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电连接器脱出的壳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45454发布日期:2021-10-24 07:1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电连接器脱出的壳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止电连接器脱出的壳体构造。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部分移动电源,或称便携式充电装置,其自身会固定有充电线,让使用者无需自己配备充电线也能够实现充电,这种方式多应用于共享移动电源上。这类移动电源一般设置有用来收纳充电线的结构,让充电线在不需要使用时能够与外界分隔,避免影响了收纳以及因碰撞等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3.但是,这类收纳结构,通常仅仅是把充电线的连接器插头插入收纳结构内即可,若移动电源受到更大的冲击时,充电线容易自己脱离收纳结构,导致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电连接器脱出的壳体构造,能够提升充电线收纳的稳定性。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电连接器脱出的壳体构造,包括壳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件的机芯、与机芯电性导通连接的充电线、设置于充电线远离机芯一端的连接器插头,所述壳体件设置有插槽及第一磁铁件,插槽用于收容连接器插头,第一磁铁件用于吸住连接器插头以使得连接器插头保持在插槽内。
7.进一步的,机芯为设置于壳体件内的蓄电池充电单元,第一磁铁件的数量、充电线的数量、连接器插头的数量为多个,第一磁铁件、充电线、连接器插头一一对应,多个连接器插头的构造不相同,连接器插头用于插接导通外界的电子产品,蓄电池充电单元经由充电线、连接器插头对外界的电子产品充电。
8.进一步的,第一磁铁件包括永磁铁,永磁铁设置于所述插槽的底部,永磁铁用于与连接器插头抵触以吸住连接器插头。
9.进一步的,第一磁铁件还包括包覆在永磁铁外侧的电磁屏蔽件,电磁屏蔽件具有用于显露永磁铁的让位开口,永磁铁显露出让位开口的一侧用于吸住连接器插头。
10.进一步的,插槽的底部连通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宽度大于插槽的宽度,安装槽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永磁铁装设于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的内壁抵触,永磁铁的顶部显露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
11.进一步的,连接器插头包括注塑壳和设置于所述注塑壳的接头,注塑壳设置有第一导磁件,第一导磁件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当插头插入插槽时,第一磁铁件吸住第一导磁件。
12.进一步的,连接器插头包括注塑壳、设置于注塑壳内的第二导磁件、突伸出主体部
的接头,第二导磁件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壳体件设置有第二磁铁件,第二磁铁件用于吸住多个连接器插头的第二导磁件。
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件包括前壳、后壳和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装设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机芯和多个第一磁铁件分别位于所述隔离件的两侧。
14.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分别设置有固定槽,定位件插入固定槽内实现所述壳体件的组装。
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件设置有若干条走线槽,走线槽用于在连接器插头插入插槽内时容设充电线。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槽内设置有第一磁铁件,用于在连接器插头插入插槽时对连接器插头进行固定,使得连接器插头需要较大的外力拔出才能够脱离插槽,从而提升了收纳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件的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壳的示意图。
20.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壳体件,2—机芯,3—充电线,4—连接器插头,5—前壳,6—隔离件,7—后壳,11—走线槽,41—注塑壳,42—接头,43—第一导磁件,44—第二导磁件,51—固定槽,61—定位件,71—插槽,72—第一磁铁件,73—安装槽,74—第二磁铁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电连接器脱出的壳体构造,包括壳体件1、设置于所述壳体件1的机芯2、与机芯2电性导通连接的充电线3、设置于充电线3远离机芯2一端的连接器插头4,所述壳体件1设置有插槽71及第一磁铁件72,插槽71用于收容连接器插头4,第一磁铁件72用于吸住连接器插头4以使得连接器插头4保持在插槽71内。
25.在不需要进行充电时,把连接器插头4插入插槽71内,由于连接器插头4通常由铁制成,使得第一磁铁件72能够吸住连接器插头4,避免连接器插头4受到振动等外力就脱离插槽71,从而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26.在本实施例中,机芯2为设置于壳体件1内的蓄电池充电单元,第一磁铁件72的数量、充电线3的数量、连接器插头4的数量为多个,第一磁铁件72、充电线3、连接器插头4一一对应,多个连接器插头4的构造不相同,连接器插头4用于插接导通外界的电子产品,蓄电池充电单元经由充电线3、连接器插头4对外界的电子产品充电。
27.即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种规格的连接器插头4,用于分别对不同种类的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泛用性更强。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件72包括永磁铁,永磁铁设置于所述插槽71的底部,永磁铁用于与连接器插头4抵触以吸住连接器插头4。实际使用时,该永磁铁为强力磁铁,即采用钕铁硼制成,使得永磁铁具有较强的磁场,以保证能够稳定吸住连接器插头4。
29.具体,第一磁铁件72还包括包覆在永磁铁外侧的电磁屏蔽件,电磁屏蔽件具有用于显露永磁铁的让位开口,永磁铁显露出让位开口的一侧用于吸住连接器插头4。电磁屏蔽件用于屏蔽永磁铁的磁性,使得永磁铁仅从电磁屏蔽件开口端对外界进行磁吸,避免了对外界的电子产品或机芯2其它部件的运行造成过多干扰。
30.在本实施例中,插槽71的底部连通有安装槽73,安装槽73的宽度大于插槽71的宽度,安装槽73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永磁铁装设于安装槽73内且与安装槽73的内壁抵触,永磁铁的顶部显露于所述安装槽73的开口。通过安装槽73容纳第一磁铁件72,使得在拔出连接器插头4时,不会把第一磁铁件72一并拔出至外界。
3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4包括注塑壳41和设置于所述注塑壳41的接头42,注塑壳41设置有第一导磁件43,第一导磁件43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当插头插入插槽71时,第一磁铁件72吸住第一导磁件43。即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第一磁铁件72吸住连接器插头4的金属部分,或者在注塑壳41设置有专门的第一导磁件43与第一磁铁件72配合进行吸住,从而避免对连接器插头4的端子造成影响。
32.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连接器插头4包括注塑壳41、设置于注塑壳41内的第二导磁件44、突伸出主体部的接头42,第二导磁件44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壳体件1设置有第二磁铁件74,第二磁铁件74的构造与第一磁铁件72的构造大致相同,两者的尺寸不相同,第二磁铁件74用于吸住多个连接器插头4的第二导磁件44。具体的,第二导磁件44位于注塑壳41的一侧,且第二磁铁件74为强力磁铁,由钕铁硼制成。
33.在该实施方式中,当连接器插头4插入插槽71时,第一磁铁件72吸住连接器插头4的第一导磁件43(当然,第一导磁件43可以为连接器插头4的屏蔽壳),而第二磁铁件74则吸住第二导磁件44,使得连接器插头4在径向和轴向均为吸住,从而使得收纳效果更为稳定。
34.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件1包括前壳5、后壳7和隔离件6,所述隔离件6装设于所述前壳5和所述后壳7之间,所述机芯2和多个第一磁铁件72分别位于所述隔离件6的两侧。通过隔离件6的设置,使得充电单元与第一磁铁件72、第二第一导磁件43进行分别,从而避免磁场对充电单元2造成干涉。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件61,所述前壳5和所述后壳7分别设置有固定槽51,定位件61插入固定槽51内实现所述壳体件1的组装。通过定位件61插入固定槽51的方式实现前壳5、隔离件6和后壳7的一次组装,然后再进行点胶以使得三者之间固定。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件1设置有若干条走线槽11,走线槽11用于在连接器插头4插入插槽71内时容设充电线3,使得充电线3在收纳时不会进行缠绕,便于使用。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