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电站用智能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6670发布日期:2021-10-09 10:5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变电站用智能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变电站用智能开关柜。


背景技术:

2.开关柜是一种电气设备,用于在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开关柜内的部件主要有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操作机构、互感器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等组成。开关柜的分类方法很多,如通过断路器安装方式可以分为移开式开关柜和固定式开关柜;或按照柜体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敞开式开关柜、金属封闭开关柜、和金属封闭铠装式开关柜;根据电压等级不同又可分为高压开关柜,中压开关柜和低压开关柜等。主要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石油化工、冶金轧钢、轻工纺织、厂矿企业和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等各种不同场合。
3.现有技术中,母线室、继电器仪表室等腔室普遍并排设置,尽管具有泄压通道,但一旦因短路等故障产生膨胀性气体,则很可能导致相邻腔室崩坏。这种情况下,若采取笼罩式结构虽然能起到保护作用,但难以避免的影响体系散热。因此,开关柜结构如何在保证泄压的前提下充分兼顾相邻腔室的保护性以及散热效果,一直以来都是本领域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4.此外,为了确保紧急状态下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操作主断路器安全跳闸,目前开关柜的紧急分闸机构普遍设置于柜体外部,然而,这相应带来了一定的误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量缓解误触问题也是开关柜结构有待改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变电站用智能开关柜,以解决目前,开关柜的紧急分闸机构容易被误触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开关柜结构如何在保证泄压的前提下充分兼顾相邻腔室的保护性以及散热效果。
7.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新型变电站用智能开关柜,包括柜体,电缆室,内仓体,断路器室,母线室,第一槽体,斜面,泄压窗,散热窗,紧急分闸机构,其中,在柜体的下部设置有电缆室,在柜体的中部设置有内仓体,内仓体的内部为断路器室,在柜体的顶端前侧设置有母线室,在柜体的顶端后侧设置有第一槽体,第一槽体内部为继电器仪表室,在母线室内部具有一倾斜向前的斜面,母线室内部的接线柱设置于斜面上,在第一槽体的后端开设有泄压窗,在母线室的前端开设有散热窗,所述开关柜的紧急分闸机构位于柜体前端;所述紧急分闸机构包括上基座,闸把,下基座,第二槽体,锁扣,锁紧把,其中上基座和下基座分别固定连接在柜体前端,闸把铰接在上基座上,在下基座上设置有第二槽体,第二槽体与闸把相配合,在第二槽体的端口处设置有锁扣,在下基座上铰接有锁紧把,锁紧把与锁扣相联动。
9.作为优选,在电缆室前端设置有门体,在所述门体上设置有锁具。
10.作为优选,在内仓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门体,在柜体前端、位于内仓体前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门体,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上分别设置有锁具。
11.作为优选,在内仓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在内仓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照明灯具。
12.作为优选,柜体的顶端、侧端、后端分别由金属壁板封闭。
13.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柜体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电缆室为负责电缆连接的隔室;内仓体的内部空间即为断路器室,从而对断路器组件提供额外保护;断路器室用于设置断路器组件;母线室和继电器仪表室为开关柜的既有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以槽体作为继电器仪表室,并与母线室在结构上相间隔;正常运行时泄压窗和散热窗形成对流,母线室和继电器仪表室均能得到一定的散热;当母线室发生短路时,向前爆冲的气流直接从散热窗泄出,向后爆冲的气流受斜面引导,流经槽体上方,从泄压窗排出,故而对槽体中的继电器仪表破坏性较小;而且这种双向泄压的模式更加可靠;紧急分闸机构用于触发位于柜体内部的主断路器跳闸,其本身为开关柜的常规组成部分,本实用新型对其构造进行了改进;其中上基座用于承载闸把;闸把的内侧延伸至柜体内部,用于直接触发跳闸;下基座用于设置槽体并承载锁紧把;当闸把不启动时,槽体用于对闸把起到容纳作用;此时,可利用锁扣将闸把锁固在槽体中;由于锁紧把与锁扣联动,因此必须先扳动锁紧把、将锁扣释放,才能扳动闸把,启动跳闸。