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及具备此种电源的穿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9480发布日期:2022-07-10 04:0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及具备此种电源的穿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关于一种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及具备此种电源的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2.越来越多的娱乐、工作、社交、通信、运动及健康管理等,都能够通过智慧手表、智慧手环等穿戴装置来达成。然而,随着穿戴装置的应用范围扩大,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时间也持续增长,但穿戴装置可接受的电池尺寸和重量往往受到限制,因而也限制了电池的容量,导致穿戴装置搭载的电池容量往往不能满足大量或长时间使用下的需求。面对这个情况,穿戴装置须使用外来的电源补充电能才能继续执行功能。
3.外来的电源有固定(有线)电源与行动(可携式)电源二种。固定电源包括墙壁插座(wall outlet)及配备连接埠的电子设备,如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等。行动电源(mobile power pack/power bank)通常是可重复充电使用的二次电池。其中,固定电源仅能在穿戴装置从穿戴者身上取下时,方能进行充电,在穿戴装置移动下,难以从固定电源汲取电力。至于行动电源虽然可随身携行,但也只能放置在手提包、背包、旅行袋等随身用品内,需要时再取出并透过一连接线连接到穿戴装置,不能直接附挂于穿戴装置,因此行动电源无论携带与使用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挂电源,可以附挂于穿戴装置,满足穿戴装置大量或长时间使用下的需求。
5.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外挂电源的穿戴装置,使穿戴装置具备更持久的续航力。
6.根据本发明,穿戴装置外挂电源可以包含一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的载体;至少一设于该载体的电池;及一设于该载体上或延伸到该载体外,并与该电池电连接的感应线圈或连接器,该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该电池电能传输到一穿戴装置。其中,该载体为如下列a至f中任一项的载体所形成者:
7.a.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边至少各有一穿带孔,该穿戴装置穿过该二穿带孔而与该载体相迭并保持在该载体上;
8.b.该载体为c形构造,外侧设有一向二端延伸的沟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沟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9.c.该载体为c形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10.d.该载体为环状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11.e.该载体为c形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中间设有一凹槽,该穿戴装置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及
12.f.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
13.根据本发明,穿戴装置可以包含一本体、一系带及一外挂电源。该本体具有一第一电池,及一与该第一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该系带与该本体连结,使该本体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该外挂电源包含一套挂于该穿戴者手腕的载体、至少一设于该载体的第二电池,及一设于该载体上或延伸到该载体外,并与该第二电池电连接的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该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该第二电池电能传输到该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补充该第一电池电能。其中,该载体为如下列a至c中任一项的载体所形成者:
14.a.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边至少各有一穿带孔,该系带二端分别穿过该二穿带孔而与该载体相迭,使该本体保持在该载体上;
15.b.该载体为c形构造,外侧设有一向二端延伸的沟槽,该本体及系带嵌入该沟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及
16.c.该载体为带状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
17.在另一实施例中,穿戴装置可以包含一本体及一外挂电源。该本体具有一第一电池,及一与该第一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该外挂电源包含一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的载体、至少一设于该载体的第二电池,及一设于该载体上或延伸到该载体外,并与该第二电池电连接的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该第二感应线圈或连接器将该第二电池电能传输到该第一感应线圈或连接埠,补充该第一电池电能。其中,该载体为如下列a至c中任一项的载体所形成者:
