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及其组装系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59166发布日期:2022-01-19 16:3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及其组装系统、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及其组装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蓄电池在各种移动式电子装置、不间断电源等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 用。出于降低成本、减小体积、提高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通常希望采用较少的 蓄电池单元和较低的电池电压供电。然而,各种电子设备都需要某种额定电压才 能正常工作,当所采用的蓄电池电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就需要采用dc/dc变换技 术对蓄电池电压进行提升,例如boost变换器等。常见dc/dc变换器结构较为复 杂,而且通常以数十千赫兹至数百千赫兹的频率工作,开关损耗较大,技术要求 较高,而且成本也较高。
3.公开号为cn1336709的中国专利给出了一种用于不间断电源的前级倍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电路包括上半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下半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蓄电池接入支路,蓄电池接入支路包括蓄电池、第一开关、第五二极管,蓄电池负极与下半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相连,正极依次通过第一开关、第五二极管阳极、第五二极管阴极与上半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相连。其控制方法是按一低频周期分时控制第一、二功率开关的交替恒定导通时间。蓄电池接入方式元器件少,电路对称,控制简单、可靠。但该专利蓄电池供电回路串联二极管数量较多,会导致较大损耗而且增加成本;同时,该专利电感器串联在直流回路中,容易产生直流磁化而影响缓冲效果。cn201220106232.1用于电子设备的蓄电池倍压电路虽然提供了一套供电设备,但是其存在问题是,无法实现市电直接充电,无法实现交流与直流的完美结合,当蓄电池出现问题,倍压电路无法实现及时补电。
4.现有倍压电路模块组装多为人工或半自动,效率低下。如何提供一套新的组 装系统及方法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5.另外,由于煤矿涉及井上作用与井下作业等诸多部门,煤矿供电线路电压根 据设备的不同,电压不同,而且范围很宽,目前现有的供电设备一般无法涵盖 整个矿用线路的要求,导致供电设备在电压低端和高端不能通用,造成资源浪 费。华xx业xxxx公司、山东山xxx科技xxxx公司等配套电池存在诸多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 件及其组装系统、方法。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包括硬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下壳体、 电路板、上壳体;下壳体为载体,电路板安装在其上,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形成 容纳电路板的内腔;
9.在下壳体底板上设置有工艺内台阶;
10.在下壳体下底表面分布有若干中空的底部支撑外套,其中嵌装有橡胶垫部的 上部,底部支撑外套内孔侧壁分布有底内腔凸起侧柱,在底部支撑外套下端口设 置有底口内
台阶;橡胶垫部包括底部中心处具有胶垫底部中空的底部座;在底部 座上方设置有上大下小的胶垫倒锥部,胶垫倒锥部下部与底部座形成细腰部;
11.在胶垫倒锥部上端设置有上小下大的胶垫上锥部,在胶垫上锥部侧壁上分布 有胶垫侧凸起;在胶垫上锥部上分布有胶垫顶部开口槽,
12.胶垫侧凸起用于与底内腔凸起侧柱的间隙对应;
13.底口内台阶卡接在细腰部。
