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控制装置和手机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0322发布日期:2022-06-25 04:4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电池控制装置和手机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池控制装置和手机电池。


背景技术:

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并对电池单元进行充放电的电池系统。在这里所公开的电池系统中,向多个电池单元的充电包括平衡充电模式和通常充电模式,在平衡充电模式后执行通常充电模式。
3.在平衡充电模式中,例如当在多个电池单元产生电压差时,对多个电池单元执行预充电。通过平衡充电模式中的预充电,各电池单元的电压差变小,能够将各电池单元的电压值均衡化。在通常充电模式中,对在平衡充电模式中将电压值均衡化后的各电池单元进行通常充电。因此,能够抑制各电池单元中的充电状态的差别并且将各电池单元满充电。
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56041号公报
5.然而,近年来,智能手机那样的移动终端的需求日益提高。若在移动终端产生电池耗尽,则为了充电用以持续使用一定时间所需的电力、例如soc25%左右的电力而花费15分钟~30分钟左右的充电时间。在移动终端的充电中,也利用有能够携带的手机电池。假如当在移动终端产生了电池耗尽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与电源插座连接、或者将移动终端与手机电池连接来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特别是在需要用户移动的情况下,为了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能够使用手机电池。
6.然而,也可能在手机电池产生充电耗尽。这样,在对移动终端、手机电池的充电容量变少的情况下,优选能够对移动终端、手机电池快速地充电。例如在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平衡充电模式和通常充电模式应用于手机电池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充电,但需要充电的时间。在快速地充电的情况下,优选达到持续使用一定时间所需的电力所用的充电时间尽可能短。


技术实现要素:

7.这里提出的电池控制装置具备:放电控制部,控制从电池的放电;和充电控制部,控制向电池的充电。放电控制部构成为至少能够实施从电池的放电直至成为比预先决定好的预充电soc高的预先决定好的下限soc。充电控制部构成为:在电池的soc低于预充电soc时,以比预先决定好的第1充电率低的第2充电率进行充电,并且在电池的soc为预充电soc以上时,以第1充电率进行充电。
8.根据这里提出的电池控制装置,在向电池的充电时,在电池的soc低于预充电soc时,以相对较低的第2充电率进行充电,若变为预充电soc以上,则以相对较高的第1充电率进行充电。这里,将预充电soc设定得比放电中的下限soc低,因此基于相对较低的第2充电率的充电在电池的soc低于下限soc时结束。因此,能够缩短基于相对较低的第2充电率的充电所需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包括基于第1充电率的充电与基于第2充电率的充电在内的总充电时间。
9.也可以构成为:在这里提出的电池控制装置的基础上,预充电soc与下限soc之差是soc5%~soc30%。
10.这里提出的手机电池具备:壳体;电池,配置于壳体内,能够以5c以上的充电率充电;送电单元,配置于壳体内;以及电池控制装置,与电池及送电单元连接。电池控制装置具备:放电控制部,控制从电池的放电;和充电控制部,控制向电池的充电。放电控制部构成为能够实施从电池的放电直至成为比预先决定好的预充电soc高的预先决定好的下限soc。充电控制部构成为:在电池的soc低于预充电soc时,以比预先决定好的第1充电率低的第2充电率进行充电,并且在电池的soc为预充电soc以上时,以第1充电率进行充电。
11.也可以构成为:在这里提出的手机电池的基础上,送电单元包括无线送电设备。
附图说明
12.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系统的框图。
13.图2是表示电池控制装置对从电池的放电的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14.图3是表示电池的放电时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的曲线图。
15.图4a是表示电池控制装置对向电池的充电的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16.图4b是表示电池控制装置对向电池的充电的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17.图5是表示电池的充电时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的曲线图。
18.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系统的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10a

