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线盘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4391发布日期:2021-10-19 22:2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绞线盘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气装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绞线盘配电箱。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是一种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一起的金属柜。
3.公告号为cn11099437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配电箱,包括由smc制成的箱体本体、前门以及底盖;箱体本体与底盖可拆卸连接,前门和箱体本体铰接处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用于限制前门箱体本体转动的幅度;固定于前门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底盖上端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部分设备的线缆较长,因此该类设备在与配电箱相连接之后,大部分的线缆将会被露天放置,而露天放置的线缆将更易受损而产生漏电等安全隐患,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绞线盘配电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线盘配电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绞线盘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所述配电箱体的一侧开设有通电口,所述配电箱体的下侧连接有底框,所述底框的上方且位于配电箱体的一侧设置有中空的绞线筒,所述绞线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供线缆穿设的通线口,所述通线口与绞线筒的内腔相通,所述绞线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绞线筒内腔相通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支撑转动管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与底框相连。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备上过长的线缆将会通过卷绕的方式,绕卷在绞线筒上,从而完成对线缆的收纳;而当设备需要移动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绞线筒,便能快速对线缆进行放卷,从而快速实现对设备的移动;由于线缆能够得到及时的收纳,这样便减少了线缆暴露于外侧的时间,因此降低了线缆因受损而漏电的风险,即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绞线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部分线缆的固定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的设置,能够对部分线缆进行固定,从而使得线缆能够更加整齐地卷绕于绞线筒上。
11.可选的,其中一个所述转动管远离绞线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操作人员持握以方便转动绞线筒的驱动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的设置,给操作人员提供了快速转动绞线筒的持握点,因此提高了线缆收卷以及放卷的效率。
13.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与相应的转动管可拆卸连接,靠近所述驱动件的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供驱动件放置的放置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与转动管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降低操作人员与安装于转动管上的驱动件相碰撞而受伤的风险;而放置件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
对驱动件的取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15.可选的,远离所述驱动件的转动管上安装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安装航空插座的容置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的设置,给航空插座提供了安装的位置,这样,需要通电的设备便能通过航空插座以及航空插头的配合完成通电,因此操作人员分离航空插座以及航空插头便能快速更换不同的设备。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架远离配电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底框相连,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用于收束线缆的固定抱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抱箍的设置,能够给靠近设备的线缆进行固定,这样便能降低随意放置的线缆因受损而漏电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
19.可选的,所述绞线筒的上方设置有辅助框,所述辅助框分别与配电箱体和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辅助框上连接有挂钩。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的设置,给从通电口内伸出的电缆提供了挂置的位置,这样便能降低其随意放置于地上而受损的风险,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
21.可选的,所述底框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用于方便移动配电箱体的滑移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轮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将其移动至指定位置,从而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设备上过长的线缆将会通过卷绕的方式,绕卷在绞线筒上,从而完成对线缆的收纳;而当设备需要移动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绞线筒,便能快速对线缆进行放卷,从而快速实现对设备的移动;由于线缆能够得到及时的收纳,这样便减少了线缆暴露于外侧的时间,因此降低了线缆因受损而漏电的风险,即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