14.一种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其包括电路部分,电路部分包括市电输 入端、第一变压器、充电器、第一充电开关、第一充电控制器、第一蓄电池、第 一输出开关、第二充电开关、第二充电控制器、第二蓄电池、第二输出开关、第 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输出控制电路、直流控制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一充电 电容、中间电阻、第二充电器、第二二极管、变换电压开关、变压控制器、限流 电阻、直流负载、第二变压器、交流控制开关、充电方式变换控制器、直流电池 变换开关控制器;其中,市电输入端输出端并联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及第二变 压器的初级线圈;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连接充电器输入端,充电器输出两路, 一路通过第一充电控制器给第一蓄电池充电,另一路通过第二充电控制器给第二 蓄电池充电;在充电器的out1+与第一充电控制器输入端之间电连接第一充电开 关,在充电器的out2+与第二充电控制器输入端之间电连接第二充电开关,第二 充电开关与第一充电开关互锁。
15.一种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的组装系统的组件,其包括下壳体组装装 置;其包括用于承载下底板朝上的下壳体的第一传送线;在第一传送线上间隔分 布有若干后推板,用于向前推送下壳体;在第一传送线上设置有中间空档,下底 板朝上的下壳体通过中间空档下落,
16.第一传送线包括两条位于中间空档两侧的传送带;在两传送带对应内侧部成 对铰接有若干下翻动对合底板;每个下翻动对合底板设置在对应后推板的前侧, 一个下壳体完全位于每个下翻动对合底板之前;后推板向外延长有侧部加长拨 板;在第一传送线上,翻动对合底板在其上行段与下行段交错设置;
17.第一传送线设置有上料工位、胶垫工位及下输出工位;
18.在上料工位,用于将承载下底板朝上的下壳体放入到第一传送线上;
19.在胶垫工位,在下壳体的底部支撑外套中安装橡胶垫部;
20.在下输出工位,用于将安装橡胶垫部的下壳体输出;当下翻动对合底板位于 下输出工位上行段时,该下翻动对合底板正下方不存在下翻动对合底板;
21.在胶垫工位的第一传送线上行下方设置有下托板;
22.在胶垫工位上方竖直设置有胶垫下落通道,在胶垫下落通道正上方设置有胶 垫下压头,在胶垫下落通道斜上方设置有胶垫侧输入通道。
23.一种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的组装系统的组件,包括电路板上料组件; 其包括主板组装部及配套的主板组装机械手;
24.主板组装部包括在组装传送线上方的下料导向部,在下料导向部上端进口一 侧设置有下料喂入部,使得电路板送入到下料导向部;
25.在下料导向部上端进口上方设置有下落辅助吸盘,以吸附下料导向部中的电 路板下落组装传送线上的下壳体中。
26.一种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的组装系统,用于蓄电池组件;组装系统 包括组装传送线,用于衔接各个组装工位,其至少包括下壳体组装工位、电路板 组装工位及上壳体组装工位;
27.在下壳体组装工位,设置有胶垫组装部及变向组装部;
28.在电路板组装工位,设置有主板组装部及配套的主板组装机械手;
29.在上壳体组装工位,设置有上壳体组装部及配套的上壳组装机械手;
30.在输出工序部,将组装后的壳体组件输送。
31.一种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工作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32.步骤一,当采用直流供电时,充电方式变换控制器控制直流控制开关接通且 交流控制开关断开;
33.步骤二,首先,电输入端通过第一变压器后,通过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 的操作第一充电开关及第二充电开关,利用充电器交替通过第一充电控制器给第 一蓄电池或通过第二充电控制器给第二蓄电池充电;然后,当第二蓄电池充电时, 第一蓄电池放电,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控制第一输出开关接通且第二输出开 关断开;其次,输出控制电路控制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择一导通,从而通过 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给第一充电电容及第二充电器交替充电,从而实现倍压; 再次,变压控制器通过变换电压开关实现直流负载实现单倍压或双倍压供电,并 通过中间电阻、限流电阻实现滤波限流保护;
34.步骤三,当第一蓄电池低于设定电量后,通过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切换 电路,第二蓄电池放电,第一蓄电池充电;
35.步骤四,当采用交流供电时,充电方式变换控制器控制直流控制开关断开且 交流控制开关接通;
36.步骤五,利用第二变压器对第一充电电容及第二充电器交替充电,从而实现 倍压;再次,变压控制器通过变换电压开关实现直流负载实现单倍压或双倍压供 电。
37.一种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蓄电池组件;借助于 组装传送线,执行以下步骤;
