触片4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通电片5,通电片5为弹性片且自身导电,通电片5上远离电路板1的一端与接触片4相对设置且接触片4与通电片5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通电片5上可通过导线的连接以实现各电器的供电。在电路板1上固定安装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包括能被线圈2所产生的磁场吸引的吸针6和固定安装于电路板1上的固定壳9,固定壳9上远离线圈2的端面向内凹陷,在固定壳9内滑移连接有挤压块10,挤压块10能沿着固定壳9的凹陷方向移动,挤压块10的侧壁具有向外的凸边,该凸边与固定壳9凹陷处相配合使挤压块10不易从固定壳9上脱离。
32.吸针6固定安装于挤压块10上朝向固定壳9凹陷处底面的端面且吸针6贯穿固定壳9,吸针6与电路板1垂直设置,吸针6上具有弯折部12,使吸针6的上段和下段形成相互平行的两段,且弯折部12上具有倾斜的引导面16,引导面16朝向线圈2方向且朝向电路板1设置。在通电片5上与接触片4相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11,卡块11自身不导电,吸针6贯穿卡块11,吸针6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吸针6处于第一工位时,吸针6的下段抵接于卡块11上被吸针6贯穿的孔的侧壁,当吸针6处于第二工位时,吸针6的上段抵接于卡块11上被吸针6贯穿的孔的侧壁。在固定壳9凹陷处的底面与挤压块10之间夹持有弹簧15,弹簧15套设于吸针6的外表面,弹簧15具有自然状态和压缩状态,当弹簧15处于自然状态时,吸针6处于第一工位,当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时,吸针6处于第二工位。
33.当吸针6受到外部作用力而向下移动时,吸针6能由第一工位移动至第二工位,此
时吸针6的弯折部12穿过卡块11并使吸针6的上段与卡块11上被吸针6贯穿的孔的侧壁抵接,在引导面16的作用下吸针6向线圈2方向靠近而导致吸针6所受到的磁场吸力增强,吸针6被线圈2所吸引而向线圈2方向靠近,此时若吸针6上的外部作用力消失,吸针6同时弹簧15的复位力和磁场的吸引力,使吸针6带动卡块11移动向电路板1方向移动并实现吸针6与卡块11的卡接,从而使通电片5向接触片4方向移动直至通电片5与接触片4抵接,此时接触片4上的电流能传输至通电片5上。而当电路板1上的电压出现异常时,电路板1内设置的控制电路能输出断电信号至线圈2中,使线圈2的磁场发生变化,此时吸针6所受到的磁场吸力减小,在弹簧15的作用下吸针6能由第二工位移动至第一工位,此时通电片5与接触片4相分离,实现与通电片5连接的电器的断电。通过改变线圈2铜丝的匝数可改变漏电保护器整体使用时的额定功率,当需要使额定功率小于0.5w时,减小线圈2铜丝匝数即可,此时只需改变吸针6的重量以满足能被线圈2所产生的磁场吸引即可。
34.为了使吸针6在磁场变化时能从磁场内脱离,在线圈2上沿轴向滑移连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伸出线圈2上朝向卡块11的端面,在限位杆13上开设有供吸针6贯穿的限位孔14,限位孔1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限位孔14的轴线与限位杆13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当吸针6处于第一工位时,吸针6插接于限位孔14内。当吸针6在磁场的作用下向线圈2方向移动时,吸针6带动限位杆13在线圈2上滑移,当限位杆13抵接于滑移连接所对应的槽的底面时,限位杆13无法继续移动,从而使吸针6与线圈2之间的间距固定,以使线圈2所产生的磁场变化时吸针6能在弹簧15的作用下从线圈2所产生的磁场中脱离。
35.为了使用户能够对漏电保护器所连接的电器进行断电处理,在电路板1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开关8,复位开关8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复位开关8具有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当复位开关8处于断开状态时,电路板1及线圈2等正常工作,当复位开关8处于连接状态时,控制电路能输出断电信号以使通电片5和接触片4断开,此时与通电片5电连接的电器断电,使用户需要对电器进行断电处理时无需将漏电保护器从插座上拔离,便于用户使用。在电路板1上固定安装有指示灯7,指示灯7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当控制电路得电时,指示灯7亮起以表示漏电保护器处于通电状态,此时与漏电保护器连接的电器处于通电状态,当指示灯7熄灭时,说明与漏电保护器连接的电器处于断电状态。