18.a.该载体为c形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本体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19.b.该载体为环状构造,中间设有一凹槽,该本体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及
20.c.该载体为c形构造,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中间设有一凹槽,该本体嵌入该凹槽而保持在该载体上。
2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包含一感测器,该载体具有一窗孔,该窗孔面对该感测器。
2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可以附挂于穿戴装置的外挂式电源,可以提供穿戴装置更持久的续航力,满足穿戴装置大量或长时间使用下的需求。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a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25.图1b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26.图2a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27.图2b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28.图3a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29.图3b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30.图3c为与第三实施例近似的立体图;
31.图3d为与第三实施例近似的分解图。
32.图4a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33.图4b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34.图5a为本发明穿戴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35.图5b为与图5a近似的穿戴装置立体图。
36.其中,100穿戴装置;110本体;111第一电池;112连接埠;113感测器; 114第一感应线圈;120系带;130外挂电源;131载体;132第二电池;133 连接器;134连接线;135穿带孔;136窗孔;138第二感应线圈;200穿戴装置;210本体;211第一电池;212连接埠;213感测器;214第一感应线圈;220系带;230外挂电源;231载体;232第二电池;233连接器;235沟槽;236窗孔;238第二感应线圈;300/300a穿戴装置;310本体;311第一电池;312连接埠;313感测器;314第一感应线圈;330/330a外挂电源; 331/331a载体;332第二电池;333连接器;335凹槽;336窗孔;337伸缩带;338第二感应线圈;400穿戴装置;410本体;411第一电池;412连接埠;413感测器;414第一感应线圈;430外挂电源;431载体;432第二电池;433连接器;434连接线;435凹槽;436窗孔;438第二感应线圈;500/500a 穿戴装置;510/510a本体;511第一电池;512连接埠;513感测器;514第一感应线圈;520系带;530/530a外挂电源;531载体;532第二电池;533 连接器;534连接线;538第二感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如图1a/1b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揭示的穿戴装置100包含一本体110,该本体110具有一第一电池111,以供应穿戴装置100工作需要的电力。所述本体110还包含一与第一电池111电连接的连接埠112。
39.穿戴装置100还包含一连结于本体110的系带120。该系带120采用例如氟化橡胶(fluoroelastomer)、皮革、织带、金属等材料制成,使系带120 具备可挠性,同时系带120的二端设有例如磁铁、魔鬼毡、带扣等机构(未编号,下同),可以相互结合,将本体110套挂于一穿戴者手腕。
40.本发明另一重要部分是包含一外挂电源130。该外挂电源130包含一载体131,在本实施例中,该载体131为带状,二边各有二穿带孔135,所述系带120的二端分别穿过二穿带孔135而与载体131相迭,使本体110保持在载体131上。载体131的中间还设有一窗孔136,使本体120搭载的一感测器113,能够透过窗孔136侦测穿戴者的心率、血压、血氧、睡眠状态等,进行健康管理。
41.所述外挂电源130又包含至少一设于载体131的第二电池132,及一与第二电池132电连接的连接线134,该连接线134的自由端具有一连接器133。当连接器133与连接埠112连接时,可将第二电池132电能传输到第一电池 111,补充后者电能,延长穿戴装置100一次性使用时间,减少频繁充电的不便。将连接器133连接到一行动电源或充电器(图未示),可以补充第二电池132电能。
42.图2a/2b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揭示的穿戴装置200包含一本体210、一系带220与一外挂电源230。其中,本体210具有一第一电池 211、一与第一电池211电连接的连接埠212,及一感测器213。系带220二端设有相互结合的机构,并与本体210连结,使本体210套挂于手腕。外挂电源230包含一载体231、至少一设于载体231的第二电池232,及一设于载体231并与第二电池232电连接的连接器233。在本实施例中,载体231为c 形构造并具有弹性,允许载体231套挂于不同粗细的手腕。同时,载体231 外侧设有一向二端延伸的沟槽235,槽上具有一面对感测器213的窗孔236。所述本体210及系带220嵌入沟槽235而保持在载体231上。如此构成的穿戴装置200,同样能在连接器233与连接埠212连接时,使第一电池211从第二电池232汲取电力,补充电能。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埠212设于本体210 的底部,连接器233设于载体231的沟槽235上,当本体210嵌入沟槽235 而定位于载体231时,连接器233将与连接埠212同时达成连接作用。