38.s1,在下壳体组装工位,通过胶垫组装部及变向组装部,将橡胶垫部组装到 下壳体的底部支撑外套中;
39.s2,在电路板组装工位,通过主板组装部及配套的主板组装机械手将电路 板组装到下壳体中;
40.s3,在上壳体组装工位,设置有上壳体组装部及配套的上壳组装机械手将 上壳体组装到下壳体上;
41.s4,输出工序部,用于将倍压电路壳体组件送至检测工位。本发明设计合 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 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4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示意图。
4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路示意图。
44.图3是本发明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5.图4是本发明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46.图5是本发明底座上料的结构示意图。
47.图6是本发明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48.图7是本发明主板下落的结构示意图。
49.图8是本发明上丝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50.图9是本发明上丝局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其中:1、市电输入端;2、第一变压器;3、充电器;4、第一充电开关;5、 第一充电控制器;6、第一蓄电池;7、第一输出开关;8、第二充电开关;9、第 二充电控制器;10、第二蓄电池;11、第二输出开关;12、第一三极管;13、第 二三极管;14、输出控制电路;15、直流控制开关;16、第一二极管;17、第一 充电电容;18、中间电阻;19、第二充电器;20、第二二极管;21、变换电压开 关;22、变压控制器;23、限流电阻;24、直流负载;25、第二变压器;26、交 流控制开关;27、充电方式变换控制器;28、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29、下 壳体;30、电路板;31、上壳体;32、工艺内台阶;33、底部支撑外套;34、橡 胶垫部;35、底口内台阶;36、底内腔凸起侧柱;37、胶垫倒锥部;38、胶垫上 锥部;39、胶垫侧凸起;40、胶垫顶部开口槽;41、胶垫底部中空;42、组装传 送线;43、胶垫组装部;44、变向组装部;45、主板组装部;46、主板组装机械 手;47、上壳体组装部;48、上壳组装机械手;49、输出工序部;50、第一传送 线;51、后推板;52、中间空档;53、下输出工位;54、胶垫工位;55、下托板; 56、胶垫下落通道;57、胶垫侧输入通道;58、胶垫下压头;59、下翻动对合底 板;60、侧部加长拨板;61、下侧挡臂;62、变向联动部;63、从动联动牵引杆; 64、复位联动弹簧杆;65、悬挂下压头;66、长手指;67、短手指;68、牵拉钢 丝绳;69、导向轮组;70、下翻动弹簧复位上摆臂;71、下摆动长托臂;72、长 托臂手指;73、下摆动短托臂;74、接触下落工位;75、导向调个工位;76、翻 转后输出工位;77、翻转辅助导向滚轮;78、滚轮伸出弹簧杆;79、下料导向部; 80、下料喂入部;81、下落辅助吸盘;82、旋转大臂部;83、旋转小臂部;84、 分度上丝部;85、上丝驱动部;86、上丝卡套部;87、上丝铰接花瓣板;88、上 丝中通孔;89、上丝旋转端面键轴头;90、旋紧键轴头;91、旋紧连接弹簧;92、 旋紧轴头尾端台阶键尾;93、仿形攻丝头。
具体实施方式
52.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 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 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 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 和范围。
53.实施例1,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包括 硬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下壳体29、电路板30、上壳体31;下壳体29为载体, 电路板30安装在其上,上壳体31与下壳体29连接形成容纳电路板30的内腔;
54.在下壳体29底板上设置有工艺内台阶32;
55.在下壳体29下底表面分布有若干中空的底部支撑外套33,其中嵌装有橡胶 垫部34的上部,底部支撑外套33内孔侧壁分布有底内腔凸起侧柱36,在底部 支撑外套33下端口设置有底口内台阶35;橡胶垫部34包括底部中心处具有胶 垫底部中空41的底部座;在底部座上方设置有上大下小的胶垫倒锥部37,胶垫 倒锥部37下部与底部座形成细腰部;