充电系统;20

供电装置;50

手机电池;51

壳体;52

电池;54

受电单元;56

送电单元;60

电池控制装置;61

存储部;63

放电控制部;65

充电控制部;70

当前soc;71

上限soc;72

下限soc;73

预充电soc。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参照附图对这里公开的电池控制装置和手机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并不旨在特别地限定本发明。只要没有特别地提及,本发明就不限定于这里说明的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描绘了各附图,并不一定反映实物。另外,对起到相同的作用的部件
·
部位适当地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22.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系统10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控制装置和手机电池由图1所示的充电系统10实现。这里,首先对充电系统10的结构进行说明。充电系统10具备供电装置20、手机电池50以及移动终端80。在充电系统10中,从供电装置20对手机电池50快速充电。而且,例如使用被充电后的手机电池50来对移动终端80进行充电。
23.供电装置20、手机电池50以及移动终端80适当地具备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是控制各装置的各种处理的装置。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沿着预先决定好的程序驱动的计算机而被具体化。具体而言,控制装置的各功能由构成控制装置的各计算机的运算装置(也称为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存储装置(存储器、硬盘等)处理。例如,控制装置的各结构能够作为将被计算机具体化的数据以预先决定好的形式存储的数据库、数据构造、根据预先决定好的程序进行规定
的运算处理的处理模块等、或者作为这些的一部分而被具体化。组装于各装置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相互通信数据并配合来发挥功能。
24.供电装置20具有供电单元21、电源单元22以及供电控制装置23。供电单元21构成为对手机电池50进行充电。供电单元21例如能够对手机电池50发送(换言之,能够供给)电力,采用能够进行高输出下的供给的装置即可。供电单元21例如是无线式、即非接触型的供电设备。但是,供电单元21也可以是接触型的供电设备。
25.电源单元22与外部电源30连接。电源单元22是在与外部电源30之间接受电力并且通过供电单元21向手机电池50、移动终端80那样的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装置。外部电源30也可以是100v、200v的ac电源。电源单元22也可以具备ac/dc转换器。
26.供电控制装置23与供电单元21及电源单元22电连接。供电控制装置23控制从供电单元21向手机电池50供给的电力。另外,供电控制装置23控制从外部电源30向电源单元22的电力的接受。
27.手机电池50具备壳体51、电池52、受电单元54、送电单元56以及电池控制装置60。壳体51在内部具有规定的空间。电池52、受电单元54、送电单元56以及电池控制装置60配置于壳体51内。
28.电池52为实施了能够快速充电的设计的规格,由高输出型的电池构成。例如对电池52适当地转用所谓的混合动力车的驱动用电源用的电池技术即可。该电池52能够以5c以上(例如,8c以上、10c以上等)的充电率来充电。将电池52设计为即使是充电率为5c以上的电流值下的充电也能够将劣化抑制得较小即可。
29.在本说明书中,将使电池52的理论容量在1个小时内完全充电或者放电的电流的大小定义为1c。例如,若电池52的容量为2ah,则1c为2a。3c相当于1c的3倍的电流值,在上述的例子中,是指使理论容量在20分钟内完全充电或者放电的电流值。例如在电池52的充电率为5c的情况下,能够以3分钟左右的充电来实现理论容量的15%左右的充电。能够以5分钟左右的充电来实现电池52的理论容量的25%左右的充电。今后,若进一步应用混合动力车的驱动用电源用的电池技术,则能够通过更高的充电电流值来实现更短时间内的充电。因此,期待能够在从数秒到数十秒内将所需要的电力向电池52充电。
30.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机电池50除了高输出用的电池52之外也可以具备所谓的高容量型的电池。高容量型的电池例如允许在充电率为1c~3c左右的充电率下充放电。高容量型的电池例如具有400wh/l~800wh/l左右的能量密度。
31.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52具有蓄电池组电池53。电池52具有的蓄电池组电池5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但这里是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的数量并不特别地限定。在蓄电池组电池53的数量是多个的情况下,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可以串联地连接,也可以并联地连接。