43.图3a/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揭示的穿戴装置300包含一本体310及一外挂电源330。其中,本体310具有一第一电池311、一与第一电池311电连接的连接埠312,及一感测器313。外挂电源330包含一适合套挂于手腕的c形弹性载体331、至少一设于载体331的第二电池332,及一设于载体231并与第二电池332电连接的连接器333。所述载体331的中间设有一凹槽335,槽上具有一面对感测器313的窗孔336。连接器333在本体310 嵌入凹槽335而定位于载体331时,将同时与连接埠312连接,如此将第二电池332的电能传输到第一电池311,补充后者电能。
44.如图3c/3d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穿戴装置300a与图3a/3b的差异在于载体331a,其余部分完全相同,因此与图3a/3b相同的部分均以相同的符号标示,且先前对于图3a/3b的说明亦适用于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外挂电源330a的载体331a采用软硬适中的材料,例如硅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等成型,形成一具备伸缩带337的环状构造,方便套挂于手腕。
45.图4a/4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装置400包含一本体410及一外挂电源430。其中,本体410具有一第一电池411、一与第一电池411电连接的连接埠412,及一感测器413。
46.外挂电源430包含一载体431、至少一设于载体431的第二电池432,及一设于载体431并与第二电池432电连接的连接线434,该连接线434的自由端具有一连接器433。载体431的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方便将载体 431套挂于手腕;载体431的中间设有一凹槽435,槽上具有一面对感测器 413的窗孔436。所述本体410嵌入凹槽435而保持在载体431上,从而第一电池411将在连接器433与连接埠412连接时,从第二电池432汲取电力,补充电能。
47.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揭示的穿戴装置500包含一本体 510、一系带520,及一外挂电源530。其中,本体具有一第一电池511、一与第一电池511电连接的连接埠512,及一感测器513。系带520二端具有相互结合的机构,并与本体510连结,以通过系带520将本体210套挂于手腕。外挂电源530包含一载体531、至少一设于载体531的第二电池532,及一设于载体531并与第二电池532电连接的连接器533。外挂电源530透过载体 531套挂于手腕,而保持在本体510的一侧,方便连接器533与连接埠512 连接时,将第二电池532电能传输到第一电池511,补充后者电能。所述系带520与载体531也可如上述的载体331/331a/
431所形成者。
48.上述实施例揭示的穿戴装置100/200/300/300a/400/500,其中第一电池 111/211/311/411/511系通过连接器133/233/333/433/533与连接埠 112/212/312/412/512连接的方式,从第二电池132/232/332/432/532汲取电力,补充电能,属于接触式充电。至于连接器133/233/333/433/533与连接埠112/212/312/412/51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传输介面,不受特定介面的限制。
49.本发明也可利用感应充电方式传输电能。即,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2b/3b/3d/4b/5b所示,本体110/210/310/410/510a可搭载一第一感应线圈114/214/314/414/514,用以置换连接埠112/212/312/412/512;外挂电源130/230/330/330a/430/530a以一第二感应线圈 138/238/338/438/538替代连接器133/233/333/433/533。如此,第二感应线圈138/238/338/438/538将因电流流过而在其周围产生磁场,此磁场透过电磁感应在第一感应线圈114/214/314/414/514上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被导引到第一电池111/211/311/411/511,据此达到感应充电作用,补充第一电池消耗的电能。需知,穿戴装置100/200/300/300a/400不会同时具备接触式充电与感应充电模式,这两种充电模式将分开实施。然而,为了减少图式数量,故将该二充电模式同时显示于图1b/2b/3b/3d/4b。所述第二感应线圈138/238/338/438/538也可从一无线充电器(图未示)接收电流,补充第二电池132/232/332/432/532消耗的电能。在图5a/5b实施例中,因外挂电源530/530a与系带520系平行套挂于手腕,故其连接器533/第二感应线圈538需经由一连接线534延伸出载体531外,方便与连接埠512连接/第一感应线圈514耦合。为简化说明,图5b相同于图5a的部分均以相同的符号标示,且先前对于图5a的说明亦适用于图5b,不再重复。
50.由于外挂电源130/230/330/300a/430/530/530a可接受的电池大小、数量和重量较不受限制,因此电池容量高,续航力强,可以满足穿戴装置大量或长时间使用下的需求。
51.需知,当外挂电源130/230/330/300a/430/530/530a在申请专利范围中以独立项叙明时,第一电池111/211/311/411/511及第一感应线圈 114/214/314/414/514将省略序数“第一”,仅分别以电池及感应线圈表示。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