56.在胶垫倒锥部37上端设置有上小下大的胶垫上锥部38,在胶垫上锥部38 侧壁上分布有胶垫侧凸起39;在胶垫上锥部38上分布有胶垫顶部开口槽40,
57.胶垫侧凸起39用于与底内腔凸起侧柱36的间隙对应;
58.底口内台阶35卡接在细腰部。
59.实施例2,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其包 括电路部分,电路部分包括市电输入端1、第一变压器2、充电器3、第一充电 开关4、第一充电控制器5、第一蓄电池6、第一输出开关7、第二充电开关8、 第二充电控制器9、第二蓄电池10、第二输出开关11、第一三极管12、第二三 极管13、输出控制电路14、直流控制开关15、第一二极管16、第一充电电容 17、中间电阻18、第二充电器19、第二二极管20、变换电压开关21、变压控制 器22、限流电阻23、直流负载24、第二变压器25、交流控制开关26、充电方 式变换控制器27、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28;其中,市电输入端1输出端并 联第一变压器2的初级线圈及第二变压器25的初级线圈;第一变压器2的次级 线圈电连接充电器3输入端,充电器3输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充电控制器5 给第一蓄电池6充电,另一路通过第二充电控制器9给第二蓄电池10充电;在 充电器3的out1+与第一充电控制器5输入端之间电连接第一充电开关4,在充 电器3的out2+与第二充电控制器9输入端之间电连接第二充电开关8,第二充 电开关8与第一充电开关4互锁;
60.第一蓄电池6正极通过第一输出开关7接入节点a,第二蓄电池10正极通 过第二输出开关11接入节点a,
61.第一输出开关7与第二输出开关11互锁;
62.第一蓄电池6负极及第二蓄电池10负极接入节点c,
63.第一三极管12的基极接输出控制电路14的输出端,第二三极管13的基极 接输出控制电路14的输出端;第一三极管12的的集电极接节点a,发射极接节 点b;
64.第二三极管13的集电极接节点c,发射极接节点b,
65.输出控制电路14分别采集节点b、c的电压;
66.节点a输出端通过直流控制开关15接节点d,节点d输出端通过第一二极 管16接入第一充电电容17正极;
67.节点b输出端通过中间电阻18接节点e,节点e分别接第一充电电容17负 极及第二充电器19正极;
68.节点c输出端反接第二二极管20后接第二充电器19的负极;
69.第一充电电容17out+输出端接变换电压开关21一输入端f,
70.第二充电器19out+输出端接变换电压开关21一输入端g,
71.变换电压开关21输出端k通过限流电阻23接直流负载24正极;
72.第二充电器19的负极接直流负载24负极;
73.变换电压开关21被变压控制器22控制;
74.第二变压器25的次级线圈一输出端通过交流控制开关26接入节点d及节点 c,
75.交流控制开关26与直流控制开关15互锁。
76.在第一变压器2的次级线圈输出线路上设置有充电总开关;第一输出开关 7与第一充电开关4互锁;
77.第二输出开关11与第二充电开关8互锁;
78.充电方式变换控制器27分别接交流控制开关26与直流控制开关15并控制 其通断;
79.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28控制第一输出开关7与第二输出开关11通断;
80.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28控制第一充电开关4与第二充电开关8通断;
81.在电路部分中,至少有第一输出开关7、第二输出开关11、第一三极管12、 第二三极管13、输出控制电路14、直流控制开关15、第一二极管16、第一充电 电容17、中间电阻18、第二充电器19、第二二极管20、变换电压开关21、变 压控制器22、限流电阻23、直流负载24安装在蓄电池组件的硬件部分中。
82.实施例3,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的组装系 统的组件,其包括下壳体组装装置;其包括用于承载下底板朝上的下壳体的第一 传送线50;在第一传送线50上间隔分布有若干后推板51,用于向前推送下壳体; 在第一传送线50上设置有中间空档52,下底板朝上的下壳体通过中间空档52 下落,
83.第一传送线50包括两条位于中间空档52两侧的传送带;在两传送带对应内 侧部成对铰接有若干下翻动对合底板59;每个下翻动对合底板59设置在对应后 推板51的前侧,一个下壳体完全位于每个下翻动对合底板59之前;后推板51 向外延长有侧部加长拨板60;在第一传送线50上,翻动对合底板59在其上行 段与下行段交错设置;
84.第一传送线50设置有上料工位、胶垫工位54及下输出工位53;
85.在上料工位,用于将承载下底板朝上的下壳体放入到第一传送线50上;
86.在胶垫工位54,在下壳体的底部支撑外套中安装橡胶垫部;