32.受电单元54被从供电装置20的供电单元21供给电力。受电单元54能够以高输出接收即可。这里,受电单元54包括无线受电设备。无线受电设备例如被从供电装置20的供电单元21以非接触型的供电(无线供电)方式供给电力。在非接触型的供电方式中能够采用电磁感应方式、磁场共鸣方式、电场耦合方式、电波接收方式等。但是,受电单元54也可以是接触型的受电设备。
33.送电单元56构成为对移动终端80充电,能够进行电力的发送。送电单元56包括无线送电设备。无线送电设备例如向移动终端80的后述的终端受电单元84以非接触型的供电
(无线供电)方式供给电力。但是,送电单元56也可以是接触型的送电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从送电单元56向移动终端80的供电,例如可以控制电流值使得以较低地抑制为将移动终端80的后述的内置电池82的劣化抑制得较小的程度的电流值进行供电。
34.根据这样的手机电池50,能够从供电装置20通过快速充电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电力。因此,用户无需在设置有供电装置20的场所为了充电而长时间等待。而且,以决定为移动终端80的内置电池82不劣化的程度的电流值从手机电池50向移动终端80缓慢地供电即可。例如,在从供电装置20向手机电池50充电后,从手机电池50向移动终端80充电即可。
35.电池控制装置60控制电池52的充放电。这里,虽然省略图示,但是电池控制装置60具备控制电池52的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和为了防止对电池52进行过充电、过放电而保护电池52的电池保护电路。电池控制装置60与电池52、受电单元54以及送电单元56电连接。电池控制装置60具备存储部61、放电控制部63以及充电控制部65。对存储部61、放电控制部63以及充电控制部65的详细内容进行后述。
36.作为移动终端80,例如能够举出智能手机、移动电话、平板终端、移动pc等。移动终端80具备内置电池82、终端受电单元84以及终端控制装置86。
37.内置电池82是成为向移动终端80供给电力的电源的电池。内置电池82具备在一定程度的时间内连续地使用移动终端80所需要的充电容量即可。
38.终端受电单元84与手机电池50电连接。终端受电单元84包括上述那样的无线受电设备。但是,终端受电单元84也可以是接触型的受电设备。这里,从手机电池50的送电单元56向终端受电单元84供给电力来对内置电池82进行充电。
39.终端控制装置86与内置电池82及终端受电单元84电连接。终端控制装置86控制通过终端受电单元84供给的电力,并且控制向内置电池82的充电。这里,终端控制装置86具有例如控制向内置电池82的充电的充电控制电路、和以不会对内置电池82进行过充电的方式保护内置电池82的电池保护电路。
40.接下来,在手机电池50中,对电池控制装置60对电池52的充放电的控制进行说明。以下,电池52的充电、放电分别是指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的充电、放电。
41.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电池52的充电状态(以下,称为soc(state of charge)。)来控制电池52的充放电。这里,将电池52的当前的soc的称为当前soc。
42.图2是表示电池控制装置60对从电池52的放电的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电池52的放电时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的曲线图。接下来,沿着图2的流程图对电池控制装置60对从电池52的放电的控制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电池52的放电例如在将手机电池50的送电单元56与移动终端80的终端受电单元84电连接的状态时并且从手机电池50对移动终端80进行充电时进行。从电池52的放电由图1的电池控制装置60的放电控制部63实现。放电控制部63控制从电池52的放电。
4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电池52设定有预先决定好的上限soc71、和比上限soc71低的预先决定好的下限soc72。上限soc71和下限soc72存储于图1所示的存储部61。上限soc71和下限soc72的具体的数值并不特别地限定。上限soc71例如是soc80%~soc95%,优选是soc80%~soc90%,特别优选是soc80%~soc85%。下限soc72例如是soc0%~soc15%,优选是soc5%~soc15%,特别优选是soc10%~soc15%。
44.这里,将与上限soc71对应的电池52的电压值称为上限电压值v71,并将与下限soc72对应的电池52的电压值称为下限电压值v72。在以下的说明中,能够将soc替换为电压值。例如当前soc70(参照图2)、上限soc71以及下限soc72能够分别替换为电池52的当前的电压值(以下称为电池52的电压值。)、上限电压值v71以及下限电压值v72。
45.图1的放电控制部63控制从电池52的放电直到当前soc70(参照图2)至少变为下限soc72为止。换言之,放电控制部63到电池52的电压值至少变为下限电压值v72为止控制从电池52的放电。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限soc72是以定电流(以下称为cc(constant current:恒定电流)。)放电将电池52放电时的当前soc70的下限值。
46.这里,首先在图2的步骤s101中,图1的放电控制部63判定电池52的当前soc70是否高于下限soc72。这里,在判定为当前soc70为下限soc72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从电池52的放电而结束图2的流程图。
