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的引出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5837发布日期:2021-10-09 11:4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子的引出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电机的引出线引出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常规电机制造中,电机接线方式分为星型串联和星型并联,对较为特殊的电机场合,要求电机的输出扭矩大且运行电压低。为了保持电机效率做到最优化,优选采用星型并联双股并绕结构;同时为了保证电气安全性,绝缘结构采用可靠性更好的绝缘支架和端子座压接结构。然而,在这种结构的电机中,因为压接结构处的压接端子耐电流较低,电机接线处无法承受大的线电流,在线电流过大时容易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引出线引出结构,解决低压大电流电机接线处无法承受大的线电流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子的引出线结构,所述定子包括绝缘定子骨架和卷绕设置在所述定子骨架上的多个绕组,其中,所述定子的引出线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定子骨架的中性点引出线和线束引出线组件,所述中性点引出线连接所述多个绕组的进线端,所述线束引出线组件连接所述多个绕组的出线端。
5.可选的,所述多个绕组为间隔设置的绕组。
6.可选的,所述线束引出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采用左右出线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采用单边出线结构。
7.可选的,所述线束引出线组件采用多根线束引出线分流。
8.可选的,所述线束引出线包括编织线和相分流绝缘线。
9.可选的,所述相分流绝缘线直径为d,d的范围是0.9mm≤d≤1.05mm。
10.可选的,相分流绝缘线根数为n,所述编织线直径为d,所述相分流绝缘线直径为d,d和d的关系为1≤d/(d*n)≤2。
11.可选的,所述定子应用于9槽并联电机,所述电机具有9个所述绕组。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设有上述的定子的引出线结构。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通过绝缘定子骨架设有中性点引出线和线束引出线组件,对线束引出线组件采用多根线束引出线,进而对大电流进行分流,解决低压大电流电机接线处无法承受大的线电流的问题。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引出线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束引出线结构图。
19.附图标记
[0020]1ꢀꢀꢀꢀꢀꢀꢀꢀꢀꢀꢀ
中性点引出线
[0021]2ꢀꢀꢀꢀꢀꢀꢀꢀꢀꢀꢀ
线束引出线组件
[0022]3ꢀꢀꢀꢀꢀꢀꢀꢀꢀꢀꢀ
绕组的出线端
[0023]4ꢀꢀꢀꢀꢀꢀꢀꢀꢀꢀꢀ
绕组的进线端
[0024]5ꢀꢀꢀꢀꢀꢀꢀꢀꢀꢀꢀ
第一连接端子
[0025]6ꢀꢀꢀꢀꢀꢀꢀꢀꢀꢀꢀ
第二连接端子
[0026]7ꢀꢀꢀꢀꢀꢀꢀꢀꢀꢀꢀ
编织线
[0027]8ꢀꢀꢀꢀꢀꢀꢀꢀꢀꢀꢀ
相分流绝缘线
[0028]9ꢀꢀꢀꢀꢀꢀꢀꢀꢀꢀꢀ
压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实用新型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30]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0031]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的引出线结构,包括一种定子的引出线结构,包括绝缘定子骨架和卷绕设置在所述定子骨架上的多个绕组。所述定子的引出线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定子骨架的中性点引出线1和线束引出线组件2,所述中性点引出线1连接所述多个绕组的进线端4,所述线束引出线组件2连接所述多个绕组的出线端3。
[0032]
此处以9槽并联电机引出线接线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引出线结构包括三组中性点引出线1和一组线束引出线组件2。其中,所述中性点引出线1连接多个绕组的进线端4,所述多个绕组为彼此间隔设置的绕组。所述线束引出线组件2是每隔两个绕组的出线端3连接在一起(即连接每相电机定子绕组)。
[0033]
线束引出线组件2的结构如图2所示,单一相引出线需要连接三个绕组,为了节省线束引出线的连接端子的使用,所述线束引出线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端子5和第二连接端子6,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采用左右出线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采用单边出线结构。此处以一低压大电流电机为例,运行时其绕组单相电流高达11~13a左右,其线电流高达33~39a,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结构,其电机接线处难以承受如此高的电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该实施例中采用两根引线进行分流,可以有效地保证电气安全。
[0034]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引出线组件2采用多根线束引出线分流,具体地,线束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
引出线包括编织线7和相分流绝缘线8。所述编织线7的数量和相分流绝缘线8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0035]
对此特定的线束引出线结构,为了实现更好的分流效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对所述编织线7和相分流绝缘线8的数量和尺寸关系进行了优化。具体地,相分流绝缘线8根数为n,所述编织线7直径为d,所述相分流绝缘线8直径为d,d和d的关系为1≤d/(d*n)≤2。该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计所述编织线7和相分流绝缘线8的数量和尺寸关系,并且采用比较粗的编织线7,可以通过所述编织线7和所述相分流绝缘线8实现更好的分流效果。此处仅为一种优选的设计,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编织线7和相分流绝缘线8的数量和尺寸关系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关系,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6]
更进一步的,所述相分流绝缘线8直径为d,d的范围是0.9mm≤d≤1.05mm。此处d的数值范围仅为一种可选的数值范围,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d的数值也可以在其他范围内选择,而不以此处为限,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应用于9槽并联电机,所述电机具有9个所述绕组。在该实施例中,以9槽并联电机的定子引出线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机中,相关参数(例如分流线束的类型、数量和尺寸关系等)相应调整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引出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线束引出线合理的引线分流,具有解决低压大电流电机接线处无法承受大的线电流的问题的优点,保证电气安全性。
[003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设有上述的定子的引出线结构。所述电机可以为上述的9槽并联电机,或其他类型的电机。
[0040]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引出线结构,所述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线束引出线合理的引线分流,具有解决低压大电流电机接线处无法承受大的线电流的问题的优点,保证电气安全性。
[004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