87.在下输出工位53,用于将安装橡胶垫部的下壳体输出;当下翻动对合底板 59位于下输出工位53上行段时,该下翻动对合底板59正下方不存在下翻动对 合底板59;
88.在胶垫工位54的第一传送线50上行下方设置有下托板55;
89.在胶垫工位54上方竖直设置有胶垫下落通道56,在胶垫下落通道56正上 方设置有胶垫下压头58,在胶垫下落通道56斜上方设置有胶垫侧输入通道57。
90.在下输出工位53,设置有通道为侧挡u型的变向导向弧形通道;在变向导 向弧形通道中内设置有变向联动部62,在变向联动部62下端头处设置有下侧挡 臂61,以与位于下输出工位53的侧部加长拨板60接触;在变向联动部62上端 头处设置有从动联动牵引杆63,在从动联动牵引杆63侧壁牵拉有复位联动弹簧 杆64,以使得变向联动部62复位;在下输出工位53上方设置有悬挂下压头65, 在悬挂下压头65与从动联动牵引杆63之间分别有若干导向轮组69,在从动联 动牵引杆63、若干导向轮组69及悬挂下压头65的挂钩上连接有牵拉钢丝绳68;
91.在悬挂下压头65下端设置有位于下翻动对合底板59的对合间隙两侧的长手 指66及短手指67;在下输出工位53下方设置有下摆的下翻动弹簧复位上摆臂 70;在下翻动弹簧复位上摆臂70端部设置有下摆动短托臂73及位于下摆动短托 臂73下方的下摆动长托臂71;在下摆动长托臂71悬臂端上端设置有长托臂手 指72;
92.下翻动弹簧复位上摆臂70下摆动经过接触下落工位74、导向调个工位75 及翻转后输出工位76;
93.接触下落工位74,为空载且弹簧力复位的自然状态下,下翻动弹簧复位上 摆臂70上摆始端,
94.在导向调个工位75,介于接触下落工位74与翻转后输出工位76之间;
95.在翻转后输出工位76,为下摆动短托臂73及位于下摆动短托臂73搭载下 壳体的下终端位置;
96.下壳体倾斜设置,其下端位于下摆动长托臂71悬臂端且与长托臂手指72 抵接;其上部依靠在下摆动短托臂73上;下壳体两侧外露于下摆动长托臂71 及下摆动短托臂73;
97.在导向调个工位75,在下摆动长托臂71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伸出弹簧杆78 及设置在滚轮伸出弹簧杆78上的翻转辅助导向滚轮77;下摆动的下壳体内腔与 翻转辅助导向滚轮77,并在长托臂手指72勾手作用下,使得下壳体翻转180度;
98.在翻转后输出工位76,翻转后的下壳体下落输出;
99.变向联动部62为软轴、钢板、双头活塞组件或钢丝绳。
100.实施例4,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的组装系 统的组件,包括电路板上料组件;其包括主板组装部45及配套的主板组装机械 手46;
101.主板组装部45包括在组装传送线42上方的下料导向部79,在下料导向部 79上端进口一侧设置有下料喂入部80,使得电路板送入到下料导向部79;
102.在下料导向部79上端进口上方设置有下落辅助吸盘81,以吸附下料导向部 79中的电路板下落组装传送线42上的下壳体中;
103.主板组装机械手46包括在下料导向部79输出一侧的旋转大臂部82,在旋 转大臂部82悬臂端旋转有旋转小臂部83,在旋转小臂部83端部分布有若干分 度上丝部84,分度上丝部84包括设置在旋转小臂部83端部的上丝驱动部85; 在上丝驱动部85端部设置有上丝卡套部86;在上丝卡套部86下端口设置有通 过扭簧复位的上丝铰接花瓣板87,自然状态下,上丝铰接花瓣板87水平闭合并 形成上丝中通孔88,以通过螺栓的螺柱部;在上丝驱动部85端部设置有位于上 丝卡套部86中的上丝旋转端面键轴头89,在上丝旋转端面键轴头89端部通过 旋紧连接弹簧91连接的旋紧键轴头90;通过克服旋紧连接弹簧91的作用力, 上丝旋转端面键轴头89与旋紧键轴头90后端旋紧轴头尾端台阶键尾92的咬合 传动;
104.在旋紧键轴头90前端部设置有仿形攻丝头93,用于与对应螺栓帽适配并带 动其旋转;
105.仿形攻丝头93为一字型、十字形、梅花形或六方套筒。
106.实施例5,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的组装系 统,用于组装蓄电池组件;组装系统包括组装传送线42,用于衔接各个组装工 位,其至少包括下壳体组装工位、电路板组装工位及上壳体组装工位;
107.在下壳体组装工位,设置有胶垫组装部43及变向组装部44;
108.在电路板组装工位,设置有主板组装部45及配套的主板组装机械手46;
109.在上壳体组装工位,设置有上壳体组装部47及配套的上壳组装机械手48;
110.在输出工序部49,将组装后的壳体组件输送。
111.实施例6,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工作方法,执 行以下步骤;
112.步骤一,当采用直流供电时,充电方式变换控制器27控制直流控制开关15 接通且交流控制开关26断开;
113.步骤二,首先,电输入端1通过第一变压器2后,通过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 制器28