36.参照图2,为了便于用户对复位开关8和挤压块10进行挤压,在后壳18上与复位开关8、挤压块10和指示灯7相对的位置上一一开设有穿透孔19,且复位开关8和挤压块10均伸出后壳18表面,用户能够通过穿透孔19对复位开关8和挤压块10进行挤压操作且可通过穿透孔19对指示灯7状态进行观察。在穿透孔19上可拆卸安装有软胶套20,软胶套20由不导电的软性材料制成,软胶套20抵接于复位开关8与后壳18内侧壁上,实现软胶套20位置的固定,用户在挤压复位开关8和挤压块10时,软胶套20使得用户手感较佳,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37.参照图4和图5,为了实现电路板1在存储腔内的固定,在前壳17内部的朝向后壳18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抵接柱21,抵接柱21垂直于前壳17内部的朝向后壳18的侧壁,当电路板1安装时,电路板1能抵接于抵接柱21上,当前壳17与后壳18围合安装后,电路板1在挤压组件和抵接柱21的作用下沿前壳17和后壳18的轴向固定,使电路板1不易向前壳17或后壳18方向靠近。在抵接柱21上靠近后壳18的端面一体成型有定位柱22,在电路板1上与定位柱22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23,当定位柱22插入定位槽23内时,电路板1不易在存储
腔内径向移动,从而使电路板1安装于存储腔内能够固定。
38.参照图6,控制电路包括:交直降压模块24,与市电连接,用于接收正常电压信号,当交直降压模块24接收到正常电压信号时,输出工作电压信号。交直降压模块24包括:第一芯片u1,第一芯片u1的型号为kp3114wpa,第一芯片u1具有七个引脚,“1”脚与市电中的火线连接,火线与“1”脚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器r1,为限流电阻,型号可以为22r2w,减小第一芯片u1被击穿的情况发生,“6”脚与市电中的零线连接,零线与“6”脚之间串联有第一电容器c1,且零线接地。在与“1”脚和“6”脚连接的导线之间并联有第二电容器c2、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串联且第二电容器c2均与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并联,第二电容器c2、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的连接使市电输入第一芯片u1内部前能进行滤波整流,在与“1”脚和“6”脚连接的导线之间还并联有压敏电阻rv,型号可以为7d471,用于接入第一芯片u1的电流大小的调整。
[0039]“7”脚电连接与“6”脚上且两者之间串联有第一电感器l1,且第一电感器l1与第一电容器c1串联,“5”脚直接接地。“2”脚串联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容器c3后接地,第二电感器l2为变压电感,型号可以为ee10,在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容器c3 之间连接有第四电阻器r4,第四电阻器r4与第三电容器c3 并联,第四电阻器r4与第二电感器l2串联,“3”脚串联第四电容器c4后与第二电感器l2串联,“4”脚串联第五电阻器r5后与第二电感器l2串联且“4”脚与第二电感器l2之间并联有第六电阻器r6。第一芯片u1通过“1”脚和“6”脚以接收市电的所输出的正常电压信号,经过第二电感器l2处理后能输出直流低电压信号,该信号即为工作电压信号。
[0040]
参照图7,控制电路还包括:检测模块25、复位模块27和指示模块26。检测模块25与电路板1连接,用于接收漏电信号,当检测模块25接收到漏电信号时,输出异常电压信号。检测模块25为与电路板1上连接的漏电检测器zct,当电路板1上出现漏电时,电路板1上的电路能传输至漏电检测器zct中。
[0041]
复位模块27分别与市电和检测模块25连接,用于接收正常电压信号。复位模块27中火线串联第七电阻器r7和第八电阻器r8后与漏电检测器zct的一端连接,零线串联复位开关8后与漏电检测器zct的另一端连接,复位开关8处于常开状态。当复位开关8闭合时,漏电检测器zct的两端分别与火线和零线连接,从而使漏电检测器zct得电以输出异常电压信号。
[0042]
指示模块26与市电连接,用于接收正常电压信号。指示模块26中火线依次串联第九电阻器r9、第十电阻器r10、第一二极管d1和指示灯7后与零线连接,指示灯7为发光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可流通方向均由火线流向零线,当指示灯7与市电连接时,指示灯7亮起。
[0043]
参照图8和图9,控制电路还包括:断电模块,与交直降压模块24的输出端和检测模块25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工作电压信号和异常电压信号,当断电模块同时接收到工作电压信号和异常电压信号时,输出断电信号至线圈2中。断电模块包括:使能单元28、芯片单元29和驱动单元30,使能单元28与检测模块25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异常电压信号,当使能单元28接收到异常电压信号时,输出使能信号;芯片单元29,与使能单元28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使能信号,当芯片单元29接收到使能信号时,输出驱动信号;驱动单元30,与芯片单元29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当驱动单元30接收到驱动信号时,输出断电信号。
[0044]
