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6977发布日期:2021-11-10 09:2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充电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2.充电器通常指的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的设备,其在各个领域用途广泛,特别是在生活领域被广泛用于手机、相机等常见数码产品。
3.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手机、平板、笔记本因品牌不通,功率差异,需要配备不同型号的充电器,这样用户在使用时,需要配套多个充电器,用户在日常使用以及旅行携带等方面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括:接电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充电模块,与所述接电模块电连接;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第一桥接芯片,分别与所述多路复用器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电连接;usb集线器,与所述多路复用器电连接;固态硬盘接口;第二桥接芯片,分别与所述usb集线器和固态硬盘接口电连接;rj45接口;第三桥接芯片,分别与所述rj45接口和usb集线器电连接;usb typec接口,与所述usb集线器电连接;usb typea接口,与所述usb集线器电连接;壳体,设置有收容空间、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均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固态硬盘接口、rj45接口、usb typec接口和usb typea接口分别安装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
6.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氮化镓充电单元和pd充电芯片,所述氮化镓充电单元分别与pd充电芯片和接电模块电连接,所述pd充电芯片与所述多路复用器电连接。
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六开口,所述接电模块包括插头、线缆和收放卷单元;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氮化镓充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从所述第六开口伸出壳体外,并且与所述插头电连接,所述收放卷单元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收放卷单元用于对所述线缆进行放卷和放卷。
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七开口;所述收放卷单元包括转轴、扭簧、弹片、转盘和按键;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转盘,并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盘固定,所述转盘将转轴分割成转动部和缠线部,所述线缆绕设于缠线部上,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动部,并且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固定,所述转盘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卡槽,当所述线缆放卷时,所述转盘沿第一方向转动收卷所述扭簧;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于收容空间内,所述弹片的另一端贴附于
所述所述转盘的边缘,所述弹片的另一端用于插接于所述卡槽内,用于限制所述转盘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反;所述按键位于所述第七开口处,并且所述按键与所述弹片低接,当所述按键受力朝所述弹片运动时,所述按键将所述弹片推离所述转盘,所述转盘在扭簧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收卷所述线缆。
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按键包括键座、拉簧和推杆;所述键座位于所述第七开口,并且所述键座可在第七开口内移动,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键座固定,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弹片,所述拉簧套设于所述推杆,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
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推杆另一端的端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弹片贴合。
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收容槽,所述第六开口位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所述收容槽用于在所述线缆完全收卷时收容所述插头。
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缓冲片安装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所述缓冲片用于在线缆完全收卷时对所述插头进行缓冲。
1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缓冲片为橡胶。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接电模块、充电模块、多路复用器、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第一桥接芯片、usb集线器、固态硬盘接口、第二桥接芯片、rj45接口、第三桥接芯片、usb typec接口、usb typea接口和壳体,其中,接电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充电模块与所述接电模块电连接,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第一桥接芯片分别与所述多路复用器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电连接,usb集线器与所述多路复用器电连接,第二桥接芯片分别与所述usb集线器和固态硬盘接口电连接,第三桥接芯片分别与所述rj45接口和usb集线器电连接,usb typec接口与所述usb集线器电连接,usb typea接口与所述usb集线器电连接,此外,壳体设置有收容空间、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均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固态硬盘接口、rj45接口、usb typec接口和usb typea接口分别安装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这样设置,用户不需要配备不同型号的充电器即可实现针对不同品牌和不同功率的用电设备充电,在日常使用以及旅行携带时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器的内部结构连接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器的整体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器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器的收放卷单元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器的收放卷单元部分结构侧视图。
23.附图说明:10、接电模块;11、插头;12、线缆;13、收放卷单元;131、转轴;131a、转动部;131b、缠绕部;132、扭簧;133、弹片;134、转盘;135、按键;1351、键座;1352、拉簧;1353、推杆;20、充电模块;30、多路复用器;40、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50、第一桥接芯片;60、usb集线器;70、固态硬盘接口;80、第二桥接芯片;90、rj45接口;100、第三桥接芯片;110、usb typec接口;120、usb typea接口;130、壳体;1301、第一开口;1302、第二开口;1303、第三开口;1304、第四开口;1305、第五开口;1306、第六开口;1307、第七开口;1308、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请参阅图1和图2,充电器01包括:接电模块10、充电模块20、多路复用器30、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第一桥接芯片50、usb集线器60、固态硬盘接口70、第二桥接芯片80、rj45接口90、第三桥接芯片100、usb typec接口110、usb typea接口120、壳体130和缓冲片140。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固态硬盘接口70、rj45接口90、usb typec接口110和usb typea接口120设置于壳体130内,缓冲片设置壳体130上,接电模块1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充电模块20与接电模块10电连接,第一桥接芯片50分别与多路复用器30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电连接,第二桥接芯片80分别与usb集线器60和固态硬盘接口70电连接,usb集线器60与多路复用器30电连接,第三桥接芯片100分别与rj45接口90和usb集线器60电连接,usb typec接口110与usb集线器60电连接,usb typea接口120与usb集线器60电连接。
27.对于上述壳体130,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30设置有收容空间(图未示)、第一开口1301、第二开口1302、第三开口1303、第四开口1304和第五开口1305,所述第一开口1301、第二开口1302、第三开口1303、第四开口1304和第五开口1305均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收容空间可用于收容所述充电模块20。第一开口1301用于安装所述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第二开口1302用于安装所述固态硬盘接口70,第三开口1303用于安装所述rj45接口90,第四开口1304用于安装所述usbtypec接口,第五开口1305用于安装所述usbtypea接口。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30设置有第六开口1306,所述第六开口1306用于方便接电模块10连接外部电源。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30的外表面设置收容槽1308,所述第六开口1306位于所述收容槽1308的槽底,所述收容槽1308用于在所述线缆12完全收卷时收容充电线的插头11。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30设置有第七开口1307,所述第七开口1307用于安装可控制接电模块10的线缆12长度的装置。
31.对于上述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安装于所述收容槽1308的槽底,所述缓冲片用于对充电线的插头11进行缓冲。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片为橡胶,橡胶对充电线的插头11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避免插头11与壳体130摩擦接触,造成壳体130的磨损。
33.对于上述接电模块10和充电模块20,如图2所示,接电模块10和充电模块20电连接,接电模块1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充电模块20用于给用电设备充电。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20包括氮化镓充电单元(图未示)和pd充电芯片(图未示),所述氮化镓充电单元分别与pd充电芯片和接电模块10电连接,所述pd充电芯片与所述多路复用器30电连接。其中,所述氮化镓充电单元和pd充电芯片可实现充电模块20的充电功能以及提高充电模块20的充电效率。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