的操作第一充电开关4及第二充电开关8,利用充电器3交替通过第一 充电控制器5给第一蓄电池6或通过第二充电控制器9给第二蓄电池10充电; 然后,当第二蓄电池10充电时,第一蓄电池6放电,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 28控制第一输出开关7接通且第二输出开关11断开;其次,输出控制电路14 控制第一三极管12及第二三极管13择一导通,从而通过第一二极管16、第二 二极管20给第一充电电容17及第二充电器19交替充电,从而实现倍压;再次, 变压控制器22通过变换电压开关21实现直流负载24实现单倍压或双倍压供电, 并通过中间电阻18、限流电阻23实现滤波限流保护;
114.步骤三,当第一蓄电池6低于设定电量后,通过直流电池变换开关控制器 28切换电路,第二蓄电池10放电,第一蓄电池6充电;
115.步骤四,当采用交流供电时,充电方式变换控制器27控制直流控制开关15 断开且交流控制开关26接通;
116.步骤五,利用第二变压器25对第一充电电容17及第二充电器19交替充电, 从而实现倍压;再次,变压控制器22通过变换电压开关21实现直流负载24实 现单倍压或双倍压供电。
117.实施例7,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倍压电路的蓄电池组件的组装方 法,用于组装蓄电池组件;借助于组装传送线42,执行以下步骤;
118.s1,在下壳体组装工位,通过胶垫组装部43及变向组装部44,将橡胶垫部 组装到下壳体的底部支撑外套33中;
119.s2,在电路板组装工位,通过主板组装部45及配套的主板组装机械手46 将电路板组装到下壳体中;
120.s3,在上壳体组装工位,设置有上壳体组装部47及配套的上壳组装机械手 48将上壳体组装到下壳体上;
121.s4,输出工序部49,用于将倍压电路壳体组件送至检测工位。
122.在步骤s1中,借助于第一传送线50;执行以下步骤;
123.s1.1,在上料工位,将承载下底板朝上的下壳体放入到第一传送线50上的 下翻动对合底板59上;
124.s1.2,在胶垫工位54,在下壳体的底部支撑外套中安装橡胶垫部;首先, 橡胶垫部通过胶垫侧输入通道57送到胶垫下落通道56中;然后,通过胶垫下压 头58将橡胶垫部下压到底部支撑外套33中,下托板55上托下翻动对合底板59;
125.s1.3,在下输出工位53,将安装橡胶垫部的下壳体输出;首先,侧部加长 拨板60向前拨动下侧挡臂61;然后,下侧挡臂61通过变向联动部62带动从动 联动牵引杆63克服复位联动弹簧杆64作用力,使得牵拉钢丝绳68松弛;其次, 在接触下落工位74,在自重作用下,长手指66与短手指67先后下压下壳体, 使得下壳体倾斜下落打开下翻动对合底板59,使得下壳体下落到下摆动短托臂 73与下摆动长托臂71上;再次,在导向调个工位75,下摆动的下壳体内腔与翻 转辅助导向滚轮77,并在长托臂手指72勾手作用下,使得下壳体翻转180度变 向;之后,在翻转后输出工位76,下壳体下落到第一传送线50上;再后,侧部 加长拨板60循环到下行段,在复位联动弹簧杆64作用力,悬挂下压头65上升 复位;
126.s1.4,将下壳体翻转下落到第一传送线50上;
127.在步骤s2中,执行以下步骤;
128.s2.1,首先,电路板通过下料喂入部80送入到下料导向部79;然后,下落 辅助吸盘81吸附下料导向部79中的电路板下落组装传送线42上的下壳体中;
129.s2.2,首先,将螺栓顶入打开上丝铰接花瓣板87,送入到上丝卡套部86中; 然后,上丝铰接花瓣板87复位,通过上丝中通孔88卡接螺栓的螺柱部;其次, 旋转大臂部82旋转驱动旋转小臂部83到电路板上方;再次,下压上丝驱动部 85,通过克服旋紧连接弹簧91的作用力,使得螺柱向下移动而打开上丝铰接花 瓣板87;往后,上丝旋转端面键轴头89伸出,下压上丝驱动部85,通过克服旋 紧连接弹簧91的作用力,上丝旋转端面键轴头89与旋紧键轴头90后端旋紧轴 头尾端台阶键尾92的咬合传动,同时,仿形攻丝头93与对应螺栓帽适配并带动 其旋转。
130.使用本发明各部分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电路相比于传统,其实现了交 流与直流充电,实现了联控,保证电流稳定安全,保证了充电与放电分离,安全 可靠。可以通过pcl/mcu等常规实现开关执行判断主控制。本发明通过工艺内 台阶32,底部支撑外套33,橡胶垫部34,底口内台阶35,底内腔凸起侧柱36, 胶垫倒锥部37,胶垫上锥部38,胶垫侧凸起39,胶垫顶部开口槽40,胶垫底部 中空41实现了结构稳定,通过细腰部实现卡接,通过凹凸定位,设计巧妙稳定。
131.本发明对应组装传送线42实现工位局部改进,通过胶垫组装部43,变向组 装部44实现胶垫的组装,实现了自动翻转,通过端部循环,实现了自动推动与 复位,实现了下壳体的送入,本发明图示省略了机架、轴承、常规工位、通由机 械手等现有辅助件,通过实现了螺栓的自动安装,设计巧妙,通过弹簧实现了实 现过载保护。本发明从独特电路设计、外形结构及组装系统实现全方位保护, 如有同类产品侵权其一保护设计,均构成等同或相同侵权。
132.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列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