芯片单元29为第二芯片u2,第二芯片u2的型号为gd54321,第二芯片u2具有八个引脚,用于与外围电路连接。使能单元28包括与交直降压模块24连接的用于接收工作电压信号的使能子单元281和与检测单元连接的用于接收异常电压信号的处理子单元282,使能子单元281包括第一pnp三极管q1,型号可以为pmbt3906,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级依次串联第十一电阻器r11和第十二电阻器r12后与交直降压模块24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级串联第十三电阻器r13后接地,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串联第五电容器c5后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级连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第二二极管d2后与第二芯片u2的“5”脚连接,且第二二极管d2串联第六电容器c6后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电流流向为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至第二芯片u2的“5”脚,经过交直降压模块24处理的电压能传输至第二芯片u2中以使第二芯片u2正常工作。
[0045]
处理子单元282包括:连接于第二芯片u2的“1”脚与漏电检测器zct一端之间的第十四电阻器r14以及连接于第二芯片u2的“2”脚与漏电检测器zct另一端之间的第十五电阻器r15,与第二芯片u2的“1”脚和“2”脚连接的电路上并联有第十六电阻器r16和第七电容器c7,且与第二芯片u2的“1”脚连接的电路上串联有第八电容器c8后接地,与第二芯片u2的“2”脚连接的电路上串联有第九电容器c9后接地,第二芯片u2的“3”脚和“4”脚均与内部地线连接且第二芯片u2的“3”脚和“4”脚串联同一个第十七电阻器r17后接地。当检测模块25所输出的异常电压信号通过处理子单元282输入至第二芯片u2时,第二芯片u2能输出驱动信号。
[0046]
驱动单元30包括:一第二pnp三极管q2,第二pnp三极管q2的基级串联第十八电阻器r18后与第二芯片u2的“7”脚连接,第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第十电容器c10后接地,第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联第三二极管d3后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电流流向为地面至第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且第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三二极管d3之间连接有用于输出断电信号的第一端子p1,与第一端子p1相对处设置有第二端子p2,第一端子p1和第二端子p2分别与线圈2的两端连接。一mos场效应管q3,为p沟道增强型,型号可以为bss84lt1g,mos场效应管q3的g极串联第十一电容器c11后与第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且mos场效应管q3的g极与第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之间串联有第十九电阻器r19,第十九电阻器r19的一端连接于mos场效应管q3的g极与第十一电容器c11之间,mos场效应管q3的s极接地,mos场效应管q3的d极分别连接至第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二芯片u2的“8”脚,驱动信号通过第二芯片u2的“7”脚和“8”脚传输至驱动单元30中。
[0047]
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技术效果为:市电所输出的正常电压信号在交直降压模块24的作用下以直流低电压形式的工作电压信号输出,当电路板1漏电而输出漏电信号且被检测模块25接收时,检测模块25能输出异常电压信号至处理子单元282中,芯片模块在异常电压信号和工作电压信号的作用下能输出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传输至驱动单元30中以使驱动单元30能输出断电信号。
[0048]
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的实施原理为:当漏电保护器所连接的电器需要使用时,将插头3插入插座内,此时线圈2得电产生磁场,对挤压块10进行挤压以使吸针6向前壳17方向靠近,吸针6向前壳17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引导面16的作用下会向线圈2方向靠近,从而使线圈2能对吸针6进行吸引,此时当松开挤压块10后,吸针6能在弹簧15的作用下向后壳18方向靠近,使吸针6能带动卡块11移动以使通电片5和接触片4连接,此时市电
能通过通电片5传输至所连接的电器中以使电器正常使用;当出现漏电情况时,电路板1上的电压发生变化,所输出的断电信号至线圈2中使线圈2的磁场发生变化,此时吸针6在弹簧1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而使吸针6脱离处线圈2的磁场范围,卡块11与吸针6的卡接作用消失,卡块11恢复原状态导致通电片5和接触片4相分离,从而可使连接的电器断电,以对电器起到断电保护作用。
[0049]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