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变电站用智能开关柜。该技术方案对母线室和继电器仪表室的构造加以改进,使泄压、散热和保护性得到兼顾;同时,为紧急分闸机构增设了锁闭组件。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将母线室和继电器仪表室相互间隔,并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在此基础上,于继电器仪表室后侧设置泄压窗、母线室前侧设置散热窗,并在母线室一侧增设引导斜面;基于以上构造,在正常运行时可形成对流散热,而在发生爆冲时,既能双向泄压又能对继电器仪表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对紧急分闸机构加以改进,在闸把外部采用锁紧把予以锁固,在使用时必须先扳动锁紧把才能扳动闸把,因而基本上杜绝了闸把的误触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母线室和槽体的立体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紧急分闸机构的立体图;
19.图中:
20.1、柜体2、电缆室3、内仓体4、断路器室
21.5、母线室6、第一槽体7、斜面8、泄压窗
22.9、散热窗10、紧急分闸机构11、上基座12、闸把
23.13、下基座14、第二槽体15、锁扣16、锁紧把。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
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25.实施例1
26.一种新型变电站用智能开关柜,如图1~4所示,包括柜体1,电缆室2,内仓体3,断路器室4,母线室5,第一槽体6,斜面7,泄压窗8,散热窗9,紧急分闸机构10,其中,在柜体1的下部设置有电缆室2,在柜体1的中部设置有内仓体3,内仓体3的内部为断路器室4,在柜体1的顶端前侧设置有母线室5,在柜体1的顶端后侧设置有第一槽体6,第一槽体6内部为继电器仪表室,在母线室5内部具有一倾斜向前的斜面7,母线室5内部的接线柱设置于斜面7 上,在第一槽体6的后端开设有泄压窗8,在母线室5的前端开设有散热窗9,所述开关柜的紧急分闸机构10位于柜体1前端;所述紧急分闸机构10包括上基座11,闸把12,下基座13,第二槽体14,锁扣15,锁紧把16,其中上基座 11和下基座13分别固定连接在柜体1前端,闸把12铰接在上基座11上,在下基座13上设置有第二槽体14,第二槽体14与闸把12相配合,在第二槽体14 的端口处设置有锁扣15,在下基座13上铰接有锁紧把16,锁紧把16与锁扣15 相联动。
27.本实施例的结构特点如下:柜体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电缆室2为负责电缆连接的隔室;内仓体3的内部空间即为断路器室4,从而对断路器组件提供额外保护;断路器室4用于设置断路器组件;母线室和继电器仪表室为开关柜的既有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以第一槽体6作为继电器仪表室,并与母线室5在结构上相间隔;正常运行时泄压窗8和散热窗9形成对流,母线室5 和继电器仪表室均能得到一定的散热;当母线室5发生短路时,向前爆冲的气流直接从散热窗9泄出,向后爆冲的气流受斜面7引导,流经第一槽体6上方,从泄压窗8排出,故而对第一槽体6中的继电器仪表破坏性较小;而且这种双向泄压的模式更加可靠;紧急分闸机构10用于触发位于柜体1内部的主断路器跳闸,其本身为开关柜的常规组成部分,本实用新型对其构造进行了改进;其中上基座11用于承载闸把12;闸把12的内侧延伸至柜体1内部,用于直接触发跳闸;下基座13用于设置第二槽体14并承载锁紧把16;当闸把12不启动时,第二槽体14用于对闸把12起到容纳作用;此时,可利用锁扣15将闸把12锁固在第二槽体14中;由于锁紧把16与锁扣15联动,因此必须先扳动锁紧把16、将锁扣15释放,才能扳动闸把12,启动跳闸。
28.实施例2
29.一种新型变电站用智能开关柜,如图1~4所示,包括柜体1,电缆室2,内仓体3,断路器室4,母线室5,第一槽体6,斜面7,泄压窗8,散热窗9,紧急分闸机构10,其中,在柜体1的下部设置有电缆室2,在柜体1的中部设置有内仓体3,内仓体3的内部为断路器室4,在柜体1的顶端前侧设置有母线室 5,在柜体1的顶端后侧设置有第一槽体6,第一槽体6内部为继电器仪表室,在母线室5内部具有一倾斜向前的斜面7,母线室5内部的接线柱设置于斜面7 上,在第一槽体6的后端开设有泄压窗8,在母线室5的前端开设有散热窗9,所述开关柜的紧急分闸机构10位于柜体1前端;所述紧急分闸机构10包括上基座11,闸把12,下基座13,第二槽体14,锁扣15,锁紧把16,其中上基座 11和下基座13分别固定连接在柜体1前端,闸把12铰接在上基座11上,在下基座13上设置有第二槽体14,第二槽体14与闸把12相配合,在第二
槽体14 的端口处设置有锁扣15,在下基座13上铰接有锁紧把16,锁紧把16与锁扣15 相联动。其中,在电缆室2前端设置有门体,在所述门体上设置有锁具。在内仓体3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门体,在柜体1前端、位于内仓体3前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门体,在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上分别设置有锁具。在内仓体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在内仓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照明灯具。柜体1的顶端、侧端、后端分别由金属壁板封闭。
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