47.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电池52的当前soc70高于下限soc72的情况下,接下来进入至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放电控制部63进行cc放电的控制。例如在图3中,在时间t10开始cc放电。
48.接下来,在图2的步骤s105中,在cc放电中,放电控制部63判定电池52的当前soc70是否为下限soc72以下。这里,在判定为当前soc70依然高于下限soc72的情况下,再度执行步骤s105的处理。
49.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当前soc70为下限soc72以下的情况下,接下来进入至步骤s107。在图3中,在时间t11电池52的当前soc70变为下限soc72以下。在图2的步骤s107中,放电控制部63对电池52进行定电压(以下称为cv(constant voltage:恒定电压)。)放电的控制。
50.接下来在步骤s109中,在cv放电中,放电控制部63判定电池52的当前的电流值(以下称为当前电流值。)a10是否为目标电流值a11以下。目标电流值a11预先存储于图1的存储部61,适当地设定。这里,在判定为当前电流值a10依然高于目标电流值a11的情况下,再度执行步骤s109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9中判定为当前电流值a10为目标电流值a11以下的情况下,接下来进入至步骤s111,从电池52的放电的控制结束。此外,在图3中,在时间t12,当前电流值a10变为目标电流值a11以下,结束从电池52的放电。
51.图4a和图4b是表示电池控制装置60对向电池52的充电的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电池52的充电时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的曲线图。接下来,沿着图4a和图4b的流程图对向电池52的充电的控制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电池52的充电在将供电装置20的供电单元21与手机电池50的受电单元54电连接的状态时并且从供电装置20对手机电池50充电时进行。向电池52的充电的控制由充电控制部65实现。充电控制部65控制向电池52的充电。
52.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控制部65对电池52进行预充电和快速充电。这里,如图5所示,在电池52设定有预先决定好的预充电soc73。将与预充电soc73对应的电池52的电压值称为预充电电压值v73。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soc替换为电压值时,能够将预充电soc73替换为预充电电压值v73。预充电soc73低于下限soc72,预先存储于图1的存储部61。预充电soc73例如是soc0%~soc15%,优选是soc0%~soc10%,特别优选是soc0%~soc5%。预充电soc73与下限soc72之差例如是soc5%~soc30%,优选是soc10%~soc30%,特别优选
是soc15%~soc30%。
53.充电控制部65进行预充电直到当前soc70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预充电soc73为止,其后进行快速充电。
54.这里,首先在图4a的步骤s201中,充电控制部65判定电池52的当前soc70是否高于保护soc74。这里,保护soc74是指电池52为过放电的状态时的当前soc70的上限值。即在当前soc70为保护soc74以下时,电池52变为过放电状态。保护soc74是预先决定好的值,预先存储于图1的存储部61。如图5所示,保护soc74低于预充电soc73。将与保护soc74对应的电池52的电压值称为保护电压值v74。以下,在将soc替换为电压值时,能够将保护soc74替换为保护电压值v74。
55.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图4a的步骤s201中判定为电池52的当前soc70为保护soc74以下的情况下,优选不进行向电池52的充电。因而,在当前soc70为保护soc74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向电池52的充电而结束图4a和图4b的流程图。
56.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当前soc70高于保护soc74的情况下,接下来进入至图4a的步骤s203。在步骤s203中,充电控制部65判定电池52的当前soc70是否低于预充电soc73。这里,在判定为当前soc70为预充电soc73以上的情况下,将步骤s203的判定视为否。在该情况下,不对电池52进行预充电的控制,接下来进入至图4a的步骤s209的快速充电的处理。
57.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3中判定为电池52的当前soc70低于预充电soc73的情况下,接下来,进入至图4a的步骤s205。在步骤s205中,充电控制部65对电池52进行预充电,因此控制成以第2充电率r2进行充电(这里为cc充电)。在图5中,在时间t20,电池52的当前soc70低于预充电soc73,因此开始对电池52的预充电。