25.2.驱动件与转动管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降低操作人员与安装于转动管上的驱动件相碰撞而受伤的风险;而放置件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对驱动件的取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配电箱体;11、通电口;12、持握杆;2、底框;21、连接杆;211、固定抱箍;22、滑移轮;3、辅助框;31、挂钩;4、盖板;5、绞线筒;51、转动管;511、嵌块;52、通线口;6、支撑架;61、轴承座;7、固定件;8、连接环;81、套管;82、容置腔;9、驱动件;91、带动块;911、带动孔;10、放置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绞线盘配电箱。参照图1,绞线盘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1,配电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电口11,以供配电箱体1内的线缆穿出。
31.参照图1,配电箱体1的下侧设置有底框2,本实施例中的底框2呈矩形设置,且配电
箱体1通过螺栓安装于底框2的上表面。底框2的上侧还设置有连接杆21,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1可以是两根,且两连接杆21分别竖直设置,并通过焊接与底框2远离配电箱体1的端部相固定。
32.参照图1,其中一个连接杆21靠近配电箱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收束线缆的固定抱箍21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抱箍211通过螺栓、螺母以及两个中部向外弯曲的环片组合而成,螺栓和螺母用于将线缆紧固于两个环片之间,且其中一个环片通过焊接与相应连接杆21相固定。
33.参照图1,配电箱体1与连接杆21之间设置有辅助框3,辅助框3呈矩形首尾相接,并且辅助框3的两侧通过焊接分别与配电箱体1和连接杆21相固定。
34.参照图1,为了提高本技术的防雨能力,辅助框3的上侧设置有盖板4。本实施例中,盖板4通过合页与配电箱体1转动连接,以方便对盖板4底部的结构进行装配。
35.参照图1,为了悬挂从通电口11内伸出的电缆以减少其与地面的接触,辅助框3的下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挂钩31。
36.参照图1,底框2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若干用于方便移动配电箱体1的滑移轮22,本实施例中,滑移轮22选用的是静音轮,且滑移轮22的数量可以是4个,分别安装于底框2的4个边角处。配电箱体1的外侧壁上还通过焊接固定有持握杆12,以进一步方便对配电箱体1的移动。
37.参照图1,在底框2的上方且位于配电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中空的绞线筒5,本实施例中,配电箱体1上的通电口11与绞线筒5相对设置,以缩短线缆的长度。
38.参照图2,绞线筒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绞线筒5内腔相通的转动管51,转动管51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支撑转动管51的支撑架6,支撑架6通过焊接与底框2相固定。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架6的上表面均通过螺栓安装有轴承座61,转动管51分别过盈嵌设于轴承座61内,从而实现了在对绞线筒5支撑的同时,方便了绞线筒5的转动。
39.参照图2,在绞线筒5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供线缆穿设的通线口52,通线口52与绞线筒5的内腔相通。本实施例中,通线口52的数量可以是沿绞线筒5的轴向设置的两个,这样操作人员便能在穿设线缆时,能够就近选择通线口52,从而提高了线缆穿设效率。
40.参照图2,绞线筒5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部分线缆的固定件7,本实施例中,固定件7为中部弯曲的卡板,卡板的两端部通过螺栓与绞线筒5相连接,并且固定件7沿绞线筒5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以增大线缆的固定部分,从而便于线缆的整理。
41.参照图1和图2,靠近挂钩31的转动管51上设有连接环8,连接环8靠近绞线筒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套管81,套管81套设于相应的转动管51外侧。本实施例中,套管81与转动管51之间可通过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过盈的方式相固定。连接环8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安装航空插座的容置腔82,连接环8还开设有供螺钉穿过以固定航空插座的穿钉孔(图中未示出)。
42.参照图2,其中远离连接环8的转动管51上设置有用于供操作人员持握以方便转动绞线筒5的驱动件9,本实施例中,驱动件9为呈z形的杆子。驱动件9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带动块91,本实施例中,带动块91为矩形块,带动块91靠近绞线筒5的一侧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带动孔911。靠近驱动件9的转动管51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有与带动孔911相适配的嵌块511;当带动块91套设至嵌块511上之后,操作人员通过转动驱动件9便能快速带动转动
管51以及绞线筒5转动。
43.参照图2,靠近驱动件9的支撑架6上设置有用于供驱动件9放置的放置件10,放置件10为两个分别通过焊接与相应支撑架6相固定的放置块,两放置块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驱动件9嵌设的放置槽(图中未示出)。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绞线盘配电箱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首先将设备上的线缆的头部穿过绞线筒5上的各个固定件7上;之后,将线缆缠绕于绞线筒5上,并且当线缆还剩余一小段时,将线缆从通线口52穿入再从与连接环8相接的转动管51内穿出,从而使得该线缆与连接环8内的航空插座相接。而配电箱体1内的电线将会从通电口11伸出,且在该电线的头部上安装有一个与连接环8内的航空插座相适配的航空插头;电线挂于挂钩31之后,将航空插头与航空插座相接,从而完成对设备的供电。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