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4760发布日期:2021-08-31 14:1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张线夹,特别是一种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属于电力传输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线路的不断建设,大跨越工程越来越多,大跨越线路的防振是其中难点之一,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试验研究,自阻尼导线钢芯与外层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相比普通钢芯铝绞线具有极佳的阻尼性能,在线路建设中可以大大简化线路防振措施,所以自阻尼导线在大跨越工程中应用的越来越多。随着自阻尼导线应用得越来越多,配套金具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也越来越成熟。

由于自阻尼导线钢芯与外层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自阻尼导线的架设需要用到卡线器、紧线器等施工工具。在施工紧线时需要多次拆装卡线器、钢芯紧线器将耐张铝管从导线的尾部移动到压接部位,操作过程繁杂,施工极其不方便,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解决大跨越间隙性导线施工时耐张线夹安装需多次拆装卡线器紧线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包含锚环、压接钢管、耐张下半管、耐张上半管、引流板和引流线夹,锚环与压接钢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耐张下半管和耐张上半管可拆卸连接,引流板固定在耐张下半管上,引流线夹上端与引流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接钢管的一端开有与钢芯匹配的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锚环与压接钢管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接钢管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向外侧延伸的螺杆,锚环上开有与压接钢管上螺杆匹配的螺纹孔,锚环通过螺纹孔套设在压接钢管的螺杆上与压接钢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锚环与压接钢管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锚环内开有与压接钢管的另一端端部匹配的盲孔,锚环盲孔侧壁上和压接钢管端部开有相互贯穿的销孔,销轴穿过锚环和压接钢管的销孔将锚环与压接钢管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耐张下半管上开有与耐张上半管匹配的斜槽,耐张上半管滑动设置在耐张下半管的斜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为双板结构,双板结构之间间距与引流线夹上端匹配,引流线夹上端嵌入设置在双板结构之间间隙内并且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线夹上端与引流板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螺母组件包含四组螺栓和螺母,引流线夹和引流板上开有四个螺孔并且四个螺孔在引流板上呈矩形分布,四组螺栓和螺母分别设置在四个螺孔内将引流线夹和引流板锁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组装铝管式耐张线夹,避免了自阻尼导线在紧线时多次拆装紧线器、卡线器来穿耐张铝管,节省了大量了人工和时间成本,加快了施工速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松、防脱螺母,保持引流电气接触面不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包含锚环1、压接钢管2、耐张下半管3、耐张上半管4、引流板5和引流线夹6,锚环1与压接钢管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耐张下半管3和耐张上半管4可拆卸连接,引流板5固定在耐张下半管3上,引流线夹6上端与引流板5连接。

压接钢管2的一端开有与钢芯匹配的盲孔。锚环1与压接钢管2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压接钢管2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向外侧延伸的螺杆,锚环1上开有与压接钢管2上螺杆匹配的螺纹孔,锚环1通过螺纹孔套设在压接钢管2的螺杆上与压接钢管2螺纹连接。耐张铝管与钢锚部分都采用组装式的结构,耐张铝管由两半组成,可以直接组装在自阻尼导线的任何位置,钢锚由锚环和压接钢管组成,由螺纹连接固定。钢锚由压接钢管和锚环两部分组成,压接钢管在安装紧线器之前穿入钢芯,在压接位置确定后直接压接,压接完成后将多余的钢芯剪掉,通过螺纹直接与锚环连接。

耐张下半管3上开有与耐张上半管4匹配的斜槽,耐张上半管4滑动设置在耐张下半管3的斜槽内。耐张铝管的内径比导线的直径要大,下半管为斜槽状与上半管配合,上半管可以在下半管的槽内自由滑动,实现耐张铝管的装配。耐张铝管的两侧都需要压接,分别与导线和钢锚连接,压接后上、下半管合成一体,无法拆卸。

引流板5为双板结构,双板结构之间间距与引流线夹6上端匹配,引流线夹6上端嵌入设置在双板结构之间间隙内并且固定。引流线夹6上端与引流板5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7固定。引流板采用双板结构,与引流线夹的两侧都接触,增加了导线性能。螺栓螺母组件7包含四组螺栓和螺母,引流线夹和引流板上开有四个螺孔并且四个螺孔在引流板5上呈矩形分布,四组螺栓和螺母分别设置在四个螺孔内将引流线夹6和引流板5锁紧固定。引流线夹与引流板的接触面用防松螺母和防脱螺母固定,保证电气接触面不松动,有效防止引流板发热。

实施例2:

一种自阻尼导线组装式耐张线夹,包含锚环1、压接钢管2、耐张下半管3、耐张上半管4、引流板5和引流线夹6,锚环1与压接钢管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耐张下半管3和耐张上半管4可拆卸连接,引流板5固定在耐张下半管3上,引流线夹6上端与引流板5连接。

压接钢管2的一端开有与钢芯匹配的盲孔。锚环1与压接钢管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锚环1内开有与压接钢管2的另一端端部匹配的盲孔,锚环盲孔侧壁上和压接钢管2端部开有相互贯穿的销孔,销轴穿过锚环1和压接钢管2的销孔将锚环1与压接钢管2锁紧固定。耐张铝管与钢锚部分都采用组装式的结构,耐张铝管由两半组成,可以直接组装在自阻尼导线的任何位置,钢锚由锚环和压接钢管组成,由销轴连接固定。钢锚由压接钢管和锚环两部分组成,压接钢管在安装紧线器之前穿入钢芯,在压接位置确定后直接压接,压接完成后将多余的钢芯剪掉,通过销轴直接与锚环连接。

耐张下半管3上开有与耐张上半管4匹配的斜槽,耐张上半管4滑动设置在耐张下半管3的斜槽内。耐张铝管的内径比导线的直径要大,下半管为斜槽状与上半管配合,上半管可以在下半管的槽内自由滑动,实现耐张铝管的装配。耐张铝管的两侧都需要压接,分别与导线和钢锚连接,压接后上、下半管合成一体,无法拆卸。

引流板5为双板结构,双板结构之间间距与引流线夹6上端匹配,引流线夹6上端嵌入设置在双板结构之间间隙内并且固定。引流线夹6上端与引流板5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7固定。引流板采用双板结构,与引流线夹的两侧都接触,增加了导线性能。螺栓螺母组件7包含四组螺栓和螺母,引流线夹和引流板上开有四个螺孔并且四个螺孔在引流板5上呈矩形分布,四组螺栓和螺母分别设置在四个螺孔内将引流线夹6和引流板5锁紧固定。引流线夹与引流板的接触面用防松螺母和防脱螺母固定,保证电气接触面不松动,有效防止引流板发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组装铝管式耐张线夹,避免了自阻尼导线在紧线时多次拆装紧线器、卡线器来穿耐张铝管,节省了大量了人工和时间成本,加快了施工速度;防松、防脱螺母,保持引流电气接触面不松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