58.接下来,在步骤s207中,在预充电中,充电控制部65判定当前soc70是否为预充电soc73以上。这里,在判定为当前soc70低于预充电soc73的情况下,再度执行步骤s207的处理,并继续进行预充电。
59.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7中判定为当前soc70为预充电soc73以上的情况下,为了结束预充电,接下来,进入至步骤s209。在步骤s209中,充电控制部65对电池52进行快速充电,因此控制成以比预充电中的第2充电率r2高的第1充电率r1进行充电。这里的快速充电是cc充电。在图5中,在时间t21,电池52的当前soc70变为预充电soc73以上,因此开始快速充电。
60.这里,快速充电中的第1充电率r1例如是5c~20c,优选是10c~20c,更优选是15c~20c。预充电中的第2充电率r2例如是0.05c~0.5c,优选是0.1c~0.5c,更优选是0.3c~0.5c。
61.接下来,在图4a的步骤s211中,充电控制部65在快速充电中判定电池52的当前soc70是否低于上限soc71。在当前soc70为上限soc71以上的情况下,可以说电池52是过充电状态。这里,在判定为当前soc70低于上限soc71的情况下,接下来进入至步骤s213。
62.在步骤s213中,充电控制部65判定作为电池52的当前的充电容量的当前充电容量c10是否小于目标充电容量c11。目标充电容量c11是欲通过充电获得的电池52的充电容量,按照每个电池52而设定。目标充电容量c11预先存储于图1的存储部61。这里,在判定为电池52的当前充电容量c10小于目标充电容量c11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211,并继续进行快速
充电。
63.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13中电池52的当前充电容量c10为目标充电容量c11以上的情况下,进入至步骤s215,快速充电结束,充电控制部65对向电池52的充电的控制结束。此外,在图5中,在时间t22,当前充电容量c10变为目标充电容量c11以上,向电池52的充电结束。
64.当在上述的图4a的步骤s211中判定为电池52的当前soc70为上限soc71以上的情况下,电池52是过充电状态,因此接下来进入至图4b的步骤s217。在步骤s217中,充电控制部65在向电池52的快速充电中从cc充电向cv充电切换。
65.其后,在图4b的步骤s219中,充电控制部65与图4a的步骤s213相同地判定电池52的当前充电容量c10是否小于目标充电容量c11。当在步骤s219中判定为电池52的当前充电容量c10小于目标充电容量c11的情况下,再度执行步骤s219,继续进行cv充电。
66.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19中判定为电池52的当前充电容量c10为目标充电容量c11以上的情况下,进入至步骤s221,快速充电(cv充电)结束,充电控制部65对向电池52的充电的控制结束。
67.接下来,本发明人准备下述的表1的例1~例4中的手机电池,并对到手机电池具备的电池的充电容量到达至目标充电容量c11(参照图4a)为止的总充电时间进行了测定。这里,总充电时间是指基于预充电的充电时间与基于快速充电的充电时间的合计时间。
68.在例1~例4中,作为手机电池的蓄电池组电池,将含有镍锰钴的所谓的nmc三元系的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用于正极活物质,将石墨用于负极活物质,将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用于隔离件,并且将碳酸亚乙酯、碳酸甲乙酯用于电解液。例1~例4中的快速充电中的第1充电率r1是11a,预充电中的第2充电率r2是0.2a。
69.在例1和例2所使用的手机电池50中,由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部65对充电的控制的电池控制装置60构成,如图5所示,将预充电soc73设定得低于下限soc72。在例1和例2中,上限soc71是85%,与上限soc71对应的上限电压值v71是3.9v。下限soc72是5%,与下限soc72对应的下限电压值v72是3.3v。预充电soc73是0%,与预充电soc73对应的预充电电压值v73是3.0v。
70.另一方面,在例3和例4所使用的手机电池中,与例1及例2的手机电池50的不同之处在于预充电soc和下限soc被设定为相同,其他的结构相同。例3和例4中的下限soc和预充电soc均为5%,对应的电压值是3.3v。此外。例3和例4中的上限soc与例1和例2中的上限soc71相同,是85%,对应的上限电压值是3.9v。在例1和例3中,将充电的开始电压设为3.0v,在例2和例4中,将充电的开始电压设为2.5v。
71.对例1~例4的手机电池进行充电,并测量了此时的总充电时间。在下述表1中示出了例1~例4中的总充电时间。
72.【表1】
[0073] 预充电soc与下限soc的关系开始电压值总充电时间例1预充电soc<下限soc3.0v3分15秒例2预充电soc<下限soc2.5v3分23秒例3预充电soc=下限soc3.0v18分钟例4预充电soc=下限soc2.5v26分钟
[0074]
如表1所示,比较例1和例3可见,与例3相比例1的总充电时间较短。另外,比较例2和例4可见,与例4相比例2的总充电时间较短。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例1和例2中,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预充电soc73设定得低于下限soc72,由此从预充电向快速充电转移的时机变得比例3和例4早。可以认为其结果是,在例1和例2中,预充电中的充电时间变短,因此总充电时间变短。