图6所示,所述接电模块10包括插头11、线缆12和收放卷单元13,所述线缆12的一端与所述氮化镓充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线缆12的另一端从壳体130伸出,并且与所述插头11电连接,所述收放卷单元13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收放卷单元13用于对所述线缆12进行收卷和放卷。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放卷单元13包括转轴131、扭簧132、弹片133、转盘134和按键135,所述转轴131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30内,所述转轴131贯穿所述转盘134,并且所述转轴131与所述转盘134固定,所述转盘134将转轴131分割成转动部131a和缠绕部131b,所述线缆12绕设于缠绕部131b上,所述扭簧132套设于所述转动部131a,并且扭簧13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30固定,所述扭簧132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131a固定,所述转盘134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卡槽,当所述线缆12放卷时,所述转盘134沿第一方向转动收卷所述扭簧132,所述弹片133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30内,所述弹片133的另一端贴附于所述转盘134的边缘,所述弹片133的另一端用于插接于所述卡槽内,用于限制所述转盘134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反,所述按键135位于第七开口1307处,并且与所述弹片133抵接,当所述按键135受力朝所述弹片133运动时,所述按键135将所述弹片133推离所述转盘134,所述转盘134在扭簧132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收卷所述线缆12。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按键135包括键座1351、拉簧1352和推杆1353,所述键座1351位于所述第七开口1307,并且所述键座1351可在第七开口1307内移动,所述推杆1353的一端与所述键座1351固定,所述推杆1353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弹片133,所述拉簧1352套设于所述推杆1353,所述拉簧135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30,所述拉簧1352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1353固定。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1353另一端的端面为斜面(图未示),所述斜面与所述弹片133贴合。
39.对于上述多路复用器30、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和第一桥接芯片5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多路复用器30与所述充电模块20电连接,所述第一桥接芯片50分别与所述多路复用器30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电连接。其中,多路复用器30可用于接收多个输入信号,按每个输入信号可恢复方式合成单个输出信号。第一桥接芯片50用于连接多路复用器30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之间的信号转换和传递。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dm i)是一种全数位
化影像和声音传送接口,属于数字信号,hdmi可以同时传送音频和影音信号,能高品质地传输未经压缩的高清视频和多声道音频数据。
40.对于上述usb集线器60、固态硬盘接口70和第二桥接芯片8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usb集线器60与所述多路复用器30连接,所述第二桥接芯片80分别与所述usb集线器60和固态硬盘接口70电连接。usb集线器60用于将usb接口扩展为多个。第二桥接芯片80用于连接usb集线器60和固态硬盘接口70之间的信号转换和传递。
41.对于上述rj45接口90和第三桥接芯片10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三桥接芯片100分别与所述rj45接口90和usb集线器60电连接,第三桥接芯片100用于连接usb集线器60和rj45接口90之间的信号转换和传递。
42.对于上述usb typec接口110和usb typea接口12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usb typec接口110和usb typea接口120均与所述usb集线器60电连接,其中,usb typea是电脑、电子配件中最广泛的接口标准,鼠标、u盘、数据线上大多使用usb typea接口,但体积较大。此外,usb typec拥有比type

a及type

b均小得多的体积,是最新的usb接口外形标准,usb typec接口没有正反方向区别,可以随意插拔。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接电模块10、充电模块20、多路复用器30、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第一桥接芯片50、usb集线器60、固态硬盘接口70、第二桥接芯片80、rj45接口90、第三桥接芯片100、usb typec接口110、usb typea接口120和壳体130,其中,接电模块1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充电模块20与所述接电模块10电连接,多路复用器30与所述充电模块20电连接,第一桥接芯片50分别与所述多路复用器30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电连接,usb集线器60与所述多路复用器30电连接,第二桥接芯片80分别与所述usb集线器60和固态硬盘接口70电连接,第三桥接芯片100分别与所述rj45接口90和usb集线器60电连接,usb typec接口110与所述usb集线器60电连接,usb typea接口120与所述usb集线器60电连接,此外,壳体130设置有收容空间、第一开口1301、第二开口1302、第三开口1303、第四开口1304和第五开口1305,所述第一开口1301、第二开口1302、第三开口1303、第四开口1304和第五开口1305均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充电模块20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40、固态硬盘接口70、rj45接口90、usb typec接口110和usb typea接口120分别安装于第一开口1301、第二开口1302、第三开口1303、第四开口1304和第五开口1305,这样设置,用户不需要配备不同型号的充电器即可实现针对不同品牌和不同功率的用电设备充电,在日常使用以及旅行携带时较为便利。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