[0075]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手机电池50具备壳体51、电池52、送电单元56以及电池控制装置60。电池52配置于壳体51内,能够以5c以上的充电率充电。送电单元56配置于壳体51内。电池控制装置60与电池52及送电单元56连接。电池控制装置60具备控制从电池52的放电的放电控制部63、和控制向电池52的充电的充电控制部65。如图3所示,放电控制部63构成为能够实施从电池52的放电直至成为比预先决定好的预充电soc73高的预先决定好的下限soc72。充电控制部65构成为:在如图4a的步骤s203那样电池52的soc(这里为当前soc70)低于预充电soc73时,以比预先决定好的第1充电率r1低的第2充电率r2进行充电(参照图4a的步骤s205)。充电控制部65构成为:在如图4a的步骤s207那样电池52的soc(这里为当前soc70)为预充电soc73以上时,如步骤s209那样以第1充电率r1进行充电。
[007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电池52的充电时,在当前soc70低于预充电soc73时,以第2充电率r2进行预充电,若当前soc70变为预充电soc73以上,则以第1充电率r1进行快速充电。这里,以往,如上述的例3和例4所示,将预充电soc73和下限soc72设定为相同的值。即,cc放电结束时的电池52的soc、与开始快速充电的电池52的soc相同。因此,基于预充电的充电时间变长,由此电池52的总充电时间也变长。
[0077]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将预充电soc73设定得比放电中的下限soc72低。因此,与以往比较,基于预充电的向电池52的充电在当前soc70低于下限soc72时结束。因此,能够缩短预充电所需的充电时间,因此能够缩短电池52的总充电时间。
[007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电池52所包括的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参照图1)的电压差来将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的电压值均衡化而进行预充电。因此,对将电压值均衡化后的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进行快速充电,因此能够抑制蓄电池组电池53的充电状态的差别,并且能够使电池52为满充电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如图5所示,通过将预充电soc73设定得低于下限soc72,能够缩短预充电所需的充电时间。这里,即使是缩短了基于预充电的充电时间的情况,也能够通过预充电将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的电压值均衡化。因而,即使是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对电池52稳定地进行充电。
[0079]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充电soc73与下限soc72之差是soc5%~soc30%。例如若使预充电soc73与下限soc72之差小于soc5%,则预充电所需的充电时间相对地变长,电池52的总充电时间变为对许多用户来说感到较长的时间。例如若使预充电soc73与下限soc72之差大于soc30%,则因预充电而电池52变得不稳定,即电池52具有的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的电压值难以均衡化。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预充电soc73与下限soc72之差为soc5%~soc30%,能够缩短预充电所需的充电时间,并且能够使电池52稳定化,即能够容易将电池52具有的多个蓄电池组电池53的电压值均衡化。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送电单元56包括无线送电设备。由此,在携带手机电池50的期间,从送电单元56例如向移动终端80供给电力,从而能够对移动终端80(详细而言是内置电池82)进行充电。另外,不在意手机电池50例如与移动终端80的连接状态,通过将手机
电池50配置于距移动终端80规定的范围内,就能够容易地对移动终端80进行充电。
[008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52和电池控制装置60被手机电池50具备,并由手机电池50实现。然而,电池控制装置60并不限定于基于手机电池50的实现。
[0082]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系统10a的概念图。如图6所示,充电系统10a具备供电装置20和移动终端80a。在充电系统10a中,省略了图1所示的那样的手机电池50。移动终端80a具备高输出用的电池52、受电单元54以及电池控制装置60。该移动终端80a的电池52、受电单元54以及电池控制装置60分别与图1的手机电池50的电池52、受电单元54以及电池控制装置60相同。这样,即使是在移动终端80a具备高输出用的电池52、受电单元54以及电池控制装置60的情况,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